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0171000000028

第28章 “十五”甘肃省粮食工作回顾(25)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推动粮食经济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我局始终把改革抓企业、发展抓项目作为大事来抓,牢固树立抓项目促发展、抓企业促效益的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粮食局的要求,积极调整工作思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努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几年来,围绕粮油加工转化,推出了一批市场前景好、收益高的项目。市粮食局在原有仓储设施的基础上,先后积极争取省上投资74万元,银行贷款200万元,自筹160万元,建成总仓容1000万公斤的高标准粮库4栋,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民乐县粮食局在自筹资金120万元建成酱醋生产线的基础上,又引进福建泉州麦芽厂资金1080万元,合资建成了甘肃国翔麦芽厂一期3万吨工程;高台县粮食局自筹资金120万元,建成占地14530平方米的兴源建材批发市场;甘州区粮食局碱滩粮管所与徐州茂森林木业公司合作,以场地出租形式引进资金300万元,建成出口包装箱项目;山丹县粮食局依托该县油料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新上6万吨高级烹调油深加工项目。同“九五”相比,全市净增投资额7600多万元。

二是全面贯彻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十五”期间,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粮改精神,我市粮食部门稳妥推进购销企业改革,全市改制企业达70户,涉及职工1174人,已置换身份1036人,兑现身份置换金1588万元。帮助个别困难较大的职工自谋职业,确保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积极联系将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全部纳入了社会就业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已形成了政府促动、部门企业联动的改革格局,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是发展订单农业,热心服务“三农”。“十五”期间,全省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面对市场收购主体多元化、收购市场竞争激烈化、收购难度增加的新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便民利民服务设施,改变收购方式,大力推行“零距离”服务,坚持上门收购、设点收购、预约收购等有效方式,主动出击,抢占先机,扩大收购。山丹县粮食局把服务“三农”作为工作重点,年初积极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提前发放收购定金,秋天按合同收购,取消保护价后的2004~2005年9月共收购粮食28769万公斤,增加了农民收入,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

四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培育规范有序的粮食市场。“十五”期间,我们把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作为增强企业后劲的重要手段,建成了一批具有规模的大型市场,带动和辐射到周边区域。张掖市河西粮油中心批发市场,是经甘肃省粮食局和张掖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专业粮油批发市场,位于市东门外上秦镇李家湾村,312国道旁,距张掖火车站6公里,批发市场内交易、展厅、仓场、办公及餐饮、住宿等服务设备齐全,信息、中介、交易服务功能完善,是“沟通城乡、辐射全省、联结全国、功能完备”的区域性粮油批发市场。

五是积极引导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促进粮食经济全面发展。按照市委的要求和省粮食局《关于在粮食流通领域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精神,我局采取有力措施,把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放在重要位置,狠抓落实。据统计,全市从事粮食购销、加工经营的个体私营户已达344家,成为我市粮食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以及繁荣粮食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是开展科学保粮,确保储粮安全。“十五”期间,我们每年都开展以核库存、查粮情、除隐患、保安全为重点的粮食大普查,不断消除隐患,健全各项制度,确保人财物安全。各县(区)粮食部门始终把保好粮、管好库作为一项基本工作职责,牢固树立储粮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扎扎实实搞好仓储工作,确保储粮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十五”期间,全市处于安全状态的粮食占到总库存量的92%以上,82个储粮单位全部达到“一符四无”粮仓标准,连续13年保持了“一符四无”粮仓市称号。

七是狠抓军粮供应管理工作,为部队官兵提供优质服务。张掖市军粮供应站,承担着全市境内驻地部队的粮油供应任务。几年来,他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军粮供应管理政策,努力提升和不断创新军粮供应保障水平,按照当地政府的总体部署,把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军粮供应保障工作作为创建河西千里双拥模范走廊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促进全市“双拥”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军粮供应服务做出了不懈努力,受到了驻张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市军粮供应站被兰州军区、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军粮供应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八是切实转变职能,坚持依法行政。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也有了新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我们迅速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把依法行政、管住管好全社会粮食流通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对国有和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统计人员和保管人员上岗前的培训,提高了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并向取得资质的部分国有及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放了《粮食收购许可证》,从而依法管住管好了全社会粮食流通工作。

九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我们积极筹备成立了市县区粮食行业协会,利用行业协会这个中介组织特有的功能和手段,为粮食市场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通过行业协会在全社会粮食流通领域评选“放心粮油”品牌,从而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了市场份额。山丹丹马油脂公司的产品荣获全国“放心粮油”荣誉称号,广受客户好评。

十是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升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十五”期间,我局结合粮食部门实际,深入开展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机关良好形象”的党性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想,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为重点,以创建标准化党支部为手段,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凝聚了力量,推动了工作。广泛开展了三优一满意活动以及争创文明单位、文明企业和争做人民满意的文明公务员、文明员工、文明市民、文明窗口的一系列活动,市、县(区)粮食局均被命名为文明单位。

(执笔:胡永忠初审:李迎春)

平凉市“十五”粮食行业发展成就平凉市粮食局

“十五”期间,是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粮食流通发展较快的历史时期。至“十五”末,全市粮食系统共有行政管理部门8个,一级法人企业105户,资产总额达80828万元。

五年间,我市粮食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全市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认清形势变观念、自身改革抓突破、走向市场求生存、综合经营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现经营性盈利和安全储粮为重点,抓住核心在发展、动力在改革、关键在实干这一着眼点,利用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过程中新一轮建设投资热潮,突出项目建设、企业改革、扭亏为盈、安全储粮四项工作为重点,扩大经营增效益,深化改革增活力,发展项目增后动,加强粮食市场监督管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推动了我市粮食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抓住机遇,搞活购销,粮油购销实现大幅度增加

