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读书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10175600000012

第12章 吴越同舟(1)

吴越是春秋时两个不友好的国家,比喻双方在危难中,化敌为友,共同渡过难关。

此典出自战国·孙武《孙子·九地》。

春秋时,由于吴、越两国连年混战,彼此经济都遭受到极大的破坏,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一天,在吴越交界处一条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着十几个人,其中吴人和越人各一半,分坐在船的两头,双方谁也不搭理谁,气氛显得十分沉闷。

船离北岸后,一直向南岸驶去,刚到江心,突然满天乌云,暴雨倾盆而下,巨浪一个接着一个向渡船扑来。几个吴国孩子吓得大哭起来,越国有个老太太跌倒在船舱里。掌舵的老艄公一面竭力把住船舵,一面高声招呼大家快进船舱。另外两个年轻的船工,迅速奔向桅杆解绳索,想把篷帆迅速解下来。

但由于船身在风浪中剧烈颠簸,他们一时解不开。这时如果不快解开绳索,降下帆来,船就有翻掉的可能,情势非常危急。

就在这万分危急之时,同船的不管是越人,还是吴人都奔过来帮助船工解绳索,因为他们知道此时应该同舟共济,才能平安渡河,在众人的努力之下,船身终于稳定下来。众人也平安地到达了目的地,这船上的吴越人也因此而摒弃前嫌彼此珍惜起来。

吴市吹箫

吴市:吴国京都的街市。在吴国都市吹箫要饭。后指流浪飘泊,居无定所,生活困难。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春秋时,楚平王杀了太子建的师傅伍奢及其长子伍尚后,又派人去抓已逃亡的伍奢的次子伍员(即伍子胥),并在各关口挂着伍员的画像,以便捉拿归案。

伍子胥流亡异国,指望依靠吴国的力量来攻灭楚国,以报杀父兄之仇,他白天睡觉夜里行走,经过宋国和郑国来到陈国。只要能混出昭关(在今安徽含山西北),就能摆脱楚国对他们的追捕,直接到吴国去了。

楚平王也料到伍子胥一定到吴国去,因此严令昭关的守将,在城墙上挂着伍子胥的画像,对过往行人严格检查,一一核对。

在离昭关不远的地方,伍子胥遇到了一个名叫东皋公的老人。

他非常同情伍子胥的不幸遭遇,便让伍子胥在他家住下,等待时机,设法混出昭关。

几天后,东皋公找了一个容貌与伍子胥差不多的人,让他穿上伍子胥的服装出关。过关口时,故意装得慌慌张张,结果被守关将士认为是伍子胥而被抓住。关口士兵以为追捕对象已经抓住,放松了警惕。就在这时侯,伍子胥扛着一个装满行李的大口袋,在东皋公的掩护下,混出了昭关。等守将发觉抓错了人,伍子胥早已走得无影无踪了。

出昭关后,伍子胥仍然白天躲藏,晚上赶路。到吴国的都城时,他已没有吃的东西。于是他披发赤膊,化装成了一个要饭的,在吴都热闹的街市上,鼓起腹部吹萧唱曲,以引起人们对他的注意。他悲哀地唱道:

“呜,呜,呜——天大的冤屈无处诉。宋国、郑国一路跑,孤苦伶仃谁帮助?杀父大仇不能报,哪有脸面做大夫?……到如今,吹萧要饭泪纷纷,定要吹出有心人。”

在吴市吹箫的伍子胥,果然引来了许多人的注意,后来传到了吴王的耳朵里,吴王便让其兄公子光去请伍子胥,做了吴国的大夫,最后帮助吴王训练兵马,打败了楚国,报了父兄之仇。

吮痈舐痔

比喻谄媚之徒巴结权贵的卑鄙行为。痈:一种毒疮。痔:痔疮。

此典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列御寇》。

曹商是春秋时宋国的使臣,有一次,他奉命出使秦国。曹商是个善于阿谀奉迎的人,他到了秦国以后,大拍秦惠王的马屁,取得了秦惠王的欢心。秦惠王一时高兴,送给他一百辆战车。

曹商回国后,洋洋得意。一次,他遇见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庄子,便向庄子夸耀说:“过去我家中很贫苦,可以说是穷困潦倒,不得不靠打草鞋度日,饿得面黄肌瘦。现在,我一下子拥有一百辆战车,这是多么得意的事呀!”

