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企业之魂
10134700000005

第5章 高速增长≠均衡增长——厦工股份与桂柳工2003年报分析

在对多家机械行业上市公司2003年报分析之后,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厦工股份和桂柳工这两家公司上。2003年厦工股份和桂柳工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利润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厦工股份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分别比2002年增加55%和59%,桂柳工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则同比增长47%。引起我们注意的焦点是厦工股份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超过桂柳工,但是桂柳工的净利润增长率超过厦工股份30%。

一、厦工股份与桂柳工:同行业,同产品,势均力敌

厦工股份和桂柳工都属于工程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建设提供机械化施工设备的基础装备产业。主营产品都是工程机械产品及其配件,主导产品都是轮式装载机。2003年,厦工股份的主营业务收入的97 。 15%来自装载机的销售,桂柳工主营业务收入的88%来自装载机的销售。

厦工股份2003年报称:受钢材等原辅材料涨价的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未能与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增长。2003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继续向好,工程机械行业持续了上年的高速发展态势。厦工股份的主导产品装载机在同行业率先实现年产销超万台,全年销售量位于行业之首。

“柳工”牌装载机是我国装载机行业的第一品牌。桂柳工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仍主要来源于装载机产品的销售。据桂柳工2003年报称:报告期内,受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影响,国内工程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在上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公司继续贯彻技术领先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产品,加大研发力度,相继推出了具行业领先水平的多系列产品。

二、厦工股份与桂柳工:财务指标的对比分析

除了业绩的高速增长之外,两家公司的发展走势非常相似,是另一个让我们格外关注的原因。下面的几组相近的,让我们看到财务数据,两家公司仿佛是机械行业的一对孪生兄弟。

两家公司的主要指标几乎相差无几,尤其是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周转情况。但是结合表3、表4、表5,我们会发现两家公司的经营情况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 短期偿债能力:桂柳工的短期偿债能力虽然要高于厦工0. 42,但从企业的变现偿债能力来看,两家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都十分不足。一般来说,生产性企业合理的流动比率要高于2.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所占比重通常较大,要超过50%,那么扣除存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换言之,企业的速动比率不小于1.但各个行业的生产习惯不同,经营周期、应收账款、存货的周转速度的不同也会影响流动比率。因而我们不能够仅仅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界定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2. 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厦工的存货周转略快于桂柳工,但是应收账款的周转又比桂柳工要慢一些。2003年两家公司的存货水平基本相当,但厦工2002年的存货水平较低,而桂柳工则相对要高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两家的存货增长幅度的差异。仔细分析两家的存货类别我们可以发现,厦工的在产品存货增加最多,增加额为2. 1亿元,增加幅度为200 。 94%,而桂柳工的产成品存货增加最多,增加额1 。 8亿元,增加幅度为60 。 38%。从存货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的存货结构对企业的变现能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企业是根据订单生产,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对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影响非常小,因为产品在投产之前已经被客户订购。如果不是订单生产,那么,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的变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市场,存在流动资产变现能力降低的风险,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融资能力。

3. 盈利能力:在销售规模上,厦工和桂柳工不相上下,桂柳工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81%,高出厦工30个百分点。无论是销售净利率还是资产收益率,桂柳工都明显好于厦工。据《世界发展报告》2002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机械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在4%左右,而桂柳工却创造了8. 97%的高利润率水平,以及高达25 。 34%的净资产收益率和13 。 65%的总资产收益率。从几个收益指标上,桂柳工明显远远超过了厦工股份。

4.现金流量:由于厦工应付项目的大幅度增加,净增加额高达5 。 21亿元,增加比率为245 。 12%,而应收项目净增加额只有1 。 52亿元,增幅为116 。 20%,也就是说厦工在2003年度付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少,而收回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多,这也是一些关于现金的指标桂柳工低于厦工的主要原因之一。厦工利用多收少付的方式通过占用关联企业的资金达到短期融资的目的,对于一个正在扩张规模的成长性企业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资金使用成本,而且在既定经营规模下,可以尽量减少营运资金的占用。相比之下,桂柳工的获取现金能力只有0. 74,也就是说每取得1元的销售收入,只有0 。 74元是以现金的方式收回,其他的成为应收项目,从而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付现能力。

5.股东权益:厦工股份每股收益只有0. 18元,低于桂柳工的0 。 68元;而每股净资产厦工只有1 。 96元,低于桂柳工的3 。 07元。

三、厦工股份与桂柳工:高速增长≠均衡增长

2003年,两家公司都实现了收入的高速增长,但是利润的增长却差异很大。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存在这样的差异又意味着什么呢?

