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与领导相处的学问
9913000000012

第12章 说话小心——领导面前的每一句话都要深思熟虑

作为领导,对别人的话一般十分重视,不仅听你的话,往往还要分析你说话的目的。因此,下属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祸从口出”。同时,领导每时每刻都在观察自己的下属,特别是双方交谈的时候。下属用“头脑”说出来的话,其分量自然比随口说要强,给领导的印象深。所以,在领导面前说话时,必须站在较高的角度,通盘考虑,特别是在进言的时候,每一句话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你才能打动领导的心。

一、恭敬领导要说到点子上

与领导说话是最需要讲究艺术的。

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人是最禁不住恭敬的动物。对领导来说也是如此,你求他帮助办事儿,恭敬他是理所当然的。你恭敬了他,他也反过来恭敬你和重视你,得到恭敬的人是不会放着对方的难题不管的。

会说话同办事儿是相辅相成的。话说得好听,说得到位,领导便易于接受你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否则即便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会容易办砸,所以要学会顺情说好话。顺情说好话一般叫作赞美或者颂扬。

几乎任何人都爱好虚荣,其特点往往是他们极乐意看到自己在那些没什么把握的事情上表现不凡,获得别人的称赞。当你对此加以颂扬时,都会发生你所期望的功效。

称赞领导一定要注意技巧。“戴高帽子”,并非是指溜须拍马,而是指对领导的佩服或称赞。赞誉之词,人人都需要。称赞领导也有方法和技巧,如果称赞领导不恰当,反而会弄巧成拙,只落下一个“溜须拍马”的坏印象。称赞一个人,当然是因为他有出色的表现,但每个人在出色之处却各有不同。有的人是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成绩突出;而有的人则在社交方面有特长,有与客户打交道的能力。因此,在称赞领导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方式的称赞。

高帽子的妙用随处可见,但用错了却也让你画虎不成反类犬。

有个公司的部门经理对总经理抓好公司业务的同时,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撰写了一本《经商之道》的书稿,这样称赞道:“你在企业工作真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如果你专门研究经营管理,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商务管理的专家,会有更加突出的成果问世。”

总经理听完部门经理的一席话,不满地说:“你的意思是说我不适合做公司的总经理,只有另谋它职了?”见总经理产生了误解,本来想给总经理“戴高帽”的部门经理吓得头冒虚汗,连忙解释说:“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

还是秘书过来替部门经理打了个圆场,说道:“部门经理意思是说您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本职工作抓得好,其他方面也非常出色。”

可见,同是称赞一个人、称赞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法,其效果悬殊是很大的。

恭维赞扬不等于奉承,欣赏不等于谄媚。赞扬与欣赏领导的某个特点,意味着肯定这个特点。只要是优点、是长处,对集体有利,你可毫无顾忌地表示你的赞美之情。领导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

二、言语争功要有度

作为下属,把工作做好了,出了成绩,有向领导邀功领赏的念头也是理所当然的。但言语争功要谨慎,要有个度。

因为如果下属喋喋不休地向领导提出利益要求,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心理上,他会感到压抑、烦躁;感情上,他会觉得失望。况且,你所得的利益如果是靠嘴皮子争来的,领导即便满足了你也不会愉快,心理上会认为你是个“格调”较低的人。

最好的办法是让领导主动给你,这可要靠你敏于行事了。

把你的工作干得漂亮些,尽最大努力满足他的要求,并且要有特色,有创造性,这样,明白的领导自会嘉奖你。

陈平的策略可谓是比较高明。陈平出计,在云梦擒了韩信,可以说是为刘邦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护佑侯。但他居安思危,推辞说:“这不是功劳。”高祖疑惑地问道:“我用你的计谋,才能克敌制胜,这不是你的功劳是谁的?”陈平答道:“若不是魏无知的引见,我哪里能为陛下所用呢?”刘邦闻言,不由得赞叹陈平的仁义。于是,厚赏魏无知。

陈平的这一谦让,更让刘邦觉得难得,一高兴,便又嘉奖陈平。

白登解围后,高祖回师,路过曲逆。其实此地虽经战乱,仍不失繁华,汉高祖于是又把5000户的曲逆县封给陈平,改护佑侯为曲逆侯。

你看,这样邀功请赏是不是更计高一筹呢?

韩信为将,豁然大度,善谋略,知己知彼,攻则必破,守则必固,每战皆胜,是楚、汉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中枢。但他伸手向刘邦要齐王之封,却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

公元前203年,韩信奇计破齐后,派人送信给刘邦。信中说:“齐国伪诈多变,反复无常,又紧靠楚国,请封我为齐王,以便镇服齐国。”刘邦看罢,破口大骂:“我被楚军围困,日夜盼望你来协助我,你却要自立为王!”后来,刘邦虽迫于无奈,封韩信为齐王,但这却为韩信后来获罪埋下了祸端。

汉高祖六年,刘邦终于带着这股怨气加之韩信居功自傲,将他擒于云梦泽,贬为淮阴侯留在京都,不准外任,韩信自此再无作为。

由此可见,下属为了功劳而向领导讨赏时,说话要谨慎,必须有个度。否则,会引起领导的反感。

三、掌握报喜与报忧的技巧

职场中,下属向领导汇报工作必不可少。向领导报告工作中的成绩,等于向领导报喜;而向领导报告工作中的失误挫折之类的情况,就等于向领导报忧。

从企业大局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喜是忧,都是领导应该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即领导必须清楚地掌握企业运营过程中喜在什么地方,而忧又在哪些地方,并根据喜与忧的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控企业朝着发达的方向发展。

因此,员工和下属在向领导报告工作时,必须实事求是,是喜说喜,是忧说忧;不夸大成绩,不缩小缺点。只有坚持这个原则,领导才会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也只有坚持这个原则的员工,才是诚实可靠、值得领导信赖的下属。

但是,原则不等于技巧。换言之,原则不能代替方法。通常情况下,原则只是指出一种方向,而技巧和方法,则是保证原则得以体现的具体步骤。

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不少善于投机钻营者,他们往往利用领导喜欢成就,讨厌缺陷的心理,夸大成绩,隐瞒不足,报喜不报忧,曲意逢迎领导的爱好,从而达到个人升迁或谋取私利的卑劣目的。而老实诚恳的员工和下属,实话实说,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有时反而被领导猜疑和不信任、不重用,甚至遭到轻则“穿小鞋”、重则打击报复的不公正对待。

诚然,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首先与领导的自身素质有关。但是从下属的角度讲,为了避免好心不得好报,反而被领导打击报复的现象出现,你还应该掌握如下的技巧和方法。

1.减少主动性

无论是报喜还是报忧,只要不是直接指定必须由你来作答,你就应该少说为佳,不说最佳。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主动性,从实施效果上看,往往并不被动。

因为,议论喜与忧,本身就是一个是非问题。而爱说是非的人,不管是说公,还是说私,是议喜,还是论忧,其在企业内、单位内往往是不受众人欢迎的人物。更何况那些素质低下的领导常常混淆黑白,是非难辨,弄不好给你个恩将仇报,让你得不偿失。

