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趣话
9983500000031

第31章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如临其境的景物描写

1961年12月钓一天,西伯利亚寒流席卷神州大地,漫天大雪铺天盖地而来,毛泽东同志步出他的卧室紫云轩,来到宽敞的庭院,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站了一会,然后转身来到书房,取出文房四宝,欣然命笔,写出一首《卜算子·咏梅》来: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的意思是,夏日的风雨把绚丽多姿的春天送走之后,按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飞飞扬扬的风雪又把更加美好的春天迎到。在春天到来之前,严寒的冬天竟然肆无忌惮地迫使江河雪封冰冻,强令大地百草凋零。然而,在那冰雪肆虐的悬崖峭壁上,俏丽的梅花却照常凌寒怒放,喷芳吐香,从来不与娇艳的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光,只是告诉人们:冬天即将过去,山花烂漫的新春就要来到。等到百花齐放的春天来到人间的时候,她在万紫千红的百花丛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毛主席的这首咏梅,是词也是画,他以词的形式画出了梅花凌寒怒放、迎雪报春图;是写景,也是寄情,他借梅花只报春不争春的壮丽景致,赞颂了千千万万仁人志士不畏冰雪严寒,愿将春色洒人间的战斗豪情。

由此观之,云雨雷电,风雪冰霜,江河湖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等,是人们熟悉的自然环境;机关学校,工厂街道,寺观庙宇,舞榭歌台,村庄住宅及其内部的陈设等等,是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而通过有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表现人物、展开事件或表达作者情感的描写,称之为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

不少同学也想在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然而并不十分了解写景的作用,所以笔下的景物不是与文章的中心脱节,成了画蛇添足之笔,就是违反了生活的真实,从而削弱了文章的可读性与感染力。这样一来,弄清景物描写的作用就尤为必要了。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烘托人物性格。

打开文学作品,读者往往会有这种共识:那些看见落花便悄然伤心、目睹落叶便黯然流泪的人,他们的性格,是不会被作家喻为像松柏那样坚强的。由此可见,人物的性格,可以通过他们的生活环境加以表现。鲁迅在他的小说《祝福》中,对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作了仗玄一段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传(tuan)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百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俗语说:“入其室如见其人。”看完鲁四老爷居室中的这些陈设和用物,你会发现,居室中几乎每一种陈设和用物,都与他的思想性格、精神面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壁上挂的那幅“寿”字以及那半边对联上写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八个大字,表明鲁四老爷不仅希望自己长命百岁,而且表明自己通晓事理,心胸坦荡,遇事不急不躁,“心气和平”。然而,对于祥林嫂的死,他不但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反而大动肝火地骂她死得“不早不迟”,偏偏在祝福的时候,“可见是一个谬种!”这不仅暴露出他对事理既不通达,心气也不和平,而且暴露出他的自私、冷酷和伪善的性格。至于案头上存放的那堆残缺不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等,与他大骂新党康有为两相对照,鲜明地告诉我们:鲁四老爷是个抱残守缺、迂腐顽固的封建卫道士。总之,这段书房陈设的描写,栩栩如生地烘托出鲁四老爷自私、冷酷、伪善、腐朽、守旧的性格。祥林嫂在这种环境里做工,焉有不死之理?

