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误以为:跟领导走得近,就成了领导的人,就更容易获得晋升、加薪的机会。所以,他们处心积虑地接近领导,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可往往物极必反。作为下属要注意上下有别,与领导之间保留一定距离才能游刃有余。
一、别和领导走得太近
接近领导,让领导了解自己的才干,是走向事业成功的一个环节。但凡事过犹不及,接近领导也有个限度。
过分接近的表示,不仅同事看不过眼,领导也会觉得不自在。倒茶让座陪着聊天,这是人之常情。可事无巨细地往前凑,就不足取了。有一位女下属,经常帮助领导洗衣服,有时连内衣也拿去洗。时间一长,流言蜚语不绝于耳,连这位领导也有些受不了。
还有一种接近的方式会让领导生厌,那就是无论大事小情都去接近领导。有些人做一项工作时,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去请示,弄得领导什么事情都要为你操心,替你拿主意。时间一长,领导就会认为你这人什么都干不了,这样一来,下次的机会可就不属于你了。能自己解决的事情就自己想办法,既减轻了领导的负担,又锻炼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领导欣赏的是这样的下属。
接近领导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工作接近,一个是生活接近,还有一方面就是思想沟通。
工作接近既要和领导保持频繁的接触,又不要无论大事小事都去请示,更不要借口谈工作找领导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套近乎。
切忌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拖泥带水,长篇大论。作为领导,管的事情很多,你的一项汇报就占了那么长的时间,他自然不会高兴。也许他还没听到你的思想闪光点就已经厌烦了,也许他还没有看完你的长篇文章就头疼了。这样,你的宏伟构想或许未经审阅就夭折了。
下属与领导的生活接近亦不可缺少,但同样也不可过度。一定要明白,领导的许多私事是你靠近的“禁区”,比如说家事。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谁都不希望自己家不甚光彩的事被别人知道,何况同在一起工作的领导呢?还有一句话叫作“清官难断家务事”。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卷入了,只会让你左右为难,处境尴尬。事情过后,他们仍然是恩爱夫妻、父子爷们儿,而你则又成了他们同仇敌忾的外人。这方面晚年的魏征就做得比较明智。
魏征晚年,皇太子承乾与弟弟魏王泰不和睦。群臣见魏王泰平时很受唐太宗宠爱,人心有些浮动。唐太宗便想让魏征来帮助解决这件事,魏征以年老有病为名坚辞不受。
而魏征此前就曾因卷入皇室之争而险些被杀。魏征辅佐李世民之前曾是太子李建成宫中的主要谋士,曾多次为李建成出谋划策,让他尽早除掉李世民以绝后患。但终因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射杀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幸亏李世民珍惜人才,才使得魏征免得一死。由此可见,作为下属要与领导保持距离,要做到不即不离,才能彼此相安。
二、把握好上下之别
领导之所以是领导,就是因为他有别于其他人。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年轻人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在工作中,很容易只把领导看成公司团队中与自己相同的一分子。特别是当领导与自己年龄相仿时,在工作交往中便更加无所顾忌,一点也不注意上下等级了。平时直呼其名,随便开玩笑,在工作中有了什么不满,也不分场合直抒胸臆。
其实,领导只有在工作以外才可能是下属的朋友,在工作中,领导还是在乎他的权威和地位的,领导非常在乎要别人对他工作业绩的认可。如果下属如此“礼遇”领导,领导会很没面子。就算领导是下属的朋友,在公司也最好把关系纯化为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否则的话,下属在公司很难有立足之地。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上下之别呢?大致有这么几方面:
1.给领导留足面子
俗话常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中国人都爱讲究面子,往往把个人的尊严看得非常重要。不仅中国的普通老百姓爱面子,许多处于公司上层的领导们在很多时候比下属更加在乎面子问题。因为在工作中,领导代表着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公司的形象,能不能保护领导的面子,能不能维护领导的尊严,往往成为评价一个下属工作能力的标准。所以,在与领导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等级差别,尊重领导,要给领导留足面子。当领导突然来到你的办公桌前和你谈话时,下属必须要站起来回答领导的问题,来表示对领导的尊敬;领导询问的事情,要快速而且准确地回答,如果要出示文件来加以说明的话,应该拿着文件,站在领导的同一方向来进行解说,不能背对着或者面对着领导。
注意下属和领导之间的等级差别,收敛一点下属的随便态度,在正式的场合表示对领导的尊敬,会让领导觉得自己在公司中是有威信的,大家是承认他的地位的。在他洋洋得意的时候,自然会提拔你这个给他足够面子的手下了。
2.与领导交往要把握好度
虽然每个领导都希望上下级之间能保持一种良好、和谐的关系,但是,领导同时又希望自己能受到一定的尊重,下属们都服从他的领导,当他下达命令的时候,下属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因此,领导有时候乐意与下属建立一种朋友关系或者带点哥们儿义气,但领导绝不允许这种关系超越他们之间本来存在的上下级关系。这就要求下属要与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认为领导既然都把自己当成朋友了,就可以没大没小,肆无忌惮,超越下属和领导之间那个等级关系。
