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读书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10175600000013

第13章 吴越同舟(2)

敬侯张安世的长子千秋和大将军霍光的儿子霍禹都是西汉时的中郎将。一次,两人一起领兵跟随度辽将军范明友攻打乌桓国。战事结束后回到京城,千秋到霍府拜见霍光。霍光正在庭园散步,因为是世交晚辈,不必多礼,就请千秋到园中相见。交谈中,霍光询问千秋和乌桓交战的策略、山川形势等。千秋就将如何出兵、行军路线、交战情形等详细地讲给霍光听,为了使霍光听得更明白,就找了一根树枝,一边口述,一边就在地上画出交战区的地理形势,兵力布置图,把双方的情况和交战过程介绍得清清楚楚,一点不漏。霍光接着问霍禹,霍禹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只说:“有文书记载。”霍光因此非常器重千秋,认为霍禹无能,叹气说:“从此后霍家将一代不如一代了,而张家将一代比一代强!”

事实果然如此。霍光死后,担任大司马的霍禹谋反,霍氏家族全部被诛灭。张家子孙代代相传,仅宣帝、元帝两朝,担任侍中、中常侍等官职的张氏子弟就有几十人。人们说起此事时常常把他们两人作比较。

卖剑买牛

卖掉刀剑,去买耕牛,指改业归农。也比喻改邪归正。

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龚遂传》。

汉宣帝即位不久,渤海郡因闹饥荒,不少人买了刀剑做了强盗。郡守根本治理不了,有人向朝廷推荐龚遂,请他去做太守。

汉宣帝召见龚遂,见他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头,长得又瘦又小的,汉宣帝怕他不能胜任,就问他到了渤海以后怎样处理那些盗贼。龚遂回答说:“那儿的百姓因为遭了饥荒万般无奈之下才做了强盗。皇上您是让我用武力剿灭他们呢,还是让我去安抚感化他们?”汉宣帝说:“能够安抚当然是最好。”

于是,龚遂就到渤海郡去上任了。他一到任,马上就下令各县停止剿匪,并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灾民。他在告示中说,凡是手里拿着农具的都是善良的百姓,官吏不准迫害他们;只有手上还拿着刀枪的人才是强盗。他把那些残暴的贪官污吏都撤了职,另选官吏去安抚百姓。这样,渤海郡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龚遂鼓励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要他们耕地、种桑、养鸡、养猪。他看到有人身上佩带刀剑,就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善良的老百姓,为什么不带耕牛而带着刀剑呢?”他耐心地劝导他们卖掉刀剑,去买耕牛来种地。

龚遂在渤海当了三四年太守,把渤海治理得很好,百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也安定了,连官司也没人打,监狱也只好改成了装粮食的仓库。

“卖剑买牛”也说“卖刀买犊”。

青出于蓝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此典出自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篇》、唐·李延寿《北史·李谧传》。

南北朝时,李谧拜孔璠为师。他非常用功好学,过了几年,他的学问就超过了孔璠,孔璠因为有这样的好学生而感到高兴。不仅如此,他自己有了疑难问题,还能和学生共同探讨,向学生虚心请教。李谧觉得孔璠是老师,因此解答问题时吞吞吐吐,很不自然。于是,孔璠诚恳地对他说:“我向你请教问题,不要不好意思回答。凡在某一方面有学问的人,都可以做我的老师,何况是你呢!”

孔璠虚心向学生求教的佳话传出后,人们深受感动。有人编了一首短歌,颂扬孔璠不耻下问的精神:

青成蓝,蓝谢青;

师何常,在明经。

意思是:靛青这种染料,是从寥蓝里提炼出来的,然而它却比寥蓝蓝得更深,颜色更浓。

其貌不扬

原意指人的相貌不突出,难看。现有时也用来形容外观不佳。

此典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皮日休献书》。

皮日休是唐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20多岁时就已经相当出名了。只是他左眼角下塌,容貌不端正,比较难看。但他博学多才,诗歌和散文也很有特色。

公元866年,32岁的皮日休被推荐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他在城东南的永崇里只住了10天,文名就传遍了长安城。由于他不愿奉承权贵,得不到他们的引荐,结果没有考中。

考试落第后,皮日休回到家乡,把自己所写的200多篇诗文编成十卷,定名为《皮子文教》。第二年,他再次进京应试。

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郑愚。他看了皮日休的文章,非常欣赏,在发榜之前,就派人把他叫到府里来会面。

郑愚原来以为,皮日休的文章写得这么出色,相貌必定清秀端正。不料一见面,发现他左眼位置不正,看上去不太舒服。于是用嘲笑的口气问他:

“你很有才学,为什么一只眼睛长得不相称?”

