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女囚档案
10169400000030

第30章 丈夫复活,跨洋过海怒告重婚妻(1)

2004年12月15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奇特的重婚罪作出一审判决,一审判处宣告丈夫死亡与他人结婚并生下孩子的被告人王雅拘役6个月,缓刑1年。

本案的原告是被王雅“宣告死亡”的“丈夫”杨京山。38岁的杨京山为了满足妻子王雅“过上好日子”的愿望,在公派赴日研修期间滞留日本打工9年,赚取了800多万日元交给王雅。但就在他登上飞机准备回国与妻子团聚时,王雅向法院申请宣告杨京山死亡的判决书已经生效,王雅也已经与他人结婚并已经怀孕。2004年5月18日,愤怒不已的杨京山将背叛他的妻子告上了法庭。

容貌俏丽的王雅是杨京山在技校读书时候的师妹,她毕业分配到北京某大型企业时,杨京山已经是厂里的青年技术骨干。在工作接触中,杨京山喜欢上了这个懂事的小师妹,王雅也对能干的师兄心生爱慕,两个年轻人渐渐走到了一起,爱情的种子在春天发芽了。

正当他们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喜事也接踵而至。由于杨京山工作出色、技术过硬,被厂里提拔为车间副主任,同时确定参加北京市技术干部赴日本的研修选拔。几千人的工厂只有两个到日本研修的名额,竞争非常激烈。经过层层选拔,杨京山凭借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

赴日名单确定后,副厂长把杨京山叫到办公室说:“党组刚开完会,根据你的工作表现,厂里决定派你去日本进修一年,你认真考虑一下,领导希望你能把握住这次机会。”杨京山没想到,这难得的机遇老天竟然赐给了自己。下班后他迫不及待地找到王雅,告诉她这个好消息,王雅也欣喜若狂。但杨京山觉得这一出去就是整整一年,他舍不得正跟自己如胶似漆的王雅。尽管他也知道到日本学习的机会确实非常宝贵,他也很想去日本提高自己,可是杨京山不想离开王雅。

但王雅非常坚决地支持杨京山到日本去“镀金”,她非常善解人意地说:“我也舍不得让你走,但我们都是年轻人,要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你应该珍惜这次机会,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等着你回来。”杨京山愈发觉得这个娇小的女孩惹人疼爱,他一把将王雅搂在怀里,鼓足勇气说:“小梅,你真是太好了,我跟你结婚后再走吧。”王雅羞涩地点了点头。

1993年11月1日,为了让杨京山安心到日本进修,这对心爱的恋人牵手走上红地毯,幸福地结合了。度完蜜月后,杨京山挥别了新婚妻子漂洋过海,来到日本东京大田区工业协同会学习。

杨京山在日本的学习很紧张,最初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也略显单调。王雅每月的来信成为杨京山最大的安慰,借助书信谈谈彼此的工作和生活是杨京山感到最快乐的事情。每周六晚上九点,杨京山会准时给王雅打电话,两个人在电话中互诉思念之苦。

伴着鸿雁传书,杨京山逐渐适应了日本的生活,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正当杨京山准备回国与妻子团聚时,他却意外接到通知,由于他工作和学习业绩突出,日方决定延长研修期间一年。这件在别人眼里的好事,但杨京山却高兴不起来。他是个恋家的男人,但他又不能不服从组织的决定。

1995年5月1日,杨京山获准回国探亲10天。拥抱着久别的妻子,重逢的喜悦使两个人眼角都闪出了泪花。杨京山对王雅说:“我在日本攒了九千美元,这次都带回来了,你收着吧。这次回去还有半年多,我就可以期满回国了。我们再也不分开,生个孩子好好过一辈子。”王雅甜甜地说:“京山,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你妈,家里不用担心。你在国外一定要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有机会我还想去日本看看呢。”假期里,两个人如胶似漆,仿佛又找回了初恋的感觉。10天很快过去了,杨京山依依不舍的再次踏上了赴日的航班。