所以,只要不是领导要求你来议论企业的功过、成败,那么你就应闭起自己的嘴巴,不要主动到领导那里报喜或者报忧。

2.受宠不必惊

假如领导有兴趣和你一道议论工作的成绩与失误,这时,你切莫受宠若惊、忘乎所以、纵横议论,把你所有看到的、听到的、估计的、猜测的各种有关企业的、领导的喜与忧,信口开河倒了出来。这是一种不谨慎的表现。

要知道,人在受到领导的宠爱时,往往有夜郎自大的情绪产生,似乎觉得这个企业就是自己和领导的了,因而会放开嘴巴评说企业与领导的功过是非。其实不少领导有时故意宠爱某个下属,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因为领导需要掌握员工和下属的心理活动。

我们常见一些领导,员工生病时亲自看望,员工生日时亲自到场等,这往往会使员工产生受宠若惊的效应。当然,从现代企业管理的立场来看,这种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有利于造成一种同舟共济的团结局面。

但是,作为一名员工不能因为自己与领导同舟共济,就可以放肆地议论企业的功过是非。因为,你的见识和水平往往与领导的见识和水平存在着差距,信口开河会显得自己不稳重,见识短浅,进而给领导留下不良印象。

所以,只有那些在获宠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的员工、不信口雌黄的员工,才能被称为受宠不惊、聪明的员工。

事实证明,那些有较大作为、有较大功绩的人,大都是一些受宠不惊、谨言慎行的人。

3.顾此失于彼

假如一定要向领导报喜或者报忧,原则上应注意只谈自己,不谈别人,顾此,失于彼。

因为,实事求是地讲,一个人只能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最有发言权。不管是忧,还是喜,是成绩,还是失误,只要是自己的经历,谈起来你往往能切中要害。

所以,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你对自己在本职工作上的喜与忧,尽可以向领导陈述。但必须注意,尽量不要连带他人。

他人的喜与忧,应由他人自己去说。

在向领导汇报自己工作中或生活上的喜与忧的时候,要把握两点:一是报喜报够。即你应把自己取得的工作成绩,向领导讲述清楚,以使领导了解你的能力优势、分享你所取得成就的快乐。二是报忧报透。就是说你对于自己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那些难以解决的难题、工作上的不足,应向领导做透彻的描述,以便于领导拍板决策,帮你解决难题、纠正不足。

4.忌揽功推过

无论是报喜,还是报忧,其中最大的忌讳是揽功推过。

所谓揽功,即是把工作成绩不适当地、不符合事实的往自己的功劳簿上记。不少人想不开其中的道理,他们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成绩时,往往有意夸大自己的作用和贡献,以为用这种做法就可以讨得领导的欢心与信任。实际上多数领导都是相当聪明的人,他们并不会因为你喜欢揽功,就把功劳记到你的账上去的。即便一时没有识破你的真相,他们也多会凭直觉感到你靠不住。因为人们对言过其实的人,多是比较敏感的。

所谓推过,就是把工作中因自己的主观原因造成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故意向别人身上推,以开脱自己。它给人的印象是文过饰非,不诚实。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但揽功推过却是人的劣根性。

不揽功,不推过,是喜说喜,是忧报忧,是一种高尚的人品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体现。采取这种态度和做法的人,可能会在眼前利益上遭受某些损失,但是从长远看,必定能够站稳脚跟,并获得发展的机会。

5.成绩归领导

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取得成绩,企业能够获得发展,当然是员工们努力奋斗的结果。但是,请不要忘记,如果没有领导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条件,你是无法在这个企业做出成绩的。

因此,在谈到员工的成绩和企业的发达时,就不能不强调领导的贡献和作用。

由此延伸,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那些善于把成绩归功于领导的行为,常常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行为,而能够做出这种行为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德才品位较高的大智大勇者。

报喜报忧的学问,历来是下级与上级打交道时,所必须注意研究的重大问题。员工和下属在与领导相处时,应该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巧和方法,以利于和谐共事,推动工作。

6.实话与实说

员工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实话实说、有喜报喜、有忧报忧。这是一种对领导、对企业、对工作极端负责的行为。

但是,这种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行为,只能用之于那些开明的、有胸怀的领导,而对于那些心胸狭小、刚愎自用、吹毛求疵的领导而言,弄不好就是一种罪过。因为,这类领导由于自身的心理素质较低,往往自视甚高,以至于爱好别人的夸奖与吹捧。领导的成就、工作的业绩,夸大无妨,甚至还能讨其欢心;相反如果下属反映的是有关领导的工作失误和素质的缺陷,往往难以听得进去。如果你不了解这类领导的性格缺陷,就贸然实话实说,讲了领导的不足和缺点或工作的失误,就可能会遭到他的报复。

以上六点是下属向领导汇报时所应掌握的,通晓这些报喜与报忧的技巧,你才能在领导身边游刃有余。

四、别对企业说三道四

人们时常可以看见这样一种人,他们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对企业说三道四,去挑剔领导的管理方式,表面看来像个专家,实际上只是个“半瓶醋”。

企业管理是一种艺术,各人有各人的表现方式,任何理论、任何法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性质、员工的教育程度、领导的个性、社会的背景等等,都是影响管理的重要因素。如果你忽略了这些因素,只以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东西,或是听了几次管理专家的讲演,就把它们当作模式,去衡量领导的管理是否合乎现代标准,这无疑是不切合实际的看法。

有很多学商的青年人,一进入工商界之后,往往会感到领导的管理跟现代的管理思想相去甚远。因此,他们难免怀疑,这样的“土包子”领导,为什么能经营这样大的企业?

这种怀疑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你是基于不平的心理、不服气的念头来看这一问题,你除了更加不服气外,可能一无所获;如果你能深一层去体会,找出这些领导凭什么东西在管理他们的企业,相信你一定会获益匪浅。

不管是过去的管理方式也好,或是现代的管理方式也好,统统都是离不开人性的。而人性有多方面的适应性和附着性,其变化的因素往往是非常微妙的,难以捉摸的。不是人生阅历丰富、通达人情世故的人,是不容易抓到要害的。

今天,有很多企业管理者是白手起家、学徒出身,一生所经历的困苦艰难,不计其数,这种磨练,使他们通达了世事,使他们深深认识到人性的微妙所在。因此,虽然他们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对各类型的人事管理,却有其独到之处。他们能使能力强过他们的人惟命是从,他们能使学问大过他们的人心悦诚服,他们能使调皮捣蛋的人甘心为他们效劳,他们能使那些恃才傲物的人对他谦恭驯服。这些能力就是他们成功的资本,而且不是书本上能够学得到的,也不是管理专家能够望其项背的。他们有自成的一套管理模式,虽然没有什么章法,但却非常实用。

当然,这些不讲求管理章法的领导,并不是完全不懂得现代管理,只是他们把现代的管理理论和法则吸收之后,融入了他们自己的模式里,变成了他们自己的管理理论和法则,使现代管理变了型。他们只是把有的部分强化了,把有的部分去掉了而已。

这种变型的管理,当然使崇尚现代管理思潮的青年人看不顺眼,认为是阻碍企业进步的绊脚石。因此,他们瞧不起领导的成就,认为他们的成功是时代创造出来的,完全是靠机遇。

有了这种不满的心理,有很多员工,特别是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人,对公司的制度、经营方式等,常发牢骚、批评和指责,并且认定企业之所以落伍,完全是缺乏现代管理所致。

年轻人的理想高,看不惯的事情自然很多,这并不是严重的问题。然而,如果只喜欢发高论批评别人,而自己不知道脚踏实地的去体验工作,不能深入了解企业的环境,只一个劲地唱高调,这问题就严重了。

诚然,我们的企业管理有很多待改进的地方,可是谁来改进呢?自然是寄望于我们企业界的新生代,如果你在公司里连个优秀的员工都算不上,一旦你将来负起管理责任成为领导,你能为我们企业界改进些什么呢?