皮日休对郑愚的问话非常不满,立刻反唇相讥道:

“侍郎可千万不能因为我这一只眼睛,而使自己两只眼睛都丧失眼力啊!”

郑愚显然被皮日休的话刺痛,因此做了小动作。发榜时,皮日休虽然中进士,却是最后一名。

后来,皮日休在长安做了一个时期的小官。他看到朝政腐败,天下即将大乱,便写了许多揭露社会现实黑暗的文章。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比喻不允许别人侵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此典出自宋·岳珂《宋史·徐铉传》。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史称宋太祖。但当时全国还未统一,一些割据势力还在兴风作浪。赵匡胤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攻灭了荆南、湖南、后蜀等国。

公元974年秋天,赵匡胤为了寻找出兵南唐的借口,派大臣去宣召李煜冬天到都城汴京来朝见。李煜怕到了那里会被扣留,便称病不去。

赵匡胤有了借口,就出兵十万征讨南唐。李煜一面组织防卫,一面派人向北宋交纳钱财,并派擅长辞令的大臣徐铉去恳求宋太祖停止进攻。徐铉到汴京后,立刻朝见宋太祖,恳切地对他说:“我们是小国,你们是大国。小国服侍大国,就像儿子服侍父亲一样,能有什么罪过,陛下为什么还要讨伐呢?”

宋太祖直截了当地说:“不必多讲了。江南有什么罪过?是没有什么罪过。但自古天下一家,在自己睡觉的床边,怎能容许别人熟睡打呼噜呢!”

抱布贸丝

布:古时布币。原指一男子买丝布来求婚,后泛指男子接近女子的行为。也指商业行为。

此典出自春秋·佚名《诗经·卫风·氓》。

淇姑是春秋时卫国域内淇水边的一位姑娘,她美丽、大方、勤劳朴实。她以养蚕为生。每到季节时令时,有许多商人渡过淇水来做蚕丝生意。

一天,一个年轻商人赶着马车,停在不远处,看淇姑漂丝。

淇姑在门前竹架上晾丝,那青年人从车上抱下几匹细麻布,走到淇姑跟前,笑眯眯地说:“美丽的妹妹,我愿意用一匹布来换你的一绞丝。”

淇姑心里想:一匹细麻布可以换五绞丝。就说:“一匹布换一绞丝,你太亏了。”

青年商人说:“我车上有50匹布,一半拿来换你的丝,一半留下来,作为聘礼,我要娶你这个淇水边最美丽的姑娘作妻子。”

淇姑起先没答应,可是这个青年天天一早就涉水来见淇姑,淇姑心软了,说:“等农事忙过后,秋雁南飞的时候,你再来接我吧。”

秋天到了,淇姑在淇河的这边,眼望淇河的那边,望穿秋水,苦盼意中人的到来。

树叶发黄了,人却没有来。直到寒霜萧萧的一个早晨,青年商人终于来临,他对淇姑说:“我生意太忙,误了约期,你别见怪。”

自古以来,商人重利轻别离,他的心意只在生意上而不在淇姑身上,这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三年过后,喜新厌旧的丈夫说是到郑国去做买卖,从此一去不返。伤心的淇姑,坐在马车里,涉水回老家。她望着汤汤的淇水,唱起悲歌:“氓(男子)之嗤嗤,抱布贸丝,非来贸丝,来即我谋……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抱蔓摘瓜

原指瓜都摘完了,只得抱蔓而归。后指罗织罪名,株连无辜。

此典出自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李弘是武则天四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他对《左传》里记载的楚世子高臣逼他父亲楚成王自杀一事,不解地问他的老师郭瑜。

郭瑜说:“为了权力,有些人是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太子你可要警惕啊!”

