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10169100000057

第57章

黄如论先生在积极运作“昆明世纪城”的同时,从未间断在重庆市投资的构想。

在黄如论先生看来,重庆在相当一个时期是封闭的,属于那种绝不走出夔门型的。说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他也认为是那种“关起门来打狗型的”。由福建省调任重庆市的主要领导上任以后,“为了把经济搞上去,请了三次福建的老板,一共三个队,每一个队有三百多人,希望来重庆投资”。但是,黄如论先生没有去,也不参与这三个队的事情。这位市委领导或许是急于把重庆经济搞上去,也或许是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让秘书给黄如论先生发了三次邀请函,希望能来重庆商洽投资事宜。

黄如论先生深感于这位领导的诚意,再次飞往重庆,并做了详细的调査,然后提出了自己对重庆投资的意见。大致有以下三条:

第一条,黄如论先生认为,“重庆房地产大小公司满街林立,并且本地房地产企业居多,前几年城乡结合部大部分的土地已经被人所圈,世纪金源作为异地开发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不宜投人这场混战”。

第二条,黄如论先生认为,“重庆作为祖国的直辖市,要让世界认识重庆,让海内外更多商家投资重庆。重庆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镇,我是本着响应国家号召,支持重庆发展的初衷,真心实意为当地做些实事,才来这里考察投资的”。

第三条,黄如论先生对重庆的领导说,他来重庆“搞房地产不是支持你,没有多大的意义”;接着,他又直言相告:“我来重庆帮着你搞两件事,建两座五星级酒店,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购物中心。在我看来,重庆作为中央直辖市,仅有两座五星级酒店也说不过去,起码要有十几座五星级酒店。”

就这样,黄如论先生和重庆市领导谈妥了投资意向。

前几年,我因写作大型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重庆》,前后多次去过重庆,对这座山城有所了解。另外,这部电视连续剧是重庆市宣传部的重点剧目,我与有关的官员有所接触,从侧面也了解到一些重庆的情况。因此,我对黄如论先生在重庆市投资建造两座五星级酒店是有看法的。但碍于自己的身份,从未向黄如论先生做过分外的进言。事后,我在采访黄如论先生的时候才问道:

“黄先生!您知不知道重庆市宾馆的房价很低啊?”

“知道!一般标间多是二三百元,比北京、上海要减一半还要多。”

“看来,您也知道重庆市五星级酒店的餐标吧?”

“知道!一般说来,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在五六十元,也比北京同类酒店低一倍——甚至两倍。”

“您知不知道李嘉诚先生在重庆投资,百货他搞,房地产他搞,就连廉价房他也搞,就是不搞酒店啊?”

“知道!因为他清楚重庆酒店的价位太低了,两三百块钱的房租,谁搞啊?这是亏本的生意。”

“那您为什么还要搞呢?”

“我搞两个酒店的目的,是要树立重庆市的对外形象。毫不夸张地说,我这样做不得了啊!”

“那您为什么要在不发达的江北区搞两座酒店呢?如果分在两个不同的区不更好吗?”

“你应该知道,重庆市是区域性的城市,它不像北京的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等都连在一起,它的各个区都被长江、嘉陵江以及大山隔开的,相距很远,各个区之间来往不多。另外,大型酒店是和商业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建酒店就要布商业网。同时,当时的重庆市政府也希望当地能有标志性的核心商业区,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商业配套。其中,五星级酒店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形象和商务接待水平,大型购物中心则可以作为提升区域商业面貌的主力引擎,形成具有辐射功效的商业圈,统领各区域之的商贸往来。为此,我准备在江北区再建一座大型的购物中心。这样一来,不仅打破了江北区没有五星级酒店的历史,而且还可以提升江北区的经济地位,搞一个新的商业中心。”

。“您经常说,搞酒店和购物中心是长期投资,十几年才能收回成本,这不等于在还银行的利息吗?万一在这期间来一场金融风暴,赔了钱怎么办?”

“真是无独有偶啊!”黄如论先生十分感慨地说,“我的部属也有人这样说,您黄老板和重庆没有关系,为什么把长线投资投到重庆来,不是投到自己的家乡,或者投到和金源集团有关系的城市呢?自然,还有人问我,您为什么不投到上海和成都去,那里有钱赚哟!”

“我看他们说得在理。俗话说得好,在商言商,您为什么要冒这样大的风险跑到重庆江北区来投资?”

