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龙行天下:忽必烈
9941100000013

第13章 先礼后兵

1259年,忽必烈率领东路军攻打南宋鄂州,贾似道十分恐慌,密遣宋京出使蒙古向忽必烈求和,主动提出愿意向蒙古称臣,以长江为界,每年向蒙古贡银20万两,绢20万匹。忽必烈这时已知蒙哥死亡,正想北返争夺汗位,求之不得,遂答应了贾似道的请求,率兵北返了。

中统元年(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之位。这时,忽必烈为了和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愿意与宋和好,于是按照惯例,派遣以翰林侍读学士郝经为大使、翰林待制何源和礼部郎中刘人杰为副使的使团,出使南宋报告忽必烈即位的消息,并要求南宋履行与贾似道签订的和议。

谁知贾似道所签和议全是背着朝廷干的,事后,他隐瞒了暗中求和的真相,编造了鄂州大捷的瞎话,说他所遣诸路大军均获胜利,“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宋理宗认为贾似道有再造之功,下诏晋升贾似道为少师,封为卫国公,大肆褒奖。

当郝经使宋时,贾似道正让廖莹中等人编撰《福华编》,以称颂其“解鄂州围”之大功。他听说郝经等人前来,害怕自己暗中向忽必烈求和及谎报军情的真相暴露,便密令淮东制置司将郝经一行人员扣押在真州(今江苏仪征)忠勇军营,蒙古大使顿时成了阶下之囚。

郝经无故被扣,不知所以,遂援笔上书宋朝皇帝,“愿附鲁连之义,排难解纷;岂知唐俭之徒,款兵误国”。表明愿为蒙古和南宋和好做出贡献。贾似道置之不理。郝经以为南宋皇帝不愿和好将他扣押,又数次上书皇帝说:“不知贵朝何故接纳其使,拘于边郡,蔽羃蒙覆,不使进退,一室之内,颠连宛转,不睹天日,绵历数年。”希望宋朝皇帝以应忽必烈美意,“讲信修睦,计要元元”,“使南北之人免遭杀戮之祸”。郝经所上宋帝之书,毫无疑问,均被贾似道所扣押。郝经见其多次上书,杳无音信,又提出亲见宋帝之请求,也不过是听不到回声的“希望之音”而已。

贾似道见郝经上书,才华横溢,又以其为汉人大儒,便想劝他投降,为己所用。然而,贾似道错打了算盘,郝经不畏威逼利诱,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贾似道没有办法,只好下令把他押回去看管,不让消息透露出去。

郝经欲归归不得,欲见宋朝皇帝又见不得,多数随员受尽了虐待和折磨,相继死去。他多么想把自己的境况报告给忽必烈啊!但又没有办法。只好艰苦地熬时度日。

一天,有人送给他一只大雁,经过请示,允许他养着解闷。据说,这只大雁见到郝经,不断拍打着翅膀,高叫不停,好像有什么事情要诉说一样。郝经见状,若有所悟,顿时想起了汉代“苏武牧羊”以鸿雁传书的传说,心想,我如今进不得,退不得,什么消息也传不出去,何不让这只大雁给忽必烈汗送个消息,让历史上的传说变成现实呢?郝经想到这里,立刻找出一条尺余长短的布帛,铺在一块木板上,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句:

霜落风高恣所如,

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天子援弓缴,

穷海口臣有帛书。

郝经题完诗以后,在诗下写了“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几个字,后面落款为“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由于郝经长期被囚,只知道忽必烈即位时的中统纪年,不知道后来已经改为至元纪年了,所以诗后题写的时间仍是按中统元年计算的中统十五年,实际上是至元十一年(1274年)。

郝经写好帛书之后,就把帛书拴在雁足上,乘雁阵北飞之际,把大雁放飞了。

说来也巧,就在这一年,河南开封有位老百姓“射雁金明池”,就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位老百姓看到了雁足上的帛书,不知所以,赶忙把大雁和帛书交给朝廷,当帛书传到忽必烈手中时,忽必烈非常感慨,他既同情郝经的遭遇,又痛恨南宋的无理,更为这只大雁感到惊奇。

忽必烈从帛书中知道了郝经的真正下落,掌握了贾似道破坏和议的真凭实据,立即派遣礼部尚书廉希贤及郝经的弟弟行枢密院都事郝庸赴宋责问蒙古使者无故被执一事。宋廷方知贾似道暗订和约及谎报军情等事情真相,他们面对元使诘责,理屈词穷,又惧怕元朝的强大武力,立即答应释放郝经等一行使人回国,并派其总管段佑以礼相送。

至元十二年(1275年),郝经一行回到了阔别十五六年的大都(今北京),忽必烈设盛宴欢迎。但由于十五六年的囚徒生活和旅途的劳累,郝经已经耗尽了体力,身体日益衰弱,竟至卧床不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忽必烈听说郝经逝世,非常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