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趣话
9983500000010

第10章 “妹妹”果然“大胆向前走”——标题的醒目

茶余饭后,翻阅《羊城晚报》,一下子被《“妹妹”果然“大胆向前走”》(1989年5月28日)的标题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全文,才回味出这一标题定得实在是妙。原来,文章报道了中国与古巴两国女排决赛时,几千名中国球迷反复齐唱电影《红高粱》插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为中国姑娘呐喊助威。在球迷们鼓励的歌声中,中国女排越战越勇,终于赢得比赛的胜利。《羊城晚报》报道这一消息时,风趣地选用了《“妹妹”果然“大胆向前走”》作为标题。由于这个俏皮活泼的标题十分准确地将赛场上球迷们的良好祝愿与中国女排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再现了出来,因而让人回味无穷,赞叹不已。

俗话说得好,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有了新颖别致的标题,就像姑娘有了美丽的眼睛一样让人赏心悦目。有位教师曾以《一件趣事》为题让学生作文。学生反映说“题目陈旧得老掉了牙”。教师启发学生:“你们嫌题目不够味儿,可以把它变得新奇些;不过,要与趣事有关。”有个学生眉头一皱,计从心来,想出了一个《种鸡蛋》的标题。标题拟得新颖,教师倍觉惊奇,叫学生快快写出文章,让他先睹为快。该生的文章写得颇有风趣。大意是,“我”那五岁的弟弟看到爸爸、妈妈种黄豆,便得出结论:既然黄豆可以种,鸡蛋也可以种,于是拿出了一个鸡蛋种到了庭院的空地上,后来又把鸡蛋附近长出的一棵野桃苗误认为鸡蛋苗。文章中的种蛋者如果是个成年人,那么这个成年人准会被认为神经有问题;可种鸡蛋的主人公,是个五岁的男孩,因而收到了情趣盎然、让人捧腹的效果;再冠之以《种鸡蛋》的标题,就更加趣中有趣、奇中有奇了。无怪老师看了这个标题之后,要先睹为快了。

具有情趣盎然的标题,堪称妙题;具有诗情画意的标题,何尝不是妙题呢?写老师的题目间或用《我的老师》,《XX老师二三事》之类的标题并没有错,然而教师若在每学期的作文命题中,必有一篇《我的老师》,让学生周而复始、不知变通地写下去,岂不倒了学生的胃口?假若将这个标题稍加改动,改为《他,育出一片新绿》,学生就会觉得这个新颖的标题如同阳春三月被春雨润开的第一枝红杏那样,富有诗情画意。

天下之事,无奇不有,而无奇不有的天下事却使文章的标题变得奇中有奇了。1994年8月12日,新华社专电:“据《西澳大利亚人报)10日报道,在悉尼,一只六岁的独眼龙狗从它主人那里继承了5万澳大利亚元(3.7万美元)的遗产。有关人等却红了眼,抢着取得照看它的权利,最后闹到法庭。原来,狗的主人古德柴尔德1993年2月去世前惟恐其万分宠爱的狗儿在他死后不得善待,遂留下遗产。不想他的儿子和狗的饲养员为争养这只狗闹得不可开交。他们带着狗九日对簿公堂。这一事难倒了最高法院的法官。他目前还未决定谁应为狗的新主人。"1994年8月12日,《扬子晚报》转载新华社这一专电时,拟定了一个标题:《狗得遗产,众人红眼;对簿公堂,法官傻眼)(标题中的标点为引者所加)。该标题对“专电”的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概括得栩栩如生,恰到好处。

有人认为,大凡成功的文章,都有一个成功的标题。这种看法,不无道理。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以日记的形式写成的,写得相当成功。可‘旧记”的主人公竟是一个“疯子”,有标题《狂人日记》为证。狂人能写日记,日记是否能够顺理成章?小说的标题,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毛泽东同志指出:“标题醒目些,人家爱看。”吕叔湘曾经指出:“‘标题’要作为专门学问来研究。”如果从修辞的角度或其他写作技巧去美化一下标题,将会使其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请看:

一、仿拟标题。

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有时巧移善铸,故意对家喻户晓的歌词、影视人物、着名诗文以及约定俗成的格言警句等,进行摹拟,使其作为文章的标题,称之为仿拟标题。

仿拟标题,可以如实地表达人物的心态。1989年7月29日,《参考消息》报道了印度已故总理尼赫鲁的妹妹潘迪特夫人含泪诉说印度纪念尼赫鲁只抓“小玩意儿”进行应付。文章的标题别出心裁地将电影《小花》插曲中的一句歌词“妹妹找哥泪花流”稍加仿拟,变成了《妹妹说哥泪花流》。这个标题,淋漓尽致地再现了潘迪特夫人如泣如诉的忧愤心态,烘托出了世态的炎凉。

