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棣最有谋
10142900000012

第12章 一战成名,崭露头角——战场历练造就军事才华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已经整整三十岁,他来北平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跟随徐达、傅友德、冯胜三位将军,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战役,

虽然没有独立指挥过重大的军事行动,但常年跟随在中军帐中,耳濡目染,也学会了不少战略指挥技巧。 俗话说三十而立,三十岁的朱棣也已经具备了一个军事统帅的领导才能和气质,日益成熟的他越发像一个优秀的将军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朱棣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独立出征。正月初三这一天,朱棣正和三个孩子和妻子一同欢度春节,突然接到了北征的命令。 只是这次的军事将领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朱棣和三哥朱棡将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从前朱棣的老师傅友德被任命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为左副将军,怀远侯曹兴为右副将军,定远侯五弼为左参将,全宁侯孙恪为右参将,除王弼在太原晋王账下外,其他人等都集中在北平操练军马,归燕王指挥。老七齐王朱傅率领兖州护卫及徐邳两卫军马,也归燕王节制。 以往朱棣只是在将军帐下做些辅助工作,而这一次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总指挥。朱元璋之所以任命朱棣兄弟为总指挥,一方面是出于对异性将领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就是由于朱棣在战场中已经受到了较充分的锻炼,可以做到独当一面了,能够委以重任。 这次行动的主要目标是消灭北元太尉乃儿不花,彻底肃清残元势力。 这年三月,朱棣带领大军离开北平,踏上了开往辽东的征程。一路上军容整齐,军纪严肃,军威庄严肃穆。 大军开出古北口后,就来到了茫茫无际的荒漠。空旷的天地间连个野兔都找不到,更何况是敌军。朱棣知道,这样漫无目的的搜索,即使是把军粮都吃光了也很难有什么结果,说不定还会被敌人突袭。 于是,朱棣果断下令停止行军,就地安营扎寨。与此同时,他派出四路轻骑,穿上蒙古人的衣服,分头打探敌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天后,一支骑兵来报,乃儿不花的大营扎在了迤都(今蒙古苏赫巴托),朱棣心中暗喜,但作为主帅,他必须沉住气,喜怒不能写在脸上,命令军队加速前进,直奔目的地。 蒙古地处北部,三月份天气还很寒冷,进军途中突然就下起了暴风雪,寒风吹着雪花,扑打在人的脸上,如同刀割一般,再加上军中的士兵很多来自江南,面对大雪都有抵触情绪,这给行军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关键时刻,很多人把目光纷纷投向了总指挥朱棣。危机时刻,最能体现出一个统帅的勇气与决断。此时的朱棣不由得想起了三年前蓝玉奇袭庆州,杀死北元平章果来时,也是在大风雪天气,因为气候恶劣,元军以为蓝玉不会来,疏于防备,让他成就了不世之功。 这一次,同样的场景,同样的机遇,我又岂能轻易错过?于是朱棣挥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朱棣清了清嗓子,开始做战前动员。 他用沉稳的口气说道:“弟兄们,敌人就在眼前,越是大雪,蒙古人越以为我们不敢来,我们越就能出奇制胜,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各位,我们深受皇恩,今天到了报效的时候了,打下迤都,各位都是国家的功臣,我给各位请功,如有再言撤退者,军法处置!” 在朱棣的鼓动下,众人热血沸腾。他们跟随着朱棣,顶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迎接着吹在脸上生疼的寒风,在高低不平的崎岖道路上,加速前进,日夜兼程,终于到达了离迤都营地仅有几里的地方。 此时的乃儿不花正躲在大账中烤火啃羊腿呢。他料定如此恶劣的天气,明军定然会就地扎营,所以就放松了戒备,开始放心的在帐篷中喝酒。

