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写作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10170500000020

第20章 记叙文基本知识(1)

学习指导和要点提示

记叙文部分分为四章,前两章讲记叙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后两章讲记叙文的几种主要文体:新闻和通讯、报告文学。第一章讲记叙文在叙事、写人、写景、抒情方面的基本知识,第二章讲记叙文的构思、结构以及记叙的基本方法、表现技巧。

本章第一节叙述和描写,讲叙述和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叙述是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的基础,在记叙文写作中,描写比叙述更为重要。学习写记叙文,要特别重视描写手法的学习和运用。

从第二节到第五节分别讲叙事、写人、写景、抒情的基本知识。

本章第二节叙事,主要讲叙事的人称和顺序。

本章第三、四节讲写人、写景,是这章内容的重点。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个方面。人物描写又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又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个方面。

本章第五节抒情。讲抒情在记叙文写作中的重要地位,抒情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抒情的基本要求。

叙述和描写

凡是叙事、写人、描景、状物的文章,都是记叙文。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方法。学习记叙文写作,必须熟练地掌握叙述和描写这两种表现方法。

什么是叙述?什么是描写?叙述和描写有什么区别?

叙述是指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概括的形象说明和交代。

描写是指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

叙述和描写反映的对象相同,都是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反映生活采取的手段不同。看下面写蓬莱海市蜃楼的两段文字:

(1981年仲夏的一天)大约午后二时四十分,在与蓬莱阁隔海相望的庙岛南侧海面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两个岛。十分钟后,岛的轮廓越来越清楚,一幅海市蜃楼胜景出现了。岛上的道路、树木、山峰清晰可辨,建筑各异的亭台楼阁显而易见,行人车辆时隐时现,各种景物交相映照。当地群众和游客为奇幻景象所吸引,兴趣盎然。据记载,这次海市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上所少见的。(四川《文摘周报》1981年8月28日)

记得是春季,雾蒙天,……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里儿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象永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鱼村。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山洼里又现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象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杨朔《海市》)

前一段对海市出现的情景和过程作了概括的说明交代,因为记叙的比较具体,有一定的形象性,但没有作具体描绘。后一段对海市胜景作了绘声绘色的描摹,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爽心悦目的美感享受。前一段在于反映事物的存在,对人物,事件、环境的交代说明,给人以概括的认识,这就是叙述。后一段着重于对事物的描绘和刻划,反映事物声音、色彩、气味、冷暖等具体的感性形态,给人以生动鲜明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区别叙述和描写,主要看作者记叙的目的和表达的效果。着眼于情况的介绍、交代,不重形象的描绘,语言又比较简洁、概括,这是叙述。如果目的在于形象的刻划,创造传神的生活图景,以此教育人、感染人,又多是使用一些增强形象的修辞手法,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语,那自然就是描写了。

在记叙文写作中,描写比叙述重要,但叙述也有描写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中的人物交代,情况叙说,过渡连贯都离不了叙述。叙述还具有极强的简括性,它往往用非常简要的几句话,就可以写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囊括人物复杂的一生,事件的原委始末。这在描写来说,却是望尘莫及的事情。《三国演义》开头的一段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不足一百字,就叙述了几百年的历史,如果改用具体描写,该要写多少万字?列夫·托尔斯泰很欣赏普希金的中篇小说《宾客坐车集别墅》开头的一句叙述文字:“宾客坐车聚集别墅”。托尔斯泰说:“写作就应当是这个样子,普希金是我们的老师……要是换了别人,就会先把房子描绘一番,而普希金却开门见山。”托尔斯泰认为作品要开门见山,开头就要一下子跳到动作上去,让人物活动起来,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叙述的语言在这里正可以大有用武之地。托尔斯泰正是深刻地认识到了叙述语言所发挥的这种巨大的艺术效能,才热烈地称赞“普希金是我们的老师”。

叙述是一种很活泼的表现方法,叙述的因子遍及各种文体的文章。比如议论文要夹叙夹议,诗歌中有叙事诗,散文中有叙事散文。叙述又是抒情、描写、议论等一切表现方法的基础。叙述和描写的关系则更为密切,它们几乎象孪生姐妹一样,须臾不可分离。一般是先叙述后描写,有叙述在前的说明,后面的具体描写才显得有根有苗。光是叙述,文章就难免抽象、空泛,全用描写又必然会冗烦芜杂,所以叙述和描写常常交织在一起使用,既不能一叙到底,也不能一描到底。

