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10169100000004

第4章

写人难,写亲人友人尤难。朝夕相处,知其心,通其情,反倒失却了写作时的激情与敏感,这也就是“仆人面前无伟人”的道理。仆人尚且如此,亲人友人尤然。

如今海内,企业家多如牛毛,海内海外的投资者更如过江之鲫涌聚华夏。继之,为富商企业家作传者也就挤破门坎。然而,尽管书出了不少,可堪卒读者却如凤毛鳞爪。何以如此?要么是作家对企业家总如隔岸观火,只见其财其势,不见其人其心;要么目的不纯,只想以文字换金钱,这就不免处处大话空话,字里行间都是肉麻的仰慕阿谀。这样的书不能不令作者悲哀,更不能不令传主悲哀,还是不出的好。

然而,在人类发展史上,企业家的功劳不可低估,他们的胸襟、智慧和商略更是常人难比的,如朝柱在书中每每提到的古来中国商圣吕不韦、范戴、胡雪岩,如今天响遍寰宇的美国巨贾比尔_盖茨,如实写出他们的奋斗与业绩、心性与追求,不能不说是人类智慧的一种宝贵积累,是世间万象中一幅幅惊涛骇浪的独特风景。可惜,或因企业家们的种种轻心和戒心,或因作家对商家传统性的心理错位与偏见,书写商家的传记珍品至今面世不多。

读《我心目中的黄如论》则不能不让人眼睛一亮。其最大的特点是彼此的心态和视角。他们一个是黄氏“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的主席,一个是著作等身、驰名海内外、专为“共产党元帅以上、国民党上将以上”政治人物立传的作家,两强相交,谁能服谁?!可他们不但相互敬服,且亲如兄弟,或清茶一杯,或陶然山川,都能手足砥砺、谈之忘了朝夕。先交友,后通心,再写书,谁也没了错位,谁也没了距离,视角不用调试,都是眼睛对眼睛的平视;心态不用调整,诚如两条清溪,你流向我,我流向你,写来自然真诚、清亮,高扬处,飞瀑流泉;低迥处,清流潺潺。我以为,这是作传,特别是给伟人、商家作传最难能可贵处。

朝柱思维敏捷,下笔如有神,写一部三四十集的电视剧两三个月即可告罄,可他要写如论先生已经说了三四年,为什么至今才完稿?这也就是我开篇提到的,已成莫逆兄弟,反倒不知如何下笔才好,朝柱写作最讲结构,为这庞大的“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作传,结构不好自然难免凌乱,一般地按时序流转去写他又不甘,此心此苦他曾多次电话诉说。读过书稿,真不能不为他的结构叫好,它让我想起早年读过的《老残游记》,信马由缰,娓媽道来,看似不着技巧痕迹,实则处处用心别具,只不过前者写的是外在的景与景中的人,后者写的是人和人物的“景”。人物的景很大很长,就外物景说,从如论先生的远祖南宋学者黄幹到他福建山乡的农民祖父;从他走出的闽东山乡小路到菲律宾的马尼拉湾,到香港到福州到北京,之后再到上海到江西到重庆到云南到海南到广东到湖南到贵州到陕西到安徽到江苏这就是他驰骋纵横的“外宇宙”!他心中的景或称“内宇宙”就更其高远宏阔——从其先祖血脉传承的程朱理学到他青少年时代热衷的“文革”文化毛泽东哲学思想,再到其后研读的儒、释、道如此长远宽博的内“景”与外“景”,如此宏阔魅人的“内宇宙”与“外宇宙”,作者如何描绘展示、如何剖解探微?朝柱以他独有的政治智慧和善写大题材、大人物的架构能力,将如论先生的商海搏击重心放在纵横交叉的政治大势拐点上,纵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史、商史、文明史;横的是近30年间的世界大势中国大事,如1989年的春夏风波、亚洲金融风暴、北京闹非典笔法却是或描绘或刻画或对谈或引发,这样,就将如论先生的心性、才情、学养、胸襟、商略、商道、业绩、抱负追根溯源至情至理地落于纸上、亮于世间。读着它,不能不为这传略式的丰博与醇厚而感动,更不能不为传主如论先生的人格才气、业绩贡献,特别是他的“慈生我心,善行天下”的情愫所折服。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企业家传略,而是一部教人如何立志、奋争、善行天下的人生大书。行文至此,想起昨晚刚读过的几句小诗,曰:落地生根的那一刻,一棵树苗,就立下了向天生长的目标,这个永生的承诺!因想到,这棵树苗的志向与传主如论先生何其相似!只不过,如论先生已不是树苗,他已经成了一棵“向天生长”的大树。

李硕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