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考古故事总动员
9809500000064

第64章 南昌发现半块晋代牙板

牙板也称笏,由象牙制成,多用于封建官吏上朝或表示某种信仰。

在南昌发现的这半块牙板被定名为“晋许真君仙茅崇拜双向牙板”,长约22厘米,中部宽约5.2厘米。由于年代久远,其呈深黄到浅棕色分布不等,已经裂成两片。牙板两面都刻有图像。一面是坐姿人物像,其比例精确,面容清秀、披头、后有背光,和福建泉州草庵中目前世界唯一保存下来的西亚摩尼佛石雕像类似。同时,所刻人物右脚踩蛇,左脚踏龟;牙板另一面是器皿植物像。器皿盘口、束颈、鼓腹、矮圈足,是典型西晋盘口器造型;器皿内的植物有6片叶子,花呈五角星状,与《本草纲目》中对一种名为“仙茅”的植物的描述一致。

这块牙板是由私人收藏家侯玉军先生偶然收购到的,出土于江西高安县大城水库附近的村庄。江西省知名考古学家陈江介绍,根据这半块牙板的质地和颜色,以及同时出土的两只滑石猪,可以判定其年代属两晋时期。这一判断已经得到了江西省收藏研究协会会长刘新园先生的认定。

根据考古研究中的图像分析法和植物分类学,牙板上所刻人物从其背光、含有西亚文化元素的绘画风格、脚下所踩龟和蛇综合判断,其与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许逊的主要传说和时代背景类似;另外,所刻植物也和许逊崇拜仙茅的记载一致。因此,这半块牙板上所刻人物为许逊无疑,牙板也是尊许逊为祖师的净明道最早的仙茅崇拜图实物。

以前的许逊前史研究仅停留在宋元时期的追述和描述,是口口相传,查无实据的。而此次发现的牙板是研究许逊前史的唯一实物印证。以此为基础,将能首次科学地构筑许逊前史研究,并对赣文化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从这块牙板承载的丰富信息来看,两晋时期净明道的早期民间信仰已经形成,虽然尚带有民间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但早期的教主崇拜和教仪、教规已经有迹可寻;还表明早期的净明宗教受到一些西亚文化影响;同时,证明了宋元以来对净明宗教的追述有相当内容是可信的,如该宗教信仰逐步形成于两晋至南朝时期、早期的传教范围在南昌和高安方圆百里附近,以及许逊铁柱锁蛟的部分传闻。

净明道是道教正一道的一大传统宗派,宋、元年间在南昌西山兴起,全称“净明忠孝道”。许逊是净明道祖师,人称许真君,出生于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慈母里村,以忠、孝、仁、慈、忍、慎、勤、俭八字教化邻里。教义融摄儒道两家思想,因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特色而影响深远。许逊还留下了锁蛟退水、拔宅飞升等传说,他在南昌西山的隐居修道之地被后世尊称为“万寿宫”,至今海内外已有1300多座同名道观。最早关于道教正一道的传统宗派——净明道的记载,一直仅停留在宋元时期对其创始人许逊的传说或教派内的教义上。

随着这半块晋代牙板在南昌被发现,净明道的历史首次以实证的方式,由宋元时期上溯到两晋期间,提早了约600年。专家认为,这是中国道教研究和文物考古的重大发现。

道家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五千年来,炎黄子孙就是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双重影响下,最终形成中国人“左手老子,右手孔子”的独特民族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