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好习惯从小培养
9975300000051

第51章 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喜欢

一位家长给儿子讲了爱尔兰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者萧伯纳的故事,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萧伯纳在苏联访问期间,和一个聪明活泼的小姑娘玩了很长时间。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家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着名的萧伯纳。”小姑娘对萧伯纳不尊重自己的行为表示不满,她看了萧伯纳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美丽的小姑娘卡秋莎。”这番话使萧伯纳非常吃惊,后来他把这件事作为教训,铭记在心,并发誓要尊重他人。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们年纪还小,所以不太在意孩子的行为。有时甚至觉得孩子一些诸如讽刺他人、说脏话、骂人的行为很可爱。这就造成了一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说话和办事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从来没想过尊重他人。这种性格上的偏差是孩子以后成长发展的一大障碍。须知,只有孩子懂得尊重别人才会相应的得到别人的尊重。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还小、问题也不大,就不对孩子做任何苛责;甚至还有父母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没吃亏,就不去纠正孩子对别人的一些不当行为,这样的私心将导致孩子更加自私自利,目中无人。

现在孩子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很常见,比如:当别的孩子有困难时,都上前去围观,看热闹,甚至幸灾乐祸;当同学回答错了时,会在私底下挖苦人家;当看上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没征求同学同意,就拿走人家的东西;还有从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些都说明了孩子还不知道怎么去关注和尊重他人。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社交,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让孩子学会尊重,首先要从尊重自己的家人开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家中的“小霸王”、“小皇帝”,家里所有的人都是围绕着孩子在转,孩子的喜怒不管是否有理,都一律要遵照办理,所有家人在孩子面前无形中都矮了一节。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动辄就对长辈大吼大叫,甚至大骂出口,又怎么会懂得去尊重别人呢?

父母在注重在家庭中约束孩子行为的同时,还要教育孩子尊重社会规则和秩序。在马路上行走的时候,要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也要遵守基本的秩序。

家长和老师还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学习身边人的优点,并教育孩子正确地对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学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孩子谦虚地向别人学习,不以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要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这样孩子才不会轻视他人。

当孩子出现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向孩子指出,否则孩子不会知道他们的行为是他人的不尊重,也不会了解他们的行为对别人的伤害有多大。可以先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孩子这样做的严重后果。让孩子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一下不受别人尊重的感受,这样才能让孩子对“尊重”有更深的体会。

不管怎样,孩子总有一天要进入社会。而作为社会成员,尊重他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握一个手、道一声好,别人遭遇不幸时有一种同情、怜悯之心,而不是漠然、讥笑;才能让孩子受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