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你会教男孩吗
10078500000012

第12章 正确对待男孩的攀比心理

张小姐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一次听见8岁的宝贝儿子轩轩与其他小朋友讲自家房子如何大、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多高的职位。李小姐一听就紧张了,她想:“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学会和其他小朋友攀比房子大小,以后该怎么办呢?”

……

导致男孩攀比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追求名牌效应

男孩追求名牌效应的心理,是受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很多人都以新奇时髦、穿金戴银、穿名牌服饰为美,很多电视广告都在宣扬物质享受和所谓的“光鲜靓丽”。在这样的环境下,男孩当然无师自通了。

2.性格过于敏感

当周围的同学吃、穿、用等方面都比他强,那么即便孩子本身很优秀,他还是怕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并且缺乏自信心,想靠一些表面的东西来弥补。

3.父母对男孩的娇惯

父母有时候也在无形中助长了男孩攀比的风气。一些父母觉得自己从小吃了很多苦,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孩子又是独生子女,应该给孩子穿好、用好、住好、吃好,让孩子有幸福感。这种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长此以往,将会导致男孩形成不懂节约、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

4.受父母攀比心理的影响

有些父母教育男孩时,可能会说:“看看人家多要强,看看你,赶上人家一半就不错。”“人家跟你差不多大,人家的书是怎么念的?你好好向人家学习学习。”“你看人家多懂事,该干什么都干得好,你看你,就知道疯玩儿,我是倒霉到家了,生了你这个不上进的东西。”……父母的一番好心,男孩是无法理解的。当父母拿别人的孩子横比的时候,男孩就开始拿别人的父母与自己的父母作比较,说什么“你看某某的爸爸妈妈给某某买什么?家里有电脑,有自己的书房。而我呢?我什么也没有,你叫我如何安心学习?”等等。所以,父母应该理性地分析男孩,理性地评价男孩。

男孩的攀比心理通常是以“自我”和“虚荣”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以显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好过你,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然,男孩的攀比心理也隐含着竞争意识。因此,作为父母,要正确地对待对待男孩的攀比心理。

1.父母不要有求必应

有的父母对男孩的爱甚至丧失了理智,尤其在男孩之间的攀比热潮中,他们几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男孩要名牌运动服时,他们就省吃俭用以满足男孩的愿望,说是为了男孩;男孩要买名牌手机时,他们说同学都有,不能委屈了自己的孩子;男孩考取了好成绩时,他们更会高兴地给男孩物质奖励……

父母有求必应会助长男孩奢侈的消费观念和攀比心态,还可能将他引入深渊。作为奖励,可以偶尔为男孩购买一两件学习用品,这有助于增强他学习的积极性,不至于养成不良习惯。

2.对男孩的消费观念进行引导

由于男孩不太了解人的需求是要受一定条件制约的,往往借助对比对象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实际上,要满足男孩的各种要求是不可能的。父母要给男孩讲道理,帮助他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还要以身作则,培养他艰苦朴素的品质。

3.干扰男孩的攀比心理

用反攀比或改变攀比兴奋点的方法,可以让男孩明白不能样样与人攀比。例如,男孩看到别的孩子有电动火车时,他也想要,不妨根据他现有的心爱玩具,问他是不是每个朋友也都有,以此来暗示他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别人同样的东西,每个人的条件不同,他所获取的东西也是不同的。

4.发掘榜样作用

父母可以通过讲历史名人的竞争故事,有意识地把男孩现有的条件与榜样作对比,找出他们之间的相同点(不要提不同点),相同点越多,男孩越会向他们看齐,促进攀比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5.将攀比转为动力

其实,男孩与别人攀比,说明他当时的心理有竞争倾向,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如果能抓住这种心理,让他在学习、才能、意志力、良好行为等方面进行攀比,正确引导他发奋努力,勇于赶超,将有助于他的心理发展。同时,也可以将攀比化为动力,让男孩设法实现自己的需要,以培养他的独立性、自主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此外,父母还可以引导男孩了解认识更多东西,培养他对于文学、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兴趣,还可以有意识地让他更多地接触钢琴、舞蹈、绘画等方面的知识,和他一同选择其真正喜爱的项目,增强其在这方面的造诣。男孩的关注点转移了,就不会太局限于与其他伙伴攀比了。

你会教男孩吗

男孩也有自尊心,希望自己可以比别人好,这种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上,当男孩提出每一个“我也要……”时都是经过思考的,这时父母就要注意正确引导。利用好了孩子的攀比心理,也是一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