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考古故事总动员
9809500000072

第72章 鲜为人知的地下长城

位于京津之间的河北省永清县境内有一段纵横交错300平方公里的古战道长城,被历史和军事学家们称为“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或“地下长城”。

河北省永清县,位于京津保三角之间,曾是宋辽两国连年征战的古战场。1948年夏,位于县城西南12公里处的瓦屋辛庄村,成了水乡泽国。村民们在惊惶失措之际,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接着村内洪水全朝西北方向流去,瞬间积水皆无。胆大的村民来到村子西北角一看,只见偌大一个洞口。

20世纪60年代,在县领导的要求下,当时的县政府工作人员,后来曾任县统计局局长的李景泰,带着枪、匕首、粉笔、蜡烛,从洞口钻了进去。李景泰回忆说:“下去以后,我们发现了地道。面积约有150平方米左右,而且洞的四壁有十几道小门,每个门连着一个地道,曲曲折折的。洞内有小屋,屋内有炕,炕上有灯台,有的还有未燃尽的蜡烛。”20世纪80年代末,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永清县组织力量成立了古战道开发小组。经过多方考察考证,发现古战道在永清县分布极广,覆盖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

古战道,就是古代的军事工程。永清的古战道不仅规模宏大、分布点广,而且洞体结构复杂、布局严密。在设施上,既有翻眼、掩体、闸门等军用设施,又有气孔、置灯台、土炕等生活设施。经考察,永清县境内出土的素面青砖,与雄县祁岗宋代地道砖属同一规格。由此可以断定,古战道当为宋代所建。鉴于古战道工程量浩大,分布面广,用砖数量相当可观。因此,专家们断定,这在当时一定是由权威的主管部门直接策划的国家级工程。

据永清县志记载,宋代时永清的北境已属辽国。专家们引证有关文献资料,经过反复的研究考证,最后认定古战道建于公元1000年前后的宋辽时期。专家指出,我国古代军事上的地道多是用于攻城的。永清县古战道发展了攻城术,将地道用于军事防御,因而应该说是我国军事史上的重大发现。古战道的这一功能丰富了我国古代军事学的内容,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智慧与创造能力。

专家指出,在宋代,古战道是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在现代,对古战道的发现与挖掘,也具有一定开发价值与经济价值。专家介绍说,目前在永清、雄县和霸州等地,综合已发掘到的、有文字记录的、民间传说的地下古战道分布情况看,古战道区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不仅表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也使我们对宋代的战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沉睡在大地下面千年之久,被称为地下长城的古战道,仍有许多疑团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