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政协
如何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提高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土地资源稀缺的上城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待解之题。上海等地依托高校,整合社会资源,全力推进创意产业发展,催化经济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做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此,本文借鉴外地经验,以发挥中国美院高端人才优势为主线,打造环美院设计产业圈、推动区域创意产业发展为题,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以下见解。
一、创意产业应列为上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发展创意产业”在各地“两会”上被高调提出,已在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一个急剧化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杭州中心城区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夺的战略高地,上城区能否抓住先手,意义重大,这是因为:
——创意产业已成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热门行业。创意产业又称创意经济,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几大类,涉及诸多行业。目前,全世界的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迅速递增。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文化创意产品是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澳大利亚、丹麦、荷兰、韩国、印度、新加坡众多的创意产品、营销和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创意经济浪潮,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中国,创意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一项热门行业。上海目前已有50家创意产业基地挂牌,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确立了建成“10年亚洲之最、20年全球知名”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北京2005年创意产业产值已达960亿元,占全市GDP的14%,初步形成了6大创意产业集聚区,准备打造中国“创意产业之都”。广州、深圳、南京、成都、长沙、苏州、无锡、青岛等城市都热情高涨,大张旗鼓地把创意产业作为21世纪的经济支柱,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创意产业在我国中心市区渐成燎原之势。由于市中心土地资源有限、人力成本高,而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创意产业,是中心市区综合竞争力的精髓和比较优势。它具有的带动性、自主性、服务性和很强的渗透力,可以提升其他产业的附加值,符合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是最具活力的都市产业。因此近年来,各城区经济争装“创意引擎”,他们依托各自人才、区位以及资源优势,设立各种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欲抢占这一充满无穷潜力的产业发展高地,创意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如北京东城区的文化产业园、西城区的德胜设计创意基地、朝阳区的大山子艺术中心;南京玄武区的文化产业街、白下区的创意示范园、浦口区的创意主题乐园;青岛市南区的创意100产业园。以及上海黄浦区的工艺旅游品设计基地,卢湾区的“8号桥”、广告湾、泰康路艺术街,静安区的广告动漫影视基地,徐汇区的“创意设计工厂”,长宁区的天山路时尚产业园,普陀区的“春明文化都市园区”,闸北区的多媒体谷。特别是杨浦区在黄浦江岸线15.5公里区域内,组建了集环境、建筑、工业、软件等原创设计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海滨江创意产业园。其中的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产业带,集聚了师生们创办的近千家设计企业,2005年创意设计产值近30亿元。杨浦区政府与同济大学初步拟定的规划是到2010年,将在同济周边打造一个年产值达300亿元的知识经济圈。
——创意产业早在杭州城区悄然兴起。据媒体报道,我国创意产业的萌芽之一出现在2002年的杭州。当时,经营不善的原杭州蓝孔雀化纤厂停产并将旧厂房对外出租,低廉的房租和巨大的空间吸引了一大批设计师和艺术家入驻。旧厂房于是有了一个时尚的新名字:LOFT49.LOFT原意是建筑中的阁楼,现已演变为利用旧厂房、旧仓库的宽敞空间,打造充满个性、富有感染力的创意型产业的聚集地,成为现代都市创新经济、创意产业的代名词。目前,杭印路49号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旧厂房出租面积已达2万多平方米,吸纳了20多家单位,涉及工业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服装设计等多个创意领域,聚集了来自中国美院、浙大艺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的上百位设计、创作人员,年营业收入达2.4亿元。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考察了LOFT49后说,创意产业是杭州悄然兴起的智慧经济、大脑经济,符合杭州打造“和谐创业”的模式,要加快杭州创意产业的发展,就要做到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基础力“三力合一”,坚持保护老厂房、最小干预和修旧如旧的原则,创新体制,将创意产业打造成杭州继女装产业后的又一大品牌产业。