二、烘托心态和感情。

景物对烘托人物心态和思想感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叶圣陶的《夜》是我国最早反映“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的文学作品之一。小说中的老妇人在她女儿、女婿被捕、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周围环境稍有风吹草动,都会给她带来惶恐与不安。奔驰而过的汽车,她仿佛看见那车上“载着被捆绑的两个”;门外偶尔“徐疾的脚步声经过,她也总觉得害怕”;邻家的门环一声响动,更使她的“心头突地一跳”。由于白色恐怖的笼罩,老妇人睡觉时不敢点灯,害怕“楼上的灯光招惹是非”。这里的环境描写所烘托的阴森可怕的气氛,直接影响着老妇人惊恐万状的心情。同样,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也影响着自然环境。当你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时,你会运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怀,茅盾的《白杨礼赞》、袁鹰的《井冈翠竹》、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运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怀的佳作。此外,作者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也往往通过景物描写加以体现。当你心情高兴时,星星会对你眨眼含笑,杨柳会对你点头致意;当你心情不高兴时,你不是见花花低头,就是听蝉蝉呻吟,此之谓情景交融。公元757年春天,安禄山叛军占领了长安,杜甫被困在沦陷的长安城,产生了忧国怀家的深沉感情,由于诗人深沉感情的支配,终于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候,眼前的鸟语花香都成了令人感伤的景物。由此观之,万万不可忽视景物烘托人物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峻青在小说《党员登识夷》中开门见山她写下了议么一段自然环境:

暴风雪在飞扬着……1943年的海莱山区,颤栗在凛例的寒冬里。

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磷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驯顺的奴隶,它可以任意地蹂麟他们,毁灭他们……在这段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作者形象而具体地描写了暴风雪的肆虐,它不仅来势汹汹,“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无情地“撕下”破屋上的茅草抛向空中,将“冷森森的雪花”撤进千家万户的茅草屋里,而且发出古怪的吼声,妄图征服、“蹂嗬”整个大地。这里的暴风雪既是当年海莱山区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又烘托了严酷的斗争必将考验着每一个革命者。老赵、黄淑英、黄大妈等,就是在这场暴风雪似的严酷环境和斗争中,经受住了考验,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促使情节发展。

景物描写,特别是自然环境中关于天气变化(诸如暴雨、狂风、大雪)的描写,往往促成情节的发展。柳青的小说《梁生宝买稻种》写了这么一段景色:

春雨刷刷地下着。透过玻璃车窗看去,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和松坡,渭河上游平原上的竹林、村庄和市镇,都笼罩在茫茫的春雨中了。

从憧关到宝鸡的列车到达郭县车站的时候,天色暗下来了。在两分钟之内,列车把一些旅客抛在淋着雨的小站上,就毫不迟疑地顶着雨向西冲去。

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促使情节发展的妙笔。正因为这场春雨,才使渭河发生了春汛;正因为发生了春汛,郭县北关的渭河渡口才停止了晚班火车到站后的最后一次摆渡。梁生宝下车后要过渭河买稻种,也因为春雨受阻,才有了在郭县住宿的情节。他手中有的是钱,这些钱是大伙筹集用来买稻种的,即使住一住舒适的房间,也是无可非议的。可梁生宝既没有花更多的钱去住单人房间,也没有花两角钱去睡大炕,而是“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一只胳膊夹着用麻袋包着的被窝卷儿”,冒着春雨跑到车站票房,划了三根火柴,在票房的地面上睡了一夜。这一连串的情节都是由于一场春雨迫使渭河渡口停止摆渡发生的。正是通过这些情节揭示了梁生宝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品格,赞颂了梁生宝“按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也是享乐”的崇高精神境界。

既然景物描写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景物描写呢?

第一,写景要有观察点。观察点有两种。一种是在固定的地点观察景物,按照空间关系(诸如从左而右,或从右而左;先内后外,或先外后内;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自前至后,或自后至前等)一一进行有条不紊的描绘;另一种是移步换景观察景物。所谓移步换景观察景物,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观察的对象(诸如先观察公园,再去观察名山大川等)。以上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在历代名人的诗文中都有范例可寻。唐代诗人李白有首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七绝,是诗人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成的。诗中描写了诗人从四川的白帝城乘船穿过三峡回到湖北江陵的旅途中所见到的壮丽景色。拜读这首写景诗,我们既看到了白帝城上空缭绕的彩云,又看到了三峡两岸的峰峦叠嶂;既听到了急浪拍岸的江涛巨响,又听到接连不断的猿啼之声,并且从中领略了诗人欢快的心情。