领导要考虑到公司内其他下属的看法,要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如果和下属的关系过于密切就会对整个公司产生不好的影响。作为下属,也要对领导敬而远之,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既保护了领导,也保护了自己。
所谓保持一定的距离,就是说下属和领导可以在业务上、信息上进行一定的沟通,而下属对领导的工作作风、个人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些有利于下属在工作中积极配合领导。这样你们之间能友好相处。另外,当下属和领导交谈时,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如果领导今天心情很好或者在参加某项休闲活动,这个时候下属和领导谈话时就能随便一点了,可以多谈一点工作上的设想和生活上的琐事;但当领导心情不好或者工作繁忙时,下属和领导谈话就应该就事论事,领导说什么事情下属就说什么,不要多说没用的东西,否则的话只会让领导更加心烦意乱。当下属和领导在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时,所谈的内容就要有所选择和避讳,不能信口开河,天南海北的瞎侃。同时又不要只知道一味地重复领导的观点或意见,要适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谈话,让领导明白你是一位有才能的人,是可以成为他的左右手的。
3.学会对领导说“不。”
在工作中,对领导说“不”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很多人看了前面两点后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你所谓的要注意等级差别,不就是要我们服从领导的命令,听从领导的安排,能够保护领导的面子,维护领导的尊严吗?如果我对领导说‘不’,不服从领导的命令,那领导的面子又怎么能保护下来呢?这两点是互相矛盾的嘛!”其实,这两点一点儿也不矛盾。这里所说的要学会对领导说“不”,并不是指对于领导的所有命令和安排都说“不”,只是对于领导那些过分的,超出下属的工作职能之外的要求说“不”。
在职场上,下属平常总是想方设法地想去讨领导的欢心,尽力去做好人际交往,否则,他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养成一种对领导只会唯唯诺诺的习惯,那要怎么说“不”呢?其实很简单,“量力而为”,就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工作内容,对领导的要求做出客观判断,如果这个要求在你的工作范围之内,下属应该尽量满足领导,否则应该就事论事,勇敢地对领导说“不”。
敢于对领导的过分要求说“不”,领导不但不会觉得下属没有礼貌,不尊重他,让他没有面子,反而会更加信任下属,认为下属是一个有主见,有头脑,能判断是非的人才,会更加重用你。
三、领导并非知心朋友
人们总是把知心朋友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但作为下属要切记:“领导并非知心朋友。”任何与领导成为知心朋友的希望都很容易破灭。
虽然说在公司里,领导和员工应该互相合作,共同推动公司的发展,实现双赢。但是,只要深入分析后就会发现,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首先,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在公司里,作为领导者,他习惯于向员工发号施令,即使决策失误,也是他自己的事。而员工是领导管理的对象,是被管理者,他必须听从领导的指令,执行领导安排的任务,即使领导错了,在提醒领导依然无法改变领导的决定后,他还是要无条件地执行,除非他做好丢掉工作的准备。
其次,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
领导是雇用者,员工是被雇用者,领导给员工提供工作机会,员工为领导服务,为领导创造效益。这种关系并不是永久的,随着公司的发展,领导可以解雇员工,员工也可以主动解除劳动关系,辞职走人。
第三,最根本的利益不同。
2004年3月,一篇《裁员纪实:公司不是我的家》的文章在网上广泛流传。文章称,领导最关心的是公司的利益,员工也关心公司的利益,因为只有公司发展了,员工的利益才会得到保障,并有上升的可能。但员工最关心是自己能从公司的利益里获得多少,是否合理。领导是以员工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多少来衡量员工的,而员工是以能从公司获得多少来衡量领导的,所以,一旦达不到双赢,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就会被打破。
在现代企业里,领导和员工仅限于一种工作关系。领导给员工提供工作机会,员工给领导创造效益。就是这么简单。这与传统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在计划经济时代,员工进企业参加工作后,似乎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企业了。不但工作上有什么事好捅到领导那里,连家庭琐事也找领导倾诉,比如:夫妻不和,对方跟哪位同事关系不好,自己家庭遭遇了什么困难,请领导给亲属安排工作,等等。在现代企业里,如果员工再把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捅到领导那里,领导一般懒得管,并容易引起领导的反感。
如果你把领导当作知心朋友,满腔热情地找领导倾诉,不知你想没想过领导的感受,他是否也把你当作知心朋友?