仿拟标题,亦可以形象地赞扬新人新事,让读者一睹为快。据说,某市有位收税员,十多年来一丝不苟地进行收税。有些人为了逃税,曾以丰厚的礼物和大把钞票登门收买这个收税员,可一一被他拒之门外。他的座右铭是:“不义之财,万贯不要;为国收税,一分不少。”一家报社报道了这个收税员的先进事迹,标题为《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个标题是从“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仿拟而来,将“哪有不湿鞋”仿拟为“就是不湿鞋”,十分形象地赞扬了我税收人员奉公廉洁的坦荡胸怀。

仿拟标题,还可以深刻地鞭挞丑恶现象,收到发聋振啧的作用。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郎骑车技术不佳,撞到了一位老农身上,不但不说声“对不起”,反而花钱雇了一名男青年殴打了老农,结果该男青年被派出所拘留审查。某家报社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稍加仿拟,熔铸为《重赏之下必有莽夫》,一个“莽”字,入木三分地道出了法盲的庐山真面目,让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二、成语变用标题。

在一般情况下,成语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允许随意变动的。例如,不能将“张冠李戴”改为“张冠王戴”,也不能将“打草惊蛇”改为“打蛇惊草”等等。然而,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把成语中的某个字换一换,或者把成语内部的字词稍加调动一下,当作文章的标题,从而取得比原成语更为突出的修辞效果,这种拟题的方式,称之为成语变用标题。在一家熙熙攘攘的商场里,有一西装革履的扒手,扒盗了一个妇女的钱包,被一位见义勇为的男青年当场抓住,交给了商场保卫人员。就在保卫人员要把这个扒手带走审查时,不料被盗妇女一反常态,煞有介事地告诉保卫人员,那扒手是她的“丈夫”。有个见习记者目睹了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写了一篇短文进行报道,标题为《认贼作夫》。明眼人一看便知,《认贼作夫》由成语“认贼作父”变用而来。这一变用,便将那位妇女宁愿当贼人之妻,也要避免日后受到报复的肮脏心灵,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三、反串标题。

诗人王辽生有首《致北京》的诗,诗中写道:

但是为什么,为什么啊,天安门下这冰激凌,烫了我的血,烫了我的心,成了滚烫滚烫的冷饮?

乍一看来,让人奇怪,哪有“滚烫滚烫的冷饮”呢?简直有悖于逻辑,然而仔细玩味,就会发觉,诗人写得太好了。他是在天安门前品尝冰激凌的一刹那间,由凉在嘴里,一下子产生了热在心里(即热爱北京)的滚烫感情和意念。由此观之,诗文中这种将“表面上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串接在一起”(王均裕:

《修辞拾贝》,用来表达深沉思想感情的方法,谓之曰“反串”。有的修辞学家称这种修辞方法为“警策”或“精警”。如果将反串辞格用在文章的标题中,则称为反串标题。

作为文章的标题,一旦采用了“反串”的修辞方法,不仅能够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助于深刻表达文章的蕴含。

1993年第1期《小说界》发表了徐慧芬同志的一篇小说,小说的标题为《美丽的谎言》。乍看标题,你会产生疑问:哪有谎言是美丽的呢?读了小说之后,你就不能不拍案叫绝,如果不用这个标题,恐怕小说的分量会稍逊一筹。小说的篇幅不长,情节却一波三折,蕴含亦发人深思。小说的主人公是位长得非常美丽的女教师,她的班上有个叫明明的学生,该生的母亲在那个“蛮荒年代”离家出走,其父也因生病而导致双目失明。致使明明在班上常常受到学生的讥笑。

有一次,老师叫学生解释“睁眼瞎”这个词,有个学生笑嘻嘻地说:

“那不就是明明的爸爸么,眼睛睁得老大,什么都看不见。”同学们哄堂大笑,明明的心却在“抽搐起来”,是这位女教师严厉制止了大家。一次作文课上,题目是《我的家》。看到这个题目,明明的心在流血,为了不再受到嘲弄,于是突发奇想,把爸爸写成因救火而失明,妈妈因救火而牺牲的英雄。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自己屡受歧视的处境。讲评课上,女教师充满感情地读了他的文章,明明的处境果然大有改观,不少同学朝他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可天有不测风云,几天之后,却被打听底细的同学指责为“明明骗了大家”。这么一来,明明的处境立即变得更加难堪。面对这场看似简单的是非之争,女教师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指出明明不够诚实,这是常理;要么是,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不受摧残,使明明能够在班级抬起头来,这是常情。女教师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在“情”与“理”的充分权衡之后,终于郑重而平静地向全班同学宣布:“明明是个好孩子,他没有说谎。”女教师颇有分量的话,终于平息了这场风波。

