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趣话
9983500000039

第39章 咸鸭蛋是咸鸭子生的——幽默的运用

蓓蓓在《童年趣事》一文中这样写着:“我在孩提时,非常天真、幼稚,说了许多有趣的话,做了许多有趣的事,现在想起来,仍然让人捧腹。

我六岁那年的中秋节,姑姑送来了许多咸鸭蛋。

奶奶咬了一口说:‘这咸鸭蛋腌得真不错。’我认真地纠正说:‘不对,不对!咸鸭蛋不是盐腌的。

而是咸鸭子生的。’全家听了我的‘纠正’,都笑了。还有一次,爸爸教我一则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接着推测下去:‘种鸡蛋得鸡蛋。’于是拿着铲子、鸡蛋,跑到院子的空地上,刨坑种起了鸡蛋……奶奶看到我的举止,笑得前俯后仰;妈妈乐得连饭都喷了出来;爸爸直夸我想像力丰富。”这里,说“咸鸭蛋是盐腌的”不是幽默,说“咸鸭蛋是咸鸭子生的”才是幽默;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幽默,说“种鸡蛋得鸡蛋”才是幽默。

幽默,不是科学,不是逻辑,而是一种十分乐观的生活态度,是用巧妙的手段来吐露情感的一种方式;幽默,就像一串含笑的爆竹,一点即着,一着即响,一响即爆发出各种笑声。只有弄懂了幽默的性质和特点,才能潇潇洒洒地在作文中为刻画人物,表达中心,制造一点笑声,一点乐趣。1994年2月6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两则"幽默”。第一则“小幽默”题为《求学》:

子:妈妈,上学为啥又叫求学呢?

母:哎哟看你读书不上进,妈妈在求你好好学习,不是求学嘛!

第二则“小幽默”的标题为《鲁迅是哪里人》:

子:爸爸,鲁迅是个文学家,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啊?

父:傻小子,读了几年书还不知道鲁迅是哪里人!,鲁迅——周树人,就是周树这个地方的人嘛!

在这两则“小幽默”中,无论是那位“母亲”对“求学”的理解,还是那位“父亲”对“鲁迅是哪里人”的回答,都让人读了之后忍俊不禁。忍俊不禁之后,会得到一点启示:作为家长,只有掌握渊博的知识,才能在孩子各种各样的“考试”面前,交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否则,爸爸亦或妈妈的答卷,只会让人啼笑皆非。

幽默,在作文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让读者在情不自禁的笑声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有一篇题为《谈健康》的文章,作者首先叙述这么一个故事:诸葛亮久攻司马爵的城池而不下,在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境内)累得吐血寿终,年仅54岁。唐代诗人杜甫曾因诸葛亮过早离开人世哀叹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作者引用杜诗之后,作了这样设想:“诸葛亮如果是个三好学生,就一定打败司马鼓!”这里作者别出心裁地将“三好”学生中的“身体好”与诸葛亮的过早去世联系起来,构成了幽默,让人在欣喜中悟出健康在全面发展中的分量与地位,受到了启迪和教育。

幽默,可以让人在笑声中体味作者爱憎的感情。唐强在《琐J忆》中回忆了这么一件事:当年,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班上课、同池游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幽默地说:“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这样,每个人都是咯!嗒!”鲁迅的这段幽默话语,不仅把在场的学生逗得笑不可抑,而且把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之间同学、同泳的愚蠢行径,揭露得体无完肤,嘲讽得入木三分,真乃幽趣妙生,让人叹为观止。

幽默,在一定场合,又是解脱尴尬困境的良方妙药。林广文同志的《歪解》一文,介绍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小伙子到一对年轻夫妇家作客,主人家五岁的女儿云云对客人说:“叔叔,爸爸昨天打妈妈了。”妈妈听后,脸刷地一下红了起来,不好意思地瞪了女儿一眼,表情十分尴尬。这位客人笑着对孩子说:“云云,你爸爸不是打你妈妈,他们是在玩‘老鹰捉小鸡’呢!你看,是不是‘嘎、嘎、嘎’这样呀?”客人把小两口打架说成“老鹰捉小鸡”,十分幽默,不但逗得女孩哈哈大笑,而且女主人和客人都从笑声中摆脱了困境。

