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10188200000004

第4章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3)

第四,协调好孩子和老师的关系。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学习活动也会融进感情成分。所以,感情因素往往直接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孩子喜欢某位老师,他就会努力学习这位老师的课程,不管这门功课多么难学。相反,一个孩子讨厌某位老师,他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就不会感兴趣,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有不少孩子学习成绩差,与他和老师关系不融洽不无关系。家长的任务是协调好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及时消除老师对孩子的误解和偏见。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如果家长工作做细了,和老师沟通到位了,老师会改变对孩子的看法,主动向孩子伸出橄榄枝。如果家长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受损失的只能是你的孩子。

第五。对孩子有坚定的信心。

面对出现问题的孩子,比如早恋、网恋、打架斗殴、经常逃课等严重违犯纪律的孩子,老师也往往信心不足。这就要求父母对孩子有坚定的信心,并把这种信心传递给老师。如果家长不断给老师强化信心,老师在受到尊重、受到感染的同时,也会改变对孩子的印象,树立对孩子的信心。如果家长对孩子信心不足,老师自然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

第六,不被老师的消极态度影响

一部分家长对老师随声附和,看老师脸色说话。老师说孩子怎么不好,家长急忙点头称是;老师说对孩子学习不抱希望了,家长说让他混个毕业证就行了;老师要把孩子调到最后排,征求家长意见,家长说你看着办,只要不惹事就行。家长不会明白,老师本来对孩子就没有信心,得到家长默许后,便从内心把孩子彻底放弃了。

但凡父母对孩子信心有小的动摇,都会带来老师信心大的动摇。作为孩子的父母,你对孩子都没有信心,老师哪来的信心?再说,人都喜欢抱不哭的孩子。爱一个能给老师争光的孩子容易,爱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就没那么容易了。孩子最在意老师的态度,老师对孩子的评定,在孩子眼里是权威的。老师对他信心有多大,他的进步就有多大。一个称职的父母,任何时候都要对孩子充满信心,不被老师的消极观点左右,并善于以积极的心态影响老师。

家长朋友,积极投家教实践,并尽可能和老师多接触吧!如果各位家长都能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家里手,又能和各位老师密切配合,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能形成合力,就能使你的孩子驶健康成长的快车道。

四、我帮儿子戒网瘾

我们处于一个网络时代,让孩子和网络隔绝或者远离网络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有责任让孩子理性地接触和运用网络。拯救一个沉迷网络的孩子,父母是在和虚拟世界进行一场拔河赛。只要坚持,就能把孩子赢回来。

迷恋网络是儿子成为问题少年的一个最重要因素。网络不仅让儿子荒废了学业,而且使儿子的性格越来越具有暴力倾向。要改变儿子,就必须把儿子从网瘾里拉出来。因此,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成了我做陪读父亲的最直接原因和最迫切的任务。

仔细追究起来,儿子沉溺网络游戏和我有很大关系。儿子十岁左右,我就给他买了电子游戏机,我的初衷是为了开发他的智力。当时我有一个主导思想,进电子时代了,让儿子多接触电子方面的东西,对他肯定有好处。

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我先后给儿子买过五六种电子游戏机,有台式的、掌上的等等。那几年,儿子星期天及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是伴随着游戏机度过的。那一阶段,我和爱人比较忙,在家的时间比较少,儿子回家后,有游戏机陪伴,就很少到外面去。对于孩子的安全,我们也少了几分担心,反倒觉得游戏机是个好东西。

儿子十三岁以后,嫌在家里玩不过瘾,就到电子游戏厅去玩。那时玩的是“拳皇”“三国志”一类的游戏,再后来在电脑上玩“传奇”“反恐精英”之类的网络游戏。即便是玩网络游戏,儿子还能照常上课、按时交作业,学习成绩也在中等偏上,因此网络这个问题,也始终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

孩子暴露出问题、进恶性循环是在高一上学期后半期。那一阶段,儿子上课打不起精神,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老师通知我到学校,把孩子的问题抛给了我,我开始对孩子施压。