庄子听了,冷冷一笑,问道:“你听说过秦惠王请医生吮痈舐痔的事吗?”曹商摇摇头回答说:“没有呀,我在秦国的时候,从未听到秦惠王生过痈和痔疮的事!”

庄子又冷冷一笑,说:“你太孤陋寡闻了!秦惠王既生过疖痈,又生过痔疮。他召见医生,说谁能把他烂疖子的脓用嘴吮出来的,就赏战车一辆;谁能用舌头去舔他的痔疮,就赏战车五辆。由此可见,你曹商在秦国所干的勾当,比吮痈舐痔更为下贱无耻,所以才得到一百辆战车的赏赐。你有什么值得得意的呢?”

曹商听了庄子这么一说,顿时羞得面红耳赤,气得说不出一句话来,只好乘人不备时出走了。

吠非其主

不是狗的主人,狗就要朝他乱叫。比喻人臣各为其主。

此典出自汉·刘向《战国策·齐策》。

邹阳是汉景帝时一个非常有智谋的人,他原来同严忌、枚乘同在吴王刘濞手下为官,后因吴王刘濞叛乱,转而投到梁武帝刘武那儿,在那儿受到羊胜、公孙诡等人的排挤、诽谤,以致梁武帝刘武要杀他,邹阳无奈给刘武上书,即《狱中上梁王书》。

《狱中上梁王书》中讲到:“当今的君王如果能去掉骄傲之心,对士人推心置腹,诚恳待人,不论贫穷达贵始终一个样,那么‘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即‘暴君’的狗可以听认主人的指使去咬尧那样的‘圣王’,‘大盗’跖一类的同党可以听从指使去杀许由那样的高士。”这段话引用了《战国策·齐策》中的话,后来简化成“桀犬吠尧”或“跖狗吠尧”的成语。

“吠非其主”,意思是狗总是只知道帮它的主人去咬那些不是主人的人。“吠非其主”,一般总是同“跖狗吠尧”连用,说成“跖狗吠尧,吠非其主”,亦说作“狗吠非主”。

听人穿鼻

牛鼻穿绳任人牵引,比喻听候别人指使摆弄。

此典出自唐·李延寿《南史·张宏策传》。

徐孝嗣是南朝的一个贵族,他缺乏主见,遇事没个主意,总是听齐武帝的话。

公元493年,齐武帝去世,由皇太孙萧昭业继位。武帝临终时,相信徐孝嗣的忠心,嘱托他辅佐嗣主,第二年,皇族西昌侯萧鸾企图谋夺帝位,他得知徐孝嗣受了托孤之命,而且了解到徐孝嗣为人没有主见,胆小怕事,便想依靠徐孝嗣的作用实现他的野心。为了试探一下徐的反应,萧鸾便派心腹暗地里告知徐孝嗣自己的阴谋,以讨取意见,徐孝嗣得知西昌侯生性残暴,不敢得罪,也不加反对。

但这件事被乐豫知道了,乐豫是徐孝嗣好友,他瞒怨徐孝嗣说:“你如此不忠,对不起武帝。”

徐孝嗣不言,他明知乐豫讲得有理,却又害怕萧鸾。乐豫走后,他一个人在屋里徘徊。

这时,正好萧鸾驾到,徐孝嗣不敢怠慢,忙起身迎接。萧鸾把篡夺帝位的具体步骤告知了徐孝嗣,并要他一起协助完成篡位之事,徐孝嗣思考再三,还是答应了。在他的帮助下,萧鸾派人杀死了皇帝。

皇帝死后,国不可一日无君,萧鸾怕自己现在篡位会引起公愤,便想借用太后名义立15岁的新安王萧昭文为帝,自己可在暗地里操纵新帝。徐孝嗣便取出早就拟好的太后诏令,满足了萧鸾的心愿。