武则天为了争权夺利,在皇帝跟前贬损中伤王皇后和萧贵妃。高宗皇帝就废皇后和贵妃为庶人。武则天还不满足,暗地里派人潜入皇后、贵妃的囚所,将她俩一起绞死;皇后、贵妃的兄弟全部流放岭外。武则天旋即被册封为皇后,并由她出主意,将王皇后家族的姓氏改为“蟒”,萧贵妃家族的姓氏改为“枭”。武则天说:“让天下都知道,以毒蛇恶鸟为姓的人,全都没有好下场。”

李弘对母亲这些事颇为不满,认为做的太过份,哪知这些言行被母亲的宠臣明崇俨告知母亲,母亲因此对他怀恨在心。

高宗上元二年,李弘随驾行幸合壁宫,宴会中喝了几盏酒,当晚无缘无故地死了,年仅24岁。

李弘的弟弟李贤立为皇太子。高宗皇帝身体不好,把监国重任交付太子。李贤处事很有决断,朝内大臣皆赞誉,认为日后必为一代英主。

明崇俨却放出风声,说李贤是武后姐姐韩国夫人所生,闹得朝内纷纷扬扬。

李贤知道难以自保,他写了一首《黄台瓜辞》,令乐工歌唱,武后因此感悟。歌辞是:

种瓜黄台下,

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

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

摘绝抱蔓归。

意思是说:“瓜摘完了,只能抱着没用的瓜蔓回家,暗喻一再残害无辜,政事终将无成。

皇帝带着皇后离开长安到东都洛阳期间,明祟伊突然被人暗杀。武后疑是太子指使的,派人告发太子在东宫藏有几百件铠甲。皇帝在武后的一再搬弄是非之下,废除了李贤的太子之位,贬为庶人,但武后没有因此而放过李贤,终逼迫李贤自杀。

拨云见日

拨开云彩,见到太阳。形容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

此典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乐广传》。

乐广是晋代一位有名的贤士,太尉贾充非常赏识他,曾举荐他为河南尹。乐广不愿意出任外官,请好朋友、大文学家潘岳替自己写一份辞呈。

潘岳说:“你先将辞官的意思告诉我,方好动笔。”乐广简短地用一两百个语词表达意思,潘岳据之写成洋洋洒洒的一篇名扬四方的《呈太尉辞河南尹》。大家都说:“乐广不依靠潘岳的手笔,潘岳不依靠乐广的官职,那么就不会有这篇惊世之作了。”

名士王衍,自视甚高,只佩服乐广,他说:“我跟别人交谈,总觉得对方话多,最近接触乐广,交谈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话也多。真正言简意赅的,天下只有乐广一人。”

太子洗马卫玠做了个怪梦,日思夜想,得了心疾,茶饭无心,形憔神悴。乐广前去探病,问清底细,告诉卫玠说:“眼未见怪,怪从心生,心中无怪,病由何生?”卫玠顿时醒悟,病就好了。卫玠说:“乐广胸中澄清如水,疾病是上不了他身的。”

卫玠的父亲对乐广的评价更高,他说:“乐广是人中的水镜,见到他,感到一片清明光洁,如同拨云见天。”

后人将“拨云见天”改为“拨云见日”。

厚此薄彼

偏重这一方,轻视那一方,指不平等对待两个方面或两个人。

此典出自康·姚思廉《梁书·贺琛传》。

有个宋国人善于雕刻,他曾经花费很长时间雕刻成一象牙树叶,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看重,准备献给本国国君。

这枚象牙雕刻的树叶的确工艺精湛,树叶上的茎脉,色泽十分逼真,简直可以跟真的比美。

宋国国君得到这枚象牙雕刻品,非常高兴,拿在手里把玩,不住地赞叹,真是爱不释手。宋国国君传令嘉奖此人,赏给他许多俸禄。

列子听说此事,说道:

“此雕刻尽管不错,但如果自然界中也要三年才能生长出一片树叶来,那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很难看到绿色。”

有人听说了列子的这番议论,前去询问。

来人问列子:

“难道宋国国君得到的那枚象牙雕刻不是十分难得的精品吗?”

列子摇摇头: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当然知道那是一件做工很精细的雕刻品。”

“那么,先生所言不包含贬意在里面吗?”

列子微笑言道:

“我不是从这个方面来说的,我不过想说明世上的事情不要人为地去推崇或轻视什么,要任其自然生成,不要厚此薄彼,不要以人的好恶去主观评定其存在的价值,比如,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发育,虽然看起来平常无奇,但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不能因平凡而忽略了,个人的才能和贡献也一样,应该肯定,只要给予恰如其份的重视就可以了。”

列子看这个人还没完全弄懂就接着解释:

“我的看法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过于重视和推崇个人的能力,而忽略了大众的力量。民众是国家社稷的根本,没有了民众的力量,是不堪设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