描写比叙述更为重要,这是由记叙文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所决定的。高尔基在一封给青年作者的信中,指出这青年的作品写得“失败”的原因是“只是叙述,没有描写。”(《给青年作者》)另一位苏联作家卢卡契也指出:“巴尔扎克在他的关于斯汤达尔底《巴姆修道院》的评论里已经强调着描写的重要,以为是一种本质的现代化的表现底方法……巴尔扎克强调着:他所代表的那一文学的派别(他把斯考特看做这一派的创立者)给予了描写的方法以更大的重要性。”(《叙述与描写》)

在一篇或一段文字中,如何安排叙述和描写?何处叙,何处描,孰先孰后,孰多孰少,这要根据表达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看下面这段文字:

嵖蚜山,地下蕴蓄着无尽的宝藏,地上也滋长着丰饶的财富。①槐草、黄茅、白草,漫山遍野都是。②槐草披屋,二、三十年不烂;白草是很好的造纸原料。③遍生在草丛里的山楂,一到中秋就用万颗丹珠把满山点缀得艳红,一年可以采摘二百万斤。④桃、杏、柿子、软枣、橡、栗、核桃等各种树木,有的在丘陵村落种植,更多的在山坡谷涧野生,春天里红白花开,象云霞一样灿烂,秋天里果实累累,又一片明艳金黄。⑤……(吴伯箫《嵖蚜山》)

这段文字一共五句话,①概括介绍喳蚜山的丰饶情况,②③写草,④写山楂。⑤由山楂写到其他果树,前三句是叙述,后两句有叙有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果树是喳蚜山丰饶的主要表现,写草是为了衬托果树,果树是表现的重点,所以②③用的是叙述,留出描写的笔墨突出果树这个重点。④⑤有叙述,有描写。④是先描后叙,既具体描绘了山楂树的繁茂景象,又交代了收获之丰盛。⑤是先叙述果树种类之多,种植地域之广,再具体描绘这花果世界春秋季节的动人景色,这是先叙后描。这段文字,或叙或描,错落有致,安排得十分精当,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可见,在记叙文中,叙述不可缺,描写则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叙述和描写安排得体,文章就会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如果把一篇文章比做用珍珠宝石制作而成的一串闪闪发光的项链,那么,串连珍珠宝石的链条就是叙述,而每一颗珍珠宝石就是一个个形象鲜明的描写。光有叙述,只能是一条光秃秃的项链,只有描写,散落在地上的珍珠宝石,纵然是耀眼夺目,也构不成一条精美的项链。叙述可以使描写具有深刻的意义,描写可以使叙述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叙述和描写,就是这样相生相成,相得益彰。

叙事

一、叙事的基本要求

叙事的基本要求是清楚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记叙的基本要素,只有把这些记叙的诸要素作必要的交代(不是凡叙事都要把诸要素一一交代,交代什么或不交代什么,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文章才会眉目清楚条理分明。事件又包括原因、经过、结果,这些方面的交代尤为重要。事件的发生发展,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要交代得清楚,明白,合情合理,无懈可击。一篇文章是这样,每一段文字也应该是这样。

那是一九七二年八月三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突然一声紧急刹车,一辆大型“红旗”轿车紧贴着我身体的左侧,嘎地停住了。我刚扭过头,这辆车后座旁的窗帘唰地拉开了……(《一件珍贵的衬衫》)

这段文字,先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然后又具体记叙了事件的全过程。是因为“我”“不留神插入了快行线”,汽车才遇上了意外的情况,也才有突然的“紧急刹车”,因果关系交代得很清楚。我首先听到的是“一声紧急刹车”,而后才看到一辆轿车停在了我身体的左侧,再后才听到“嘎地一声”,这是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写“刹车”、“停车”、“车叫”。是瞬间发生的系列活动,几乎分不出先后来,这里分了先后,是以“我”的感觉来写的。因为是紧急刹车,开始没有思想准备,只能是笼统地听到一声紧急刹车,然后才看到车停在“我”的左侧,最后才听清了车“嘎”地一声叫,这样就把一场意外事故叙述明白了。还有,事情发生之后,“我”才能“扭回头”,正说明事故发生之突然,稍微一镇静,方才回头去看,这是很自然的。再有前面说“紧贴……左侧……停住了”,这个交代也很清楚、必要,说明“我”并没有被车撞倒,如撞出几步以外,或者重撞在地,“我”就顾不得“扭过头”看了。

二、叙事的人称

人称就是汉语上讲的“我”(我们)、“你”(你们)、“他”(他们)这些人称代词。

叙事的人称,实际上就是叙事者的“立足点”,“叙述角度”。叙事都有个叙述的主体,就是由谁来叙述,以谁的角度来叙述,这就是叙述的人称问题。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这就是第一人称。一般记叙文,“我”就是作者自己,小说中的“我”应该看作是虚构的人物,可以是主人公,也可以是次要人物。以第三者的地位来记叙就是第三人称。

