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10186800000040

第40章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特别有哲理意味。

盛大的祭宗祠之后,败家子贾珍跟妻妾饮宴时,听到宗祠里祖宗长叹的声音。

元宵节贾母派人请族中男女,贾氏宗族的人居然对贵妃祖母邀请不怎么上紧,各有各的理由,不肯捧场:或年迈懒于热闹;或家内无人不便来;或疾病淹缠,想来不能来;或妒富愧贫,不肯来;或羞口羞脚,不敢来。特别是“有一等憎畏凤姐之为人而赌气不来”,凤姐成了贾府积怨最多的。结果是男子只来了凤姐麾下办事的人:贾芹、贾芸、贾菖、贾菱。

实在有点儿悲凉。树还没倒,猢?先散了!

体面还得摆,吉庆还得造,虚热闹还得搞。

元宵节贾母和薛姨妈、李婶娘等看戏,林之孝家的带人在炕桌上搭上红毡,摆上新出局的铜钱,把拴钱的大红彩绳打开,准备贾母等放赏。戏子文豹说出凑趣的话“荣国府中老祖宗家宴,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贾母一声“赏”,婆子们便用小笸箩盛了贾母跟前的铜钱往戏台上撒。贾珍、贾琏早命小厮们用大笸箩抬了铜钱来,一听贾母说“赏”,立即命小厮撒钱,满台钱响,贾母大悦。

真是富贵至极,喜庆至极、繁华至极!

这富贵,这喜庆,这热闹,都是有意制造的。富贵、喜庆、热闹的背后,是后手不继、悲凉来袭,繁华将歇。

贾母八十大寿本来有希望成为显示国公府势力之巅峰。但是,在贾母八十大寿前后,哀音、丧音不断出现:

林之孝跟贾琏聊天时说起家道艰难,认为贾府“人口太重”,下人太多,建议回明贾母贾政后“精兵简政”:一是把出过力的老人家放出去,既让他们自己“营运”也省贾府开支;二是裁丫鬟,该使八个的换六个,四个的换两个;三是已成年的丫鬟配小子省掉费用并“孽生”新人口。看来贾琏把林之孝的意见跟凤姐说了,凤姐向王夫人提出相似建议,却被拒绝。理由是不忍心。

为迎接元妃归省而搭的小戏班子忽然因老太妃薨逝而解散,难道死了一个老太妃,元妃就不再归省了?

贾母吃的御田胭脂米,都得“可着头做帽子”,贾母那儿多出一个人来吃饭,就没米了,贾母说了句半开玩笑却很深刻的话:“巧妇难为无米之坎”。

王夫人为了应付老太太的八十大寿犯了愁,结果急了两个月还想不出遮羞的办法,还是凤姐提醒她:把后楼上没要紧的铜锡家伙拿出去典当了三百两银子,才应付过去。

为支撑荣国府的开支,凤姐开始卖荣国府体面的藏品。一个金自鸣钟卖了五百六十两银子,没到半个月,用光了。

贾琏为了应付荣国府大场面,包括应付“外祟”,不得不找鸳鸯借当,把贾母的金银家伙拿出去典当。贾母的细软还能不能赎回?拿什么赎回?鸳鸯帮贾琏借当,会不会损害鸳鸯……凤姐不得不示弱,不得不表示无能,对旺儿媳妇说不是我说没了能耐的话:要像这样,我竟不能了。”

凤姐向旺儿媳妇感叹:不知谁的主意,搜寻上老太太了。其实,搜寻上老太太,正是凤姐夫妇的主意。但是喜欢体面的凤姐不乐意在自己头上扣这个屎盆子,更不乐意在贾母跟前丢了多年的体面。

凤姐又说:再过一年,就搜寻到头面衣服了。

旺儿媳妇说哪个太太、奶奶的头面衣服折变了不够过一辈子的?只是不肯罢了。”

将来如果贾府的老祖宗、太太、奶奶真有福气折变头面衣服过日子,还算她们有福气。问题是,按曹雪芹的构思,贾府这座大厦,正在“吱吱嘎嘎”地摇摇欲坠;国公府这只“泰坦尼克号”已撞上冰山;抄家者的脚步已“踢里踏啦”清晰可闻向国公府逼近……史太君,这贾府最后一片绿洲、凤姐最后一架屏障,既可能在抄家之前就死了,也可能死在抄家的惊吓中。贾府最大的财主贾母跟贾府新崛起的财主凤姐,她们的财富,无一幸免,都是抄家的对象。