一切的改进,都是去掉一些旧的,换上一些新的和优良的,如果你觉得领导那一套不合时宜,你就要先问问自己,将来有朝一日你当了领导、当了管理人,能拿出一些什么新的办法来?这些新办法是否符合实际的需要?

要知道,理论与实际的管理往往是不完全一致的,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体会到实际的管理需要些什么,一切的改进都是空谈。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管理专家自己开公司,反而不成功的道理。

俗语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同样的道理:“不当领导,不知生意难。”

身为领导者,既要处心积虑地设法开展业务赚钱,又要顾及到员工的工作情绪,使他们在他的决策下,协力一致地去完成目标,生意好了,领导固然赚了钱,员工也不会吃亏;可是生意做垮了,员工可以拍拍屁股走人,领导则要负起一切不幸的后果。

如果你能了解这一点,自然可以心平气和。你的意见,领导采纳了固然好(这时你的意见已变成领导的意见,万一失败了,错误的后果也要由领导去承担),即使不采纳,你也用不着怄气,领导比你更关心企业的发展,他不采纳,必定有他不采纳的更好的理由。

如果热心过了头,认为领导不采纳你的意见,生意就没有希望了,不是对领导生出轻视之心,就是公开批评领导判断力太差。这种下属,真是比领导还厉害,可是,他没有想一想,如果领导听他的,失败的后果由谁来负呢?也许他会拍胸脯说:“错了我负责!”小的错误你当然可以负责,如果关系到企业存亡的大错误,你能负什么责任呢?生意垮了,照样还是领导倒霉。

因此,身为下属一定要守住自己的本份,对企业发展的意见不怕多,创新的设想也不怕多,但你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当作金丹妙方,非强迫领导吃下去不可。你有义务为你服务的企业贡献自己的一己之见,但领导也有绝对的权力决定采纳与否。

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他的守则是:在工作中默默地去体验,记取那些别人失败的教训,记取那些别人成功的因素,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成熟的企业人才。这样,领导才会重视你。

五、领导面前少说大话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下属,一定要做到言出必行。领导从心理上最讨厌被欺骗。在他们看来,有许多事情的性质都等同于欺骗,比如说大话、不守时等。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缺点,一定要克服,因为这些问题在领导眼中可能是很严重的,你会被看成不可信的人,在安排工作时,你肯定属于被遗忘的一员。

张宾在一家公司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刚出来打工的他很多东西都还在学习中。一次,办公室里的电脑出了点问题,他的领导让他打电话找电脑维修员过来,张宾觉得难得有机会让自己在领导面前表现一下,就自告奋勇修理电脑,结果不仅没修好,电脑的问题更严重了,他也因此被领导责备了一番。此后许多重要的工作领导都不愿交给他去做,生怕他再给办砸了,张宾对这件事情十分懊恼,郁闷了很长时间。

所以,在面对领导时,最好把话中的水分控制一下,不要信口开河。如果你向领导做出了某种保证,那么就应该努力做到,万一出现了什么差错,最好不要找客观理由,更不能随便推卸责任,应该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承认自己的失误,努力寻找补救的方法,这样才有可能挽回自己在领导心中的形象。

在公事上说大话是很多男性无法控制的恶习。因为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都缺乏认同感,尤其是跟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学会推销自己,否则会失去许多让别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机会。更得不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但是如何向领导介绍自己的水平,就是一门艺术了,甚至连对象的性情脾气你都要加以考虑。

在领导面前不能像在陌生的客户面前那样吹嘘自己,要更客观的评价自己。如果不慎说了大话,你可能会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错误,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去做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事倍功半,费力又不讨好。

除了处理公事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更容易让下属在自己的领导面前夸口,那就是在领导需要帮助时,下属往往要挺身而出,为领导效劳。不过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千万别逞强,许多下属都会陷入这个误区,如果领导提出的请求超出了你的能力,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委婉地拒绝或去寻求援助,千万不要逞英雄。一旦你将自己拍着胸脯答应的事情搞砸了,会让领导认为你是一个靠不住的人,只会说不会做。这样,你的一番好意可就没人领情了。

其实,张宾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不过张宾所犯的错误还情有可原,毕竟他的本意是好的,只是有点逞英雄罢了。

所以,下属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尝试一下并没有错,但千万要注意,不要弄巧成拙。如果实在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最好把丑话说在前头,为自己留条后路,一旦出现问题,相信领导也不好意思责备你了。

人人都有虚荣心,偶尔说说大话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碰上了一位严谨心细的领导,你最好要备加小心,因为一旦遇事表现不当的话,你丢的可能不仅是面子。

同领导相处一定要将一诺千金的道理铭记在心,说话办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即使领导不在面前,也不能太放松,一定要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自己诚实守信的品行,如果能做到这样,即使偶尔有了过失,领导也能体谅你。

六、轮到你说你再说

在领导身旁,就要学会说“官方语言”,并且要牢记:轮到你说的时候你再说。

曹操赤壁兵败后,哀叹说:“如果郭奉孝(郭嘉)还在,我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这话语明里是在怀念郭嘉,暗里便是认为这群谋士皆是酒囊饭袋的意思。

谋臣当中自是有人心里不服气。早在用兵前贾诩就曾建议曹操好好经营荆州,不必急着伐吴,他日水到渠成,孙权自然会来归附。曹操如果采纳他的建议,也就没有后来的赤壁惨败了。

曹操把战船用锁链连在一起时,程昱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曹操说冬天刮西北风,他们怎么用火攻?

后来起了东南风,程昱告诫曹操小心,曹操说:“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同样的建议,如果是郭嘉提出,曹操自然会言听计从,为什么?因为郭嘉其人,曹操最为信赖,而其余谋士的建议,在曹操心中就要大打折扣了。

韩非子早就明确指出,下属不能随便向领导进言,进言要慎重,否则会很危险。他列举了十种导致危险的进言情况,其中一种是:为官的经历不深,还没得到君主信任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全显露出来,那么谋划成功,也不会受赏;如果谋划失败反而受怀疑。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下属没有资格说话,谈话的效力接近于零。

下属说了过激的话,领导会认为很嚣张,让领导心中不快,怎么能接受建议呢?