黄如论先生听后一怔,遂又沉吟片时,把脸色一变,说了这句记录在案的话:

“我这个人很差劲,但也有很好的脾气,生来就是不助强而助弱的,你当官再大的,就是黑社会老大我都不在乎,我做我的事,我只支持弱势群体。”

我知道黄如论先生对我的问话有些不高兴了。在他看来,我这个农民出身的作家,一向是同情贫苦老百姓的,为什么今天也说出这种带铜臭气的话来?为此,我向他说明这样的问话,是想知道他的心路历程,或曰是怎么样想的,他理解地点了点头,又说了如下这段记录在案的话:

“重庆这个地方很穷,虽然中央给了他一个政策,但是有政策得有人响应才能实现啊!我反正要响应,一定要把重庆搞起来,一定要把重庆江北区变成新的商业中心。”

我听了黄如论先生讲的这几句很普通——却震撼了我心灵的话后,一种肃然起敬的情感打心底生起,一时竟然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这时,他可能是语意未尽吧,接着又向我讲了下边这段话:

“为什么我要到云南、到贵州去投资?我要支持我的同胞,支持穷苦的地方。因为我有这样助弱的思想。”

我听黄如论先生讲完这句话后,作为朋友是高兴的;作为写作《我心目中的黄如论》一书的作者,也感到心满意足了。接着,我把话题一转,问道:

“您是如何选定建造重庆‘世纪金源时代大饭店’这块地皮的?”黄如论先生听后笑了,他操着特有的幽默口气说道:

“借用你们作家的话说,还真有点戏剧性呢!”

“说说看!这,我最爱听。”

据黄如论先生说,他在江北区领导的陪同下看了很多地方,都没有选中盖酒店的地皮。后来,他又看了一块地,在江边,很不错,他也非常中意。但是再一了解,这块地皮还在打官司,不能定下来,他就决定打道回北京了。中午,区委领导亲自出面请客,再三说“你下次再来看看”。黄如论先生也十分真诚地说“一定来!”饭后,这位区委领导亲自为黄如论先生送行,且坐在同一部轿车上。轿车刚刚开出不久,这位区委领导不经意地说道:

“黄先生!我们这里有两栋建筑,因为一些问题被查,相关人员也被抓走了,现在没人敢接手,变成了烂尾楼,影响市容市貌,不知道您有没有投资意向把它们重建起来?”

“在什么位置?”黄如论先生问道。

“位于江北区商业中心,原来想建成一座商场。”

黄如论先生听后一怔,暗自说:“这里要是能搞酒店也不错嘛!”遂当即说道:

“停车!我们下去先看看。”

这座烂尾楼是前区委搞的商业楼,因资金不到位停了下来,变成现在的烂尾楼,可怜巴巴地立在公路旁边已经有些时候了。黄如论先生在区委领导的陪同下一层、一层地向上爬,好不容易登上了第十层,他大致地看了看,给他的印象是,“里面乱七八糟。”这时,那位区委领导小声地问道:

“黄先生,行吗?”

黄如论先生没有给以正面的回答,他又问道:

“这座烂尾楼还有最初设计的图纸吗?”

“有!有”这位区委领导下令把图纸送来,又交到黄如论先生的手里,“请看!”

黄如论先生打开图纸对照着烂尾楼看了看,十分干脆地说道:

“可以!你们出个价吧?”

“好说,好说!”

作为写书人,我对用多少钱收购这座烂尾楼没有太大的兴趣。我所关心的是,黄如论先生为什么如此爽快地决定买下这座烂尾楼。事后,我曾当面问他:

“黄先生!您就是把这座烂尾楼改造成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的吗?”

“对!”

“您为什么一看就知道可以改造成饭店呢?”

“有两个理由:第一,房间面积还不算小。因为搞酒店的老板,首先要看客房有多大,这座烂尾楼的房间要是20平方米就完蛋了,五星级酒店的客房至少要在32平方米以上。这座烂尾楼可以达到34平方米,客房具备,天助我也。第二,在它的前面有一个洼地,名曰嘉陵公园,我可以把它改造成一个供人消闲的娱乐广场,既给江北区的居民造福,又可以为酒店招来顾客。”

当即决定改造烂尾楼之后,接下来就是谈判和购买购物中心地皮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在这次谈判中,黄如论先生表现出了极为丰富的谈判智慧与技巧。大约是在2004年的时候,我住在“香山金源商旅中心酒店”写作,在休息期间,不经意地翻阅一本摆在茶几上的宣传材料,其中有一篇文章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就是关于“金源集团”如何通过谈判购买重庆这块地皮的。两年之后,黄如论先生的专著《为人处世与企业管理》准备付梓,请我作序。为此,我认真地读完收人文集中的各篇文稿,发现这篇稿子收入集中,取名叫《领导的艺术与技巧》,读后颇有感触。我动笔写作《我心目中的黄如论》之前,又潜心地研读了这篇大作,我个人认为,它对了解黄如论先生的领导艺术有所助益。为了真实地再现这段历史,我在叙述这段往事的时候,将恭录该文有关的段落。