1. 简单的理解是厦工和桂柳工的销售成本(三项费用水平非常接近)的不同导致了这样的局面。但是销售成本率的差异(厦工86 。 72%,桂柳工79 。 50%)反映的信息是内在的管理。纵向来看两家公司的销售成本水平:厦工2002年销售成本率为84 。 15%,2003年增加到86 。 72%;桂柳工2002年销售成本率为79 。 02%,2003年增加到79 。 50%。由于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引起了生产成本的波动,是企业必须接受的。但是企业时刻不能忘记低成本是产品在市场上最大的优势。我国加入WTO,承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彻底消除关税壁垒,那时国外的大型跨国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试想失去了成本优势的国内产品,如何去和外国产品竞争呢?

2.两家公司的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差距都很大。厦工的可持续增长率只有4 。 66%,而实际增长率却高达54 。 73%;桂柳工的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分别为27 。 39%,46 。 57%。可持续增长率反映了公司的净资产的增长情况,而实际增长率则反映了公司的销售业绩的增长。如果一家公司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那么两个增长指标应该趋于一致。从长期的发展来看,一家成长性好的公司,不能追求太高的增长速度,因为发展太快,企业可能陷入危机,导致破产。但是也不能增长太慢,否则说明企业的发展能力存在问题,甚至被其他企业吞并收购。厦工虽然实现了较快的规模增长,但是并没有实现相应的权益增长,如果长期如此发展下去,企业必将陷入资金周转的危机,或者债台高筑。相对来看,桂柳工要好于厦工股份。在企业扩张规模、抢占市场的过程中,实际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一定水平是合理的。

四、实现利润和收入“同比高速增长”

1.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空间

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有着巨大的关系。近两年来,国家和地方性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来源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国家投资、地方投资、世行贷款、国际财团、民营资本等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2年工程机械出现了“井喷”现象,共计实现销售收入773亿元,各主要类产品的销售均出现了比较大的增幅。而2003年的机械行业的发展势头似乎更加喜人。2003年,工程机械行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势头,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增长的拉动下,全行业的产品销售量继2002年后又有大幅度增长。200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预计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还会增大,这决定了2004年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仍然有一个比较好的走势。

2.企业的宏观发展目标和内部管理目标兼顾

目前,全球工程机械行业10家大企业的销售额占世界销售总额的80%。这10家企业是:卡特彼勒、约翰迪尔、凯思-纽戈兰、英格索兰、小松、沃尔沃、利勃海尔、日立、克雷克斯、JCB(英国)。相比之下,国内的机械制造企业无论是规模和技术都缺少竞争优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国内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又如何塑造一个知名的品牌,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呢?

首先,要定位企业的发展目标,确定市场营销策略,完善服务体系。企业的经营规模是要扩大,但是在多长时间内,在多大程度上扩大企业的规模是要考虑的。而且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是技术?是成本?是服务?只有在同时了解自己和市场的前提下,才能避免盲目的扩张。厦工股份经营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公司产销规模的扩大,而通常销售规模的扩张,则有赖于庞大的营销投入,厦工股份2003年销售费用猛增至1 。 6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近一半。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厦工股份这种扩张是盲目的扩张,但是企业的经营者必须时刻警惕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不要忽略企业的利润目标。

其次,在企业的发展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发展目标呢?资金问题如何解决呢?是外部融资?是内部融资?企业不能因为规模的扩张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但是缺少资金来源又将阻碍的企业发展。所以企业要选择最合理的融资组合,以使融资风险最小,融资成本最低,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在短期的融资策略上,厦工股份的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一些,但是从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必须选择一个合理的融资组合。

第三,确定了一系列的宏观目标之后,企业还要考虑如何改进内部的管理。信息化管理成本较高,但是有效率。先进的管理模式如何引进到企业之中,又如何让企业有自己的特色,只有使先进的管理融入企业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用。桂柳工在自身不断加速、确保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放眼广西之外,走上“东扩”之路。但桂柳工利润高增长主要源于其完善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具有桂柳工特色的MRPⅡ和精益生产两种生产模式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了桂柳工的生产管理水平,甚至在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的不利条件下,通过采用各种办法消化原材料涨价因素,其产品单位成本还有所下降。如果说厦工股份的扩张缺少对利润目标的控制,那么桂柳工的状况就相对好多了。不仅实现了规模的扩张,利润目标也得到了实现。

只有把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宏观目标与内部管理相联系,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好的品牌,塑造出一个好的企业。

执笔人:赵维 袁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