在特殊的场合中,幽默还可以尽快消除双方的矛盾。1994年4月6日,《扬子晚报》转载了《梁实秋与服务小姐的幽默间答》一文。

文章报道说,着名作家梁实秋,晚年时候经常到台北一家叫“渔家庄”的饭店用餐。到这家饭店用餐的原因,不仅该饭店的饭菜物美价廉,经济实惠,而且店主人招待殷勤,服务小姐亦有较好的修养。

有一次,梁实秋的幼女文蔷从美返台探望父亲。他们邀请了几位亲友,又到渔家庄欢宴。酒菜已上,惟独白米饭久等不来。虽经一催再催之后,仍不见白米饭的踪影。梁实秋无奈,俊服务小姐入室上菜之际,戏问曰:“怎么米饭还不来?是不是稻子还没收割?”服务小姐闻听戏问之后,连眼都没眨一下,答日:“还没插秧呢!’本是一个不愉快的场面,经服务小姐这一妙答,举座大乐,于是重又谈笑风生,耐心地等待着服务小姐在“插秧”与“收割”之后,将白米饭送来。

幽默,不是匕首、投枪,可是在进行讽谏中,往往起到匕首、投枪的重要作用。冯梦龙在他的《古今谭概》中,写了这么一个故事: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税收尤为繁多,百姓怨声载道;再加上南唐京城金陵久旱不雨,税收仍未丝毫减轻,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就像黄连树上挂猪胆——根苦梢苦全是苦。国王不解地询问群臣:

“为什么外地都下了喜雨,京城却滴雨不见呢?”这时,有个大臣回答说:“雨不敢下到京城里来,因为它也怕抽税呀!’南唐国王听了大臣的这句答话笑了起来,随即废除苛捐杂税。

幽默,在作文中往往为刻画人物的形象服务。《刻舟求剑》与《握苗助长》两则寓言,均让人在笑声中看到主人公的迂腐。那个坐船渡江的楚国人,因剑坠于水而刻舟求之;那个宋国人“阂其苗之不长而堰之”。前者,对于情况在变,拘泥守旧,不知变通,岂能求到坠水之剑!后者,虽然变通了,但却急于求成,违返了禾苗生长的规律,反倒将禾苗堰死。幽默亦可以刻画反面人物形象。《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对于同一条狗,一会儿骂它:“野畜牲”、“野狗”、“什么玩意儿”、“下贱胚子”;转眼间,又改口夸赞它“还不赖,怪伶俐”文章运用奥楚蔑洛夫自己的话构成的幽默,深刻揭露了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变色龙”本质。

幽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亦可以成为文章的线索。武汉市傅洁同学《乔迁之喜)(荣获1982年联合国举办的《外空探索》中学生作文比赛亚洲地区第一名)一文的开头部分这样写着:

武汉人多,东京人多,纽约人多,你瞧,逢年过节,武汉街上那可真叫人挤人,车挨车,几乎没有立脚之地。不,准确点说,没有立锥之地。世界人口多,房子自然有点紧张,家里来了客人,外婆就会开玩笑地对我说:“今晚把你‘挂’起来,‘贴’在墙上睡。”

外婆这句“今晚把你‘挂’起来,‘贴’在墙上睡”的幽默语言,不但形象生动地为房子紧张作了注脚,而且为下文乔迁到太空中去埋下了伏笔。所以,这位14岁的小作者傅洁同学才写出下面一段文字:

唉,房子太小,搬家吧!搬到哪呢?哪都一样,人多。

咦,到天上去,那儿多大呀,到了那,我就可以不挂起来睡觉啦!

傅洁同学的这一段“到夭上去”住的想像性的情节,完全由于外婆的那句幽默话语引出。作者接着以新奇、大胆而又丰富的想像力写出她的全家搬到了火星附近的螃蟹城,这里不但住着“各国朋友”,而且住处相当宽敞、舒适。所以文章的结尾处,出现了这么一段文字:

人们不再为房子发愁了。现在,我想贴在墙上睡还睡不成锣,这次搬家真可谓“乔迁之喜”啊!

