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企业之魂
10134700000013

第13章 中国石化做大做强与我国石油安全——中国石化2003年报分析

中国石化是中国首家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四地上市的公司,亦是上、中、下游综合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上市公司,同时也是中国及亚洲最大的石油和石化公司之一。中国石化是中国第二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中国最大、全球第五大炼油生产商;中国和亚洲最大的石油产品分销和营销商;中国最大、全球第六大石化产品生产商和分销商。

中国石化的主营业务包括四部分:油气勘探及开采、炼油、油品营销及分销和化工。油气开采勘探为上游业务,炼油和化工生产为中游业务,成品油销售为下游业务。

一、中国石化2003年业绩分析

中国石化2003年资产总额达到4 00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 171亿元,同比增长近30%;利润总额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6%;销售毛利率近20%,净资产收益率近12%;每股收益达到0 。 22元,同比增长34%;每股净资产达到1 。 88元。

中国石化2003年的业绩是喜人的。最近,《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公布了2002年世界最大的50家石油公司的排名,中国石化位居第26位。中国石化已经步入世界级石油大公司的行列。

作为世界级石油大公司,与世界级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石化的国际竞争实力如何?中国石化是否能够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和增强竞争实力?这些是我们关注和分析的重点。

为了做比较分析,我们选择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作为中国石化的比较对象。

二、中国石化和埃克森美孚的竞争实力比较

埃克森美孚公司是由洛克菲勒建立的,前身为标准石油公司,后几经分合,成为现在的埃克森美孚公司。目前,埃克森美孚是世界最大的一体化综合性能源公司。

2003年埃克森美孚的资产总额达到1 742 。 78亿美元(约合14 424 。 47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达到2 370 。 54亿美元(约合19 62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17 。 97%;利润达到215 。 10亿美元(约合1 78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87 。 70%;利润率9 。 07%,增长率59 。 04%;净资产收益率近26 。 20%;每股收益达到3 。 23美元(约合26 。 7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 。 26%;每股净资产达到13 。 50美元(约合111 。 75元人民币)。

1. 一体化结构比较

中国石化是中国A股市场上第一个一体化石油上市公司。现在中国A股市场上石油石化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子公司。在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石油企业中,一体化石油公司的市值已占了约70%。一体化石油公司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主流。

一体化石油公司是指企业主营业务全面涉及石化领域的上、中、下游业务,在垂直的产业链上进行业务拓展。一体化石油公司的最大优势在于,上、中、下游业务之间紧密联系,保证原材料供给、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减少赋税等。另外,一体化石油公司还可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平衡经济周期对企业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当油价走低,油田亏,但是炼油、化工和销售赚;油价高,炼油亏,但油田和销售赚。

发挥一体化结构的优势依赖于一体化结构的合理化。根据埃克森美孚2003年报,埃克森美孚的上游、下游和化工业务的固定资产比例为6∶3∶1.上游的开采业务为炼油业务和化工业务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一方面节省了采购成本,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资源安全和减少价格波动风险。埃克森美孚80%以上的炼油厂与化工产品和润滑油生产部门建在一起,炼油厂生产的产品直接供给下游的化工生产部门和润滑油生产部门,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本集团公司世界级规模的炼油厂提供原料和燃料,埃克森美孚化工生产部门的业绩远远超过其竞争对手。产品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一体化还保证了产品可以最优价格出售,并且节省销售费用。

中国石化也是一个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石油企业,但是中国石化的产业链呈现头小尾大之势,其原油资源比起庞大的炼油业务来说是太小了。目前,中国石化的油气开采收入只占全部营业额的10%,公司所需的原油70%以上依赖外购,其中进口原油占原油需求量的比例达到60%,而且呈现出递增趋势。

国际一体化石油公司上游业务的平均基准线为50%。本来石油行业就是一个波动较大的行业,原油价格经常大起大落,石油价格波动风险对于中国石化的经营业绩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导致石油进口渠道被切断,将严重影响公司的经营安全。

2. 市场范围比较

埃克森美孚实行全球化经营策略,其上游的勘探和开采业务遍及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在陆地和海洋石油开采业务方面具有世界主导地位。埃克森美孚的主要开采基地分布在北美、欧洲、非洲和亚洲太平洋等四个地区。按2003年的石油产量计算,四个地区产油量分别占公司石油产量的38 。 7%、23 。 0%、17 。 6%和20 。 7%。在天然气产量上,四个地区所占比率依次为:31 。 7%、44 。 6%、0%和23 。 7%。埃克森美孚的中游——化工业务也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业务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埃克森美孚的化工业务集中在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依次占化工产品销售额比率为45 。 4%、28 。 0%和26 。 6%。埃克森美孚在全世界25个国家从事炼油业务,其炼油厂规模巨大,超过行业平均规模80%,主要集中在美洲、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埃克森美孚有4万多个成品油零售点,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润滑油销售已经遍及世界250多个国家。

中国石化的市场主要在中国,并且主要是在南方市场。中国石化的成品油供应链主要分布在经济最发达的南方19个省和直辖市,包括所有东部和南部的沿海城市。中国石化在南方成品油零售市场份额达到69%,销售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7%。

经营的全球化一方面有助于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能够分散地区专一的经营风险。2003年中国石化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9. 1%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而埃克森美孚公司的经营全球化,不仅分散了风险,还充分利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机会,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收益。

3. 技术实力和研发投入的比较

技术对于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是至关重要的,先进的技术在寻找油气资源、降低投资风险和控制产品成本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石化行业不仅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也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过去十年,埃克森美孚在美国和欧洲共取得1万多项专利。根据统计数据,从1985~2002年,埃克森美孚、壳牌和BP三大石油公司在华申请专利1 770项。2003年,埃克森美孚科研投入达6 。 18亿美元(约51 。 15亿元人民币),约占利润的2 。 87%。