下属说话高远,领导会认为言语浮夸、不切实际、卖弄学识,这样的建议华而不实,当然没用。

下属说话肤浅,领导会认为此人鄙陋庸俗,目光如豆,没有全局观,纠缠于细节,不能与之论事。

其实这都是领导的心理作用,因为下属不被信任,所以金玉良言只被当作聒耳的噪声而已。

孔子说:“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领导不信任,下属心中的话说了,痛快了,可是却犯了“交浅言深”的禁忌,除了显示进言人冒失、没有修养外,没什么作用。

做下属的常常高估了领导的诚意,低估了自己的天真。不信你去观察,绝大多数领导都喜欢“没有声音的人”,有太多意见或想法的员工常常被归入“非主流派”。

七、切忌当众评价领导

领导是你的上级,他的尊严不容冒犯。当众评价领导,无异于向他提出挑战,后果可想而知。

有一位大学生,他分配到了一家贸易公司。他能力很强,也很上进,工作十分努力,但一直干了几年,他还是没有提升的机会。当时与他一起进公司的人有的都做了主管,可他还是一个最底线的员工。其实,同事们都知晓其中的原因,只是他老是想不清楚。有一次,他的主管正和公司老板一起检查工作,当走到他的办公室时,他突然站起来,对自己的主管说:“经理,我想提个意见,我发现咱们部门的管理比较混乱,有时连一些客户的订单都找不到。”也许他说的是事实,但此事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也许你会说,这个人也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并且想改进工作。是的,他的本意不错,但我们要了解人性的一个方面,谁也不愿让人当众出丑,即使有些人能做到前仇不计,但忘不掉当众受辱的难堪的凡人更多!所以这件事可能会产生一些潜在的后果:

1.双方雨过天晴,反而成为好朋友。

2.双方心里都有疙瘩,受到指责的人因为有损自尊,终究不能释怀;指责他人者心里也总是担心受整,时时提防。

3.埋下了将来争斗的种子,表面上看起来平静无波,主管当场接受意见,但可能耿耿于怀,要伺机报复。

一般说来,那种真君子、大度量的领导虽有,但大多数还是不想让人当众指责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和漏洞,特别是当着高层。即使你说得再对,如果他因此而失去了自己的职位,他还会感谢你的提议么?如果他对你不满,也许会做出一些对你不利之事,如:

4.冰冻你,不给你事做。你脸皮再厚,也不可能每天闲着没事吧!

5.鸡蛋里挑骨头。明明你工作干得不错,但他就是不满意,总是挑毛病。

6.给你做出不良的业绩考核。业绩不好,加薪、升官还有希望吗?

7.分化你和同事之间的感情,造成你的孤立。

8.当众给你难堪。例如在开会的时候批评你。

总之,你的领导比你有优势,无论他使出上面的哪一招,都能让你这个当下属的坐立难安。如果你想越级打小报告,除非你证据确凿,而且领导错误严重,否则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如果你确有证据,足以让他下台,但这样一来,你会引来一个“好斗”的评语;除非你手上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分配,否则人人会敬你而远之,因为他们怕不小心也被你斗倒。而更严重的是,你把现在的领导斗走了,新换的领导会怕接近你,他也怕被你斗倒!

所以,如果有意见,一定要找到一种妥善的方式和领导沟通,即使内心不服,也不能当众指责,如果你羞辱他人,只说明你显得还不成熟,缺乏理性。

如果你不小心当众让你的领导出丑和难堪,而且你也不想离职,那就赶快向领导道歉,这是惟一可取的弥补措施。这样,你的领导会认为你当时并不出于什么目的,而会原谅你。如果不去道歉,后果会很糟糕——那会让你无路可走,结果只有“走人”!

八、懂得向领导进谏的艺术

在领导身边做事,适时向领导进谏是引起领导重视的方法之一。但进谏也要讲究方法。成功的进谏会使你受领导的赏识,并逐步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失败的进谏也有可能导致领导从此把你打入“冷宫”。总的来说,要想成功进谏,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1.委婉进言,出奇制胜

良言即便“金玉”,也不可无所顾忌,不管领导的职位的高低,不管他嘴上讲如何喜欢批评、欢迎“进谏”,如果你的语言尖刻,都会惹得他不高兴。“请提宝贵意见”,领导说这话时,心里期待的往往是对方的赞扬。坦率地提出批评劝说意见的人,即使不因此招人怨恨,至少也难以受到欢迎。这是因为人都有脆弱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表扬而排斥批评。

尽管大家都知道药物能治病,但吃到苦药仍难以下咽。进言也是如此,尤其是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对领导指责评论,这样,他会产生逆反心理:你敢教训我,我偏不听你的!你非但不能把你的想法付诸实施,还招致领导憎恶。

为什么不把良药裹上糖衣,使忠言变得顺耳呢?这样既达到进言目的,又不招致怨恨。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之?

有时进言想要否定领导的想法或做法,就要指出其中错误。但进言就不免犯上,犯上就可能招怨。

当此之时,你不妨先赞扬他一番,直说得他心花怒放,再指出他的白璧“微”瑕,他也会乐得接受。此法历史上长孙皇后就曾试于唐太宗,显了功用。

魏征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谏官,唐太宗想做的很多事情都被他谏止了。于是,唐太宗便觉得很不舒坦,不能忍受。有一次,他退朝回到宫中,余怒未息,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得知皇上要杀魏征,便急忙换上朝服,给皇上道贺,太宗不解,便问其故。长孙皇后说:“我听说主明臣直,魏征忠直,正因为陛下是明主,这难道不是一件该庆贺的事情吗?”唐太宗听罢不由得转怒为喜,魏征的脑袋自然也就保住了。后来,魏征死后,唐太宗还流着泪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整理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看出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道得失。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好镜子啊!”

长孙皇后赞颂皇上圣明,让太宗高兴,同时包含了魏征不可杀的意思。唐太宗自然应允。长孙皇后仅此一计,便保住了魏征,可见进言方法的重要。

领导盛怒之下,可能为一点小事就严厉责罚,此时如果直言“进谏”,无异于火上浇油,自讨苦吃,但如果委婉进言,或许会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射猎,于朝事不甚理睬,却对鸟的生死存亡关心备至。派烛邹专门看管鸟。一天,烛邹一时不慎,鸟全跑光了。齐景公大怒,要下旨斩烛邹。晏子闻讯,急忙赶到,并请求在齐景公面前数说烛邹的罪状,还说这样可以让他死个明白,也好让众人服气,景公应允。晏子便转向烛邹,大声斥责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让君王不能安心于社稷,这是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杀人,这是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会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大罪状。以此三罪,你死有余辜!”说罢,转身请求景公杀烛邹,景公再昏,也能听出这番话的意思,于是羞愧地说:“不杀!不杀!我明白了你的指教了!”

