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10186800000031

第31章 精心布局躲避责任(3)

一向以“小气”著称的管家婆凤姐,一把掏出五十两银子给大观园诗社,就是为了让弟弟妹妹的诗社办得宽裕,让弟弟妹妹吟诗作文时,过得滋润。

一向高高在上的管家奶奶凤姐,在大观园蜂蟹宴上,叫主办人湘云安心吃去,叫理当伺候贾母的鸳鸯安心吃去,她伺候贾母、照顾所有人。她不分主奴,跟鸳鸯大开“你琏二爷爱上你”的玩笑,阴差阳错地被平儿抹了一脸螃蟹黄。“凤姐儿正和鸳鸯嘲笑,不防唬了一跳,嗳哟了一声,众人撑不住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形成大观园欢乐高潮。

一向忙得脚丫子朝天的凤姐,最喜欢跟大观园的诗人们凑热闹。凤姐大雪天派丫鬟到芦雪广叫平儿,平儿跟湘云烤鹿肉,不肯回来,凤姐居然不怒不恼,亲自赶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

一向“雀儿专拣旺处飞”的凤姐,对待贫寒的邢岫烟很有温情。邢岫烟是邢夫人的娘家侄女儿,随同父母来投奔邢夫人。邢夫人将邢岫烟交给凤姐。凤姐先是聪明的将邢岫烟送到迎春那儿一起住,因邢夫人是迎春的嫡母,邢岫烟在迎春那儿有什么不遂心的事,跟凤姐无干。这样处理,似乎凤姐很势利,很会保护自己。但同时,凤姐也颇有人情味:她冷眼观察邢岫烟心性为人不像其父母和姑母,倒极温厚可疼,凤姐“反怜她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她些。”凤姐多疼,邪岫烟的亲姑母邢夫人居然“不大理论”了。凤姐还细心地每月照迎春分例送邢岫烟。平儿则将凤姐一件大红羽纱的披风送给邢岫烟挡风寒。这些极其微小的地方说明凤姐并不是一个时时刻刻惦记着利益和势利的人。

一向在管家时能省就省的凤姐,看到冬天来临,大观园的人吃饭要来回跑,担心他们着凉,直接把厨房开进大观园,贾母感叹:凤姐是真疼弟弟妹妹们。

凤姐只要进入大观园,只要跟纯洁高傲的林黛玉在一起,跟豪爽大气的史湘云在一起,她的风趣幽默,她的与人为善,她的热情周到,她的活泼快乐,总之,她人性中一切美好,显露无遗。

凤姐只要离开大观园,只要跟浮荡渔色的贾琏在一起,跟愚蠢颟顸的邢夫人在一起,她的敛财无度,她的阴险毒辣,她的两面三刀,她的心机用尽,总之,她人性中一切丑恶,暴露无遗。

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凤姐居然是古代小说最具可塑性的人物!

正因为凤姐本质上是属于大观园的,她对大观园的人就采取尽可能维护的态度。特别是当邢夫人、王夫人两个蠢货联手,由另一个大蠢货王善保家冲锋,查抄大观园时。凤姐是什么表现?她成了大观园的“外围子防护”:

——她对查抄大观园,一点儿没有协理宁国府时大刀阔斧、颐指气使的气派,消极应付,能不抄的就不抄,能略过就略过,尽量偃旗息鼓,尽量息事宁人,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她在潇湘馆维护紫鹃,王善保家的从紫鹃箱子抄出宝玉的物品,以为得意,凤姐轻描淡写,几句话摆平;——她绝对不对晴雯雪上加霜,当王夫人说晴雯时,她只说晴雯“原长得比别人好”,其他事?记不清了;——她对秉烛等候、一心挑战的探春百般忍让,内心里她未必不赞成探春的高论:查抄大观园无异于自己抄家;——她公开给被查出传递物品的人画说情,说“也倒可恕”,“我素日看她好,谁没一个错?”劝孤僻的惜春原谅人画;——她最“恶毒”的表现,是从司棋箱子查出男人物品和情书来时,向来不识字的凤姐突然会看信了,看完信,“不怒而乐”,一个劲地笑着,从王善保家的那儿细细问清了司棋与潘又安的公案,然后,把信念了出来。王善保家的只恨没地缝儿钻进去,此时的凤姐“只瞅着他嘻嘻的笑”。凤姐这番恶作剧是对司棋?非也,是对着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发动查抄是王善保家的,被抄出赃物的,是王善保家的亲外甥女儿。王善保家的这个“能不够”终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凤姐幸灾乐祸,是对着查抄大观园的始作俑者而来!

凤姐跟大观园最重的“缘分”,应是:她对宝玉、黛玉以及宝黛爱情的维护。

宝玉喊凤姐从来不喊“琏二嫂子”,而叫“凤姐姐”。

小叔子喊嫂子“姐姐”,是把外来户嫂子视为一母同胞。

很长一段时间内,宝兄弟是凤姐姐的“跟屁虫儿”。凤姐到宁国府赴宴带着宝玉,看望秦可卿带着宝玉,凤姐协理宁国府,宝玉要带秦钟来凑热闹,秦钟担心凤姐事多咱们去了,他岂不烦腻?”宝玉很有把握地说他怎好腻我们?不相干,只管跟我来。”果然,凤姐一见宝玉来了,高兴得很,马上招呼他们跟自己一块吃饭好长腿子,快上来罢”。秦钟给姐姐送丧时跟智能儿幽会,不想早回,宝玉求凤姐晚走一天,也被凤姐照准。当然,凤姐可以就此向贾珍送个全人情,顺便把静虚托的、带来三千两银子外快的事儿办一办。