同年,萧鸾又相继诛杀了齐高帝、齐武帝的子孙,借皇太后的名义再次废去萧昭文的帝位,自己称帝,史称齐明帝。

四年后齐明帝去世,他的第二个儿子萧宝卷继承皇位。萧宝卷比其父萧鸾更加残暴专横,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一不称心就要杀人。朝廷大臣谁也不敢多言。徐孝嗣本性怕事,他虽已担任尚书令,但仍不敢进谏,只是听任暴君胡作非为。

后人把徐孝嗣的软弱无能的行为,称之为“听人穿鼻”。

围魏救赵

围攻魏国,解救赵国。比喻不与敌人直接交锋,通过截其后路达到目的。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期,魏惠王任庞涓为大将,大举进攻赵国,并围住了邯郸。赵成侯知道国力难以抵挡魏军,就把中山之地献给了齐国,求齐国派兵解围。齐王即派田忌为大将,并派孙膑为军师,兴兵救赵。孙膑献计说:“我们把兵埋伏在路上,扬言攻打襄陵,魏军一定会撤下邯郸外围的兵力,回头救襄陵,我们在中途袭击魏兵,一定可大获全胜!

田忌用了孙膑的计策,庞涓听到齐国进攻襄陵的消息后,马上撤下包围邯郸的兵去救援襄陵,谁知魏军在途中遭到齐军截击,又陷入了孙膑的阵法,结果冲到阵中的魏军被杀得片甲不留,庞涓没命似地向后逃去,狂奔数百里,当天夜里就撤回到大梁,再也不敢出头。

助桀为虐

桀:古代暴君。助暴君作恶,指帮助恶人干坏事。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的军队先攻到秦国京都咸阳城下。秦王子婴看到大势已去,就派人把印交给了刘邦,然后就投降了。刘邦率领兵马进入咸阳后,看到秦朝宫殿十分壮丽宏伟,宫中富丽堂皇,无比壮观,宫中又有无数的金银珠宝,无数的妙龄美女,于是,就想留居宫中,尽情享乐一番。刘邦手下大将樊哙反对刘邦的这种打算,劝他到秦宫之外居住,刘邦想不通。于是,刘邦的谋士张良劝道:“秦朝十分残暴无道,因此,您才能推翻秦王朝,来到这里,您想替天下老百姓消灭残存的恶人,就应该彻底摒弃秦朝的奢侈与淫乐,以艰苦朴素号召天下,决不能像秦王那样骄奢淫逸。现在,您刚刚推翻秦王朝,接着又想像秦王那样贪图享乐,这就等于助桀为虐。应该知道,忠诚之言,听起来虽然很不顺耳,但对于端正人们的行为却是很有好处的;良药喝起来虽然觉得口苦,但对于治病却是很有益的。希望您能够听从樊哙的劝说。”

刘邦听完张良的议论,认为言之有理。于是撤出咸阳,驻军霸上。

别开生面

生面:新的面目。使原来已经暗淡模糊的画面重放光彩。比喻另创新局面、风格或形式。

此典出自唐·杜甫《丹青引》。

唐代有个名气很大的画家,叫曹霸,他特别擅长人物、马匹画,并经常被召进宫去,为唐玄宗当场作画。

长安城里的太极宫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烟阁。凌烟阁四壁画着几幅唐朝开国功臣的肖像。这些肖像是唐初大画家阎立本的作品,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70多年过去了,凌烟阁中的功臣像大部分已经剥落,色泽暗淡模糊,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有一天玄宗想起了曹霸,就派人召他进宫,让他把全部功臣的肖像重新画过。

曹霸来到凌烟阁上,全神贯注地开始创作。几天后,24幅功臣肖像就全部画好了,其中画得最生动逼真的是褒国公段志宏、鄂国公尉迟敬德,这两位功臣都是著名的武将,曹霸把他们圆得神采飞扬,英姿飒爽,似乎头发须眉都在耸动,好像正要冲上阵去与敌人厮杀。唐玄宗非常满意,给了曹霸很多赏赐,并且封他当左武卫将军。

