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企业之魂
10134700000030

第30章 2003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2003年,汽车行业延续了2002年高速增长的态势,再次成为国民经济的热点和亮点,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越来越明显。

截至2003年底,全行业累计生产和销售汽车444 。 37万辆和439 。 0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5 。 20%和34 。 21%。与2002年相比,产量净增119 。 25万辆,销量净增114 。 27万辆,一年内产销净增100余万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2003年全行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为9 421 。 98亿元,同比增长35 。 12%,增长额为2 448 。 83亿元;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为9 267 。 07亿元,同比增长35 。 55%,增长额为2 430 。 24亿元,产销率为98 。 36%,产销衔接良好。

2003年汽车市场销售量仍然以轿车为主导,而以客车和载货车为主导的商用车销售增长趋势则明显下降,特别是中型客车和微、中型载货车的产销量出现负增长。

从产销增长率来看,2003年轿车产销增长率分别为83 。 25%和75 。 28%,比排在第二位的轻型客车高出近50 。 80和45 。 39个百分点。除轿车、轻型客车和轻型载货汽车的产销增长率超过10%外,其他品种汽车的产销增长率都在10%以下,其中微型载货汽车、中型载货汽车和中型客车产销增长贡献度呈现出负增长。

一、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目前,汽车行业共有44家公司上市。2003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值为28 。 72亿元,同比增长37 。 3%。但是受原材料如钢材等的价格上涨及各厂商纷纷降价等因素的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8 。 32%,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毛利率为19 。 16%,比2002年下降了0 。 6个百分点。

2003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平均为2 。 13亿元,同比增长55 。 3%,其中ST襄轴、安凯客车、ST夏利和ST黑豹在本年度均扭亏为盈。

2003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9 。 23,平均存货周转率为4 。 80,均比2002年有所上升。

二、上市公司子行业财务分析

按照主营业务收入结构,我们将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分为生产零配件和整车两个子行业。零配件类上市公司主要生产内燃机、轮胎、底盘、车身、减速器、曲轴等产品;整车类上市公司主要生产轿车、货车、客车、农用车、特种车等产品。

在44家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中,生产零配件的上市公司有24家,生产整车的上市公司有15家,另有5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中,既有零配件的生产,又有整车的生产,且都占有大致相当的比重。这里为了便于对子行业进行财务分析,把这5家上市公司按其相应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对其各项指标作了拆分归类,按拆分归类后的数据进行了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报表的财务分析。

在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中,零配件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所占的比重逊于整车类的上市公司,但利润总额却比整车类上市公司多。2002年和2003年,零配件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全体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比重,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整车类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003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比2002年度上升了3 。 78个百分点,其中,零配件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上升了1. 18个百分点,而整车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却上升了7. 41个百分点,高于零配件类上市公司的增长幅度,这也造成了整车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占比的上升。

2003年零配件类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高于整车类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但是,零配件类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比上年减少了0 。 63个百分点,而同期整车类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 。 25个百分点,同期整个汽车行业的平均销售净利率比上年增加了0 。 89个百分点。

2003年汽车行业的平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都同比上升,且整车类上市公司的这两项指标都比零配件类上市公司的高。

(一)零配件行业分析

1. 盈利能力分析

2003年零配件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净利率下降最初源于毛利率的下降。2003年零配件类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比上年减少了1 。 19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比上年减少了1 。 45个百分点,利润率比上年减少了0 。 56个百分点。毛利率与营业利润率之间的差异是其他业务利润和期间费用造成的,营业利润率与利润率之间的差异是其非经常性损益造成的。

2003年零配件行业上市公司的其他平均业务利润率比2002年增加了0 。 39个百分点,但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三项期间费用2003年度合计比2002年度增加了0 。 65个百分点,这造成了营业利润率较大幅度的下降。

2. 资产管理及运营能力分析

零配件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总资产周转率上升了约0. 1,除存货周转率下降外,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固定资产周转率都不同程度的上升,平均存货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的发展速度,更高于总资产的发展速度。存货的增加对总资产的周转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

2003年零配件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15 。 50%,比2002年度上升了约2 。 5个百分点;其中,原材料和产成品存货占到了存货总额的75%,产成品存货占到了45 。 57%。2003年度零配件类上市公司与其2002年度相比,原材料在存货中的比重略有下降,但产成品在存货中的比重上升了3 。 2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虽然存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是很高,但存货增长速度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存货的周转率下降。而存货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产成品(或库存商品)的增长,2003年度产成品存货的增长速度达到了49%,高于存货的增长速度。

3. 偿债能力分析

2003年零配件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比2002年上升了3 。 54个百分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比2002年度略有下降。该类上市公司的长、短期偿债能力都有所减弱。

零配件类上市公司2003年度的利息保障倍数比2002年度有所减少,显示出这类上市公司支付短期利息费用的能力在减弱。

(二)整车行业分析

2003年整车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比2002年上升了7 。 41个百分点,其分解指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销售净利率上升了2 。 25个百分点,资产周转率上升了0 。 16次,权益乘数上升了0 。 14.

下面我们以这三个指标为基础指标,分别对整车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及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财务分析。

1. 盈利能力方面的分析

2003年整车类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和利润率这三项指标,同比增幅逐渐升高,即2003年度的毛利率比2002年度增加了0. 01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增加了1. 4个百分点,利润率增加了2 。 17个百分点。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三项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也都在下降,合计下降了2 。 56个百分点,我们可以算出2003年度整车类上市公司的其他业务利润率比2002年度增加了1 。 17个百分点。

我们注意到,2003年整车类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下降的。根据财务会计的相关法规及制度的要求,企业自主投资进行的研发费用应于当期计入其期间费用之中,即计入管理费用之中。我们暂无法从公布的财务报表中得到企业自主投入用于研发的资金数额,但从管理费用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可以看出其金额是很有限的。

我国整车类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除有少部分为自主投入外,主要为国家或当地政府为扶植本地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而投入的专项资金,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反映为专项应付款。2003年整车类上市公司用于研发的专项应付款比2002年度增加了444 。 13%,这说明了政府对汽车工业自主产权的重视程度在加强。但研发专项资金的投放并不是平均的。在2003年度的生产整车的2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8家上市公司得到了政府的专项资金补贴用于产品的研发,而2002年度仅有3家上市公司有此优待。

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要有政府的投入,但主要得依靠企业自身的投资,这样才能真正同世界汽车巨头竞争。

2. 资产管理及运营方面能力分析

2003年整车类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周转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上升最大,同比增加2 。 71次。三项周转率的上升,源于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的发展速度远高于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应收账款,2003年度整车类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仅为11%。

如下表所示,整车类上市公司的存货中,原材料和产成品合计占到存货总额的约80%。且原材料的比重在上升,产成品的比重在下降。

3. 偿债能力分析

整车类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下降,其中,资产负债率提高约3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由2002年度的0 。 35下降为2003年度的0 。 22.

执笔人:段云峰 单畅 芮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