如果领导当初与你地位相同时,曾经是知心朋友,也许领导念及旧情,还把你当作知心朋友看待,那你不妨跟他倾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并寻求领导的帮助。如果领导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显然是提醒你注意:现在你们的身份已经有所不同了。这时你就不要再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公事公办,私事也不要带到公司里来。
一般员工与领导并没有特殊关系,这时向领导倾诉家长里短,领导一般都会很反感,但碍于情面,领导不会当时给你难看,一般会提醒说:“对不起,现在是上班时间,我很忙。”如果你以领导的知心朋友自居,认为向领导倾诉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赖着不走继续倾诉,就会惹恼领导。领导会阴沉着脸说:“你先回去吧,我马上要开会。”甚至将你轰出去。这样,你给领导留下的印象就不只是不好,而且是恶劣了。
有的领导性格外向,而且平易近人,很容易吸引员工向他靠拢,甚至消除员工的戒备心理,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但如果你跟领导交心,可以说是犯了职场中的大忌。一般来讲,隐藏在内心中的想法,都属于心中的秘密,是不适宜拿出来公开讲的。
江涛是一家电脑公司的技术人员,跟领导相处得就像哥们儿。一天下午,江涛加班加得很晚,领导请他吃晚饭。几杯酒下肚,江涛头脑一热,说他也想开一家电脑公司。
领导一愣,但很快恢复了表情,并鼓励说:“年轻人就应该有闯劲,我支持你。”
江涛说:“我现在的技术还说得过去,但对销售还是一知半解。”
领导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嘛。凭你的能力,再干上两年就能独当一面了。”
江涛说:“你放心,两年之内我是不会走的。”
一周后,公司又招聘了一名技术人员,江涛也接到了解聘通知。江涛一脸茫然,找领导询问。领导一本正经地说:“在我的公司里,你已经没有什么需要学习的了。你应该多干几家公司,多积累点经验。我是从你的自身发展考虑才忍痛割爱的。”
江涛蓦然醒悟自己为什么被炒鱿鱼了,都是因为自己跟领导交心,才让领导有如此“富有人情味”的理由!
