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邦显
10061600000033

第33章 扶贫攻坚抓根本

——思路与成果

蓝田县是1993年国务院确定的贫困县。全县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万人,1987年农村贫困人口有26万多人,占农业人口的一半以上,贫困面相当大,是西安市属六个郊区县中唯一的一个贫困县。六七十年代曾经流传过这样的话“蓝田穷,穷蓝田,北是岭,南是山,中间灞河石头滩,住土窑,穿破衫,吃粮靠的泾、高、三”。(即泾阳县、三原县、高陵县)

1994年10月,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规划”,中央组织部开始派出工作组进行对口扶持。他们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层组织存在着软、弱、涣、散现象,缺乏战斗力,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也来蓝田进行具体指导,同县委一起研究,提出“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总体思路,并提出党建工作要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中心,说农村基层组织是基础。“基础加强、事业兴旺,基层不牢、地动山摇”。现在经过四年半的实践,证明这一工作总体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是农村和乡镇党组织从根本上改变了软、弱、散、涣等领导不力的状况,建立起比较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全县519个村级支部,思想作风好,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带领群众努力脱贫致富,积极完成党和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的一类支部达到312个,占村支部总数的60.1%;较一类支部差一些的二类支部207个,占总数的39.9%;落后的三类支部在全县已经没有了。

在加强村级党支部建设的同时,对全县所辖的19个乡镇的领导班子,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充实,乡党委成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显著提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

基层党组织的强化,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全县在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的工作中,清理出贪污、挪用等各种违纪资金180万元,对在清财中账目混乱,胡花乱支,作风不民主,以权谋私的203名村组干部分别进行了处理。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调解处理各种难以处理的问题174件,处理违反计划生育政策672人,查纠乱占耕地665件,查处不合理电费16000多元。完善各种承包合同1850件。多数农村初步建立起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从而理顺了民心,提高了群众当家做主的自觉性。

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也使县级机关单位的党员和干部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县政府各部门的领导班子也得到相应加强。从1996年开始,全县实施了县委常委包乡镇,县级部门包乡包村扶贫的办法,以后又开展了“万人包万户”的活动,组织县乡机关事业单位8970名干部,包扶了10415户贫困户,既帮助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又使广大干部的思想作风得到更大的锻炼和提高。与此同时,采取“公平竞争,公开选聘”的民主方式,首先对县级14个主要部门的正职领导进行了公开选聘,竞争上岗。其他部门,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换届,对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充实。

通过党建中的思想教育和扶贫攻坚的工作锻炼,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员和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较高,按照党的路线、政策、国家法令办事的自觉性增强。当党员,当干部“要不愧党心、不负民心、不昧良心”这几句话,已经深入到许多党员和干部的心目中。初步形成思想统一,事业同心,工作同力,目标同向的强大合力。全县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比较融洽,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热情较高,加上蓝田有一块地方过去是革命老区,影响深远,群众的革命自觉性较高,在相当一部分乡村出现了党风纯正,村风端正,民风淳厚,人心向上的良好风尚。从受理群众信访举报案件看,涉及副科级以上干部的案件大大减少,由1996年至1997年的30%到1998年下降到19%。城乡社会稳定,有相当一部分村和乡镇实现了三年无大案要案。全县1997年发生刑事案件208起,破获195起,1998年发生的刑事案件169起,破获162起,1999年上半年发生刑事案件107起,破获95起。这个发案率比较低,破案率比较高的状况,反映了党的建设成果,也体现了在党的建设中,蓝田县公安干警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个勤政廉洁,实行民主监督,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公安局,1998年荣获县“目标岗位责任制一等奖”,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今年上半年,在西安市公安系统“爱民杯”评比中在刑侦、预审、看守、“110”报警等方面都被评为第一名。

由于蓝田县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是紧紧围绕扶贫攻坚这个中心抓的,所以它就有力地促进了扶贫攻坚工作,使蓝田县提前两年越过温饱线,全县经济得到迅猛发展。1987年全县贫困人口26.8万人,经过六年的努力,到1993年底,贫困人口下降到16.8万人,又经过1994年以来的扶贫攻坚,1997年贫困人口全都越过温饱线。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扶贫攻坚先进县”的光荣称号。从1995年以来,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7.04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14.05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10.08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2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995年的2459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50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650.5元增加到1998年的1302元。几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三年翻一番。人均粮食产量达800斤,解决了历史上长期缺粮问题。全县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当然,也要看到蓝田县还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县。全县除955户3154人需要政府救济外,在越过温饱线的人口中,还有13514户56978人,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在一定情况下,还有返贫的可能。全县每年财政开支9000多万元,而财政收入只有5000多万元,有将近一半财政开支,需要西安市补贴。所以,稳定地脱贫奔小康,尽快健康地发展全县经济,任务还相当艰巨,不能有丝毫松劲情绪。