作者在太空中的螃蟹城住下后,用“想贴在墙上睡还睡不成”结尾,让外婆那幽默的话语成为一根红线贯串全文,显得构思新颖,情趣盎然。

生活本来充满着幽默,作为反映生活的作文,不能总板着面孔与读者见面。因此,把文章写得风趣些、幽默些,倒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秘密武器之一。如何将作文写得幽默呢?向你介绍几种方法。

一、夸张幽默法。

作家冰心曾经接过老舍的一封“告急”信:“我的烟快吸完了,但没有钱,你来这里的时候,别忘了,带香烟两吨!”老舍要“香烟两吨”实属夸张,在夸张之中饱含着无限幽默。我国诗坛泰斗艾青年过八旬仍然嗜酒。不过,夫人管得很严。一次盛宴,艾青看见桌上摆着美酒,乐得眉开眼笑。夫人为他斟酒时却惟恐过界。艾青抱怨说:“真像滴眼药水似的。”艾青抱怨夫人的这句话“真像滴眼药水似的”构成比喻性的夸张,在座的朋友听了艾青的幽默话语,笑得十分开心。

二、顺口溜幽默法。

1986年春节将至,山东省茬平县梅庄村M老汉在想,一年到头也没向在煤矿工作的儿子要过钱,去年因为盖房和给老伴治病,拉了一点账,就给儿子去信,想要点钱。谁知儿子出差了,儿媳接信看后,用顺口溜给老汉回了一封信:

爹同志娘同志,弟弟妹妹小同志:

新社会,新宪法,自己挣钱自己花;每人每月四十元,手中哪有剩余钱;手中空,心中急,哪有闲钱补筑篱。

M老汉看信后,气得浑身发抖,一病卧床,三天未起。同村青年梅建国了解此事后,气愤不平,认为赡养老人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宪法明文作了规定。于是也用顺口溜替M老汉回了一封信:

儿媳同志儿同志,孙女孙子小同志:

新宪法,婚姻法,抚养儿女教学法。

早晚辛苦不算钱,整整养你二十年!

不养父母光养小,看你今后老不老?

儿媳收信后认识到自己错了,立即悔恨交加地写信道歉,并汇寄人民币50元。

三、态势语幽默法态势语幽默,是指通过人物滑稽的表情、动作构成的幽默。文章中运用态势幽默法可使读者捧腹。《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在二进大观园时,接受王熙凤的吩咐,要在午宴桌上出洋相逗笑贾母。刘姥姥照办不误,于是在贾母放声“请”的开场白中,毅然决然地“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刘姥姥那夸张性的语言配上“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的滑稽表情,惹得“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而且笑的情态各异,完成了王熙凤交给的“逗笑贾母”的任务。

四、细节幽默法。

细节上的幽默,往往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引起读者的兴268趣。幽默喜剧《约会》中的刘明郑重其事地问及谈一次恋爱“应该用多少时间”。刘明的这句间话,让人忍俊不禁。他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的“每天都规定好了,一天至少要工作14小时”,计算一次恋爱的“确切”时间,是分了“晚上回到所里”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这个幽默的细节,使这位先进人物专注埋头工作的精神更加感人。《阿Q正传》中,写了这么一个细节,阿Q因自己身上的虱子不如王胡的大,放进嘴里一咬,又不如王胡咬得响,因此对王胡怀恨在心,就连梦境中梦到“革命”成功时,还忘不了要把王胡处死。

这一幽默的细节,刻画了阿Q心目中的革命对象并不清楚的弱点。

五、曲解幽默法。

曲解,是一种修辞格,就是故意将对方语素的表面意义,作出一种违背原意的新的解释。中央电视台1993年春节联欢会的小品《黄土坡》,引起观众的笑声多达二十余次。这阵阵笑声,多来自于曲解。比如,小品中的洋妞黄花菜欣然进门拜见未来的公公黄金发,先用英语问了句“哈罗”,对英语一窍不通的黄金发竟然自圆其说地作了如下曲解:“我们这里没有姓‘哈’的。”后来,黄金发问黄花菜:“你就是我的儿媳?”黄花菜以“YES"(也斯)作答,黄金发又作出了“他爷爷是死了”的曲解。小品亦让曲解修辞出自黄花菜之口。比如,黄金发说自己的儿子黄土坡是个“老实疙瘩”时,黄花菜曲解为“他头上没有疙瘩,非常的聪明。”黄金发又说自己的儿子不爱说话,“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黄花菜以疑间的形式进行曲解:“爸爸,放屁为什么要用棍子打?”黄花菜的曲解弄得黄金发哭笑不得,于是脱口而出:“跟你说话真费劲,等你弄明白时,这黄花菜都凉了!”黄花菜接着作了曲解:“爸爸,我一点也不凉。”这一个个曲解修辞,引起了观众的阵阵笑声。