根据中国石化2003年报,2003年公司用于总部和研究院的科研投入达到16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同期增加5亿元,增幅高达45%,占利润8 。 42%。

4. 财务实力比较

在资产变现能力(流动性)方面,埃克森美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高于中国石化50%和123%。

在盈利能力方面,埃克森美孚的销售净利率高于中国石化99%。这说明从1元钱销售额中,中国石化获取的净利润明显低于埃克森美孚。已占用资产回报率是国际财务分析方法中常用于比较企业运用资产经营能力的指标,埃克森美孚的已占用资产回报率高于中国石化131%。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埃克森美孚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中国石化125%。

从人均创造价值来看,2003年埃克森美孚有8 。 8万名员工,净利润为215亿美元(约合1 780亿元人民币),人均净利润24 。 44万美元(约合202 。 31万元人民币);中国石化历经三年人员分流后还剩40万人,净利润190亿元人民币,人均净利润4 。 75万元人民币。考虑到汇率因素,中国石化的人均净利润是埃克森美孚的1/48.

可见,在盈利能力方面,中国石化与埃克森美孚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三、中国石化做大做强与我国石油安全

2003年,中国石化取得良好业绩,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也受世界经济形势好转和石化行业复苏的影响。

2003年世界GDP增长2 。 5%,高于2002年的2%。美国经济的加速增长、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之后的全面复苏,以及亚太地区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影响较大。2003年,世界石油需求平均每天增加140万桶,天然气消费每天增加60亿立方米。

从历史来看,石化工业的利润率变化呈现较为明显的周期性趋势。按美国莱森特化学系统公司(NexantChemSystems)的测算,大约每隔8年左右出现一次利润率的周期性变化;在两个鼎盛期年份之间,会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利润率较低的时间段。石化行业最近一次繁荣时期出现在1995年,此后几年中,由于亚洲经济危机、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美国经济衰退以及“9 ·11”事件等影响,全球石化工业经历了一个较长的低潮期,2003年石化行业的整体业绩显示,新一轮产业周期已经开始启动。

从1993年开始,中国已从石油净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1995年我国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1 。 24亿吨和150亿立方米,2002年分别达到2 。 41亿吨和28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 1%和9. 3%。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17 。 7%提高到2002年的23 。 4%。2002年我国的石油产量为1 。 67亿吨,石油净进口量达到8 360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34%。

在加强国内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和厉行节约的前提下,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与国内产量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届时,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

国际油价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石油消费也将不断增长,而受资源制约,我国未来原油产量难以显著增加。因此,石油战略安全问题,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2003年中国石化原油产量3 81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2 。 54%;天然气产量53 。 16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15 。 58%;原油加工量1 。 157亿吨,超过全国总加工量的50%;乙烯产量316 。 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2%。

作为中国石化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一体化公司,中国石化不仅在中国石化产品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中国石化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保证我国石油安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走出国门,优化一体化结构

中国石化一体化结构的缺陷是头小尾大,上游油气开采收入只占全部营业额的10%,离国际一体化石油公司上游业务的平均基准线50%还比较远,并且其60%以上的原油需要进口。一旦石油进口渠道被切断,不仅影响公司的经营安全,而且影响国家的石油安全。

中国石化优化一体化结构的出路在于增强国际竞争力,走出国门,扩大市场范围,加大上游油气开采收入。目前,中东地区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65%,原油产量占世界31%,石油出口量占世界47%。俄罗斯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第二位。此外,非洲、澳大利亚和拉美加勒比地区都拥有石油资源。目前,中国一半以上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地区。中国石化应该到其他石油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投资或收购油田,参与当地油气资源开发。这些是中国石化优化一体化结构的有效途径。作为中国石化业的龙头企业,中国石化的经营国际化不仅将带领中国石化业走向国际市场,而且可以加强我国石油安全。

2. 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技术实力

虽然2003年中国石化投入研发资金已经达到16亿元人民币,占利润总额的8 。 42%,但是,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中国石化的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中国已经公布的授权专利中,国外大公司在有机化工、高分子、催化剂和润滑油等专业的专利已经占到60%左右。技术实力的较量在争夺国际油气资源开采机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研发策略方面,埃克森美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埃克森美孚在技术和经济评估的基础上,选择研发项目,重点放在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研究。埃克森美孚的研发资源合理分配到两个方面,一是应用于生产经营,在短期内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新技术研究,二是对公司和行业有深远和持续影响的突破性研究。埃克森美孚有严格的程序确保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每项业务都融合了最新的技术。埃克森美孚重视员工的培训,有长期和严格的员工培训计划,以便能将最新技术迅速运用到生产过程。掌握最新技术是埃克森美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埃克森美孚常常通过运用新的技术,创造新的业务机会。

在与世界石化业巨头合作过程中,中国石化一方面可以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中国石化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提高技术实力方面,中国石化业不仅需要投入研发经费,而且更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吸引和激励科研人员的机制。

3. 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国石化的人均净利润率是埃克森美孚的1/48,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造成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我们上面所谈到的一体化结构和技术问题,人员过多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石化计划从2001~2005年减员10万人,截至2003年底,已通过退休、自愿离职以及裁员方式裁减10 。 8万人。其中2003年共减员2 。 1万人。国务院和国资委近期已经批复中国石化等22家中央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总体方案。如果能在保证职工利益的基础上处理好这个问题,中国石化将明显提高盈利能力。

执笔人:岳赞 汤晓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