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指一时一刻都不离开,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故事”传说在唐朝,有二位僧人,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德。寒山是个诗僧、怪僧,曾隐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寒山的诗写得很美,但脾性十分古怪,常常跑到各寺庙中望空噪骂,和尚们都说他疯了,他便傻笑而去。寒山在国清寺曾当过厨僧,与寺中的拾德和尚相见如故,情同手足。拾德是个苦命人,刚出世便被父母们遗弃,抛弃在荒郊,幸亏天台山的高僧丰干和尚化缘路过,把拾德带至寺中抚养成人。拾德在天台山国清寺受戒后,被派至厨房干杂活。当时寒山还没到国清寺,但拾德常将一些余羹剩菜送给未入寺的寒山吃。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见他俩如此要好,便让寒山进寺和拾德一起当国清寺的厨僧,自此后,他俩朝夕相处,更加亲密无间。寒山和拾德在佛学、文学上的造诣都很深,他俩常一起吟诗作对,后人曾将他们的诗汇编成《寒山子集》三卷。这两位继丰干以后的唐代高僧,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我国民间珍视他俩情同手足的情意,把他俩推崇为和睦友爱的民间爱神。清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德为“合圣”,和合二仙从此名扬天下。
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终成正果”之处,其间的寒拾殿中至今供奉着寒山拾德精美的木雕金身雕像。寒山寺大雄宝殿的后壁嵌有“扬州八怪”之一的大画家罗聘所绘的寒山拾德写意画像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