黄如论先生认为谈判的策略,如同毛泽东讲的那样:“我要优势和主动,敌人也要这个,从这点上看,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做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说到谈判,他认为甲乙双方“是共同利益和共同条件的组合,是在互惠互利、互相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磋商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的准备,对双方形势进行充分的估计,预先拟出谈判框架,虑定而后动。”

说到具体的谈判技巧,黄如论先生有如下几个层次:

其一,谈判的位置和造势。他认为“谈判时的位置选择很是关键,在一定条件下会起到微妙的影响,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和意识紧张。”为此,他借用谈判“重庆购物中心项目”地皮的经过加以说明:

“当我走入会场时,我一眼扫描过去,就选择了坐北朝南的位置,因为一则从风水学的原理来讲,我个人比较适合这个位置,二则这个位置光线较佳,便于观察,而对方坐在对面,则为逆光,就看不清楚我的表情这样就构成了无形的威慑力,并使我们处于有利的位置,这就是造势。”

其二,投石问路,掌握局势,摸透心思,把握主动。他认为在谈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观察对方的眼睛。接着,他又详细地追述了他这次谈判的经过:

“一开始,我有意无意中询问对方的领导最近在忙些什么?对方说:‘黄总裁,我们现在很忙,能不能通过今天的谈判我们一次了断?’我马上判断出他们肯定另有紧急公务在忙,他们一定希望要尽快谈成这个项目,并很想从速签下合同,于是我就顺水推舟,‘听说你们最近太忙了,在百忙中能安排时间和我们会谈,说明你们对我们的诚意。’这就是投石问路,察而后动,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与反应中,摸清了对方的心理状态和真实意图。于是,我们就采用缓兵之计很快谈妥了在该市开发建设购物中心的协议。”

其三,创造优势,攻其要害。他认为在谈判过程中应利用各种机会,把对方的气势打下去,逼迫对方作出与其理性认识不符合的结论。接着,他又举例说明:

“那次,谈妥了购物中心的建设协议后,对方最高领导又接着说”

购物中心前面是100亩的公园绿地,原来是山坳,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下不夜城,可以让我们再开发。当谈到价钱的时候,对方谈判成员里的一个建委主任说,这个建筑成本每平方米只要2000元就够了,给我们开发是很优惠的。一听他讲每平方米成本2000元,我一看对方露出破绽,立刻抓住机会,反戈一击,我马上说:‘好,领导,我相信你的建委主任是建筑专家,也可能你这个建委主任讲话是对的,你们的建筑成本每平方米只有2000元,但这个价位和实际成本价却相差悬殊,既然这样,我用2000元承包给你去做,怎么样?你是技术专家,对本市非常熟悉,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我也可以2500元包给你。’对方蒙了,我知道他错了,我利用他的错,将错就错,将它扩大,打破他的谈判防线这样,我们就抓住了对方的要害,取得了主动我们就步步紧逼,掌握局面,直到取得谈判胜利。”

就这样,通过这次谈判,黄如论先生与江北区委一拍即合,当即签订了买卖合约。今天,当我再回首这件往事的时候,我深深感到黄如论先生是何等的精明啊!关于改造烂尾楼,我也不得不慨叹:真是隔行如隔山啊!在我们这些外行人看来,这座烂尾楼是前任区委的败绩,应该予以谴责;但是,在黄如论先生看来,这座烂尾楼却可以绝路逢生,变成一座造福于人民的五星级大酒店。

我们通过这件事情,也再次验证了这样一个真理:要想赚钱,就要从源头、从体制抓起。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高喊大公无私——实质上干的却是大公有私的一些领导,是应该自省的!此乃题外之语,略。”既然是将烂尾楼改造成五星级大饭店,我作为作家的关注点,也就很自然地转到了黄如论先生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出我所料的是,他却淡然地说:

“对我而言,把这座烂尾楼改造成五星级饭店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这座五星级饭店不仅要有创新,而且还要有独立的风格。”

“那您就给我讲一讲有哪些创新和独立风格,好吗?”

“不用去讲了,关于如何把这座烂尾楼改造、创新成五星级饭店——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的,他们已经整理成文,交给你一看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