同样,员工若把领导当作知心朋友,就容易忘记自己在公司的角色,向领导提一些不该提的建议,如:“新的一年开始了,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是不是该给员工加薪了?”甚至这样向领导表述:“我认为,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应该给员工加薪。”虽然你的本意是为公司着想,但加薪是领导决定的事,即使真的应该加薪,也轮不着你说三道四。况且,你站在员工的立场上提让领导为难的建议,让领导觉得你代表员工跟他作对。
周扬是公司的管理人员,跟公司领导是中学同学,所以一直把领导当作知心朋友看待,经常向领导提一些与自己工作无关的建议,为员工争取利益。虽然领导很少采纳周扬的建议,但久而久之,周扬便赢得了“工会主席”的绰号。周扬很得意,却引起了领导的极度反感,将他调到分公司一个无足轻重的岗位上。
周扬不服,质问人事部。人事部答复的理由是:不热爱本职工作,缺乏敬业精神。
周扬琢磨了一番才醒悟,不由得黯然神伤:自己把领导当作知心朋友,没想到领导却把他看作普通员工!他越想越心灰意懒,最后主动辞职走人。在职场,不要妄想领导会把自己当知心朋友,也不要把领导当作知心朋友。领导就是领导,用优异的工作成绩来赢得领导青睐是最保险的。
四、当朋友变为领导时
作为下属,当你的朋友成为领导时,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日后的工作会轻松,更不要认为自己会“近水楼台先得月”,机会会比其他同事多。
在这个时候,你更应该与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过分亲密,不要对以前的友情寄望太高,毕竟你们现在的立场、生活态度等等都已经不一样了。
当张倩得知自己被调往行政部的时候非常开心,因为行政部经理是她的大学同窗,在大学的时候两人情趣相投,无话不说。张倩本以为和她共事一定会很轻松,但情形并非如此。昔日的同窗、今日的领导对她完全没有以前那么热情,在公事上她言简意赅,张倩有些不很熟悉的环节向她请教的时候,她甚至含糊地一带而过;下班后她们也各走各的,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下课后一起去餐厅小坐,聊聊彼此的心里话。过了几天后,聪明的张倩就看出来了,同窗之所以这样做,一是想和她保持距离以分清职位高下,以便管理;二是担心同样也很出色的张倩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张倩看出了这两点,不再对友情抱有太高期望,两个人也越走越远最后形同陌路,仅仅是碰面打个招呼而已。
张倩的遭遇告诫我们:不要因为你是领导的同学或亲朋好友就过于亲近,还是应该保持一定距离,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也有利于领导工作的开展。
一般来讲,一个人能从人堆中爬上权力的最高点,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下属应该从内心里敬佩领导。在平时,下属要表现出对领导能力的佩服,要时不时地向领导讨教讨教,让领导感到下属的谦虚,让领导感到下属的工作离不开他。如果下属的工作有了小成就的时候,就更加需要注意和领导打交道的方式了。这时,你对自己的成绩要表现得低调一点,在公开的表扬大会上就应该多强调领导的作用,多感谢领导的帮助,别让领导感到你对他来说是个威胁。
如果你很敬佩领导,很佩服他的能力,想向他学习,但学习领导并不意味着要模仿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在领导面前把自己打扮得像领导的“孪生兄弟”,不要在领导面前穿得太华贵,更不要在装扮上有意与领导争高低、抢镜头,如果下属衣着的色彩、款式罩住了老板的光彩,领导就会感觉下属侵犯了他的成就感。如果你穿的太花哨,还会让领导在心里产生这个人不踏实,不能好好地工作,只会打扮的想法,要是这样的话,你以后受到重任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了。
因此,在工作的时候,还是着较正式的服装为好,显得整个人落落大方,诚实可信。当领导看见下属那得体的装束时,会觉得这个人很稳重,充满自信,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当然,职场上肯定是存在着友情的,但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过分亲密,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在工作中不受到伤害,也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五、保持距离才安全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彼此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更不要说领导与下属之间了。要想彼此相安无事,就要留有一些空间,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减少单独在一起的时间。比如吃饭、逛街、去俱乐部、一起回家等等。要求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下属和领导之间这样的私人活动过多了,就肯定会引起他人的联想。没有人会相信领导和下属之间能一直保持纯粹的友谊。一旦别人有了这种想法,下属的工作成绩肯定是第一个被质疑的,然后这位下属获得各种奖励都会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如果下属不想有这种遭遇,应该从一开始就做到和领导公私分明。
