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龙行天下:忽必烈
9941100000025

第25章 壮志未酬

真金于至元十年(1273年)被立为皇太子,至元十六年(1279年)参决政事,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十二月因南台御史上章请求忽必烈退位并立真金为帝受了惊吓,忧郁而死。其实,真金与忽必烈并非完全对立的两派,真金属于地地道道的义理派,坚决反对功利派。忽必烈主张调和两派的观点及其治国措施,更加适合于国家建设,而在忽必烈的思想实际中,则稍稍倾向于义理派。所以,父子两人并没有根本性分歧,不过是治国主张稍有不同而已。这也是忽必烈没有深究南台御史上章而大加挞伐的主要原因。因此,真金死亡,忽必烈十分伤感,迟迟没有着手重新选立太子。

忽必烈迟迟没有选立太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物色到合适人选。

忽必烈正皇后察必共生四子,长子朵儿只,死得比较早;次子真金因为朵儿只早卒而居长;三子忙哥剌至元九年(1272年)被封为安西王,至元十年(1273年)又晋封为秦王,镇守关中,至元十五年(1278年)死;四子那木罕,至元二年(1265年)被封为北平王,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封为北安王。

据《史集》记载,“合罕(指忽必烈)在数年之前,当海都的军队还未掳去那木罕之时,曾无意中说出了由他继承大位,这个热望一直都存在他心中。但后来,合罕注意到真金很聪明能干时,就很喜欢他。”

那木罕为察必所生幼子,按照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幼子继承家庭财产并有继承汗位的权力,因此,忽必烈可能说过由那木罕继承大位的话。但后来,忽必烈发现真金是更加合适的人选,就立真金为皇太子了。

真金被立为皇太子以后,那木罕想当皇帝之心并没有死。因为,按照蒙古族选汗的习惯看,在召开忽里台选举大汗时,可以有两个候选人,那木罕一直梦想成为另外一个候选人。为了争夺帝位,他曾对忽必烈说:“他(指真金)继位后,将怎样称呼你呢?”惹得忽必烈“生了气,把他大骂一顿,从自己身边赶开,并说道:‘不许再来见我’”。忽必烈开始对那木罕产生不满。更能使忽必烈不愿意立那木罕为皇位继承人的,还是因为那木罕有着至元十三年(1276年)被西北诸王俘获的不光彩历史。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那木罕被释还朝,第二年真金死亡,于是,在那木罕心中又燃起了继承帝位的希望欲火。那木罕以为,真金死亡,皇太子之位非他莫属,因此忘乎所以,又干出了“遣使持香祠(祭)岳渎(五岳山神和河神)”的僭越礼分的事情来,受到桑哥的谴责,并想借此整倒安童。这件事,使忽必烈更加不高兴,并最终放弃了选举那木罕为皇位继承人的打算。

那木罕不是合适的人选,其他皇子也没有中意的,因此,皇太子之位就这么虚悬下来。

真金的妻子阔阔真看到忽必烈在选拔皇太子的问题上举棋不定,有意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帝位,于是积极地活动起来。

阔阔真是一个很懂礼节的人。据《元史·后妃传》记载,忽必烈早年游猎时,由于未带马奶子和水等饮料,很是口渴,便来到一座蒙古包前,见一女子正在缉理驼茸,便向她寻觅一些马奶子喝。那位女孩子很有礼貌地说:“我家有马奶子,但我的父母和兄弟都不在家,我一个小女子很难将马奶子给你。”忽必烈见女孩子不肯给马奶子喝,准备离去。那位女孩子又说道:“我一个女孩子独居此地,你自来自去,于理不宜。我的父母很快就回来,请你稍稍等一等。”早就接受了儒家“仁义”思想的忽必烈听了这话,很受感动,便留了下来。不一会儿,女孩子的父母果然回来了,他们拿出马奶子,热情地招待了忽必烈。忽必烈离去,曾十分感叹地说:“得此等女子为人家妇,岂不美耶!”后来,文臣们为太子真金选择妻子,选了一个又一个,忽必烈都不中意。一位老臣想起了忽必烈游猎寻求马奶子时见到的那位女孩子,以及忽必烈所说的话,便去寻找问讯那个女孩子,得知那位女孩子还未出嫁,便建议忽必烈娶为太子之妻。忽必烈一听,非常高兴,立即纳为太子妃。这位女子就是阔阔真。阔阔真“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史集》也说“阔阔真很聪明,合罕对他很赏识,她的一切命令都照执行。”