这就是晏子的高明之处,如果直言劝阻,说不定景公连他也治罪。而正话反说,却达到了救烛邹、保自己、谏景公的目的,一举三得,被后人广为传颂。

2.劝阻领导从自责开始

领导与你,同处一个集体,可以说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劝阻领导某事时,从自责开始,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东汉初年,大司空宋弘向光武帝刘秀推荐当时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桓谭。桓谭其人,不仅通晓哲学,经济头脑发达,而且弹得一手好琴。刘秀却不用桓谭哲学才华、经济头脑,只听他弹琴。宋弘深感失望,对刘秀的做法很不满意。于是,有一次当刘秀大宴群臣,命桓谭鼓琴助兴时,宋弘离席请罪,说:“大王,我举荐桓谭,是为了让他以忠正之道,辅君主于您。可他却使您溺于风俗音乐之中,这是我的罪过。”光武帝自然不蠢,听完宋弘这番话,忙向宋弘道歉,并起用了桓谭。

宋弘此着甚高,表面上自责举人不当,实际上是批评光武帝浪费人才。既顾全了光武帝的脸面,又达到了起用桓谭的目的,责人先责己,让汉武帝挑不出刺来。

空洞的说教往往令人生厌,这可能每个人都深有体会。进言尤其如此。空言利弊,常常会惹得领导不耐烦。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你一定听说过。邹忌,身长八尺有余,容貌飘逸倜傥。有一天,他问其妻妾:“我与城北的美男子徐公相比,谁更美些?”妻妾都说邹忌美。邹忌有些怀疑。第二天,他又问家中来访的客人:“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们也纷纷称赞他美过徐公。邹忌有些相信了。过一段时间,邹忌见到了徐公,相比之下,自叹不如,深夜独思良久,才明白:“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于是,他向齐王进谏的时候也说了同样的道理。他说:“大王您作为一国之君,宫内妃嫔没有不偏爱您的,左右大臣没有不畏惧您的,全国子民也都有求于您,那么他们平时就会违心说您的好话,您就可能被蒙蔽了,要想听真话,就得鼓励进谏。”齐王听了他的话,就号召进谏,一时间门庭若市,几年后,齐国不发一兵卒,许多诸侯就纷纷前来朝贡。

邹忌推己及人,这番分析合情合理,入木三分,齐王焉会不听。这种方法很为后人称道。

有些时候,当领导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对别人直言进谏大为不快时,你再直截了当参与进去,就可能把自己也卷进去。这时不妨采用迂回之术,从另一角度提醒,领导可能就会豁然开朗。

《左传》上记载有这样一件事:晋灵公为了享受,大兴土木,建造九层高台,搞得怨声载道。不少大臣直言谏阻。晋灵公不但不听,还张弓搭箭,扬言谁再对此事多言就射死谁。许多人都被他吓住了。这时,大臣荀息走过来,笑着对晋灵公说:“我愿为大王表演一个小技艺,把12个棋子堆起来,我还能在上面放个鸡蛋。”晋灵公一听,觉得很惊奇,就放下弓箭,来看荀息的表演。当看到荀息果真把棋子摆起来,又往上放鸡蛋时,晋灵公十分紧张,不自禁的连声说:“危险!危险!”听了这话,荀息不动声色地说:“这还算不了什么,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晋灵公听到这话,好奇心更盛,连忙催荀息表演给他看。荀息一见时机成熟,便向晋灵公说道:“这九层高台修了三年还没造成,现在地无人耕,布无人织,国库空虚,一旦外敌入侵,国家很快就要灭亡!大王,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吗?”这一番话,说得晋灵公恍然大悟,于是下令停止修造高台。

荀息没有被射死,还成功地劝阻了晋灵公九层高台的建造工程。秘诀何在?就在于他采用了这种迂回方法,把晋灵公说了个心服口服。

3.从小道理入手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进言就要把道理讲清楚,讲清道理也是有技巧的。只讲大道理,会让人不易接受,那就不如从小道理入手,层层深入,加以分析,听起来更有道理。

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决心攻打齐国,朝中大臣多数反对,力阻夫差。但他一意孤行,将直言进谏的伍子胥赐死,还下令:“敢谏阻伐齐者死。”

这一天,夫差的儿子友也向他进谏,但他并没有直陈伐齐之弊,而是编了一个故事给夫差听。他说早晨见一只大螳螂欲捕蝉,而一只黄雀也正准备把这螳螂作为美餐。友用弹弓赶黄雀,不料却不慎掉入一个大坑中。

夫差听完,大笑愚笨。友于是说:“我只顾眼前利益,没有想到身后的祸患,所以才愚成这样,可天下还有比儿臣更愚笨的呢!”夫差就问:“那是谁?”

太子友于是鼓足勇气说了一番话,终于让夫差不得不深思伐齐之事。

他说:“那蝉、螳螂、黄雀都只贪眼前之物,忘却身后之忧,是贪而愚的。儿臣只顾打黄雀而坠入深坑,也是贪而愚的,但我失去的仅是一只黄雀。父王攻打齐国,想到征服齐国的利益而劳民伤财,疲师伐远,殊忘了越王勾践会趁机来攻打我们,所以说父王比儿臣更愚笨!父王不听大臣劝阻还下了死令。儿臣说完了,请父王处置吧!”

夫差听了觉得有些道理,就没有处罚友,并重新考虑伐齐之事。

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比喻吴之伐齐,这就是以小比大、由浅入深的进言方法的具体运用。应该说,这种方法更容易见效。

由此看来,劝谏进言确是一门学问。把自己的意见、建议巧妙地表达出来,既可使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又可以得到领导的赏识,这就看你能否让良药不苦口,忠言更顺耳了。

九、与领导交谈不能过于随意

职场中,当你和领导交谈时率性而为,只顾着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顾及领导的感受,很容易就把领导得罪了。

作为下属不要随便打断领导的讲话。

无论在正式的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随便打断领导的讲话,都会被好面子的领导认为你不尊重他。领导认为,他的身份地位高,在讲话时就应该具有优越性,就不应该被下属随便打断。你随便打断他,就是无视他的权威,就是不尊重他。

初入职场的新人,往往容易犯这个错误。在学校里时,“民主”的气氛相对浓厚一些,熏陶得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踏入职场,身上“自由”的分子一时消除不干净,就忍不住冲动,好表现自己。当领导讲错话时,就挺身而出,打断领导的讲话,指出领导的错误,并洋洋自得地给予纠正。或者自己有更先进的观点和更好的创意,就迫不及待地打断领导,阐述自己的观点。小心眼的领导被你这一搅和,自然心中大为不悦。

李强如履薄冰一般通过了一轮又一轮的考试,终于如愿进了一家著名的IT公司。按照公司规定,新员工要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主要是了解公司文化、熟悉公司规章制度等。第一天,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亲自来授课,点名时一疏忽,将一个人的姓名念错了。这个人是李强的同学,姓名比较生僻,经常被读错,也习以为常了,所以他含糊地应了一声。总监正想继续点名,李强却笑着说:“错了,错了!”总监愣住了。李强纠正完毕,除了总监,在座的员工都忍不住笑了。

总监从此记住了李强,当然是记恨李强。分配时,别人都分到了比较重要的岗位上,李强被总监“美言”了几句,被分配干公司的网络维护。这样无足轻重的岗位,干一辈子也不会干出什么成绩。李强的专业跟软件开发相吻合,他也是奔着这样的岗位来的,就去找老板,声明自己应聘的是软件开发岗位,要求调换岗位。

老板的答复是:对公司来讲,公司的每个岗位都是重要的。

李强明白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时他才隐隐感到自己把人力资源部总监得罪了,让他抓住了把柄,都是人力资源部总监在背后搞的鬼。