回到日本不久,王雅来信了。杨京山看后不禁大吃一惊,在信中王雅劝说他研修期满后继续留在日本工作,多赚些钱,开创新的生活。这是杨京山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一直期盼早日回国结束这种分居生活,和王雅要个小孩,过上平静的家庭生活。杨京山深知,滞留日本不但触犯法律,而且很危险,随时会遇到日本警方盘查和遣送,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私自滞留日本将会断送自己在国内的大好前程。杨京山感到有些眩晕,这一切变化得太突然。他决定给王雅打电话,问清楚妻子让他滞留日本的原因。

这次通话,是杨京山最痛苦的一次,他坚持按期回国,而王雅却执意让他留在日本,王雅认为他们还都年轻,现在生孩子是浪费青春,坚持让杨京山在日本创业。两人在电话上激烈争吵后不欢而散。几周后,王雅又来信了。她在信中告诉杨京山,企业目前很不景气,许多工人下岗回家,企业的产品没有销路,杨京山的职务已经让他人担任,即使杨京山回国也是前途暗淡。她再次劝说杨京山不要前功尽弃,一定要在日本谋求新的发展,并提出自己也想到日本,一边陪伴丈夫一边读书。杨京山看完信后矛盾极了,一边是悉心培养他的单位,一边是意向坚定的妻子。杨京山感到不知所措,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想到心爱的妻子态度坚决,他终于狠下心来,决定铤而走险留在日本。

1995年10月25日,是杨京山一生铭记的日子。眼看回国的日期马上到了,他给日方研修单位和同来的伙伴留下一封信,背上行囊匆匆离开了东京,从此走上了辛酸的漂泊打工路。

杨京山来到了名古屋,在一位马来西亚华裔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份为大型超市屋顶停车场做建筑防水的工作。这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打工生活使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杨京山苦不堪言,但为了将来与妻子的幸福生活,杨京山默默忍受下来。王雅也来信鼓励他努力奋斗,很快,半年紧张繁忙的日子过去了。

1996年6月,杨京山从王雅的来信中得知,由于他滞留日本不归,厂里已经把他开除了,分配给他的房子也收了回去。王雅在信中还提出,因为没有房子住,她想在海淀区购买一套商品房,现在急需要用一笔钱交首付款。工厂的处理结果在杨京山的预料之中,但想到自己背叛了器重他的领导,原本大好的前程也随之葬送,杨京山心中一阵酸楚。事已至此,他不愿再多想,赶紧托朋友给王雅带回了55万日元。

此后,王雅来信说父亲做生意资金紧张需要周转,杨京山又将省吃俭用攒下的190万日元全部寄给了王雅。1998年,王雅说想再买一套商品房,杨京山坚决不同意,他建议把第一套房子卖了再购置新房。可是王雅告诉他原来的房子没有升值,卖掉不合适,新房定金已经交了,如果不买就不退定金。杨京山无奈,又把积攒了两年的200万日元汇给了王雅。

此时的杨京山再也不想继续在日本漂泊流浪了。没有正当身份使他受尽了屈辱和歧视,不但日本人贬低他,有签证的中国人也瞧不起他,找工作、租房子都成了不小的难题。在长期的建筑工作中,杨京山的手和脚都受过伤,几次危险作业还险些丢了性命。日本的梅雨季节潮气很大,杨京山落下了腰痛病,一到刮风下雨痛得他直不起腰来。这一切,杨京山从来没有向妻子提起过,他怕王雅会担心。

2000年下半年,杨京山给王雅写信讲述自己在日本流浪的痛楚,他告诉妻子在日本没有任何发展,他想结束打工生涯回国与王雅团聚。但王雅回信希望杨京山战胜眼前的挫折,并说自己也正在托人办理到日本留学的手续,需要一大笔保证金。杨京山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正当身份,王雅不能借助他的力量办理赴日签证,唯一可能尝试的途径是办理自保留学,这样又需要一大笔自保金。杨京山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但想到王雅如果能到日本,夫妻二人也可以早日团聚,他在日本第一次向朋友张口借了50万日元,东拼西凑了255万日元又一次寄给了王雅。

但杨京山寄钱后两个月过去了,王雅却迟迟没有消息。杨京山坐立不安,他给家里打电话,电话总是无人接听。两个月后的一天,杨京山终于找到了王雅,不料王雅一改往日的温声软语,恶狠狠地说:“你以后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你在日本,我在北京,我们各走各自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