但是,好景不长,曹霸因一件小事被削职为民,再加上“安史之乱”,他颠沛流离,生活困苦,最后落得了给路人画像谋生的地步。

这时,著名的大诗人杜甫也避乱来到成都,住在城郊浣花溪畔的草堂里。有一天,杜甫在朋友家中看到曹霸的《九马图》,就进城去四处寻访他,终于在街头见到了曹霸。杜甫十分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就写了一首《丹青引》送给他。杜甫在诗中高度评价了曹霸的艺术成就,称颂他:

凌烟功臣少颜色,

将军下笔开生面。

后来,“笔开生面”演化为成语“别开生面”。

坐山观虎斗

坐在山上观两虎相斗。形容旁观别人的争斗,从而坐收渔利。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战国时代,韩、魏交战,交战结果是各有胜负,持相峙阶段。这时,秦惠文王想坐收渔人之利,准备派兵征讨,出发之前,征求大臣的意见,可没达成共识。秦惠文王想听听大夫陈轸的意见,陈轸讲了这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就想举剑刺杀它们。旁边的人劝他说:‘你不必着忙,你看两只老虎正在吃牛,一会儿把牛吃光了,它们必然会争夺,由争夺而引起搏斗,结果大虎受伤,小虎死亡。到了那时候,你再将那只受伤的大虎刺杀,岂不是一举而得到两只老虎吗?”

秦惠文王恍然大悟,说:“你的意思是说,先让韩国和魏国打一阵子,等一个失败,另一个受损时,我再出兵讨伐,就可以一次打败他们两个国家,就与那卞庄子刺虎一样,坐山观虎斗,一举两得,是吧!”

陈轸点头,说:“正是这样!”

秦惠文王认真听取了陈轸的意见,并按计行事,真的没有费大气力就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鸡虫得失

像鸡食虫,人缚鸡,这种是非、得失的小问题。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

此典出自唐·杜甫《缚鸡行》。

节度使严武的死使杜甫失去了靠山,不得不搬到夔州。杜甫的妻子心地善良,因见鸡经常啄吃虫蚁,便让家僮把鸡给卖了。

僮仆把鸡关进笼子,一只只抓起来缚住。那些鸡拼命地挣扎,啼叫,叫声十分凄惨。杜甫见了,心中十分不忍,吩咐僮仆把鸡放了。

杜甫心中想:妻子因为怜惜虫蚁,不惜把鸡卖掉,这固然保护了虫蚁;但鸡被卖掉后,不是也要被人宰杀了吃吗?对虫蚁和鸡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呢?可他继而又想,鸡虫不能两全,不是虫死,便是鸡烹,你救了它这一次,并不能救它下一次,因为鸡最后终是要被人杀了吃的。其实,鸡和虫都是很小的东西,实在犯不上为它们的生死操心。

有感于此,杜甫作了《缚鸡行》,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意思是,鸡吃虫、人缚鸡这样的小事经常发生,实在不必担心,而应把眼光放得长远些。

画饼充饥

画个饼果腹解饿。比喻虚假的东西无济于事。

此典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卢毓传》。

卢毓是三国时魏国的大臣,10岁时父母双亡,两位兄长又先后去世,使他成为孤儿。但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为很有才学的人。

卢毓当官清正廉洁,很快被提升为侍中,侍奉皇帝左右。过了三年,被提升为中书郎,掌管机要、政令等事宜。后来,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负责管理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卢毓升任吏部尚书后,他原来担任的中书郎一职空缺,需要选拔人补上。魏文帝要卢毓选好这个官员,并对他说:

“这次选拔中书郎,能否选到合适的人,关键就看你了。挑选人才,千万不要选那些徒有虚名而不干实事的人。名气就像是在地上画的饼,不能充饥的。”

卢毓有些不同的意见,他说:

“陛下说得很对。要选拔特别优秀的人才,不能单看名气。但是臣以为,名气毕竟能反映一定的实际情况。根据名气来选拔一般的人才,还是可以的。如果是修养高、德行好而有名气的,就不应该嫌弃他们。为此,陛下也不要一听是有名气的就讨厌。臣建议主要应对他们考核,看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

魏文帝觉得卢毓的话有道理,就接受了他的建议,制定官员考核办法,择优录用。

画地成图

原意是在地上画出线路,就可成为图形,用来说明地理形势等。形容人点画之间就成文章,才能超群。

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