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惊天谋杀案背后的秘密:代价
10183600000029

第29章

“涌泉”不薄滴水缘

——粮站站长“盗粮”救官

慕桂礼是在那次县里召开的“反瞒产”会议上被勒令停职检查的。

那天,慕桂礼坐在会场一角,低头抽烟。这位性情和善的固始县郭陆滩公社的党委书记在大家心目中属于“低调派”,每次会议靠后坐、后发言似乎成为习惯。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却非常欣赏慕桂礼,称其“头脑冷静、外柔内刚”。

那次“反瞒产”会议,是根据地委统一部署召开的,各公社一二把手都来了。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首先传达了地委的指示精神:一是报产量,二是表决心。他要求大家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把“真实家底”亮出来。

然而,会场一片沉寂,许久无人发言。这些曾经以高度的热情参与了“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放过粮食“高产卫星”的基层干部,已经看到了头脑发热的代价,开始清醒起来。他们弄不明白上面为什么在老百姓家家颗粒无存的状况下,仍要“反瞒产”,却明白这种做法严重脱离实际,伤害民心。

沉默,是种对抗。

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完全明白大家的心理,因为他和大家一样想不通。但作为县委第一书记,他必须按照地委的意图行事,内心痛苦却别无选择。他对大家说,无论怎么想,会还是要开,产量还是要报,态度还是要表。他让慕桂礼先发言。

慕桂礼闻声生愁,因为这个头的确不好带,产量报低了,叫右倾;产量报高了,要挨大家骂。慕桂礼暗想,自己报得再高,后报的总是更高,谁先发言谁右倾。右倾就右倾吧,就是丢了官,也不能再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慕桂礼站起来,说道:“都是庄稼人出身,一亩地能打多少粮,谁不清楚?我们上次报的是平均亩产2000斤,和大家比,落后了,就那也是虚报。这回报,还是老数字,报再多没用,因为拿不出来。”

其他公社书记悄悄议论:多报一斤和多报一万斤都一样,横竖拿不出来,倒不如多报,省得戴“右倾帽子”。

各公社报的产量数字一家比一家高,最终显示,先发言的慕桂礼报出的产量不抵其他公社报出的零头多。

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提醒大家说:产量数字会上可以重报,一散会就改不了了,请同志们慎重考虑。

大家都明白,县委第一书记是在提醒慕桂礼,慕桂礼却无动于衷。

“慕桂礼,你有没有要补充的?”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直呼其名,希望这位爱将尽快转舵。

慕桂礼站起来,平静而又坚定地说:没有!

到会的地委特派员最后总结发言说:固始县这次“反瞒产”会议卓有成效,反出了几百万斤粮食。这说明大家的革命热情依然如故,大干社会主义的劲头依然十足。但是,少数人的“右倾情绪”和“右倾言论”值得警惕,比如郭陆滩公社书记的发言就是典型的右倾!

特派员一锤定音,慕桂礼成了“右倾分子”。

特派员要求严肃处理慕桂礼这位“右倾分子”,撤销其公社党委书记职务。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坚决反对,他对特派员说:慕桂礼同志工作作风非常务实,对党非常忠诚,不会见风使舵。尽管在产量问题上显得保守些,但算不上大错,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吧。

特派员对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说:“慕桂礼报的产量数字是各家最少的,显然是缺少革命热情,标准的“右倾思想”,这种错误还小吗?”

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笑了,说:“你也是农民出身,不会不知道一亩地能打多少粮吧?如果我是公社书记,可能比慕桂礼报的产量数字还低。”

特派员显得极不满意,异常严肃地对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说:“我提醒你,我是代表地委来的,希望你认真对待我的意见!”

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对特派员指手画脚的做派早已反感,冷冷地说:“我也提醒你,你的任务是督查工作,至于如何处理一个公社书记,是我们县委的事。”

对慕桂礼最终的处理决定折中为:暂停郭陆滩公社党委书记职务,以观后效。

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保护了自己的爱将,撤职与停职,一字之差,却性质大异。

慕桂礼被停职后,倒觉得轻松了许多,至少不用再说违心的话、办违心的事了。秋收季节,他每天早早走出公社院子,到各村转悠,日暮而归。

来到一个村庄,他拿起农具和农民们一起碾场。村支书笑着说:“书记呀,您干农活生疏了,豆秧里的豆子还没碾干净,您就……”

慕桂礼把村支书拉到一边,神情诡秘地说:“记住,碾场时,一定不要碾得太干净。不留些残余,以后的日子咋过?”

