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62

第62章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法

陈旭上初一的时候语文成绩非常糟糕,爸爸查看了他的试卷,发现他在一些需要记忆的题目上基本上没有拿分,再和他进行沟通,爸爸发现陈旭不擅长背诵,书本里该记住的都没记住,所以考试时失分严重。

爸爸问他:“每天早上学校里都安排晨读,你每天去学校也挺早的,这段时间难道不可以背诵语文吗?”陈旭低声说:“每天晨读我都觉得昏昏欲睡,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睡眠不足,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家都读书,吵得我脑袋都大了。所以,背诵效果很差。”

爸爸说:“这么说,你希望一个人静静地背书是吗?”“差不多是这样吧!”陈旭回答道。爸爸说:“好,以后晨读你就别参加了,早上你在家多睡一会儿,头天晚上晚睡一个小时,专用来背书。把该记住的理论知识记住,好吧?”“试试吧!”陈旭回答。

就这样,陈旭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在房间里静静地背诵语文课文,及一些理论知识。早上就多睡一会儿,坚持了两个星期后,迎来了一次考试,陈旭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默写的题目,陈旭答得很不错。

从这件事情中,陈旭发现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自己不擅长早上背书、记东西,但晚上临睡前却记得很好。于是,他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孩子才能学得得心应手。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必须依据自己的特点来,这样学习效果才会好。有很多学生并不明白自己的个性特点,因此学习起来盲目而随意,学习效率自然达不到最佳水平。

任何学习方法都不可能适合于所有人,每个人只有参考其他优秀学生的经验,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制定符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学习实践中再加以检验和调整。

这样经过一断时间的努力后,你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学习方法。然后用功学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那么该如何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最主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个性特点。

让孩子了解自己对学习环境的光线和声音等方面的偏好。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光线明亮的房间,他们觉得在这样明亮的环境中学习精力更充沛;有的孩子喜欢光线柔和一些的环境,如果光线太强,反而会妨碍他们注意力的集中;有的孩子喜欢学习的时候听听音乐,如果没有音乐,他们会感到焦躁不安,但是有的同学却更喜欢安静的环境,如果有任何一点小噪音,都不能专心学习了。

让孩子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互动的倾向。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他们而言,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反而是浪费时间;而有的孩子则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

这两种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完全独立学习和完全合作学习。但是完全的独立学习和完全的合作学习都是不可取的,在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有偏重的穿插进行比较好。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官偏好。

视觉、听觉和动觉是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但是这三种感觉通道传递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异。比如适合视觉通道的孩子在阅读时效果最好,适合听觉通道的孩子听课的效果比较好,适合动觉通道的孩子则在抄写或者动手实验的时候效果更好。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视觉偏好,可以选择阅读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比如在平时多看课本、各种习题集和题解等,大量的阅读能帮助你提高学习效果;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听觉偏好,可以选择多听,通过耳朵来学习,比如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或是购买一些教学VCD或者MP3等辅助工具来帮助学习,还可以将自己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录制下来,每天坚持反复听;

如果你是属于动觉偏好,可以选择多动手的方式来学习,比如在阅读的时候多动手,划出重点,标出问题,在听课时记笔记,复习时多归纳整理,还有多做习题和实验等。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时间偏好。

每个人在生物节律周期中的某些时间段学习效率会有差异。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是早晨起来时觉得头脑清醒,效率最高;而有的孩子可能要到8点多才明显感觉到精力充沛;有的孩子则觉得下午放学后学习效果好;还有的孩子觉得晚自习时更有精神。因此,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时间偏好,将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安排在效率最高的时段中进行。

孩子在了解了自己的这些个性特点后,就能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有的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喜好也会有变化,因此要养成适时调节自己学习方法的习惯。以求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