起初我对孩子进行说教:“都上高中了,还那么不懂事,不能太惜力了,是该用功的时候了。”“努力三年,考个理想的大学,能彻底改变命运,这是很合算的事情。”稍后,当我得知儿子频频上网打游戏,还有旷课现象时,我就找他兴师问罪了。“你真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这种学习态度,能对得起谁?”“从小到大我为你花了多少钱,用这些钱资助几个贫困生也能给我争光,要你有什么用?”“你看人家××,学时成绩远不如你,现在把你远远甩在后面,你连一个女同学都不如,一点都不觉得汗颜吗?”

本指望经过“教育”,孩子会有一定改观,没想到他不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越来越变本加厉了。儿子玩游戏越来越厉害,每天玩大半夜还嫌不过瘾,时不时还玩通宵。他上课状态越来越差,旷课越来越多,作业几乎不交了。

接下来两次比较大的考试,儿子均为班上倒数第二——实际上是倒数第一:一次是一位同学因身体原因卷子没做完,另一次是一位同学因故未参加考试。

孩子沉湎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屡亮红灯的现实我已经无法接受,接下来的事情更让我备受打击。儿子因数次参与校内、校外打群架,两次被学校提出劝退。还有一次后果比较严重,儿子为了哥们义气,被同学叫到校外打架。由于致外校同学受伤,为首的两位同学被学校开除。学校曾考虑开除我儿子,我好话说尽,还给学校写了保证书并承诺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教育,政教处才同意让儿子留校察看。

怎么会是这样呢?怎么越教育越糟糕呢?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作为孩子的父亲,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经过冷静分析、认真反思,我意识到,自己还是没有从内心深处理解孩子,也没有从本质上把“网瘾”这个问题看透。

网瘾究竟是什么?我给它下了一个定义:网瘾是孩子对错误家教方式的一种抗争手段;网瘾是孩子丢掉理想信念后精神寄托的另一种方式;网瘾是孩子渴望被认可、追求成就感的非理性选择;网瘾是孩子精神长期压抑后的一种心理宣泄。

实践证明,我的定位是准确的,孩子曾在一篇日记中吐露了心声:“父母老师都是势利眼,在意的永远是学习成绩,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为什么节假日我不愿回家?我觉得那个家不属于我,甚至离我非常遥远。为什么我要去玩网络游戏?因为我需要在虚拟中寻求成就感。我明明知道那是虚幻的,但那里的人理解我、懂得我。为什么我要和别人打架?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你们说我学习不行,我还有能行的地方,我的拳头比别人硬。既然你们认为我不争气,给你们脸上抹黑了,我为什么还要努力?你们认为我不重要,我在你们心中没有分量,我为什么要让你们高兴呢?既然我不能让你们正眼瞧我,就只好惹是生非让你们关注我。

“学习成绩好能得到认可、获得归属感,打架滋事同样能得到这些东西。那时一帮兄弟围着我转,不少女同学也羡慕我。虽然在老师眼中我是差生,但不少同学却拥戴我。我的慷慨、仗义也是出了名的,凭着这些,我在学校照样有一定位置。”

当我用一种宽容的心态,设身处地地站在儿子的角度感受,才认识到孩子在高一出现问题是一种必然。随着高中阶段课业负担的加重、知识量的加大、知识难度的提升,一个高中生要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凭什么让自己勇于接受一个个挑战?凭什么让自己每天都有一些进步?