二、在上城区打造环美院设计产业圈的可行性分析
打造环美院设计产业圈——“西湖设计谷”的设想,是中国美术学院于2006年年初,在向省委常委会汇报“创世界一流大学”工作中提出的,得到了省委领导的肯定。作为美院的辖区政府,有必要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明确发展对策,以扬长避短,把握主动,实现与美院的融合联动。本文认为,在上城区打造环美院设计产业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原因在于:
(1)符合上城旅游休闲商务区发展的要求。目前,杭州市人均GDP已达到了5000美元,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到这个阶段之后,人们的旅游休闲需求将出现持续井喷,我区打造杭州RBD、建设旅游休闲商务区的发展定位,正是这一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同时,参照国际发展经验,在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城市经济活动中的商务成本和人力成本将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将逐渐依靠自主创新与自主创造,包括科学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经济发展进程逐步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作为旅游城市的中心城区,在打造杭州RBD(旅游休闲商务区)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寻求制造业外迁后新的产业增长点,防止产业空心化。而美院造型、设计、动画、建筑为主的创意产业,不仅能产生经济效应,而且能增加RBD的人文气息,使休闲经济得以丰富和提升,成为旅游休闲商务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上城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奠定了旅游休闲商务发展的基础,也提供了创意产业发展必需的产生灵感的人文环境。
(2)环美院设计产业圈是目前比较成功的创意园区模式。从上海的发展情况看,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和发展取决于所处的区位、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有几种不同的模式。一是通过旧厂房、旧仓库改造以后形成的园区,如卢湾区的“8号桥”、广告湾和泰康路艺术街。二是政府支持下新开辟的园区,如浦东新区的文化科技创业园区。三是建立在原有商品市场基础上的园区,如城隍庙的旅游品设计、展示和交易中心。四是依托大学办起来的园区,如依托同济大学建立的建筑设计园区,依托交通大学建立的游戏软件设计园区,依托东华大学建立的时尚设计园区。其中,依托大学的园区因有很强的科技和文化后盾,发展势头最好,环同济大学的建筑设计产业带已扬名国内外。参照外地的成功经验,依托于中国一流美术学院的环美院设计产业圈,至少在杭州乃至浙江,发展前景看好。
(3)已有较好的发展基础。首先是中国美院已将设计产业圈建设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得到了省委领导的肯定,该项目的实施和展开,必将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其次是已有了一些创意园区的雏形,如南山路的画苑、劳动路的画廊,遍布于玉皇山下、白塔岭等处的“工作室”,以及位于凤山路9号,由老仓库改造成的“凤山艺术空间”。特别是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高峰论坛在美院象山校区举行,美院被列为“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以及随之在杭州连续举办的两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使被国内各城市作为发展创意产业突破口的动漫产业,在杭州获得了一个先动的优势和拓展的趋势。
(4)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一是人才优势。人才是创意产业起飞的前提。中国美术学院是当今国内视觉造型艺术领域综合学科最完备、综合实力最强的艺术院校,学院绝大部分专业教学具备了创意学要素,培养的是原创类人才。目前在校生达到7000多人,其中设计类学生占学生总数近70%。杭州的LOFT49和上海许多创意企业的设计人员,很多来自中国美院的师生。二是地域优势。创意设计产业具有高辐射性和高灵敏度的基本特征,只有落户于中心城区,处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节点,才能使设计型企业与周边的孵化和生产基地,产生广泛的合作联系,形成创意设计的集散地。三是环境优势。上海许多创意产业集聚于老工厂,不仅是因为租金便宜和地处市中心,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厂房、旧仓库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遐想。艺术家在保留老建筑砖石墙体、屋梁架构的同时,以艺术手法将现代材料、设施安置其中,于是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融合,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环境和氛围。上城区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众多保留下来的老房子,同样会带给创意者激发创意火花的空间。
同时也应看到,在打造环美院设计产业圈的过程中,将遇到不可忽视的瓶颈制约,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观念上的制约。尽管创意产业作为利润增长性强、就业容量大的新兴产业,目前在国际上正形成发展热潮,在上海等地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在杭州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不少市民来说,文化创意产业是个新鲜和陌生的词汇。对于到底什么是文化创意,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些什么,赋予一些建筑物“创意”的概念,能否支撑得起一个产业,等等,存在许多疑问。同时,虽然从市场的发展前景看,创意产业有效需求高速增长,是经济效益非常诱人的朝阳产业,但目前存在市场不够成熟,需求不够稳定,产业链不够完整的问题,短期回报率不高。如何审时度势,正确作出政策和投资的决定,对于决策层面的人们来说,也有一个统一思想的过程。
