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方法
10177300000032

第32章 参与管理法(2)

总体上讲,企业管理有四种基本的管理模式:命令式管理、传统式管理、协商式管理、参与式管理。命令式管理和传统式管理是集权式管理;而协商式管理和参与式管理则属于“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根据企业的人员素质和不同的管理要求,可以把参与管理细分为四种管理类型:控制型参与管理、授权型参与管理、自主型参与管理和团队型参与管理。参与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员工的参与。

——控制型参与管理职工参与管理的最初形式是控制型参与管理。它的特点是等级和高层组织仍然发挥主导作用,但管理的一部分权限和任务被赋予工人,它初步调动了职工的参与热情。管理过程中由职工提出问题和建议,并部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新方案的设计,但最终方案的确定和实施是在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控制下进行的。

控制型参与管理适合在刚实行参与管理模式的企业中使用。具体地说,它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参与管理,只是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一种过渡。控制型参与管理特别强调控制,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引入了自下而上的管理反馈机制,让员工的建议和意见有一个正式的反馈渠道,这种渠道的建设和管理仍然由管理人员负责。

——授权型参与管理有时上一级需要把一些权力下放到个别职员身上,让他们来完成一些局部决策。在这种管理中,更多的管理权限和任务被赋予工人,职工也有较高的参与热情,这些职工的文化教育水平通常都比较高。

在这一阶段,要使工人不仅能够提出建议,而且能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要以职工为主导完成新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使职工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加强。在这种参与管理过程中,员工被赋予少量的决策权,以便能够较灵活地处理职权以内的一些事务。

授权型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促使员工养成了自主决策,并对决策负责的工作习惯。在这个阶段,要允许员工犯错误,但不可以连续犯同类的错误,同时,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逐渐转化为指导职能。

——自主型参与管理在参与管理中,员工具有更大的决策权限,同时对决策的失误负有更大的责任。公司对每位员工实行目标管理,此时,管理者的职能也从指导职能逐渐转化为协调职能。

在这种模式中,许多参与管理的经验经过多次验证后,认为是切实可行的,从而可以成为一种管理制度,一些职工参与管理的组织也就随之诞生了,劳资关系变得更为协调并得到巩固。

——团队型参与管理有些工作决策是个人能力所不及的,必须通过一个组织来解决。此时,团队型参与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团队型参与管理是参与式管理的较高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的行政组织结构体系,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临时组建或撤销职能团队。每个职能团队中的成员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由公司决策层决定。由于部门的撤销,大量的管理人员将加入团队,因而他们也就失去了管理的工作职能。

在团队中,可以由团队成员自主选择团队协调人。团队协调人不是团队的领导,并没有给其他成员安排工作的权力,他只是在团队与外界发生“冲突”时发挥调解人的作用。团队协调人也并没有公司的正式任命,因此可以根据团队的需要随时选举或撤销。团队协调人也有自己的岗位工作,与团队其他成员享有同等的待遇。

公司给每个职能团队指定工作目标后,由团队成员讨论达成工作目标的方式,然后各自分工、相互协作,共同来完成工作。

参与管理需要管理者与员工进行磋商,引导员工参与研究问题并进行决策,这样他们就形成一个团队并一起工作。管理者既不是包揽一切的独裁者,也不是放弃管理职责的自由放任者。参与式管理要求管理者仍然对自己企业负有最终的责任,但他们必须学会与执行工作的员工们一起承担这种责任。

这里的参与是指在群体条件下,通过个人的脑力和感情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出谋划策,并分担责任。参与应当是一个人全部的自我投入,而不是任务的投入,以及单纯的技能投入。同时,参与也是心理上的,而并非专指身体上的参与。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参与管理往往会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

随着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会逐步提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不但渴望参与到与工作相关的决策中,而且会非常关注他们的意见或建议能否受到上级的重视。管理者需要为他们创造参与条件,使得员工能感受到参与的乐趣和成就感。

B公司下属一家制造厂出现亏损,最高管理层提出以下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将部分元件的生产转包出去,这就意味着将有180名员工被解雇;第二种方案,激发该厂员工的积极性,让大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约成本的建议。

经决定后,公司采用了第二种方案。不久,一个员工团队应运而生,他们开始为节约成本收集各方建议。经过6个月紧张的努力和分析,团队建议公司应实施一系列根本性变革,预计每年可节约数百万元的费用支出。最后这些建议被管理层所接受,事实证明一系列的变革是卓有成效的。

B公司的工厂之所以能扭亏为盈,正是得益于采用了参与式管理的管理模式。它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雇员以雇主的身份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最终化解了企业存在的风险,同时也使员工自身摆脱了失业的危险。这是一个典型的企业与员工共同受益的双赢过程。

附录:法兰克·李谈参与管理法

佛斯特轮胎公司最引以为荣的一项政策,便是所谓“全员参与性的管理”方式。这种全员参与性的管理方式最大的特色在于,每个决策都是一项共同决策。因此,各人虽然在职务上有所分别,在做决定的权利上却都彼此相等。

这种管理方式的先决条件是,必须保证公司内的信息交流非常畅通。最上层的主管必须将各项商业消息、争议焦点及最后决定等,迅速、精确地传达给中级主管,中级主管也必须对下级干部传达同样的消息。如此,消息层层下达,个人做判断时才能正确无误。

这事听来简单,做起来则颇为不易。首先,必须消除主管人员的本位主义和官僚气息,避免他们为了保持权威感而将消息“留一手”。因此,选择主管人员时必须特别小心,注意他是否心胸广阔、开朗、态度活泼谦和。否则,一个主管“留下一招”,整个这种讲求开放的“全员参与管理方式”就完全失效了。

而就最高阶层的主管人员而言,由于他们所需接触的层面极广,相关消息也很多,因此,彼此间的交流不能只用公文、信件复印等方式进行,而必须依赖彼此间的言谈沟通,每天势必要有6~10次的交谈时间,以便互相了解对方的工作状况和互通最新消息。

因此,要采取这种管理方式,另一个条件就是,公司的成员不能分在太广的地区,即使今日的通信器材再进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仍是面对面的交谈,所以公司成员(至少高级主管)最好能在同一办公大楼内。

这种管理方式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是由于全体人员皆有权参与意见,因此效率较慢;但优点则是,无论公司中的哪一位主管缺席,都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而且,当有突发事件需紧急处理时,每一个主管皆能迅速地作出决定。另一个优点粗看是缺点,即公司内的人员职权不甚分明。这样的情形下,所犯的错误皆由全体员工共同负责,而所取得的胜利也由全体分享。这种方式看似奖罚不分明,实则更促进了全体人员的凝聚力和团结性。

不过,实施这种制度时尚有另一要点,便是一旦下了决定后,全体人员必须不再有任何争议,同心协力,全力以赴。由于每个人都参与过决定,因此反而比把不满情绪放在心中更易完成这种合作。而且,上级主管所下达的是政策性的命令,实行方式、执行时间则由中级主管共同决定。因此,每个主管都有参与决策权,但仍保有个人的部分自由决定权。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自由、开放的“全员参与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