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的“美”,不是作为名词的真、善、美的美,而是作为形容词的美好或优美之类的美。
也许有人要问:难道文学批评也需要写得美,也能写得美或者也会有美文吗?
回答是肯定的。任何文章都有个写得美不美的问题(情采飞扬是美,生动传神是美,精炼准确也是美),更何况文学批评呢?中国历来的文章学重视文笔情趣,以文情并妙、达理含情为其高致,不少文学批评就作为散文佳品而流传于后世。现今也常有见解不俗而又做得漂亮的批评文章让人过目难忘。
但是,我既然提出这个问题来,就是我觉得批评中真正的美文不是太多,更多的文章做得不美。当然,那种毫无见地的空泛之论,和八股腔之类的水平线以下的文字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我想说的是,确实有一些有思想、有观点、有发现、有刨见的文章,因为“做”的问题,表述得不简明、不生动、不精彩。或者曲里拐弯,拖泥带水;或者云山雾罩,高深莫测;或者文字枯燥,形同瘪三。总之,让人觉得难读费解,只好中途却步或敬而远之,将一些不无价值的理论束之高阁。
这个问题扯开来也许会意见纷纭。但我以为我们还是先应该检讨批评自身。我想,文学批评除了批评观念、批评方法、批评视角等问题之外,是不是也还有个批评的文风问题。即我们怎样把批评文章做得更生动一些,更漂亮更吸引入一些。一句话,批评也要具有可读性。
显然,我不能在这里讨论一般的批评写作技巧——譬如怎样描述、怎样归纳与分析、怎样结构等等。我想简要举几个例子来谈谈有关文风问题的如下几点。
一、批评要开门见山。切忌“弯弯绕”,下笔千言还言不及义。当代的生活节奏尤其需要明快的文风,需要论者单刀直入,一步到位,旗帜鲜明,观点醒目。在这方面,毛主席作为一个大文章家也很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文章开头从不含糊糊遮遮掩掩,而总是开门见山,一语破的。譬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开篇就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何其快哉!
二、批评要深入浅出。批评力求深度,浅入浅出当然不行,但深入深出亦不足取,至于浅入深出,故弄玄虚,就几乎要令人讨厌了。真正的大家都把文章做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就像那些优秀寓言一样,简单而深刻。把深奥的道理说得简明,这正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大家境界。如果说青年鲁迅的《摩罗诗力说》等论文还做得有些晦涩的话,那么他愈到后来便愈是走向了深入浅出,化繁为简。譬如《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纯粹是一篇学术演讲,却结合史实和人物,把魏晋文学史分析得精辟透彻,而又通俗好听、引人人胜。
三、批评要形象生动。不要老板起一副严肃的理论面孔,或者弄成几条干巴巴的筋,死气怪样,了无生机。完全可以把文字搞得活泼些,把理论搞得形象些。譬如茅盾就这样表述他对《狂人日记》的读后感;“使人一见就感着不可言喻的悲哀和愉快。这种快感正像爱于吃辣的人所感到的‘愈辣愈爽快’的感觉。”(《读〈呐喊〉》)这种“味觉”的比喻,新鲜准确又传神。
呼唤批评的美文,提倡批评的可读性,充分发挥批评的作用,使其更强有力地渗透到创作和审美之中。这既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对批评家自身劳动成果的珍惜。——否则,你费心劳神折腾出来的文章无人问津,最终还不是亏待了你自己么?
载《解放军报》1992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