按程高本构思,贾母的财物在抄家时幸免,贾母在阖府抄家后还有能力“散余资”帮儿孙们解决生计,跟钗嫁黛死一样,这样的狗尾续貂,是程伟元、高鹗二人对社会的认识。在曹雪芹笔下,哪儿可能有这么幸运的事!当贾府变成“白茫茫大地”像一片沙漠时,难道曹雪芹还拙劣地留下史太君这片不可思议的绿洲?天大的笑话!

凤姐凭着“男人万不及一”的才干,在荣国府纵横捭阖,曾创下赫赫声名。无奈贾府现在进得少,出得多,外祟不断,内乱不停;家反宅闹,乱世为王,内外交困、风雨飘摇。贾府爷们谁也不想开源节流、整治府纲,还在那儿安富尊荣、高乐不已。贾敬死了,贾珍表面上守丧,实际把宁国府翻了个儿,在国公府公然设赌场、玩娈童、喝花酒;贾琏趁机把尤二姐娶进小花枝巷;贾赦继续和小老婆喝酒,贾政继续和清客喝酒。凤姐仍然想管好荣国府,但剪不断,理更乱,自己的处境也越来越困难。就像鸳鸯说的“什么凤丫头虎丫头,她也可怜见儿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地里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凤姐领教了邢夫人的闷棍当头、恶语随身,心灰意懒,有了借梯下台的想法。平儿也劝她趁着探春理家的机会抽身退步。但按照凤姐的秉性,她是不可能抽身退步的。而且,她比贾府那些不知愁的爷们更知愁,她一直在考虑家族向何处去?凤姐对平儿说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人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戚序本脂砚斋评语曾说到贾府“事亦难矣”:“以凤姐之聪明,以凤姐之权术,以凤姐之贵宠,以凤姐之日夜焦劳,百般弥缝,犹不免骑虎难下。”凤姐为维持荣国府做出种种努力,但大厦之将将倾,岂一木可支?贾府无力回天,凤姐无法回天。

以男孩教养长大,以比男人更有气魄更有才能面目出现的王熙凤,始终以“强者”面目出现的王熙凤,不仅掌握不了荣国府的命运,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凤姐的命运最终由她的色狼丈夫决定,由愚且犟的婆婆决定。

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的结局

凤姐强支病体理乱丝。贾府的经济状况寅吃卯粮,管家婆也体力透支。贾雨村是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诱因,“多米诺骨牌”倾倒的第一块。拔出萝卜带出泥,贾雨村倒台,四大家族崩盘。凤姐得不治之症“血山崩”跟贾府“雪山崩”同步。贾府被抄,凤姐劣行暴露,被休。大观园群芳凋零,刘姥姥这朵傲霜野菊异军突起,救了凤姐的女儿巧姐。

贾府走到末路,王熙凤也走到生命尽头。

《红楼梦》有两条主线:贾宝玉爱情婚姻和贾府盛衰。贾府盛衰是.以凤姐和贾元春为主的家族线索,表层线索是凤姐理家,深层线索却蕴含于元春。元春归省,导致大观园出现,十二金钗才有同台竞技舞台,宝玉才能进人女儿国;元春败亡,导致贾府被抄。贾府是大树,元春是大树之根,根竭树枯则倒,树倒则猢狲散。

跟贾府盛衰这条主要线索有联系的还有两条重要辅助线索:以刘姥姥为主的社会线索,是穷通交替的反讽性线索;小人物贾雨村、甄士隐线索,是演说和归结小说并参与兴衰的侧衬性辅线。这样一来,刘姥姥和贾雨村就跟凤姐都有了联系。王熙凤走向末路,跟贾府败落,贾元春、贾雨村走向末路都有密切关联。

王熙凤最后结局是“哭向金陵事更哀”,被贾琏休弃,不久后死到金陵。

威势赫赫的琏二奶奶被休弃,是因为此前元春和贾母死了,贾府被抄,凤姐劣行东窗事发。生前机关算尽的凤姐,最终连唯一的女儿都保不住,幸亏当年她施舍过的刘姥姥从妓院救出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