曲解修辞之所以能够引起观众的捧腹,全在于它出人意料,具有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假若离开了出人意料,也就难以引人发笑了。这是作文中运用曲解修辞所必须注意的。

六、借题发挥幽默法。

借题发挥,亦能使语言产生幽默的效果。在《凌峰真能侃》一文中,写了这么两件事:1991年元宵节,台湾影视歌三栖演员凌峰应邀为内蒙古电视台《影视圈》猜谜大奖赛颁奖文艺晚会献艺。这位相貌很“丑”的演员有着潇洒的风度和超凡的口才。凌峰上台亮相后,邀请主持人哈斯高娃小姐同唱一首《在雨中》。起初,哈斯高娃有些扭捏,说自己唱不好,但架不住凌峰的盛情,便同唱了一曲《敖包相会》。歌毕,凌峰转身对观众说:“我们合作得很好嘛,我看国共还是很有前途的,我想将来海峡两岸的气氛会更融洽,会有意外的发展!”观众听了凌峰的这句借题发挥的话,立即鼓起掌来。在晚会期间,主持人传话给台上的凌峰,说有一个观众问你为什么长得这么“丑”,面对这样的突然袭击,凌峰笑了:“我说我长得很中国,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都写在我的脸上。”凌峰不为观众的怪间面带温色,也不为自己的丑貌感到羞惭,而是风趣地将“小我”化为“大我”,让观众从他的丑貌上看到中国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凌峰的话,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七、大词小用幽默法。

大词小用,作为一种修辞格,之所以能够产生幽默,是因为这种修辞格所用的词语,看似“言过其实”,然而在一定语境中,正是由于这种“言过其实”的超常搭配,所以才显得颇有风趣,从而收到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效果。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列举党八股的罪状时说: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

听众听到毛泽东同志的这句话,为什么会“大笑”呢?因为这句话说得既幽默,又有风趣。这种既幽默、又有风趣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呢?就在于洗脸之后,若要知道干净了没有,用镜子一照便可得出结论,本来用不着“调查研究”。可这里,偏偏将“调查研究”用到照镜子上,构成了“大词小用”、超常搭配,让人听后“大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假若将“调查研究一番”改为“细看一番”,这“细看一番”属于词语的正常搭配,听众就不会大笑了。

A、巧用反复幽默法。

反复,作为一种辞格,有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而由反复辞格构成的幽默,则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表达的思想更为深刻。比如,为了搞好工作,有些同志申请调动,是常有的事,可是少数单位主管调动的方方面面,却拖拖拉拉,打起了“持久战”。为此,梁和平同志写了《慢慢来嘛,不要着急》一诗.巧妙她饭用反复辞格,在幽默中进行善意的嘲讽:

慢慢来嘛,不要着急,合理流动嘛要流得合理,你是个人才我们自会考虑,暂时回去嘛别闹情绪;慢慢来嘛,不要着急,人亭科长病在家里,他提出来我们才好研究,你该知道这是原则问题;慢慢来嘛,不要着急,你的申请嘛不慎丢失,工作上的差错总会有的,你再写一份请厂长签字;慢慢来嘛,不要着急,刘局长考察刚刚出去,沿海地区经验很多,等他回来再研究不迟;慢慢来嘛,不要着急,张局长在省里参加会议,集体讨论是个好作风嘛,总有一天局领导全到齐;慢慢来嘛,不要着急,管公章的小李生了孩子,就是同意了也要等嘛,现在决定也大可不必;慢慢来嘛,不要着急,县里正进行换届选举,常务副县长是谁还说不准,你的调动还要他同意;慢慢来嘛,不要着急,老夫老矣准备退役,你的调动我挂在心里,新局长接任我再向他建议;慢慢来嘛,不要着急,你们年轻人鹏程万里,这个世界嘛是你们的,安心工作总会有结局。

好一个“安心工作总会有结局,”!某同志为了调动一下工作,到局里跑了九次(其实不止九次),均被这位快要“退役”的局长用“慢慢来嘛,不要着急”打发回去。在“慢慢来嘛,不要着急”的间隔反复中,老局长缓缓的语调,不急的神态,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对于一次又一次登门要求调动的同志,老局长“慢慢来”的理由当然很多:诸如,人事科长生病在家,刘局长出去考察,张局长赴省城开会,管公章的小李生了孩子等等。这些理由,仿佛能够自圆其说。然而,将人家的调动申请“不慎丢失”,如何说得出口?正因为老局长一点也不感到脸红地说出了口,才让人啼笑皆非,从而收到了幽默嘲讽的最佳效果。