与领导交谈时,尤其在正式的场合谈论工作上的问题,不要贸然提出与领导不同的意见。因为这容易被领导看成公然挑战他的权威;更不要坚持己见,据理力争。唱反调已经引起领导的不悦了,再非要分出个谁是谁非,那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赵拓是一家公司市场部的统计,因为毕业于一所著名大学的营销专业,所以好在公众场合炫耀自己的学识。一次,市场部总监召开营销人员会议,部署下一步的营销工作。赵拓列席参加会议。总监让赵拓参加会议的目的,是让他了解市场工作,没想到总监宣读完一份销售方案后,让大家发表意见,赵拓却第一个站出来唱反调。赵拓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让大家一下子看到了方案的不可执行性。其实,总监的意图是放弃那些业绩差没潜力的市场,因为经过几年的努力,在这些市场取得的成绩与投入的成本是不成正比的,而把主要精力投放到那些有潜力的市场。总监阐述完制订方案的指导思想后,赵拓又跟总监争论起来。最后,方案自然以总监拟定的为准。

除了赵拓,别人都没提什么反对意见,只是说了一些表决心的话,如一定好好执行新方案,力争做出更大的业绩,等等。这更衬托出赵拓的桀骜不驯。

没过几天,总监找赵拓谈话,让他到一个业绩差的办事处工作。赵拓曾私下管去那个地方工作叫“发配”,没想到自己要被“发配”了。况且,按照新方案,那个办事处很可能要撤销。为什么还要派自己去呢?赵拓向总监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总监说:“你有很强的营销能力,在统计岗位上根本发挥不出来,派你去,是让你改变那里的局面。相信你会取得好的业绩的。”

赵拓又不情愿地找到老板,他没想到老板说的话跟总监对他说的话一模一样,显然他们早沟通好了。老板给高帽戴,赵拓只好同意。

同事问赵拓公司为什么派他去,赵拓还炫耀说:“让我去改变那里的局面。”同事心中暗笑,那只不过是老板的借口罢了,下一步办事处撤销,赵拓恐怕也要跟着被裁掉了。

果然,不久办事处撤销,赵拓也被裁掉了。

与领导交谈,不能过于随意。无论是聊天还是谈工作,都不能想到哪里说到哪里。选择一些不痛不痒的“官方语言”,让领导听着舒服,远比你率性而为要好。

十、注意你说话的分寸

在职场混饭吃的人说话要有分寸,切不可信口开河,贸然出言,否则一语失言,悔之晚矣!

有些让领导不高兴、下不来台的话,要引起注意:

1.回答领导的问题说:“随便!”“都可以!”

这样的回答,会让你的领导感到你感情冷漠,不懂礼节,对什么都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样,你在他心中的印象就会下降一个档次,这可不是件好事情。

2.对领导说:“这事你不知道?”或“那事我早就知道了”。

这句话中带有明显的蔑视,不但是对领导,就是对熟悉的朋友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对方是你的领导,那你以后的日子可就不那么好过喽。

3.对领导说:“您辛苦了!”

这句话可不是你该对领导说的,这是领导对下属表示慰问或犒劳时说的话,如今反过来由下级对上级说,结果似乎不大妙。

4.对领导说:“太晚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嫌领导动作太慢,以至于误了事,尽管你不一定有此意,领导也一定会认为你是在责备他,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5.类似于“您的做法真让我感动”,“经理决策英明,我很感动”的话。

“感动”一词是领导对下属的用词,例如:“你们工作认真、负责,我很感动!”

如果下属对领导用“感动”一词,就不大恰当了。尊重领导,应该说“佩服”。比如:可以这样说:“经理,我们都很佩服您的果断!”

6.不要对领导过度拘谨。

和领导说话应该小心谨慎,但不能太拘谨。要克服胆小怕事的心态,越是拘谨,反而容易出错,更容易被领导误认为你没有魄力,谨小慎微,不值得重用。

7.“我想这事很难办!”

领导分配工作任务下来,下属却说:“不好办”,“很困难”,这样直接地让领导下不来台,一方面显得自己在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也显得领导没远见,让领导脸面上过不去。

8.对领导说:“不行是不是?没关系!”

这话明摆着是对领导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来说,也是说话不讲方式方法,没有礼貌。

9.接受领导交待的任务时说“好啊”、“可以啊”。

“好啊”、“可以啊”在语言含义上带有批准、首肯的意味,常用在领导通过对下属的审核意见时所说。正确的说法应是“是”、“知道”,“是”、“知道”表示“承受命令”的意味,用在下属承领领导的命令时说比较合适。

在领导面前说话要注意分寸,如果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一旦觉察到了,就应该就此打住,马上道歉。

十一、别和领导“讲道理。”

作为下属,跟领导讲道理是最伤他感情的行为,因为这显得他所做的事是在为自己盘算而不是在为大家辛勤工作似的。

讲道理可分为两类:讲是非和讲利害。

如果领导主动和你谈是非,这时如果你只谈自己的小道理还好,如果你谈的是大道理,这更会让领导难以接受,因为他觉得领导懂的大道理要比你多的多,否则他怎么会做领导呢?聪明的下属绝不正面与领导讲道理,而是想办法既能让领导接受你的观点,又能保证领导的自尊不受侵害。

本田宗一郎是日本著名的本田车系的创始人。他为日本汽车和摩托车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获日本天皇颁发的“一等瑞宝勋章”。在日本乃至整个世界的汽车制造业里,本田宗一郎可谓是一个很有影响的重量级传奇人物。

1965年,在本田技术研究所内部,人们为汽车内燃机是采用“水冷”还是“气冷”的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本田是“气冷”的支持者,因为他是领导者,所以新开发出来的N360小轿车采用的都是“气冷”式内燃机。

1968年在法国举行的一级方程式冠军赛上,一名车手驾驶本田汽车公司的“气冷”式赛车参加比赛。在跑到第三圈时,由于速度过快导致赛车失去控制,赛车撞到围墙上。致使油箱爆炸,车手被烧死在里面。此事引起了巨大反响,也使得本田“气冷”式N360汽车的销量大减。因此,本田技术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要求研究“水冷”式内燃机,但仍被本田宗一郎拒绝。一气之下,几名主要的技术人员决定辞职。

本田公司的副社长藤泽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又怕伤到本田宗一郎的自尊心,想来想去,就打电话给本田宗一郎:“您觉得您在公司是当社长重要呢,还是当一名技术人员重要呢?”

本田宗一郎在惊讶之余回答道:“当然是当社长重要啦!”

藤泽又继续说:“那您认为是‘水冷’重要,还是认为‘气冷’呢?”

本田宗一郎这才省悟过来,毫不犹豫地说:“水冷重要!”