2.减少开玩笑的机会和次数。在单位中难免有时会开开玩笑,调节一下气氛。如果领导不是很保守的话,领导会参加进来。但是下属最好还是少和领导开玩笑,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过火,有时会让人误会下属和领导的关系很亲密,甚至不正常。
3.不要牵扯到领导的生活里。如果领导经常需要你帮忙做一些私事,最好还是找个站得住脚的理由,巧妙回绝为妙。下属过多地涉入领导的私人生活是一件危险的事,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不影响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委婉地推脱无疑是最佳的方法。
4.不要在领导的办公室里一谈就是半天,哪怕是为了工作,以免给他人留下“你是他的心腹”的印象。其实下属不妨用报告或E-mail的形式向领导汇报工作和提出建议。下属一旦成了领导的“心腹”,就会被周围的同事孤立。一方面大家怕下属会向领导打小报告;另一方面觉得下属的这种地位得来很可疑。
通过上面的逐条分析,可以看出,保持一定距离,是维护下属和领导之间正常关系的最低标准。这样说并不是让下属把领导拒之千里之外,而是让下属懂得在特殊的时间同领导保持一定距离,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
六、不侵犯领导的私人领地
“李局长家真是富丽堂皇,光是灯具就不下20种。”老赵眉飞色舞的在办公室里说。
“你去过李局长家了?”同事们问。
“怎么没有!去过好几次了。”老赵得意地说。
有几个同事却在暗暗摇头。因为他们知道,老赵与李局长并没有特殊的私人关系,老赵不过是在偶然的机会中获悉李局长住所地址,便这样贸然造访,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果然,没隔多久,从某个渠道传来了李局长对老赵的评价:“这个人很讨厌。”
为什么下属不该擅自造访领导的住所呢?原因有三:
第一,部属与领导,是工作关系,而住所却是一块私人的领地。许多人工作之后要回家,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和睡眠。如果光是为了这点事,不用回家也能解决问题。
家是一种氛围,是一种让人从精神到肉体完全处于松弛状况的氛围。人们工作了一天,紧张了一天,回到家中,恰如鱼儿回到水中,鸟儿回到林中,好不轻松,好不自在。
偏偏这时,门铃响了,你进来了,带来了有关工作的整个记忆,破坏了别人悠哉游哉的心态和生活节奏,这怎么可能受人欢迎呢?
第二,一个家庭大多有两个以上的成员,而别的成员对你这个只有工作关系的人介入进来,必然也是不满意的。
或许,领导的夫人正要与丈夫一同外出去看电影;或许,领导的丈夫正希望和夫人一起静静地呆一会儿;或许人家的孩子正等着爸爸或妈妈辅导功课……
这样,即使你的领导没有对你的造访感到厌恶,人家的家庭成员也会讨厌你,并把这种情绪传染给你的上级。
第三,私下造访领导的住所,一般而言,动机都不怎么单纯,总是企图在彼此之间造成另一种“亲密关系”,以便获得好处。这是一种丧失自信的表现。你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博得领导的好感呢?
这也是一种走后门的行为,正直的领导必然对此产生反感。同事也会认为你是个“马屁精”。所以,为了自尊,也为了保证领导的私人领地不受侵犯,请不要贸然到领导的住所去。
七、私事别去找领导
工作是领导与你之间联系的纽带,他是你在工作中的上级。至于工作以外的个人私事,不属于工作的范畴,最好自己独立解决,千万别去找领导。
比如婚姻就是一种,此类对个人比较重要的事,如果把领导牵扯进来,那无疑就是自找麻烦。
有人问:
“请领导帮忙介绍个对象又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大有关系。
这种介绍有两种可能:或成功,或失败。作为婚姻介绍人,他总是把自己认为相互合适的人撮合在一起,总是希望成功,而不希望失败。万一你觉得介绍的伴侣不合适,这就等于否定了他的意见,人家多少是会不开心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这样嘀咕:
“我给他介绍的人,蛮好的,他还不中意,他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再说,他自己有什么好?”