此外,歇后语、双关语亦能使文章的语言产生幽默。值得注意的是,幽默的语言要注意语境,幽默的文章要注意场合。诸如,检讨书、悼词等,要写得严肃,万万不可使用幽默的语言。有个学生犯了较为严重的错误,给老师写了份检查。该生在检查中有这么一句:

“我所犯的错误性质是严重的,然而是大姑娘坐轿——头一次,希望老师谅解。”这里的歇后语,就用得不够严肃。

构成幽默的方法如此之多,你在作文中可以任意选择。然而,要真正使你的作文写得诙谐、幽默,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留心观察,将亲友、同学或其他人言行举止的幽默之处观察得一清二楚;二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一旦人际关系融洽到无话不说、无事不谈的程度时,幽默的言行举止就会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华师大二附中有位姓吴的语文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达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因此,吴老师的幽默言行,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到了学生的作文之中。蒋青同学的作文《吴老师言行录》(作文通讯)1986年第3期)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篇作文记叙了吴老师的言行录五则,请看其中的一、四两则:

一“我呀,行将就木,自然冥顽不化。已全然不如你们年轻敏捷,口齿伶俐。”记得语文吴老师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想想,觉得功夫不到家呀,虽说吃了那么多年‘开口饭’了,一说话,就漏风1”说完,哈哈一笑——痛快地咧开了嘴。

嗬——他果然是少了一颗大门牙!全班立刻爆发出一阵大笑。……虽说“行将就木”者早已错过大笑的黄金时代,无奈笑是会传染的,他和着我们一同大笑起来。

四无意中发现了吴老师的惟一奢侈品——一抽屉带过滤嘴的香烟!

“你们,在窥探我的秘密!”他迅速关上了抽屉。

我们使劲忍住笑,大讲了一通尼古丁如何害人云云,并且逼着他执行我们的“约法三章”。

他装着什么也没听见,一声不吭,磨蹭了一阵,然后借故——溜之大吉!

“约法三章”失效。他依然悠闲地喷云吐雾,直弄得办公室里昏天黑地。

这篇文章运用幽默的笔调写成。究其原因,还源于师生之间“无间的情谊”。正因为有了这种亲密无间的情谊,所以才给习作者带来了更多观察和了解老师的机遇。有了观察和了解老师的机遇,才使她能够恰到好处地把握老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乃至精神,气质中所蕴含的真、善、美以及幽默的情态性格。假若师生之间一旦失去了亲密无间的关系,筑起一堵“师道尊严”的高墙,老师动辄板起面孔训人,缺少幽默的音容笑貌,学生即使再有幽默的笔调,也难以写出幽默的文章了。请看孙凤沉同学的习作《我的三位老师》(徐州师院报》1995年3月5日)中的两位老师的表现吧:

一九年前,孙老师教我们《黔之驴》一课时,将“柳河东”写成了“柳河车”。偏巧只有我一个人发现了,就大声指出来:“老师,是‘东’不是‘车’!”同学们大惊。孙老师脸一红,随手改了过来,然后盯我一眼,慢条斯理地说:“孙凤沉同学眼怪好。”

我立刻脸上像火一样烧痛:这种来自老师的、大庭广众下的讽刺,对于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无疑太重了。从此我不喜欢语文课。

二初三下学期,预选近在眼前,可学校还是严格要求上操。我坐在教室仍读书,不去。班主任常老师从操场上回来,揪住我们六七个逼着去做操。我还不动。

“你去不去?”他扬起巴掌问我。见这架式,我负气摇摇头。“啪”地巴掌落下来,既响且疼。一时我委屈之极,头一扬,盯住他的眼睛,这下更激怒了他,一边拳脚并用,一边咬着牙说:“什么时候打哭你,我什么时候停手,看你有多硬!”

最后我哭了,他也守信用地停了手,说:“读书去吧。”

孙凤沉同学写的这两位老师中,全然找不到一处幽默的笔调,为什么?究其原因,就在于老师的师道尊严作风并未根除,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特别严重。在这种情形之下,哪儿会有幽默的音容笑貌产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