因此,阔阔真出来为自己的儿子活动太子的位置就优越多了。真金共有三个儿子,即长子甘麻剌、次子答剌麻八剌、幼子铁穆耳。阔阔真有意让自己的幼子继承汗位。

在阔阔真的活动下,忽必烈开始考虑重新立太子的问题了。

这时,赛典赤的孙子伯颜开始得到忽必烈的赏识,据《史集》记载,曾有人告发河南、江北行省平章伯颜挥霍了大量钱财,忽必烈一听,非常生气,便向伯颜索还。伯颜回答道:“这些资财,我已发放给人民了,因为在一连三年中都有自然灾害,禾苗不长,臣民贫困。现在,如果合罕有旨,我就去卖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把钱送给合罕,但国家要因此而被毁了。”忽必烈听了伯颜的话,对伯颜“所流露出的对臣民的同情”十分赞赏,曾感叹地说:“所有的大臣和异密都只关心自己,伯颜却关怀国家和臣民”。因此,赏赐伯颜“很多东西,给他穿上了饰有宝石的衣服,并且把一切重要的事都托付给他办”。

阔阔真见伯颜得到忽必烈的宠爱,便把伯颜召来,说道:“因为你获得了这样一些奖赏,并且合罕又把国事委托给了你,请你去问一问,真金的宝座被封存九年了,你对此有何吩咐!”伯颜向忽必烈转达了阔阔真的话,请求立铁穆耳为太子。

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阔阔真、伯颜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人,既懂儒家礼义,又有仁政思想,关心臣民,反对对老百姓过重剥削。这些思想都与忽必烈晚年思想合拍。因此,忽必烈在同不忽木商议之后很快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六月,正式将皇太子宝座授给铁穆耳,确立了铁穆耳皇位继承人的地位。

从忽必烈对皇位继承人的选定来看,忽必烈晚年的政治思想已完全回复到儒家“仁义”治国的思想上来。

至元三十年(1293年),忽必烈在繁重的内政和外交的操劳下,终于体力不支,病倒了。大臣们为他请来朝廷御医和各地名医,百般调治,仍然不见其好,相反越来越重。转至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旦,老百姓都欢欢喜喜过春节,可宫中却显得格外萧条,好像没有心思过春节似的,原因就是因为忽必烈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

忽必烈辛劳一生,每天都接见大臣,讨论国家大事,这时,开始不接见大臣了,规定,“非国人勋旧不得入卧内”,唯独不忽木,忽必烈不让他时刻离开身边,每天帮助他吃药,病情稍好时则陪他聊天。

这期间,忽必烈大概想了许多许多。

忽必烈从即位那一年开始就宣布要“鼎新革故,务一万方”。确实,鼎新革故和务一万方就是忽必烈一生中做的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既有成功,也有遗憾。

从“鼎新革故”方面来看,忽必烈进入中原以后,毅然抛弃蒙古旧俗,悉心学习汉族文化,也吸收了不少色目文化,大胆进行社会改革,确立一套对蒙古人来说完全是一种全新的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应该说,这是忽必烈改革的成功之处。然而,忽必烈杂揉诸法,又引起了各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忽必烈完全任用义理派帮助他管理国家,对全国的思想控制和社会的稳定确有好处,可义理派却不能帮助他解决政府的财政需求;完全利用功利派,确可帮助他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但这些功利派人物在管理国家财政时,常常把国家的钱财管到自己的腰包里去了,再加上加重对老百姓剥削,引起社会动荡,朝廷一直得不到安宁。忽必烈意识到这一问题,本想在义理派和功利派之间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然而,两派针锋相对,势同水火,没有办法创出新的路子,只好回复到仁义治国的道路上来。以仁义治国,确实有利于社会稳定,但国家财政亏空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成了忽必烈十分头疼的问题。忽必烈本想继续探讨,以解决这个难题,但时间对他这位老人来说,已经不允许了,完全成了他的未竟之业。

从“务一万方”方面来看,忽必烈即位以后,就把“统一”当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运筹帷幄,不断遣将调兵,终于灭掉了南宋,抵制了北方诸王的进攻,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这是他感到十分欣慰的事。然而,忽必烈的“务一万方”,并非是仅仅统一全中国,而是要统一包括南海在内的整个亚洲,因此,他在灭宋以后,不断对日本、安南、占城、缅国、爪哇等国发动战争,也不断调兵遣将,试图平定北方诸王的叛乱。忽必烈平定北方诸王的叛乱,不让他们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对的。也正由于忽必烈的不断进攻,才基本上解决了北方诸王的叛乱问题,这是忽必烈的一大功绩。但是,北方诸王的骚扰问题并没有最终解决,也成了忽必烈的未竟之业。至于进攻日本、安南等国,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忽必烈想统一整个亚洲成了泡影,不能不感到遗憾。然而,他哪里知道,发动统一的国内战争会得到人们的支持,而发动对国外各国的斗争,劳民伤财,人民纷纷反对,再加上远隔重洋,元军不善于水上行军和作战,最后都失败了。事实胜于雄辩地说明,忽必烈要在东方称霸,其路不通,只有与各国友好交往,才是最佳选择。但是,当时的忽必烈却无法认识到这一点,躺在病床上还感到遗憾,把没有征服日本、安南等国当成了他的未竟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