试想一下,假如这种想法出现在你领导的脑海里,该怎么样?你说对你有利还是不利呢?万一是人家看不中你,发现了你的缺点,那么,很自然,他(她)对你的看法也会传到你的领导耳朵里,这对你也未必会有什么好处。
即使介绍成功,也不是没有问题了。领导与你的配偶是有某种联系的,情况虽比娶领导的女儿要好一些,但你的一举一动还是随时可能反馈过去,这也是一种牵制。
有人以为,请领导做结婚介绍人可以套套近乎。其实大部分领导都很讨厌这种事,有些比较老练的领导会当面拒绝说:
“对不起,我很想帮你的忙,不过我实在太忙,没有功夫。再说,我没有做这种事的经验。”
有的领导,嘴上虽然应承,实际上却不会替你去办。
如果这种事给同事们知道的话,更是天大的笑柄。
婚姻是私人的事,最好不要扯进工作关系里来。如果你确实需要女朋友或男朋友,完全可以托亲戚朋友帮忙,也可以到婚姻介绍所之类的地方去试一试运气。至于领导,最好还是别去惹他的好。
假如有的领导好心地主动替你介绍对象,你也是婉言谢绝的好。你可以这样说:
“谢谢您的关心,不过我已经有朋友了。假如这次谈不成功的话,说不定还要请您帮忙的。”
这样,既肯定了领导的好心,又留了一条后路,领导不至于感到下不来台。拒绝的理由是已有朋友,又不会让人觉得反感,反倒会觉得你这人挺忠厚的;而谈得成谈不成,都是没准儿的事,所以,你在这方面还是占据主动的。
八、等距离地与领导交往
所谓的等距离地交往,就是指下属和有矛盾的领导们都保持着同样距离,不亲此疏彼,做到一视同仁。不要今天和这个领导谈天说地、无话不谈,明天又和那个领导称兄道弟、形影不离。“等距离外交”,保持中立是下属在与这些领导相处的时候最明智的做法。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极强的自制力,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吸引。要知道在同一组织内,不同的领导如果闹起矛盾来,有时候会异常激烈,他们之间会掀起轩然大波,接着还可能把下属们都牵涉进去。
只有有了很强的自制力,下属才能抵制住诱惑,坚持住自己的立场,对这些有矛盾的领导亲疏有度,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关系,对他们布置下来的工作都一样认真完成。
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中,首先要记住,领导的命令、布置的工作一律要服从,下级要绝对服从领导,这既是军队里铁的纪律,也是公司里铁的纪律。对那些和自己有矛盾,或者自己不喜欢的领导布置的工作就不理不睬,下达的命令不听、交待的事情不干,甚至公开对抗,这都是不恰当的处理办法,如果不及时纠正,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有人认为这种担心是多此一举,他们可能会说:“我应该帮的是我的顶头上司,他才是我们这个部门的主管,那个领导只是一个副的,不会对我构成威胁,而且我的顶头上司会罩着我。”
其实,在一个组织里,除非自己是老板,否则总有人来管你,而且副主管也有翻身变成正主管的时候,“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将来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如果有朝一日,副主管变成主管,他首先要拿来开刀的就是你这个当时反对他、不把他放在眼里的下属。
另一方面,你跟原先的领导走得太近,如果领导的工作因需要进行调整,不管你的领导是晋升了,还是调离了,你新的领导都会对你有所顾忌,因为你是以前领导的人,再继续重用你,你很有可能还经常跟以前的领导通气,对新领导来说,这是你最不忠诚的表现,你的这种行为也是领导最忌讳的。如果新领导跟以前的领导有矛盾,那你最好考虑主动走人,领导绝对不会把“敌人”安插在自己身边,更不会重用“敌人”。如果你的领导是非正常调离,作为跟他走得最近的人,即使你没有问题,也有嫌疑,新领导是不会重用一个不清不白的人的。
有的员工认为,我会对新领导表示忠诚的,会赢得新领导的信任。但新领导往往不这么想。因为你身上有鲜明的前领导的印记,显得不可信。你往往还没对新领导表示忠诚,就被新领导一脚踢开了。
跟领导走得太近,一旦领导易人,就会让人对你产生以上种种不利的联想,这些联想无形之中就成了把柄,这些把柄无须找借口表达出来,就决定了你遭“株连”的命运。如果你跟领导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就不会受到领导更替的影响。
陈丽虽然在公司里才工作了三年,却被同事们称为“老员工”。陈丽一进公司就在人事部工作,三年换了两任老总、三任部门经理,管理人员也进行了几次大换血,她却在岗位上岿然不动。好友向她询问有什么秘诀,她坦然地说:“我跟领导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从不跟某一个领导过分亲近。没有人说我是哪一个领导的人。”
下属还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在每一个公司,甚至每一个部门中,领导和领导之间,顶头上司和间接上司之间,以及领导和下属之间,为了工作而产生矛盾是正常现象。如果下属在这种矛盾当中,只看到一方的利益,为一方服务,那目光就太短浅了。《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下属要是陷入一方当中,这种共进退的命运也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因此,在工作中,只有做到保持中立,奉行“等距离外交”的政策,对所有的领导保持同样友好的态度,你才能够在相互间有矛盾的领导双方不管哪一方发生了变故时,危害都不会波及到你的身上。只有这样,下属才能在矛盾重重的公司里“独善其身”,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