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表达作用,文章用什么人称要由内容需要来决定。一般记叙文,多用第一人称,直接写我的见闻感受,使人感到亲切可信,而且可以直抒胸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但也有局限性,我的活动范围以外的事情就难于表达。用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有广阔的活动天地,通讯、报告文学等常用第三人称写,所以有人叫它是“万能叙述角”。文章中的人称可以变换使用,就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出现第三人称,第三人称的文章可以出现第一人称,但文章原来的人称并没有改变。比如第一人称的文章中,要写我见闻以外的事情,常常通过别人介绍我以外的“他”的活动,于是就出现了第三人称,这就可以补充第一人称叙述的不足,巧妙地叙述了我见闻以外的人物事件;但“我”不能直接写第三者的心理活动,或者写没有看到听到的人物的语言动作,也不能直接写我的面貌和表情。同样,在第三人称的文章中,也可以由文章中的人物站出来,以“我”的口吻,直接和读者对话。

记叙文中常常出现第二人称代词“你”,用得很广泛,情况也比较复杂。

书信、哀悼一类文章常用第二人称写,让作者跟读者(收信人或被悼念者)面面倾谈,直陈物事,痛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情愫。

第二人称也常出现在一、三人称的文章中。第一人称的文章中,叙述到感情不能自抑时,“我”就直接站出来,以“你”的口吻和读者交流感情。在第三人称的文章中,作者也有时站出来,以“你”的口吻,代作品中的人物和读者交谈,这就大大缩短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感情距离,如同一条纽带,把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感情紧紧联结在一起,“你”就成了传情的媒介物,所以人们常把“你”称为“灵动的叙述角”。

三、叙事的顺序

顺叙,按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文章的结构同事物的发展过程相一致(多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或者以事件本身的发展过程来显示叙述的线索。

倒叙,先把事情发展的结局或关键部分提到文章的开头,然后再按时间的顺序来叙述事物的发展过程。运用倒叙可使文章结构有波澜,造成悬念,吸引读者。运用倒叙,开头部分要为故事发展埋下伏线,下文要处处与上文的伏线相映照。倒叙部分的起讫点要交代清楚,由倒转顺的接处,既要有界限,又要无痕迹。

插叙,在顺叙过程中,中断原来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中心事件有关的片断的一种叙述方式。插叙与倒叙有明显的不同,倒叙是结局提前,然后再顺叙中心事件;插叙是在顺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段或数段,插入的不是中心内容,是片断。所以,分别倒叙、插叙,要从全篇看,从结构安排上看。

补叙,用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所叙的人或事作简短的补充交代,如对人物身份、来历、性格作扼要介绍,或对某一事物作解释性说明等。补叙和插叙很相近,有人就把补叙称为插叙的变体。它们都是叙述中插入另一段的叙述,形式是一样的,从内容和作用看,有明显的不同。插叙有情节,有时还是主要情节,补叙只是对情节中的人、事作补充说明。一般插叙文字较多,并讲究过渡照应,补叙文字较少,前后毋须有过渡照应。

平叙,也叫分叙与合叙,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的事物发展过程的方法。有的文章,人物众多,事件复杂,结构上多线发展,相互交叉,人物事件往往要分头叙述,采用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述方法,然后再合,就是把分别叙述的时间地点统一起来,这就是平叙。通讯、报告文学、小说常采用平叙的叙事方法。

还有一种意识流的叙述方法,如王安亿的获奖小说《雨、沙沙沙》。写一个姑娘雨天里没搭上末班车,在徒步回家的路上忆及爱情生活中的邂逅,表现她对人生美好未来的热烈追求。全文是顺叙,用五段插叙文字结构而成,以她头脑中不断出现的一幅幅画面来表现她内心深处的意识活动。这种通过人物内心独白,直接揭示人物意识流动轨迹的叙述方法,就叫意识流叙述方法。这种叙述方法,可以通过自由联想,直接展现人物的意识活动,能冲破时空的束缚,让意识纵横流动,故事发展时断时续,跌宕起伏,作品容量大,内容丰富,能更深广地展示生活。但这种叙述也有不便处,如作家王蒙所说:“这种写法的坏处是头绪乱,乍一看令人不知所云。”(《关于〈春之声〉的通信》)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王蒙的小说《相见时难》,被认为是意识流手法运用比较好的作品。

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