于是,几个主要技术人员开始进行研究,不久便开发出适应市场的产品,公司的汽车销售量也大大增加。这几个当初想辞职的技术人员均被本田宗一郎委以重任。

没有人会喜欢批评,何况高高在上的领导,就像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毛姆在其《人性枷锁》中说过一句亘古名言:“身居高位之人,即使请你批评指正,他所真正要的还是赞美。”因为,这是人性所在。其实,下属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除非有必要,否则,做下属的决不要对领导提出批评,或是给领导讲大道理。

十二、当心“祸从口出。”

俗话说:“君子慎言,祸从口出。”

在领导身边,不要对人对事妄加评说,有些事情自己心里明白就行,有些话能不说就不说。说话多了,往往会有失误,领导察觉之后,就会对你有看法。

明朝的洪应明先生在其《菜根谭》中写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并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无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谨言慎行。即使十句话你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立刻遭人的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得到奖赏,可是其中只要有一次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为人宁肯保持沉默寡言的态度,不骄不躁,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绝对不自作聪明,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如果说一句话而坏风俗,而损名节,而揭人隐私,这样的话,害处就太大了,离灾祸临头也不远了。这样的话,是断然不可说的。一个人有缺点、有错误,你不妨指出来,让他改正,但前提是你必须深深了解他,他能接受你的批评。不然,你说也是白说,还会结下仇怨。如果你还多言,可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了。“誉我则喜,毁我则怒”,本是人之常情。聪明的人知道,别人可以毁誉加于我,我不可以毁誉加于人。

唇齿之伤,甚于猛兽;刀笔之烈,惨于酷吏。只是一句话罢了,却可以侮辱一个人,并辱其祖先,辱其子孙,那种伤惨的感情,会积攒数世。

用偏见来论说古今的大道理,仗着小聪明来谈说天下的大事,只此一端不及其余,其实于理不通、于事不周,而又对批评意见听不进去,私逞其强,刚愎自用,这是天下的大害。

没有善恶之心,常做谄媚之态,工逢迎之计,习善柔之辞,这种人不仅难成气候,最终会害人害己。

为人过于忠厚,不存戒心,把心里的话都掏出来,逢人便是知己,终会被小人利用。

俗语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言辞上,也应如是。

一个非常忠厚老实的朋友曾说:他刚分到一个单位时,对很多东西看不惯。他不是过于挑剔的人,一些事太明显了。他对几个平常关系还不错的同事讲,可别人总是附和,或想方设法把谈话引向深入,结果他的一肚子牢骚一字不差地传到单位领导的耳朵里,慢慢地,别人都不再与他交往了。他呢,也把自己封闭起来了。祸已从口出,水泼在地上,还能收回来吗?

当人人都存有戒心时,会对别人说的话仔细品味,误解的时候很多。同样一句话,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人,会发生不同的效果。中华民族又是一个缺乏幽默感的民族,你偶尔说一句幽默的话,可能会让人不快,你也吃力不讨好。

“你真漂亮”,在西方,一个男人会对一个女人这样说,女人会莞尔一笑,说声谢谢。但你说给中国女人听,十之八九会招来一顿臭骂,围观的人没准儿还说你是流氓,不会对你有半点同情。

吕坤在《呻吟语》中说:“到当说处,一句便有千钧之力,却不激不疏,此是言之上乘,除此虽十缄也不妨。”这是说,保持沉默比说许多废话有益处。

十三、酒后话更要留心

曾有人说:“酒场是考验人的最佳场所。”当大家喝醉后,种种伪装都会抛下,彼此坦诚相见,正好可以观察人。所以,当你与领导一起喝酒时,酒后话千万留心。

领导一般都很孤僻,很难相信一个人。当领导邀请你一起去喝酒,向你倾诉内心的苦闷时,这时下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如果下属不想赴约,一定要在不伤害领导自尊心的前提下委婉地拒绝,如果万不得已,必须要去的话,就要把握好时间,寻找适当的机会,尽早脱身。通常这个时间的界限为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以内,领导还是安全的,超过一个半小时,有点微醉的领导就不太安全了,谁也不知道他的情绪会发生怎样的波动,所以一定要尽快地把领导送回住处。

第二,当下属在旁边听领导喃喃自语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附和应答。领导在平时,和下属之间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什么话可说,而且下属都在尽量地躲避着他们,所以,领导的很多话都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如果下属在这个时候不小心点头附和了他说的话,领导就会把下属当成知己,以后就会缠住下属,对下属滔滔不绝地倾诉苦恼,接触的时间长了,下属自己的危险系数也高了。一个下属知道领导太多的秘密,并不是一件好事。

第三,由于领导情绪非常不稳定,所以下属在和领导聊天的时候,并不是光当一个静静的倾听者就万事大吉了。领导的神经总是非常敏感,如果下属的表情有一点不对,或者下属点头的时机不恰当,领导就会有一种受辱的感觉,认为下属并不是真心要和他交流,而是在敷衍他,更有甚者会因此对下属大打出手,向下属发起攻击。所以,有的时候下属还是要采取回避的态度,过于频繁地接触,只会增加下属自己的负担。

第四,不要多舌,泄漏领导的情况。有的下属把和领导的交往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总要用经常和领导聊天这一点来证明自己得到了领导的赏识,有的下属甚至会把领导的私密话题当作公开的笑话讲出来。下属要是这样做的话,领导会觉得受到很大的伤害:一来他会成为大家的笑柄,领导的很多心里话都被大家知道了,他会觉得自己被大家看透了,不再有任何秘密可言,要想再在下属面前树立威信,对他们来说已经很难了,领导会变得更加反复无常。二来,领导会对下属大失所望,认为自己看人看走了眼。原以为是知己的下属,竟然这么出卖他,他会变得更加不相信别人,对待下属也更加暴躁,更加敏感,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惊惶不已。要是这样的话,那整个办公室将处在一种风声鹤唳、一触即发的状态下,大家谁也不能安心工作。

所以,千万不要为了逞一时之快,多嘴地把领导的秘密透露出来,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下属即使知道领导的秘密,也不要随处去乱讲,要懂得尊重他人。何况,领导终究还是领导,在某种程度上他可以决定下属的去留,是可以影响下属前程的。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只会使下属在工作中更好地发展,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十四、有些话要敢向领导说

有些人在领导面前过于拘束,以至于某些话,他们不敢在领导面前讲,害怕因此会降低自己的水平,让领导小看自己。

其实不然,说出来,会显得你更真诚,更值得信任,更容易得到帮助。

如“我不知道”、“请你帮个忙”、“我错了”……

在这个世界上,天才很少,全才更是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有自己的弱项。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某些事情不知道或不甚清楚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说出来,会让人觉得你更诚实,而不是更无能。

当领导跟你讨论或交代某件事情,而你恰恰没想过这事或还没考虑成熟,切不可不懂装懂地胡侃或胡乱地应承下来,因为你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它会让领导觉得你是胡说八道,甚至对你说过的、知道得很清楚的东西都产生怀疑。胡乱应承下来更是后患无穷。你没有明白其中的意图或对其真实情况都不熟悉甚至不知道,这事你怎么做?

这时候,说一句“我不知道”,“我还不太清楚”都会显得你严谨踏实,谦虚谨慎。这句“不知道”会让你了解更多的信息,或者得出有利于你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代名臣刘伯温就曾犯过一次不知而妄言的错误。一年,天大旱。太祖朱元璋找曾经为他卜过卦的刘伯温询问该怎么办,刘伯温对此事并无把握,但还是匆忙奏上一本:“士卒亡故者,其妻悉数别营,总共有数万人,阴气郁结。工匠死,尸骨暴露,吴将吏降者皆编军户,足干和气。”太祖看完奏表,马上着手革除这些弊端。但过了数日,旱情依旧,天公依旧没有下雨。太祖就非常生气,认为刘伯温欺骗了他,甚至对他的占卜现象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尽管以前曾屡有灵验。

刘伯温一时逞强,畏言“不知道”,结果在朱元璋那里为自己的形象抹了一把黑。

每个人都非全才,力有所不逮时,向领导说一句“请您帮个忙”,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要知道,红花尚须绿叶扶,何况或许你只是绿叶呢,还硬撑着干嘛?