(2)发展场地上的制约。环美院设计产业圈的设想要落地,首先要解决美院周边一定数量的,用于创意设计的场地问题。但据了解,南山路一带的楼房,产权属于区政府的很少,目前以酒吧茶楼、中西餐饮业态为主,且租金昂贵,要调控或置换出来用于创意设计,难度极大。同时,在上城区范围内,老工厂、旧仓库极少,冠名“凤山艺术空间”的凤山路9号老仓库,也早被列入拆迁范围。很难像上海杨浦区那样,利用大片的老工业建筑,大手笔地去打造创意街、创意园区甚至创意集聚区。
(3)政策权限上的制约。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引导,需要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管理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鉴于我区的税收、工商等管理权限早已上收,地方可用财力又有限,在基础设施、土地、资金、优惠政策等方面难以提供很大的支持,与座谈会上美院同志提出的期望存在一定的距离。
(4)服务平台上的制约。创意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加上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包括综合信息平台、投融资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成果与产业转化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形成在创作、生产、流通等环节上流动的产业链。不可否认,杭州现有的创意产业包括LOFT49,作为一个新的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业门类,其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还很薄弱,而这些涉及全社会资源的整合,不是一个城区政府能独立解决的。
三、积极推动环美院设计产业圈建设的几点建议
上海等地提供的成功经验,美院打造设计产业圈的构想和积极性,为上城区汇聚高端资源要素、推动创意产业起航,带来了历史的契机。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明确发展定位
发展创意产业符合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中心城区功能、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创意产业的理念、思维路径和管理经验不同于传统产业,特别是根据城市不同的区位、能级、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要有独特的定位。因此,首先需要区委区政府决策层统一思想、科学运筹,学习借鉴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方法和措施,客观评测区域发展环境,研究确立具有上城特色的发展思路和途径。同时,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区域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一般来说,根据区情,上城创意产业的发展拟以设计类产业为主,包括研发、建筑、动漫、美术设计和时尚消费设计。
(二)编制规划,纳入“十一五”体系
要组织工作班子,开展对创意产业的理论依据、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人才战略的多方面研究,起草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的专项规划,明确全区发展创意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重点领域和建设项目,形成上城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构架。建议在指导思想中,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打造杭州RBD,建设和谐新上城”的重要内容,结合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融入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在奋斗目标中,确定用多少年左右的时间,把上城建成杭州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期望到“十一五”末,上城创意产业产值占整个GDP的百分之几。同时,排出保证目标实现的主要建设项目,在“十一五”期间,有计划地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
(三)整合场地,建设创意园区
创意产业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二产和三产,它分布在各个行业之中,总体上较为分散,必须要有园区或基地这样的载体,为创意产业人员提供智力碰撞的环境,产生群体竞争的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形态。目前,环美院设计产业圈虽有萌芽,但基本还处在点未成线、线难成面的状态,一些企业还是“作坊”模式,战略层面上缺乏有意识的、统一的谋篇布局。因此,置换出一定面积的场地,建设创意产业集聚区,成了上城推动创意产业起航的关键环节。根据区情,可考虑四个切入点:一是探索与老房子保护相结合的途径,在五柳巷等地块的改造中,在王文昭大学士府等历史建筑的保护中,坚持保留原有风貌的同时,注入时尚、个性的建筑元素,吸引创意工作室入驻,既保护了历史建筑,保留了城市发展的文化底蕴,又给创意者带来想象的空间,体现老房子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完美结合。二是对美院周边南山路、劳动路一带的房屋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在产权关系不变、建筑结构不变、土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产业形态,让位给设计单位。特别是要搞几幢标志性的创意设计楼宇。同时,撤掉一些围墙,将零碎的、消极的公共空间场地汇集起来,形成连续的、积极的创意设计和交流场所。三是完善“凤山艺术空间”,进一步发掘该地块的老厂房、旧仓库,就地拓展,集群发展。四是在上城沿江新建区块和学校场地的调整中,规划建设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多点集合、连线成面、点圈呼应,逐步把创意设计公司、展示区、展廊、沙龙成片配套地搞起来,围绕着美院这颗心脏一起跳动,形成上城创意产业的基本构架。