第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这里所说的抓住景物特征,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状写社会环境要有典型性。因为典型环境是塑造典型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物一旦失去了典型的环境,犹如种子失去了肥沃的土壤一样,是难以生存的。《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布置格局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那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这大柜台就是穷苦的短衣帮们散工后站着喝酒的特殊环境。只有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至于那些有钱的长衫人物,可以“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从短衣帮与长衫人物集中的情况而言,时代显然该是清朝末年;尽管酒店设在鲁镇,却是旧中国整个社会的缩影;从短衣帮们在柜台前站着喝酒与长衫人物踱到里面坐着喝的鲜明对比中,一幅严峻的阶级对立图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这种环境是典型的环境。孔乙己尽管穿着长衫,然而因为不会营生,连个秀才也不是,所以没有资格踱到里面坐着喝酒,只能在柜台外面站着喝;而在柜台外站着喝酒的人都是做工的短衣帮,可是孔乙己为了显示自己读过书,所以尽管也在柜台外面站着喝,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表明他是读书人的破长衫,以示与短衣帮的区别。这样一来,无论是长衫人物,还是短衣帮,谁都瞧不起他。只要孔乙己步入咸亨酒店这个典型的环境中,冷酷、嘲讽、蔑视的语言与目光,便像一把把刀子一样向他刺来,使他在精神和肉体上带着累累伤痕而万分痛苦地悄然离去。

其次,写景要抓住地方和季节特色。由于地域不同,其景色也各异。无论是五指山的密密椰林,还是内蒙古的茫茫草原;无论是喜马拉雅山的厚厚积雪,还是东海之滨的点点渔帆,皆由地理位置不同而各具特色。写景只有抓住每个地方的特色,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作家碧野在《天山景物记》的优美游记散文中,不仅写了天山脚下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也不仅写出了迷人的夏季牧场,而且写出了生活在天山脚下的旱獭和天山雪线以上的雪莲。这些美景妙物,又是祖国其他名山所很少具有的景色。写景只有抓住景物的特色,才能使文章别具一格。地域不同,景色各异;季节不同,大自然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就以同学喜欢描写的各种花儿开放的季节来说吧。大自然中,每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花儿开放。立春过后,冰融雪化,草木相继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许多花儿也露出了笑脸:幽香的梅花,鲜艳的迎春花、杏花、桃花和洁白的玉兰花都是你描写的对象;到了春末,芳香的玫瑰花也沐浴着春光开放;春末夏初,木香、棣棠、石楠等纷纷露出它们的姿容;初夏到来之后,芍药、野蔷薇、洋绣球、映山红(又名野杜鹃)、杜鹃等,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相媲美;到了盛夏,紫罗兰、吊钟花、桅(zhi)子、茉莉、百合、首草(俗名金针菜)、荷花、美人蕉、石榴花、牵牛等,争奇斗妍;夏秋之间,向日葵、秋葵等花骄傲地光临人间;金秋时节,芙蓉、秋海棠等,才向大地展露风姿;秋末冬初之际,菊花在百花凋零的时候,给神州大地献上一份厚礼;进入冬季,水仙、批把、一品红、腊梅等,尽管姗姗来迟,然而却给千家万户增添了诸多温馨。你要是在作文中写花,就不能不注意各种花的开放季节,不能不注意各种花的形状、花色、花期的长短,是否含有花香以及花开与出叶的先后等。例如,野杜鹃俗称映山红,先开花而后生叶,叶长圆形,浅绿色,花色为红、黄两种,因为生于野外,花开遍地,故称映山红;杜鹃却是先出叶而后开花,叶浅绿,呈椭圆形,花色分红、白、朱、黄等,这种花儿开在杜鹃啼叫之时,故称杜鹃。如果哪位同学在作文中出现“初春时节,朵朵映山红在绿叶丛中慢慢开放,芳香浓郁扑鼻”的语句,就会贻笑大方。因为这短短的几句话中,就有三处失实之处:一是映山红开在初夏,而不是初春;二是映山红先开花后出叶,而不是先出叶后开花;三是映山红并不芬芳,何谈“芳香浓郁扑鼻”?由此观之,不论写花或其他景物都应该抓住地方和季节特色。否则,就会失实,从而影响表达效果。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认为,对景物胡编乱造,进行不切实际的描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虚伪行为。他认为:

