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邦显
10061600000031

第31章 求实精神 永驻心田

——回忆赵伯平同志

赵伯平同志是陕西党组织一位坚强的革命老前辈。我初见到他是在1938年冬,省委在泾阳县云阳镇玉皇庙举办的一期干部训练班,训练班课程有政治、军事、党建、群运等。赵伯平同志是训练班主任,又担任群运讲课人。

赵老在讲课的过程中,总是深入浅出,生动幽默,使人听了既感到深刻,又觉得实在,很有趣味。赵老非常熟悉农村和农民的情况,了解农民的生活和心态。在讲到农运时,他善于用农民的形象和农民的语言说明问题,而且对农村青年、妇女、老太婆的特点都讲得惟妙惟肖,使许多来自农村的干部,感到非常亲切,也容易加深理解,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同时感到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只要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克服各种困难。赵老凭借他自身丰富的斗争经验,教给我们怎样去联系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从而提高群众的觉悟,学会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弹指一瞬间,50多年过去了,赵老那时的循循善诱,至今还永驻心田。

解放战争时期,大体在1947年间,中共关中地委与陕西省工委合并。赵老任工委书记时,我与赵老在工作上接触较多,经常聆听他的直接教诲。一次我与王平凡同志一起向赵老汇报华、潼一带地下工作的情况,其中谈到国民党华阴县参议会副议长、邮电局局长、银行行长等都是我地下党员;该县云台中学校长、教务主任以及城关小学校长等,都是我们较可靠的统战对象。而参议会副议长、城关小学校长等又同是国民党县党部的委员,还有两个乡镇的乡镇长,也与我们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这样,我们基本上做到了“耳目众多,消息灵通”。有次,华阴的敌“党、团特别小组”密谋逮捕人,未能抓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只抓了一些赌徒和地痞流氓分子。对此,赵老表扬了我们。同时又明确地指出:地下斗争情况复杂,工作任务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党在白区工作的同志,要注意斗争策略,要善于把做好上层工作和基层工作恰当结合起来。上层工作固然重要,基层工作是我们的基础工作,你们对农村知识分子工作做得还可以,但在贫雇农中的扎根工作做得不够,这是我们在农村中的依靠力量。搞地下斗争,既要搞好上层工作,更要搞好基层工作,基础扎实,上层才能巩固,才可以逐渐形成“两面政权”,不断扩充革命势力,分化瓦解敌人,待一旦仗打起来,就会更加明白这个道理。赵老这些言简意赅的指导思想,不仅对当时开展地下斗争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后来我们接收敌伪政权的斗争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与陕甘宁边区接壤的县分,纷纷搞起了武装斗争,我们有些同志坐不住了,也跃跃欲试地想搞武装斗争,我们将这些思想状况向赵老如实作了汇报。赵老严正地指出:他们能搞,你们不能搞,他们的地理环境和你们不同。你们那里地处铁路沿线,缺乏回旋余地,过早暴露力量,对迎接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不利的。你们还是要积蓄力量,发展力量,善待时机,切不可性急暴躁。赵老按照实际情况办事的指示,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深感赵老不愧为陕西地下党斗争胜利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建国以后,1957年我到了省财贸部工作,赵老当时任省委第二书记,在工作上接触的机会比较多。记得1958年前后,副食品市场蔬菜供应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当时商业系统上级领导强调蔬菜等副食供应实行统管。陕西国营商业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力主取消自由市场,赵老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认为蔬菜等副食品供应,要考虑到有利于为群众提供方便,统管不利于群众的自由选择。有次,蓝田一位老乡给赵老家提了一些鸡蛋,走到半路上鸡蛋就被强行收购了。之后,赵老找我谈了一次话,他说:应该允许农民走进市场。商业管理部门不能随意强行收购农民走亲访友携带的一点农副产品。市场应该是“管而不死,活儿不乱”。实践证明,赵老当时对副食品市场指导思想是符合实际、切合人心的。

1962年,陕西农村出现了包产到户。上层争议很大。赵老在一次讨论会上说:包产到户到底是毒草,还是劳动人民创造?是社会主义的倒退,还是新生事物?他的意思很明显,认为不能说包产到户就是单干。当时,我们一些同志不以赵老的看法为然。现在看来,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赵老当时的认识,是符合历史发展过程的。

凡是接触过赵老的人,都会觉得他学识渊博,思想实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勇于坚持真理。即使在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也直言不讳,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他这种求实精神与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效法。

1994年12月29日

(原文录自《赵伯平》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