做法与经验

蓝田县的扶贫攻坚从抓党的建设的思路到扶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丰硕成果,除省、市领导和自身创造性的工作外,在较大程度上是与中央组织部的指导分不开的。五年来部里对定点帮扶工作十分重视,坚持把扶持蓝田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以秘书长为组长的扶贫协调小组,下设扶贫办公室,做到了领导、机构、人员、责任“四落实”。部领导经常批阅有关扶贫工作的文件,听取扶贫工作汇报,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几位正副部长和秘书长先后亲临蓝田考察指导工作,加深党建扶贫的具体思路,提出“不脱贫,不脱钩”的要求,1997年蓝田县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后又提出继续定点帮扶三年的计划,中组部先后有20多名同志长期在蓝田蹲点,既帮助搞党的建设,又抓住经济建设中心办实事,他们亲自登门与中央有关部门和其他部门联系100多次,为蓝田引进项目,引进资金,中组部直接资助313万元,给蓝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1996年起,中组部组织全国10个经济强县(市、区)对口扶贫蓝田,在资金、信息、项目、技术、干部培训等方面给予蓝田以很大的帮助,“十强县”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与蓝田达成合作项目51个,投入资金1673万元,捐赠物品,建希望小学等为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作出显著贡献,也为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落后地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作出了榜样。我省的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贫困地区的包扶也起到重要作用。

蓝田县的扶贫攻坚中的第二做法和经验是,从狠抓培训入手,不断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实用科学技术水平。他们的培训:

一是有明确的目标,农村党支部要实现“五好”(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好路子,完善一个好的经营体制,健全一套好制度),乡镇党委要实现“六好”(选配一个好班子,建设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好路子,建立一套好制度,保持一个好作风,形成一个好格局)。并提出以培养讲政治的坚强人,实用技术的明白人,发展经济的能人,精神文明的带头人,廉政建设的正派人的目标。

二是有明确的规划,对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每年都有一个总的计划,并根据全国和全省形势发展及时调整和充实;制定了“1996-2000年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规划”,以具体指导培训工作。

三是舍得对培训花钱,每年县财政都要拨出十几万元,对党员和干部进行智力投资,这是培训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在有的县的调查中看到,保证不了在党员和干部培训方面花钱,因而影响了人的素质提高,这是值得注意解决的问题,从而更觉得蓝田县经验的可贵。

四是培训以市委和县委党校为主要阵地,并辅之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先后在市委党校对县级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在县委党校对副科级领导干部、农村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在山岭地区举办以种养业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先后选派53名乡镇领导干部、驻村干部和农村后备干部152人,在全国十强县(市、区)培训学习,挂职锻炼。还请荣城、武进、北辰等市(区)的领导同志来蓝田传授抓好党的建设、加快经济发展的切身经验和体会。中组部培训中心主任、副主任等同志,先后三次来蓝田讲领导科学和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知识,是蓝田县、乡两级干部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现代管理教育。

五是在培训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党中央部署的农村民主建设和陕西省委部署的“四教育”(理想、宗旨、政策、法制教育)等重大活动,对党员和干部进行再教育再提高。这些重大活动,既是对党员和干部培训效果的检验,又是对党员和干部进行再教育、再提高的一座很好的社会大学。蓝田县第一批对十个乡镇党委进行的“四教育”,通过认真学习和广泛征询意见,乡镇主要领导对照检查,广泛组织各界人士对乡镇主要领导进行评议;并且联系实际,触及思想,开好党内民主生活会,认真克服以往存在的“谈现象多,谈实质少;谈具体多,查自己少;谈客观因素多,查主观原因少;谈自己的事多,开展批评少”的弊病,严肃地,畅所欲言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十个乡镇对群众评议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认真整理分类,召开党委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逐项制定解决办法,限期分类整改。在此基础上召开有乡镇机关全体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承诺大会。这样就进一步把领导干部置于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加强了党群、干部和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提高了思想觉悟、调动了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

蓝田县扶贫攻坚的第三个主要做法和经验是以建设农村党支部和乡镇党委的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为重点,全面开展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他们把促进脱贫作为整个工作的主旋律,提出围绕脱贫建班子、围绕脱贫选干部、围绕脱贫带队伍、努力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相互促进。

