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考古故事总动员
9809500000049

第49章 最大的古代窖藏粮仓

据史书记载,隋朝为了储存由全国各地运到东都洛阳的大批粮食,在宫城东北建含嘉仓城。到了唐代,又对含嘉仓不断修筑、扩大,使它成为当时大型官仓之一。

20世纪7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对含嘉仓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发现城内粮窖分布相当密集,东西排列成行,行距一般为6~8米,部分行距仅3米左右。窖与窖的间距一般为3~5米。窖都作口大底小的圆缸形。现存窖口直径最大的18米左右,深12米左右,最小的口径8米左右,深6米左右。在仓城中部发现的一个粮窖(编号为窖160),还存留着当时储藏的谷子。粮窖的形制结构十分科学,既能防潮,防鼠患,又能防盗,防火。大体是先从地面向下挖一土窖,夯实,再用火烧烤。窖壁下部呈黑红色,相当坚硬。然后铺一层用红烧土碎块和黑灰等拌成的混合物,作为防潮层。在防潮层上再铺一层木板层或木板和草的重叠混合层。以窖50为例,所铺木板厚2厘米多,为乳白色。在木板上又铺一层席子。从窖底到窖口,窖壁都围上壁板。壁板横行排列,直接镶砌在窖壁上。板的一端平齐,另一端削成尖状,或两端均削成尖状,相互穿插交错,拼在一起。壁板一般长0.7~3米,中宽0.05~0.4米,厚2厘米左右。

根据窖160现还堆积着较高的谷子(已炭化)来看,壁板是随储粮增加逐步往高处镶砌的。粮窖顶部结构,是先用木板搭成由中心向周围撑开的木架,架上平铺一层席,席上再用草束(草束中有木棍)聚成圆锥形草顶。为了坚固或密封,在草顶上又涂一层很厚的混合泥。考古工作者按照窖160内现存谷子的总储量推算,当年这个窖能储放粮食约50万斤。含嘉仓大部分窖内发现了砖刻铭文,记载窖穴的位置、品种、编号、数量、储粮来源、入窖年月以及管理人员的姓名和官职等。估计是粮食进窖一次,就砖刻一次,作为登记备查。含嘉仓的储粮,主要是当时华北地区运去的租粟和江南地区运去的租糙米。

现在,国家已将发掘的窖160建屋保护,成为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粮窖的陈列馆。

当我们走进这个最大的古代窖藏粮仓,我们不能不为伟人的智慧所折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会看得更远,从历史中学习也可以让我们走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