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聪明孩子的100个动脑故事
10095800000009

第9章 齐人学瑟

瑟是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古时,瑟常常与琴或笙合奏,弹奏起来非常好听。

有个齐国人很喜欢听弹瑟。只要听见悠扬的瑟声,他连饭都会忘记吃。一有时间,他就会跑到有人弹瑟的地方一呆就是大半天。可是只能听别人弹瑟,而且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他想要是自己也会弹瑟那该多好啊,那样的话,就可以在家里什么时候想听瑟就自己弹奏一曲,想听哪一首就给自己弹奏哪一首,多么惬意啊!于是就决心到赵国去拜师学弹瑟。

这个齐国人拜了一位赵国的弹瑟能手做师傅,开始跟他学习。可是这个齐国人没学几天就厌烦了,上课的时候经常开小差,不是找借口迟到早退,就是偷偷琢磨自己的事情,不专心听讲,平时也总不愿意好好练习。

学了一年多,这个齐国人仍弹不了成调的曲子,老师责备他,他自己也有点慌了,心里想:我到赵国来学了这么久的弹瑟,如果什么都没学到,就这样回去哪里有什么脸面见人呢?想虽这样想,可他还是不抓紧时间认真研习弹瑟的基本要领和技巧,一天到晚都只想着投机取巧。

他注意到师傅每次弹瑟之前都要先调音,然后才能演奏出好听的曲子。于是他琢磨开了:看来只要调好了音就能弹好瑟了。如果我把调音用的瑟弦上的那些小柱子在调好音后都用胶粘牢,固定起来,不就能一劳永逸了吗?想到这里,他不禁为自己的“聪明”而暗自得意。

于是,他请师傅为他调好了音,然后真的用胶把那些调好的小柱子都粘了起来,带着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回家以后,他逢人就夸耀说:“我学成回来了,现在已经是弹瑟的高手了!”大家信以为真,纷纷请求他弹一首曲子来听听,这个齐国人欣然答应,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瑟再也无法调音,是弹不出完整的曲子来的。于是他在家乡父老面前出了个大洋相。

这个齐国人奇怪极了:明明固定好了的音,怎么就是弹不好呢?他不知道,音即使能调好,也只是弹好瑟的条件之一。

赵国人回到赵国,把齐国人的情况告诉了瑟师,瑟师这才知道,原来那个齐国学生虽然诚恳但实在是太愚蠢了。自己明明告诉过他,说瑟柱是用来调弦的,每首乐曲的音准不同,所以每弹一首乐曲都要根据它的音准来调节瑟柱,怎么能把瑟柱固定死呢?

而那个齐国人最终也没能练成一首曲子。

这是反面的故事,这种仅凭个人想象、臆测,轻率下判断的做法是相当愚蠢的!这个故事说明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专心致志,没有专一的钻研精神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学习任何一门技术都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才不会重蹈这个齐国人学瑟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