“十五”期间,全市粮食系统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机遇和挑战,牢固树立大购销、大流通、搞活购销就是粮食经济发展第一要务的观念,坚定信心,全面出击,抢抓粮源,从而走活了粮食经营这盘棋。尤其是2003年非典疫情和2005年本地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给粮食购销工作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强化措施,搞活营销,切实做好粮食促销压库工作。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充分发挥粮食经营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人员、场地、仓储、资金优势,既在本地设点收购,又在外省外市设点收购,把触角伸向了四川、内蒙古、陕西、河南、新疆等粮源富集地区,主动与资信度好、市场潜力大的用粮企业联供、联销、联营,努力在市场中寻求更多的代购代销客户,做到外购外销与内购外销相结合。各购销企业努力强化市场体系建设,构筑粮食购销平台,形成了以加工龙头企业为终端,购销企业为前沿的新型企业集团,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强强联手,定期分析粮食行情、价格信息、经营策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既锻炼出了一支熟悉粮食经营业务、掌握粮食市场行情的粮食经纪人队伍,又创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五年累计收购粮食215607.5万公斤,其中小麦157705.5万公斤,玉米54096万公斤,其他3087.5万公斤;销售粮食236454.5万公斤。比“九五”期间多收购146855万公斤,多销售183945万公斤,分别增长了213.6%和350.6%。

二、积极稳妥,重点攻关,企业改革取得较大突破

“十五”期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把加快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作为贯彻国家粮食政策、促进粮食企业效益提高的关键措施抓在手上。“十五”初期,我市积极加大以国有资产与职工身份“双置换”为重点的改革力度。在体制改革上,大力推行股份制,采用国有企业控股、职工入股的方式,把企业效益和职工利益结合起来,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优化组合,增加效益。在人员结构调整上,针对粮食职工多、年龄偏大的实际状况,对到龄的职工按政策进行了内退;对长期无活干,自愿买断的职工买断了工龄;对在岗职工实行考核考试,竞争上岗,真正达到了人员结构调整、减负增效的目的。在分配结构调整上,彻底打破大锅饭的分配体制,实行岗位效益工资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在非购销企业改制中,我们把改革增活力作为全市粮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全力抓,用全力,突破重点,形成了抓企业改革的活力。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非购销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下发实施。市局领导实行包县、包企责任制,签订责任书,进驻企业协力开展工作,建立一月一调度的工作制度,深入基层督导检查,指导各企业理清工作思路,帮助企业制定改制方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争取支持企业改革,促使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到2004年10月底,全市26户需改制的非购销企业已全部改制,职工身份全部置换,遗留问题妥善解决。

对购销企业改革提前谋划,做好准备工作。全市各级粮食部门按照市政府的部署,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扎实稳妥,全力推进。特别是2005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局紧紧抓住这一中心工作,一是按照“稳定库存、核定差价、企业报账、限期销售”的原则,顺利完成了库存保护价小麦的销售任务,使国有粮食企业的商品粮库存降到了合理水平,“老粮”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二是进一步定岗定员、竞争上岗、优化职工队伍,做好职工身份置换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到龄人员实行内部退养;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不适应市场化的用工、分配、奖惩机制;多方筹措改制资金,达到了人均1000元的标准,维护了职工利益,从而使“老人”分流顺利推进。三是按照国家规定,完成了对1998年6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的政策性挂账清理审计,把认定的政策性财务挂账从企业剥离,确保改制后的企业轻装上阵,使“老账”消化稳步实施。四是对市直4户购销企业实行整合,新组建的粮油购销总公司,人员、财务、经营指标统一管理,组合后当年就产生利润150万元,真正实现了扭亏增盈,从而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三、强化措施,严格管理,安全储粮水平明显提高

为了确保粮油安全储存,我们按照省局要求,全面落实“查粮情、除隐患、保安全”的工作要求。在仓储管理中,以省级储备粮管理为中心,把落实岗位责任制,完善各项仓储制度,贯彻《粮油储备规范》和《办法》,改善仓储条件作为提高仓储工作的有效手段,层层签定目标考核责任书,实行一票否决制。坚持巡查制度,狠抓《规范》和《办法》的贯彻执行,并加大了保粮人员业务技术培训,为保管员颁发了资格证。在科学保粮上,对具有省级储备粮承储资格的13个单位仓廒实行了“双低”保粮,并开展了自然低温储粮。目前,全市“双低”储粮18272吨,科学保粮率占混合储存的56%。在规范储粮管理上,针对基层单位仓储工作中存在的摆布新陈不分、储粮卡片不全、测温布点设不到位、粮情记录不真实、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各种保粮制度,坚持有效的管理制度,促进了全市粮食仓储工作的规范化。

四、抓主抓重,培育典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五年间,全行业广泛推行科技兴业之路,加大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新建、扩建粮油工业项目5个,累计完成总投资2052万元。全市粮油加工企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装备有了较强优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使成品加工能力从“九五”每年6435.5万公斤,提高到目前每年8735.5万公斤。“十五”期间,我市把项目引领、资金引进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在积极、稳妥、可靠的前提下,切实加大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市粮油购销储备有限责任公司高等级面粉生产线生产的面粉荣获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的“全国放心面”称号,投产当年月销售面粉达60万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83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894万元,利润102万元。市军粮采购供应站新上的年产1000吨植物油生产线,年销售达到1200万元,利润102万元。崆峒区粮食局投资1800万元,新建日产12万包熊毅武方便面生产线已完成前期基础建设。庄浪县粮食局年产5000吨食用油生产线已投入试产。这些项目的建设,为我市粮食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