“这种虚伪一方面会使读者不痛快,一方面又会损害作者的威信。

例如我们的小说家某某,他是描写大自然美丽的专家,他写道:‘她贪婪地闻着鹅掌草的醉人的香气。’可是鹅掌草根本没有香味。不能说芬芳的紫丁香和粉红的野蔷薇并排怒放,也不能说夜莺在清香的、开着花的菩提树枝头上啼鸣——这不真实;野蔷薇开花比紫丁香迟,夜莺在菩提树开花以前就不叫了。”契诃夫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景物描写千万不能违反客观实际。否则,不仅不能给文章增彩添色,反而因为不真实,给人造成一种虚假的感觉。文章一旦给人造成虚假的感觉之后,就如同买到了伪劣产品一样,让人产生厌恶之情。

第三,写景要运用有关修辞手法,把景色写得栩栩如生。在写景中,运用比喻和拟人,可以将景物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就以状写“月牙儿”说吧。诗人、作家对它的比喻不只是一种。唐朝诗人戴叔伦在“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的诗句中,将光凉色冷的月牙儿比作“蛾眉”一样清秀;另一位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诗句中,将新月形象地比作一张弯弓;何其芳在《迟暮的花》中,把新月比作“半圈的金环,嵌在深蓝色的天空里”;冯德英在《苦菜花》中,把月牙儿比作一“把梳子挂在半空”;果戈理在《塔拉斯·布尔巴》中,则把月牙儿比作“晶亮的黄金做成的斜挂的镰刀”。这些比喻句中的喻体蛾眉、弯弓、半圈的金环、梳子、镰刀等,十分形象而贴切地再现了月牙儿的形状。至于月亮的“性情”和“容貌”,不少作家亦用比喻辞格赞美它的温柔、文静和美丽。哲中在《一个神秘世界的见闻》中,认为月亮是个“文静的少女”;玛拉沁夫在《鄂伦春组曲》中,则认为月亮是一位“等待观众平静下来才出台的仙女”。也有的作家运用拟人辞格盛赞月亮的善良。冯德英在《苦菜花》中这样写道:

人们都说月亮是位最善良、最好伤心和最易受感动的姑娘。谁有什么不幸和哀愁。她总是怜悯地注视着你,有时还会流下泪来想必她这时是不忍心去看那不幸的人们吧?所以才掩住半个脸;但她那朦胧的淡光,还是同情地从窗户棍间射进来。黑暗的屋子,也变得灰白起来你瞧,在拟人辞格的描写中,月牙儿多像一位温柔而善良的天使,与平常百姓心心相印。这是作者真挚感情的流露。

提到感情,作者往往在文章中借景抒情,这就要求同学们在作文的写景中做到情景交融。否则,就会给人不谐调的感觉。有位同学因为期中考试时数学不及格,所以非常难过。于是,他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

明月在俯首含笑,杨叶在沙沙鼓掌。我坐在床上,为数学考了50大分而热泪两行。

这段描写,情景不是交融,而是相悖。老师指出:“一般情况下,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景,情与景应该相一致。”这个学生经过老师的指点,心领神悟。在期中考试中,他的数学考了85分,于是写了一则日记。日记中有这么几句话:

明月在俯首含笑,杨叶在沙沙鼓掌,我坐在灯下,为数学考了85分而心花怒放。

老师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终于在写景中掌握了拟人的写法。

不仅这位同学受到了鼓舞,而且其他同学也受到了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