很快,朱棣的军队就把乃儿不花的大营包围的水泄不通,下边的将领们都急切的等待着朱棣下令,然后冲进敌人营帐,大杀特杀一番。然而朱棣却迟迟不下命令,他究竟要做什么呢? 这时,朱棣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决定,停止前进、原地休息。众将士不免目瞪口呆,不知道朱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与此同时,朱棣吩咐人把观童叫来。观童是何许人?正是三年前劝降纳哈出的蒙古勇士。朱棣知道,把敌人杀死并不是高明之举,真正高明的是让敌人心服口服的拜倒在自己的脚下,从此为己所用。所以,他不急于消灭这些蒙古人,而是想要先试试“招降”。 观童领命,前往乃儿不花的大帐。观童本是蒙古人,而且与乃儿不花可谓是交情深厚的老朋友。此次招降,朱棣可谓是胜利在握。 观童一进乃儿不花的大营,就给了乃儿不花一个热情的拥抱。乃儿不花见老朋友雪夜前来探访,很是惊喜,两人独坐帐中,一边饮酒,一边谈起了往事。 乃儿不花虽说也是个大将军,但是常常受到明军的围追堵截,心里实在是好不郁闷。再加上朱元璋又派了众多兵马前来围剿,更是要夜夜担惊受怕。言语中,乃儿不花没有任何保留的向老朋友观童大吐苦水。 畅谈中,观童不忘使命,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大明皇帝朱元璋的民族和解政策。接着试探性的建议乃儿不花可以投靠大明帝国。 听到这,乃儿不花暴跳起来,对着观童义正词严的说道:“我成杰思汗子孙,应该战死沙场,岂能轻易投降?”观童微微一乐,道出了乃儿不花已深陷明军包围的事实。此时的乃儿不花才恍然大悟,原来观童是明军派来的说客。 刀已经架在脖子上,是吃敬酒还是罚酒?乃儿不花除了任凭朱棣的摆布在没有别的路可走,毕竟不能为了自己的一时意气,而白白断送了众多蒙古士兵的性命。他听从了朱棣的安排,前往明军营帐。 朱棣亲自出账迎接乃儿不花,为他引见自己麾下的诸多将领,并设宴款待。宴中,朱棣与乃儿不花商量了投降的优待条件,出乎乃儿不花的意料,朱棣开出的接收条件太过优厚,除了宣布名义上的主子由北元大汗变成大明皇帝外,其他政策都不会变,所有士兵及其家属的安全得到保障,还要上奏朱元璋,给予封赏。乃儿不花当即表示愿意归顺大明。 朱棣的第一次独立军事行动,就这样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北平出兵,到班师凯旋,前后仅仅二十九天时间,几乎没有人员伤亡,就让乃儿不花归降,还接收了他们全部的马驼牛羊。 就是这漂亮的一战,使得朱棣展露出了杰出的军事才华,为他在朝廷和百官之中建立起了崇高的威信。据说,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大喜,对朝廷臣说:“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意思是说,有朱棣在,北边蒙古的事就不用担心了。 和朱棣一样身为总指挥的朱棡,却是无功而返。他从太原动身,踌躇满志地出发,灰头土脸地回来。在茫茫沙漠之中转悠了一个多月,连蒙古包都没有发现半个,上万号人每天就在沙漠里盲目穿行,白白浪费了不少军粮。 朱棣三十岁一战成名,这一战他不仅仅打败了乃儿不花,更是打败了三哥朱棡,赢得了父亲朱元璋的肯定和器重。 朱棣虽然是第一次独立带兵,却表现得相当老练沉稳。做事有章法,不急不躁。大军出关,先派出探马,探听敌人方位,而不是贸然行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士气。

他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进军敌营途中遭遇大风雪,很多人打退堂鼓,他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主张,得以出奇制胜。 他明白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知道用武器不能解决的问题,用谈判可以解决。他完全可以用武力消灭乃儿不花,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胜利,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给父皇留下的印象深刻。 他注重信用,不搞阴谋,在把乃儿不花带到自己大营招待之时,没有趁蒙古人群龙无首就搞袭击,这更让对方能死心塌地投降。 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是从不放弃的坚定与执着,是无数次战场的历练,成就了朱棣的满身军事才华,成就了他的一战成名和千秋伟业。

““谋势”术”攻敌讲策略,攻心为上 倘若朱棣只是一介莽夫,把乃儿不花包围后,大开杀戒,那么充其量,他只是一个勇猛嗜杀的将军,蒙古人对于他也只有惧怕和屈服,他们不会真心诚意的归顺,即使归顺,也会在背地里颠覆大明王朝。暴力征服只能让敌人口服心不服,从而埋下复仇的种子。朱棣不愧是谋略高手,攻敌攻心,可谓技高一筹。不仅让乃儿不花诚信归顺,还让他对自己的宽大慈悲感激涕零,实可谓一石二鸟。 虽然现代生活已经远离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但是争斗在人们的生活中并没有消失,而是出现了越来越高智商的倾向。朱棣的攻敌攻心术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好办法。既可以和对手化干戈为玉帛,又能将彼此的矛盾一次性的解决,避免了“你来我往”的无休止纠缠。不失为广大职场人士学习的必备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