(四)搭建平台,推动资源汇聚
在目前起步阶段,应积极发挥政府主导力的作用,加强领导,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使资本、创意能力等资源要素迅速向创意产业汇聚。一是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全区的创意产业发展,搭建决策平台。二是组建区政府和美院为主的,官、产、学、研各方参加的创意产业中心,搭建信息和交流平台。三是完善和发展美院已有的辅导、培训市场,搭建设计培训平台。四是用好现有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科技三项费用,积极创造条件,筹建创意产业基金,搭建投融资平台。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让有识之士认识到创意产业的无限价值空间,使闲置的社会资金找到新的投资渠道,带动产业要素的聚集,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版块。
(五)政策助燃,完善创业环境
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将更多扮演“助燃”的角色,通过创造整体性政策环境和氛围,为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意产业,提供快速起步的发展机会。可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大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参考杭州高新(滨江)区《关于鼓励和扶持动画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做法,研究落实我区的有关财政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人才激励政策以及特殊经济政策,为创意产业优先和快速发展,提供配套的政策支持。
六、以人为本,构建人才高地
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是人才,一是设法留住美院的学生。上海杨浦区的规划是争取每年在同济大学7000名毕业生中,留下1000名在杨浦。要创造条件,使美院师生“创业在上城”。二是努力引进大师级的高端创意人才。日前,上海引进了一批国内设计界的大师级人物,包括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同济大学视觉设计大师、“老凤祥”工艺设计大师等,由他们领衔成立了11家“上海市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落户于相关城区。业内人士认为,引进一个大师就等于引进一条产业链,如来自瓷都景德镇的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入驻闸北区后,就打算在周边构建一个从设计、制作到批量销售的,景德镇瓷器创意产业市场。三是积极展开与美院等高校的人才培训合作,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合作培养创意产业设计、制作、营销及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吸引市内外著名大学的媒体、传播、设计、软件等学院将毕业生实习基地放在上城,鼓励大学相关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与企业对接,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为创意企业培训员工。
七、联动开发,形成整体合力
一是城区和校区的联动。城区是“形”,校区是“魂”。城区为大学师生、科研人员提供创业场所和公共服务,校区为城区提供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两者相互依存,达到“形”与“魂”的统一。学习上海杨浦区的做法,争取今后的城区与美院无缝式接近,“无围墙的大学”与城区高度联系,学校的道路就是城区的道路,学校的园林就是城区的园林,学校与城区人员互相挂职,人才“共有共育共用”,走向“大学的城区、城区的大学”。二是市区两级政府联动。取得市政府的支持,纳入杭州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杭州重点建设项目,与市有关部委共建创意园区,会同市相关部门和企业集团,联手开展项目论证、方案制订和审批,在实施中共同给予分类指导、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三是政府导向与市场运作联动。在创意产业上,民间永远走在政府前面,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最终依靠由市场来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要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通过建立创意产业协会等形式,组织合作交流、咨询培训、中介服务、会展招商、出版发行等活动,为会员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和资质认定等工作。积极探索适应市场需要、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不断理顺政府与业主(投资者)、业主与创意企业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组成发展创意产业的合力,营造环美院设计产业圈形成的良好市场氛围,推动创意产业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