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你会教男孩吗
10078500000022

第22章 引导男孩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

小鹏一直都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学习从来不用父母操心。这天,爸爸回到家,发现小鹏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爸爸走过去问他:“什么事让你这么不开心啊?”小鹏看了眼爸爸,脸“刷”地变红了,低下头不说话。

在爸爸的耐心询问下,他才说出了原因。原来这次月考小鹏最擅长的数学没能拿到第一名,这让他心里很难受,觉得对不起父母。爸爸听完后耐心地开导他:“没有谁会永远得第一,这次考不好,对你来说是件好事。你要学会分析没考好的原因,并向同学学习经验,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得很好的!”在爸爸的帮助下,小鹏拿出试卷认真分析了原因,找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行了强化学习,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挫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在挫折打击下变得自卑、麻木。当男孩遭遇挫败甚至是失败时,父母要及时地鼓励和支持他,同时还要引导他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让他学会从挫折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他的抗挫能力。

作为父母,帮助男孩正确归因是很和重要的。也就是说,要帮助男孩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

按照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来看,人们对原因的归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外归因和内归因。倾向于外归因的人,习惯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外部力量控制的,这种外部力量可以是运气、机会、命运、他人的权力、自然界的力量等等无法预料和支配的因素。倾向于内归因的人,则习惯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内部力量控制的,支配自己成功、失败和前途的原因是本身的能力和技能以及自己的努力程度等。

正确归因,就是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弄清产生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是内外部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的。正确的分析和归因,是应付和解决挫折情境的必要基础。

把成败结果一概归因于外部因素的人,必然不能对行为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面对挫折会感到无能为力和束手无策,从而不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困难和改变失败的处境。但是,把成败结果统统归结于个人的努力不足,过多地责备自己,也是不现实的,这样的人同样不能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起合理的责任,有效地改善挫折处境。

父母应该让男孩认识到,挫折的产生,可能存在外界的客观因素,也可能存在内在的主观因素,或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引导男孩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呢?引导男孩总结经验教训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参考:

1.动机是否正确

有一个实验研究了不同动机对儿童行为的影响:学前儿童活泼好动,要他们长时间地站着不动是很困难的。但实验者安排了一种游戏的情景,儿童所扮演的角色要求他长时间地保持不动的站立姿势。这时情形就明显不同,和成人单纯地提出要求相比,游戏情境中保持站立的时间要长3~4倍。这除了游戏带来的情绪方面的有利因素外,儿童的活动动机显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不同性质的动机,可以对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具有不同强度的推动力量。人们行动的方式、行动的坚持性和行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动机性质的制约。错误的动机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分析和确定这点对男孩来说很重要。

2.目标是否恰当

挫折指的就是人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的障碍。因此,当男孩遭遇挫折或失败时,父母应该帮助他分析目标,要结合他的智力、体力、年龄等实际情况,全面地进行分析。如果目标过高,就应该适当降低或改换目标,否则目标将起不到应有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3.方法是否得当

方法对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通过分析和评估,目标确属可能达到的,就要检查男孩采取的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否得当了。如发现“此路不通”,就要改弦易辙,而不应该停留在十字路口观望、徘徊,坐失良机。

你会教男孩吗

引导男孩用积极的态度,客观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及时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男孩才能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也才能用切实的行动去促使挫折情境发生改变。引导男孩不断地总结和积累挫折的经验教训,才能增强他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