凭什么让自己不断增强信心?凭什么让自己能战胜形形色色的诱惑?凭什么能不断地克服惰性?凭什么能管理好自己?凭什么能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凭什么去承受生命之重?答案是全凭内心强大的力量。遗憾的是,我们疏忽了孩子从小的教育,在孩子积蓄成长力量的关键阶段,却整日忙于事业,给孩子情感关爱不够,精神支持更不够,因此,孩子内心的力量储备不够,缺少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所以进高中后,面对学习上的压力,孩子选择了逃避。人是需要被别人认同的。孩子在学校及在家中都不被认可、没有成就感,但他在虚拟世界就不一样了。由于他玩游戏比较早,技术婀熟,角色上的成功让他频频享受被认可的喜悦,他在网络上有一定的地位,那些玩家特别崇拜他。玩网络游戏让他很有成就感,因此,他喜欢上网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一分析,我认识到,问题反映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却在家长身上,都是家长自身的原因把孩子推向网络虚拟世界的啊!我心里清楚,这是现实和虚拟在争夺孩子,也可以说是父母和网络在进行拔河赛呢!哪边力量大,孩子就会朝哪边倾斜。我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只要我扎扎实实铸造我的人格丰碑,只要我和孩子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只要我不断给孩子内心注信心和力量,孩子就一定能够戒除网瘾,并坚定地从虚幻世界中走出来!

以前,我把网络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对孩子上网采取的是粗暴干涉甚至是围追堵截的方法。这样做,不仅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孩子也越来越沉溺网络。接受以往的教训,我采取了和过去截然不同的方法。

一天在和儿子交流时,我郑重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现在爸爸想明白了,你玩网络游戏自有你的道理。存在即合理,爸爸尊重你的选择。爸爸过去支持你玩电子游戏,现在仍然支持你玩网络游戏。从今天起,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要玩就玩尽兴,再不用顾虑爸爸会干涉你了,爸爸决不食言。”

我说这番话既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对孩子妥协,更不是有意讨好孩子,而是经过深思考后做出的理智决定。以前我使劲反对孩子玩网络游戏,孩子不但没有收敛,反而玩得频率更高、时间更长。人的本性是:你越控制某种东西,他越渴望某种东西。现在不控制了,他轻易就能得到,还有必要贪婪吗?事实表明,反对孩子上网、干涉孩子上网,实际上是对他上网欲望的鼓励和强化,无形中对他沉溺网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让他放开玩,他反而会感到没有多大意思了。放手让孩子玩,实际上是对孩子玩网络游戏兴趣的弱化,是釜底抽薪的举措。再者,我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这里面包含着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们都有向上的心气儿,也都有进步的愿望。哪个孩子不知道沉溺网络对自己不好?哪个孩子不知道通过学习能改变命运?哪个孩子不希望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我相信我的儿子是好孩子,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从骨子里是渴望进步的。

理清了思绪,内心就有了力量,孩子再怎么玩游戏,我都能心平气和对待,不会乱了方寸。有一次,儿子在网吧整整玩了一夜,第二天回家后,我出奇地冷静。我对儿子说:“爸爸不反对你玩游戏,只是担心你的安全。昨晚自习后,我一直在等你回家。有个风吹草动,我就去开门,结果是一次次失望,为了等你我一夜没合眼。你要是给我打个电话,告诉我你在什么地方,我就放心了。”儿子没有说话,但我能感受到,有一丝抹不去的愧疚挂在他的脸上。

随着我对家庭教育认识的一步步加深,随着我对孩子的无条件接纳和充分理解,随着我和老师配合的进一步默契,随着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认可,随着儿子阅读习惯的逐渐养成,优质精神营养逐渐地滋养着他的心灵;随着儿子对乒乓球、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的热爱,儿子进网吧的次数在逐渐减少;随着现实生活对儿子吸引力的不断增强,虚拟世界对他的诱惑力在一点点减弱。

进高二下半学期,我观察到儿子连续二十多天没有进过网吧。我一天一天地压抑着内心的晾喜。一天晚饭后,我漫不经心地“提醒”儿子说:

“语凡,这些天咋不见你玩游戏了呢?”正在读书的孩子连头都没有回,淡淡地说:“我现在觉得网络游戏太幼稚,没啥意思!”

是啊,一个孩子如果在家庭中得到了温暖、有了归属感,如果能自如地融校园生活中,成为学校的一分子,如果有了健康的兴趣爱好和充实的课余生活,他还会迷恋网吧吗?戒除网瘾,工夫在网外。如果孩子在现实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他还会到虚拟世界去追求所谓的人生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