请领导帮忙,可以帮助你顺利地渡过难关,提高了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做另外一些事情,这也是一种学习,能够增长你的见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表现出你愿意与人合作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请领导帮忙也需有度,不论大事小事都要找领导,只会让他觉得你处在初级阶段,“底子”太薄。

“我错了”,这句话说出口更需要勇气。

“如果想不犯错误,除非你什么都不做。”但人生在世,总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也就总有那么多次犯错误的可能。不论什么样的笨蛋都会为自己辩护,而且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但纸怎能包住火,并且掩盖了一时,能掩盖了一世吗?知错认错这才是你的最佳选择。

明明是你错了,你还要去掩盖,这会让领导觉得你不肯承认错误,不能正视现实。而且,为了掩盖你的错误,你还可能犯另一个错误以起到掩盖的目的,你就会越滑越远。

反之,承认错误,及时纠正,才会把过去的错误丢掉,重新做起,这样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做错了事情,勇敢地承认往往还会给你带来心理上的轻松,认错能有效地消除内疚心理和防御的心情,让你丢掉思想包袱,这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工作中出了差错,明知无论如何都要受到批评,抢在领导批评之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会更好,因为这样一来,十拿九稳地会获得领导的同情和宽容,而你所犯的错也会最大限度地缩小。何况,自己认错不是比忍受批评感觉更好一些吗?

科尔是一位美术设计师,他为约翰逊总统设计一份宣传品后,突然收到了总统的电话,说设计有点问题。科尔急忙赶到,看完宣传品后果然发现了一处错误。于是科尔说:“总统先生,您说得对,我错了,我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辩护,我应该做得更好,我很抱歉。”

总统却开始莫名其妙地为他辩护:“你是对的,不过,你确实犯了一个错误,只是……”科尔打断了他的话,说:“任何错误,都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且任何错误都会令人不快。”总统想插话,但科尔继续讲道:“您给我这个机会,您应该是满意的,因此,我把它重做一遍。”

“不!不!”总统立即表示反对。“这仅仅是一个细节问题,并且也没有造成损失,你只需做局部改动就可以了。”

之后,总统又把新的任务交给了科尔。

这样看来,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会帮你解脱麻烦。科尔承认错误的急切心情让总统火气顿消,纠正错误的诚恳态度又让总统不忍心为难他。

多数人都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而你的勇于承认错误就会显得难能可贵,会特别引起领导的注意和信任。

诸葛亮率军在祁山与魏军对垒时,马谡因为骄傲轻敌,一意孤行,最后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自请降职三级。

当时诸将都觉得诸葛亮不必如此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连刘禅也觉诸葛亮不必如此。其实,诸葛亮自己也有诸多开脱的理由,马谡指挥本已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又不听大将王平之劝阻,才有此役之败。但诸葛亮自责用人不当,坚决要求降职三级,使刘禅颇为感动,更添信任。于是,时隔不久,便找了个机会复了诸葛亮的职。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承认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欠缺,就会加以纠正和弥补,从而沿着正轨走向成功。

《晋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正可验证勇于承认错误可以为你凭添成功的力量的道理。

江苏宜兴有一个少年名叫周处,横行乡里,凶狠残暴,人们对他又恨又怕,把他与当地山上吃人的猛虎和河中凶残的恶蛟并称“三害”,他知道后,想改变一下形象,就与乡老商量,要去杀猛虎和恶蛟。商量毕即上山打虎,经过一番厮杀,将虎打死。又下河降蛟,周处与恶蛟徒手搏斗三天三夜,终将恶蛟杀死,血水把河面都染红了,人们以为周处死了,奔走相告,额首称庆。周处带着胜利的骄傲回到村里时,看到的却是人们为他的死庆贺的场面。他难过至极,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人们把他列入“三害”。他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悔恨不已。于是他去当时的名士陆机、陆云兄弟家中请教,他说:“我现在十分痛悔以前的所作所为,只怕是自己年事已蹉跎,改也来不及了!”陆云对他说:“古训有言,早晨能认识真理,就是晚上死了,也无所遗憾。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没有早晚的区别。一个人只怕不立志,哪里有发奋做人而一事无成的道理?”周处听了以后便刻苦习武读书,最终官拜御史中丞。

“改过宜勇,迁善宜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要改正,并且更加努力地付出。如果每次出错后仅说一句“我错了”,就再没有下文,如果说初时还可获是宽容与同情,那么几次以后,在领导那里,你就成了一个只会犯错误的人。“过则勿惮改。过者,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本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这是清代学人陈宏谋送给后人的一句话。

十五、有些话题要谨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领导也一样。如果你和领导谈及他忌讳的事,那无异于自找没趣。

有一位业绩优异的一流公司的高级主管,最引以为耻的就是他的学历。然而,他的学历并非不足挂齿,反而是值得一般人炫耀的高等学历。他不但是毕业于全国首屈一指的高中,大学念的也是热门科系。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他对自己的学历引以为耻呢?那就是他没有考上全国的最高学府,这件事使他深受打击,甚至在几十年之后仍然耿耿于怀。

在外人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只要有人不小心问及他的学历,他就会非常不悦。

其实,以他今天的成就,学历根本不足以影响他的身份地位,更没有什么好引以为耻的,但他似乎并不这么想。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并不会为自己的学历而自卑,可以不必刻意地回避这个问题。但是终究还是会有人对此耿耿于怀,所以奉劝大家尽量避免这一类的话题。至少自己不要主动地询问别人的学历,或是制造这一方面的话题。

即使是对方先提到相关的话题,我们也不可以随便地搭腔。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对方真正的心意,即使搭腔也要圆滑才行。

你已经知道某经理是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所以刻意地讨好他:“某某大学可真不愧是所名校,培养出不少社会的政要及精英,像某某博士都是。”

岂料对方却毫不领情地回答:“是啊!我就是那惟一没有成就的人。”

这下子岂不是马屁拍在马腿上了。

假如你讨好地说:“只有某某大学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对方却回答:“是啊!可惜我儿子读的是三流大学,看来是不能有所指望了!”

这不是又碰了一鼻子灰?

除了学历之外,关于兴趣方面的话题,要注意有些人对某种偏好已到了痴迷的地步。例如大家在一起讨论足球,你是某队的球迷,而对方是另一个队的球迷,讲到最后却为了彼此支持的球队不同而大动干戈。

这种事不是不可能发生。所以,当你在和对方谈及有关兴趣方面的话题时,最好先弄清楚对方的兴趣是什么,可能的话花点功夫研究一下其中的知识,这样大家谈论起来才不会因为一知半解而闹笑话。

但是你可不要因为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而表现得很自豪,这样反而会造成反效果。即使你在这一方面的知识比对方渊博,也只要表现出对方的七八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