慕桂礼转遍了全社所有的村庄,每到一个村庄,他都要暗示村干部,碾场时一定要留有残余,以渡难关。

慕桂礼的这一“发明”非同小可,全社百姓又多了点口粮,尽管这些“残余粮”显得微不足道,却使村村大食堂的炊烟又多冒了数日。

在郭陆滩百姓心目中,慕桂礼是共产党派来的好干部,是他们的恩人,所以没人拿他当“犯错误”的人来对待。相反,慕桂礼所到之处,百姓仍称他为“慕书记”。

这天晚饭时,慕桂礼发现自己的盘中放了四个玉米面饼,便问村支书:不是每人两个吗?

村支书说:“您人高马大的个头,两个咋够。您为保护群众官都丢了,受了这样大的委屈,走遍全社,群众也不会让您饿着。吃吧,再过些时日,俺想表这个心意恐怕也难了,离断炊不远了。”

慕桂礼说:“群众的心意我领了,这饼我一口也不能多吃。我虽然已经不是党委书记了,但还是党员,是党员就坚决不能搞特殊化。眼下处境艰难,共产党员的责任就是要死与群众一起死,要活与群众一起活,这才叫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慕桂礼把“要死与群众一起死,要活与群众一起活”的话讲遍全社每一个村庄,激励了党员,也鼓舞了百姓。

大食堂的炊烟渐渐稀少,三餐变一餐,最终连稀得照见人影的稀饭也没有了。大饥饿的灾难迎面扑来,对死亡的恐惧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这天,慕桂礼得到消息,自己的大爷、大娘已经饿死。他突然担心起自己的爹娘,决定回老家看看。晚饭时,慕桂礼找公社伙房的炊事员商量,预领三天的食物。这意味着此后三天他在公社伙房吃不到一口食物,必须忍受饥饿。慕桂礼连夜提着十个粗粮馒头朝数十里外的老家奔去,途中饥饿难忍,拿出一个馒头咬了一口,又放进袋子,心里对自己说:你多咬一口,爹娘就少吃一口,忍忍吧。

慕桂礼夜半到家,见到了爹娘。爹一见儿子就抱怨说:“还知道回家看看?你大爷、大娘已经埋过了,你再过些时日回来,恐怕该埋爹娘了。”

娘说:“孩子一进门你就埋怨,你也不想想孩子管着一个大公社,能不忙嘛。”

爹却冷笑道:“知道他忙,天天忙着吹牛说谎,人都饿死一大片了,你们这些共产党的官还忙着瞎吹呼,咋也不脸红哩?”

看来,爹娘还不知道儿子被罢官的事。慕桂礼面对爹娘不知说啥好,因为自己也深处迷茫,有许多事情说不清楚。的确,他所经历的“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已经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为什么还要搞高征收、“反瞒产”?上层为什么这样干?究竟是什么意图?作为基层干部,他实在琢磨不透。但他明白,这些狂热行为严重背离了科学,这种“革命热情”的确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

慕桂礼拿出带回来的馒头,对爹娘说:“先吃点东西吧,凉了,有点硬,慢点吃。”

娘惊喜地说:“可真是救命的东西。这大半个月净吃些树皮、草根,你爹俺俩浑身都肿了,眼看就撑不下去,你回来得是时候。”

第二天一早,慕桂礼离开爹娘,返回郭陆滩。一路忧心忡忡,他不知道眼下这种灾难性的局面还要持续多久,不知道包括自己爹娘在内的许多群众能否渡过这场劫难。

慕桂礼依然每天下村庄,帮村干部想办法带领群众摆脱死亡的威胁。可是空有主意,手中无粮,饿死人的事态一天天扩大,令人束手无策。

这天天色渐暗,慕桂礼要返回公社。刚出村口,突然遇到回县城路过这里的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见到书记,慕桂礼觉得有一肚子话要倒出来,却不知从何说起,只是一阵抽泣。

县委第一书记杨守绩说:“知道你受委屈了,不会总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