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10198400000055

第55章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1)

【出典】

刘克庄《玉楼春·戏呈林节推乡兄》。

【原作】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学者。初名灼,后更名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谥文定。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宁宗嘉定二年(1209)以荫补将仕郎,十七年(1224)知建阳令,因咏《落梅》诗得罪权贵,免官家居十年。后通判吉州。景定元年(1260)授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因弹劾权相史嵩之,又被免官。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直学士。其诗初学“四灵”,曾受叶适赏识,后又学晚唐姚合、贾岛、许浑、王建等,与江湖诗人戴复古、敖陶孙交往。后眼界渐宽,渐觉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失之腐”,晚唐诗体“捐书以为诗失之野”,“四灵”则寒俭刻削,江湖派又肤廓泛滥。内忧外患之下,转而推崇陆游、辛弃疾。其后又转而学习杨万里诗风,《小寺》、《晚春》等质朴清新。晚年则渐趋潦倒,诗亦渐趋颓唐。有《后村大全集》传世。

【故事】

刘克庄有一个姓林的朋友,在官府里任职。这人平日不关心国家大事,生活上又放荡不羁,老是骑着马在城里城外游逛。白天里,他只管花钱买酒,常常喝得昏在黑地;到了夜晚,又在明晃晃的烛光下跟别人呼卢喝雉地赌钱,闹得通宵不眠。他把酒馆、妓院当成了家,而自己真正的家倒成了临时的寄居之地。

刘克庄对这个朋友的行为很不满意,有恨铁不成钢之感,为了劝导他改恶从善,重做新人,于是有感而发,挥笔写了《玉楼春》词,“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便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出典】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原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革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故事】

1204年,也就是南宋嘉泰四年的春天,辛弃疾被调到镇江当知府。等他到了任上,他才明白这是一场骗局。当权的大臣韩侂胄因为知道蒙古已经崛起,金朝正日趋衰落,他想利用这个机会发动对金国的战争,以建立功勋,巩固自己的权位。韩侂胄这次起用辛弃疾只不过用他在主战派心中的威望,使自己的阴谋得以实现。

当辛弃疾知道这些以后,真不愿到镇江去上任,但是已为人臣,又怎能违命不遵呢?于是他匆匆到了镇江上任。

这时的镇江已经和抗金初年的镇江大不相同了,那时的镇江是抗金的第一道防线,由于皇帝坚持抗金,并有了充足的准备,使抗金斗争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打退了敌人的许多次进攻,不但没有丢失一寸土地,反而使敌人一想到镇江军民的斗争精神即谈虎色变。现在,由于主和派在朝中的势力日益增大,而在他们的思想中只有把镇江作为“天险南疆北界”的自然屏障而已,不加建设,消极抗敌,屡遭金兵的袭击,没有很好的防卫设施,使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辛弃疾到任之时,镇江已是一派防务废弛、市井萧条的景象。

心事重重的辛弃疾没有回府里,也没有带随从,而是步行登上了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面对北面的长江,他心潮澎湃,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他想到很多很多--

镇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十四年至十六年,孙仲谋就曾经把自己的都城从现在的苏州迁到镇江,并把镇江称为京城。而今天,再也没有了当年枭雄孙权的影子。东晋南朝时也很重视对镇江的建设,因为镇江的地理位置很有利,曾经一时成为繁华的重镇。那时商贾云集,一派繁华景象。但是好景不长,世过人迁,到了宋武帝刘裕的时候,镇江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刘裕出身贫贱,但他从军发达后,能内平桓玄之乱,外灭南燕和后秦。尽管一度收复洛阳和长安,但可惜因急于谋夺东晋政权,引兵东下。这样就使得敌兵乘虚而入,夺取关中,从而使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功败垂成。

由刘裕的失败,辛弃疾又想到东汉大将卫青、霍去病,想到宋文帝。卫青、霍去病追击入侵的匈奴兵,不但把匈奴兵从国土上赶出去,而且一直打到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北部,并在狼居胥封山而还。

而宋文帝的情景和卫青、霍去病大相径庭。卫青、霍去病是大胜而回,宋文帝却在元嘉二十七年,听信被沈庆之骂为不足与之谋的王玄谟、徐湛之等人的话,在战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而和北魏开战,梦想像卫青、霍去病一样取得辉煌胜利,结果却是大败而归。

不论是卫青、霍去病,还是宋文帝都已是历史,而自己呢?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呢?从在烽火中由北方率领的一支起义的队伍突破金兵的重重阻击南归,满想支持南宋政权恢复北方,统一祖国,干一番事业。但是,在腐朽的南宋政权之下,屡遭升贬,直至这次身肩重任,来到镇江前线,已经整整四十三年了。这四十三年,变化不可谓不大,国家日趋衰微,扬州一带的局势又大不如四十三年前的一片抗金情形了。而自己的命运又是和整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在政治上经受种种打击,壮志难酬,纵有一腔报国热情又有什么用呢?

想到这里,辛弃疾随口咏了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便是这首词中的名句。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出典】欧阳修《踏莎行》。

【原作】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惭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棱(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故事】

景佑元年(1034),欧阳修应召入京,充任馆阁校勘,与范仲淹同在朝中侍奉天子。当时,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任亲蔽贤,使得许多朝臣敢怒而不敢言。景佑三年五月,范仲淹上奏,批评吕夷简一伙专擅权势,结党营私。奏章未上奏皇上,先被吕夷简的宠信扣下。吕夷简见范仲淹将矛头对准自己,心中愤怨,寻找事由,将范仲淹贬职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