第一,坚持把建设好贫困村支部班子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一年治软、涣、散,二年巩固提高,三年脱贫上台阶”的目标要求,分两期对全县187个后进党支部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充实。调整了支部书记41名,村主任59名,同时通过公开报名、笔试、演讲,组织考核,竞争上岗等形式先后从县乡机关选派573名干部到村上任职。调整农村支部领导班子的第二步就是随着贯彻执行“村民组织法”实行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和村主任,以及实行村务公开和农村进行“四教育”,村支部和村委会班子,继续实行优化组合,又调整了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共300多人。与此同时,对村上的重大事情,都先在支委和党员大会讨论,然后再拿到群众中去。注意充分发挥每个党员在扶贫攻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每个党员必须带头脱贫致富,同时根据需要分包一个或数个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这样坚持下去,就明显降低了返贫率。

第二,乡镇党委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只有抓好这个“龙头”,才能全面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村促乡、以乡带村,村、乡两级组织建设互相促进的办法,促进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建设。由县委常委分包乡镇,主抓乡镇党委建设,在加强思想作风教育的基础上,按照干部“四化”的要求和“能者上,庸者让”的原则,重点对十个贫困乡的党委班子,全部进行了充实调整,对其余九个乡镇党委班子也相应的进行了调整,共调整乡镇领导干部76人。从下派驻村干部中选拔了50名政绩突出,群众拥护,党委满意,热爱农村工作的青年走上乡镇的领导岗位。这样,乡镇党委的精神面貌和工作面貌,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三,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培训乡村级后备干部2318名,有1143名入了党,有3387名优秀青年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壮大了党的队伍和后备力量,加强了农村干部队伍。

蓝田县扶贫攻坚中的第四个主要做法和经验是把正确的党建思路和实事求是的经济发展思想紧密结合,互相促进。他们从自己是一个贫困的农业县的实际出发,把扶贫攻坚的人力、财力、物力,主要扶助农民搞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同时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大搞道路和通电、通水建设,根据蓝田离西安市近,素有外出打工的传统,大搞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他们基本上没有办无效或低效工业,没有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工业,所以,现在身上的经济包袱比较轻,能够大踏步地发展全县经济。这种实事求是的经济发展思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和干部扶贫攻坚的积极性,他们从本乡本村的实际出发,确定了扶贫攻坚,发展经济的具体计划,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胜利,这就使党的威信更高了,党与群众的关系更密切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更好做了。洩湖镇后李坪村有的群众说“前门猪,后门羊,承包地,娃他娘,鼓足干劲奔小康”。有的群众还唱“干部好,党员好,扶贫政策好来好;父母亲,邻里亲,党同群众亲加亲”。

蓝田县扶贫攻坚中的第五个主要做法和经验是县委是关键,一把手负总责。蓝田县委能够虚心接受中组部扶贫工作组的具体指导和帮助,能够按照党要管党,党委书记带头抓党建的原则不断加强县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明确规定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农村支部书记,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脱贫致富工作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而县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是本地区加强党的建设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直接责任人”,三级党委书记,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党的建设,层层签订了党建目标责任书。县委两名常委专抓基层组织建设,12名常委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和“一好一差”两个村。乡镇党委成员包村抓户。县委把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衡量和考核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并与干部的晋升、奖励挂起钩来。县委还正式成立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作为专门机构和常设组织,并列为重点加强部门,解决了编制、经费、车辆和办公场所等的实际问题。县委对基层组织建设做到了长远有规划,阶段有安排,平时有检查,年终有奖惩。逐步使基层组织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重视与推广

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对于扶贫攻坚,这个问题更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为扶贫攻坚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任务,而是全社会各个部门的共同任务,是一个艰巨的相当长期的任务,需要发动广大群众,首先是广大农民群众,主要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逐步完成这个任务。扶贫攻坚的全社会性、艰巨性、长期性和广大的群众性,就更加需要加强县以及县以下的各级党的领导核心,带领广大群众和干部,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夺取扶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蓝田县这样做,就抓住了扶贫攻坚的根本。所以,我们认为蓝田县的经验,对于全省正在进行的扶贫攻坚和以后长期进行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我们过去常常讲社会主义建设,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两个文明建设一齐抓的道理讲得很多,而怎么抓的有效办法却正在实践中摸索。我们认为,蓝田县的“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总体思路和成功实践,给我们找到了两个文明一齐抓的一个最大最好的途径。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抓住了党的建设这个根本,就能够有效地把两个文明建设一齐抓起来;如果抓不住这个根本,两个文明一齐抓就容易形成两张皮,或者是零敲碎打,东拼西凑抓不到要领上去。所以,我们认为,蓝田县的经验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很大的实践作用,这个经验不仅对农村有用,而且对城市也有用,不仅对贫困地区有用,而且对富裕的地区也有用,不仅对农业有用,而且对各行各业都有用。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纵有千条万条具体经验,归根结底是“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就是根本所在。

1999年8月6日

(此文系刘邦显与王伯惠、王耿臻三人合写的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