凤姐总是将宝玉当作少不更事的小弟弟看待,宝玉也将凤姐看作可以撒娇的姐姐。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写到,当贾政在时,宝玉一声不敢吭。贾政一走,宝玉马上跑到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像开锁的猴儿,凤姐忙拿宝玉开涮:“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令你寸步不离方好,适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叫你也做诗谜儿,若如此,怕不得这会子正出汗呢。”宝玉是什么表现?“扯着凤姐儿,扭股儿糖似的只是厮缠。”干脆就是个小皮孩儿。

宝玉挨打时,众人着急,唯有凤姐急到点子上,当丫鬟、媳妇想上来扶宝玉时凤姐便骂道: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得这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

当然,凤姐对宝玉好,是冲贾母来,对黛玉好,也是冲贾母。

凤姐对黛玉像一盆火,从黛玉进府就开始。黛玉进府后,一切享受跟宝玉平级,贾母嫡亲的孙女儿倒且靠后,这当然因为贾母对她“唯疼”的女儿留下的唯一外孙女儿特殊关爱,凤姐作为“女皇”的御前总管,琢磨贾母心思、迎合贾母心思、投合贾母心思,自不在话下。所以,虽然林黛玉常有“寄人篱下”的悲凉之感,那是因为她作为一个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放大体会、心灵感受。其实,只要贾母还在,黛玉的生活享受都是顶尖的。黛玉除跟贾府姑娘一起领月钱外,贾母还派人给她送钱花。有一次贾母派人给黛玉送钱被宝玉的丫鬟遇上,黛玉抓一把钱相送。我估计,年迈的贾母不会想得这么细致,想到给黛玉送钱用,多半是她的“肚子里的蛔虫”凤姐的主意。

凤姐支持木石姻缘最突出表现在两个地方:

她借“吃茶”跟黛玉开“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马上妙语连珠地把宝黛该成一对,来个全面、系统、可信的可行性报告:“给我们家做了媳妇,你想想——”便指宝玉道,“你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还是根基儿配不上?模样儿配不上,家私配不上?哪一点玷辱了谁呢?”

她是宝黛争吵的调解人,宝黛因清虚观打醮一事,吵得不可开交,贾母也哭了,边哭边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是句很重的话,“冤家”是古代对“夫妻”的另一种说法。贾母当众把宝黛叫“冤家”,聪明的凤姐岂能不懂其中奥妙?所以贾母派凤姐调解宝黛,凤姐说不用调解,他们自己会好起来!这说明凤姐对宝黛为什么总是争吵?为什么总是吵了再好?心里门儿清:他们吵是表面现象,好是本质。果然,当凤姐前去调解时,宝黛二人正拉着手哭,凤姐像一阵风,把宝黛二人卷上就走,向贾母汇报宝黛“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凤姐用黄鹰和鹞子扣环形容宝黛手拉着手,巧妙地宣传他们之间的情谊。给贾母“不是冤家不聚头”推波助澜。

尽管凤姐两位亲姑妈薛姨妈和王夫人联手推“金玉良缘”,尽管贾薛联姻有利家庭利益,但站在凤姐立场上选择宝二奶奶,她却没有也不可能跟薛姨妈、王夫人站同一立场。

凤姐既考虑贾母倾向,更考虑个人利益。

我们看看凤姐对黛钗二人的评价。这事出现在探春理家的第五十五回,平儿向凤姐汇报,凤姐讲起哪个可以帮助理家时说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她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的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她。”

这段话说明什么?说明凤姐亲黛远钗,第一,她对二人的称呼,对黛玉亲,对宝钗客气。称黛玉是爱称“丫头”,称宝钗是正规称呼“姑娘”。有趣的是,宝钗有时亲切地称凤姐“凤丫头”;第二,凤姐知道黛玉只能当摆设,不可能理家;第三,凤姐知道宝钗心机很深。

这是刚开始探春理家时凤姐的看法。探春理家的实质,是王夫人想通过宝钗当家叫贾母认可金玉良缘。而宝钗理家表现的能力和精明,很快叫凤姐知道:荣国府管家婆强有力竞争者已浮出水面!聪明如凤姐,她能“引狼人室”全力支持乃至操纵给荣国府娶进精明的薛宝钗吗?设想一下,如果凤姐跟宝钗共掌荣国府江山,她甘心自己辛辛苦苦打前阵,让宝钗以逸待劳守后方吗?她乐意剑拔弩张得罪人,让宝钗藏愚守拙当好人吗?

何况,一旦娶进薛宝钗,凤姐的荣国府当家奶奶的日子就当到头了。凤姐本来就是来协助王夫人理家的,正头香主宝二奶奶能担起理家责任时,凤姐岂不成了“秋天的扇子”?何况,贾母一旦归西,王夫人能顶住邢夫人压力继续“留任”凤姐吗?凤姐愿意帮王夫人迎娶薛宝钗、然后“荣身而退”回邢夫人麾下做受气小媳妇吗?……支持金玉良缘岂不成凤姐自掘坟墓?凤姐有那么傻吗?

因为这些原因,凤姐在宝黛爱情上,也担任“外围子的防护”。

说到底,凤姐防护的是自己荣国府管家奶奶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