女教师为什么要说谎?这是因为,假如她说出事情的真相,那么本已不幸拍勺明明将要再次受到嘲讽,心灵的创伤将会更加严重。

再说,明明的说谎绝非欺世盗名,而是为了用自己的童心织成一个美好的幻想来填补生活的缺陷,改变自己的难堪处境。面对这种情况,女教师如果说了实话,那么虽然合乎了常理,却有悖于常情,说得严重些,有些残酷,是在雪上加霜。只有隐瞒了真相,虽不合常理,却合常情,从而保护了明明免遭嘲弄,温暖了那颗受伤的心灵。

女教师也只有这样做,她的行为才是雪中送炭,她的形象才是美丽的。在“理”与“情”的抉择之下,女教师选择了后者,说出了“明明是个好孩子,他没有说谎”。小说冠之以《美丽的谎言》,揭示了女教师“谎言”之中所蕴含的美好心灵。一篇情节新颖的小说配之以新颖的标题,名副其实地称得上锦上添花。假若这篇小说的标题改为《一位女教师》,又会给读者留下何种印象呢?

四、对比标题。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有特色,有联系,就有了对比。文章的标题一旦运用了对比,除了有利于鲜明地揭示中心之外,还有如下作用:

运用悬殊的数字进行对比,可以在强烈的“反差”效应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1984年3月23日《经济日报)以无可辩驳的数字将工程师与副局长在住房上的惊人悬殊情形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广大读者看到这个标题之后,在强烈的反差中,定会感到愤然不平,那位副局长实在应该受到道德法庭的严正审判。还有一篇纪念马寅初的文章,标题为《错批一人,误增三亿》。作者以“一人”与“三俨,进行对比,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这,就是运用数字在标题中进行对比所产生的巨大威力。

运用情态进行对比,可使人物的精神状态跃然纸上,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1994年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四强角逐中,意大利队以2:1击败素有“黑马”之称的保加利亚队,一举进入冠亚军之争的行列。保加利亚队既失去夺冠的权利,也与亚军无缘,只能力争季军了。两国球迷的心态如何?请看《扬子晚报》的标题:《亚平宁半岛一片沸腾,保加利亚人潜然泪下》。这一对比标题,把两国球迷的心态概括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真是“或喜或悲情,尽在标题中”。到了1994年7月17日,保加利亚队与瑞典队争夺三、四名的比赛开始了。《扬子晚报》的标题却是《“黑马”打摆子,身价大跌;瑞典设套子,容光焕发》。读者看了这个标题,仿佛到了比赛场地,亲眼目睹了这么一个场面:虎虎有生气的瑞典队将毫无斗志的保加利亚队踢得溃不成军,仅在上半场便连灌四球,让球迷大饱了眼福。

五、顶真标题。

1993年3月12日晚上至3月13日白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席卷了美国东部地区,造成了交通被堵塞,不少人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活活冻死的严重后果,致使美国12个州宣布处于紧急状态。

《新民晚报》(1993年3月16日)报道了这一消息,主标题定为《雪化水,水变冰,冰冻人》。在这个标题中,第一句结尾的“水”字,变成了第二句开头的字;第二句结尾的“冰”字,又变成第三句开头的字。这种句子之间,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辞格称为顶真。顶真辞格用在标题之中,可使结构更加严谨,语意更加连贯。《新民晚报》的这个标题让“雪”、“水”、“冰”接踵而来。再现了来势汹汹之状,读者不免为之触目惊心,灾区人民饱受雪袭、水浸、冰冻之苦也就可想而知了。

六、巧设悬念标题。

文章巧设悬念,会引人入胜;而标题巧设悬念,有意违反事理逻辑,更会让人不忍释手。初看《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标题,不觉一惊,还疑为着名画家丰子恺的画风有问题呢。然而,看完全文之后才茅塞顿开。原来文章是在赞扬丰子恺的绘画艺术高超,从来不搞脸谱化。某报发表一篇文章,标题是《为“狗官”叫好》。看到这个标题,又是一惊。既是“狗官”,怎能为其着文叫好呢?其实,这也是作者巧设的悬念。原来,文章所写的是:

武夷山管理局基建科科长陈建林给自己刻了一枚“官印”日:狗官建林。亦说:“我是武夷山的看山狗,谁砍我的树木我就咬谁,我是狗官……”

文章的作者应该为这样的“狗官”叫好,读者难道不应该为作者巧设的悬念标题叫好吗?此外,小说《减去十岁》,标题似乎荒诞不堪,然而由“减去十岁”所可能引起的社会变态,倒是读者所极为关心的问题。《孔夫子讲普通话》和《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文章的标题,都是作者潜心设置的悬念,亦使读者疑窦顿生,不捧着文章读它个痛快才怪呢?

