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9953600000002

第2章 爱孩子,先放下父母的架子(1)

孩子不是你的私有物品

在很多父母的意识里,孩子就是“我”自己的,“我”想怎么教育他就怎么教育他,“我”想让他怎么做,他就要怎么做……父母们自认为不管用什么方式来教育孩子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还强调之所以那样做,完全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可是,父母常常会忽略一个问题:孩子是怎么想的?他们是否可以把你的教育方式理解为爱?事实上,大多数孩子并不认可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父母的爱,在孩子看来只是束缚和控制,而不是真正的爱。

一次,我到静宜家玩。她家7岁的孩子豆豆见我来了,还没等我坐稳,就兴奋地拿着积木来找我陪他玩。

“玩什么积木,回去弹琴,今天还没弹够一个小时呢。”静宜瞪了豆豆一眼,可豆豆不死心地对静宜说:“妈妈,就让我玩会儿吧。”

“不许玩,必须练够一小时,弹完琴再去画半个小时的画。”

“孩子小,别对他凶。”我对静宜说。

她说:“没事,他现在觉得我凶,以后长大了,就知道我凶是为他好了。”

“静宜,你就让孩子玩会吧,我看豆豆最近弹钢琴很辛苦的,手指头都起泡了。”在厨房做饭的奶奶听见了,出来替豆豆求情。

“妈,他是我儿子,该怎么教育他,我心里清楚,我还能害他吗?以后我管他的时候,你最好别管。”静宜生气地说。

“他是你儿子,他也是我孙子啊!他可不是你自己的,凭什么要由你自己做主啊?走,豆豆,奶奶带你去楼下玩。”见婆媳之战就要爆发,我赶紧拉开静宜,而婆婆则带豆豆去楼下玩了。

“看,一家人都在和我作对。”静宜抱怨道:“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每次都这样收尾,现在孩子见了我,就像见了敌人一样。”

孩子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

记得豆豆出生后不久,见到静宜,她整个人都很温柔。而这次见她,她却变成了一个“强势、专制”的妈妈。这是许多父母的真实写照。

我们在孩子出生后便迫不及待地向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幸福。在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获得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每天都分享着孩子的快乐和烦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再辛苦也觉得很幸福,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可是,这也使我们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个事实,他已经脱离母亲的身体,可我们却依然忘我地为孩子付出着。孩子在我们的操控之下,失去了自我选择的机会,时间长了,他就会觉得束手束脚,不仅失去个性,也使他对我们心生埋怨,失去幸福感。

我们不懂得,孩子是上天所赐的礼物,只是礼物而已,而不是我们的私有品。他应该有更好的归属权,那就是他自己。

别把自己变得那么自私

静宜对婆婆说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有权来安排孩子的时间,也有权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教育方式,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是自私的。

就像我们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可孩子不领情,越学越不开心。

我们会委屈地说:“我还不都是为了孩子好,每天去接孩子都会听见周围的家长说,他们的孩子舞蹈几级了,钢琴几级了……想想我家的孩子以后什么特长都没有,我能不着急吗,所以才给他买钢琴,带他去跳舞……可是你看,他现在不但不懂得感恩,还冲我发脾气,说他好累,还说不让我管他。你说,我为他做的一切,有错吗?”

我们没错,可是孩子也没错啊,他不喜欢跳舞,也不喜欢弹钢琴,所以他抱怨、拒绝,可这些都是他的权利啊。当他们失去这些权利的时候,他们心里自然心生埋怨。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抗议过父母的安排?可能当时还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以后有了孩子,肯定不会以这样的方式对他,可现在呢?小时候自己所厌恶的父母的做法,现在却由自己施展在孩子身上了。

许多父母非常疑惑,他们为自己辩解道: “我那样做,还不是因为爱他啊?!孩子不但不听话,还说我不爱他,真是让人伤心。问题究竟出在哪了?”

这不是真爱,虽然我们给自己的行为贴上了“爱”的标签,可实际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和虚荣心,为了让孩子达到我们认为的“优秀”,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代价。我们的自私,对孩子来说,则是不公平的。

所以,孩子不喜欢名目繁多的辅导班,就别私自为他报名;孩子喜欢唱歌跳舞,那就别强迫他拿起画笔……

尊重孩子的独立存在,在这个基础上爱孩子,孩子才会成长为真正的自己,才有可能使孩子勇敢地走出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活圈。

别再把我们的梦想和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了。试着去做,我们会发现,我们不再自私的时候,孩子也不再和我们较劲了。

【把孩子看成上天送给你的礼物,你会更加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使孩子获得幸福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不自私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专属品,不但减轻了你的负担,孩子心中更会感念,进而在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内更好地发展自己。聪明的爸爸妈妈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