初学作文,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格自拟标题,以提高锤炼标题的能力。比如,《祖国,我的母亲》、《假如我是一片云》等标题运用比喻辞格构成,这些辞格构成的标题容易激发作者的写作激情,引起丰富的联想力与想像力;《妈妈呵,请您听我说》、《老师呵,请您喝杯水》等标题为呼号辞格构成的标题,它拉近了呼号的对象“妈妈”、“老师”与作者之间的感情距离,因而作者容易情深意切地娓娓行文;《桌子的对话》、《苍蝇的自白》等标题用拟人辞格构成,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容易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红领巾们的悄悄话》、《白衣战士心灵美》等标题运用借代辞格构成,由于标题新颖,寓意深刻,作者行文时容易深化主题;《泉水丁冬》、《春雨沙沙》等标题运用摹绘辞格构成,它有助于作者立意,写出意境优美、情深意切的文章来。

如果他人给你一幅漫画或者供给一段文字材料让你自拟标题作文。你必须深思再三,拟出符合漫画含义或符合文字材料内容的标题。1983年高考作文,给考生提供一幅漫画,漫画题为“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除了要求考生写一篇300字以内的说明文以外,还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以内的议论文。拟什么标题比较合适呢?这就要求考生认真吃透漫画的含义了。原来,画面上画了一个青年挖地找水。水就在地下,可他接连挖了五处深浅不一的坑,均因未能坚持到底而功亏一赘,还振振有词地说:“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不少考生看懂了这幅漫画的含义,开动脑筋,拟出了不少好题:拟《浅尝辄止者戒》有之,拟《贵在持之以恒》者有之,拟《坚持就是胜利》者亦有之。这些标题不但一矢中的,而且还可以当成文章的中心论点构思成文。然而,有的考生动笔之前未能认真审清漫画的含义,将画面上那个拿着铁锹挖地下水的青年看作是阶级敌人在鬼鬼祟祟搞破坏,所以拟出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题目进行作文。按照这个标题作文,与漫画含义相距甚远,是难以及格的。

俗话说,文好题一半。好的标题不是一毗而就的。作者在构思内容的同时,也在构思标题,有时还将标题反复地修改,以求锦上添花。田原同志在《十大快哉》一文中写道;“深夜文章写竣,拟题三则,均不当意,苦甚,只得脱衣而卧,可反复辗转却眠不得,刚要迷糊入睡,突得一题,急披衣下床疾书于端,不亦快哉!”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想出标题的无限喜悦之情。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现状和面貌,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部杰作。最初书名定为《夕阳》。1933年1月,这部小说由开明书店正式出版时,茅盾却将原书名《夕阳》改成了《子夜》。两个书名,均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然而它们之间的含义是不同的。“夕阳”所显示的时间是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因而这个书名只能概括旧中国的黑暗。“子夜”指半夜11时至凌晨1时。用它作为书名,象征小说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旧中国的黑暗社会里,然而它是黎明前的黑暗,因此将《子夜》用作书名,象征着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就在前头,预示着革命必将胜利、光明必将到来的美好前景。

文章一旦写成之后,主题思想就难以变动了,然而文章的标题却可以进行变动,使其更好地体现文章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入选中学语文的文章,有六十多篇课文的标题有所改换。有些课文的标题改得更加简明扼要。比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原题为《珍贵的衬衫难忘的深情)、《听潮》(原题为《听潮的故事》)、《为学》(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等。有些课文的标题,重新拟定了新的标题,更能确切地概括课文的内容,便于教师的教学。比如,《想和做》(原题为《怎样搞通思想方法》、《谈诚实》(原题为《敞开心肺给人看》)等。

有些文章有主、副两个标题。副标题是主标题的补充说明。你在作文时,如果采用主、副两个标题,那么除了把握主、副标题的作用之外,还要把握两个标题的书写格式。书写时,先在首行居中写主标题,再另起一行居中加破折号写副标题。如果主标题字数较多,可以从首行空四格写起;第二行空六格加破折号,接着书写副标题。如:

“妹妹”果然“大胆向前走”——标题的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