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考古故事总动员
9809500000025

第25章 南京发现疑似孙权陵墓

孙权,三国鼎立时期的霸主人物,关于孙权墓地的所在地,一直众说纷纭。

孙权于公元211年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到秣陵,次年建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由此揭开了南京建都史的第一页。252年,孙权死后葬于钟山南麓的高岗上,葬处得名“孙陵岗”,后人又称“吴王坟”。20世纪40年代,孙陵岗改叫“梅花山”,但孙权是否真的就葬在梅花山,学术界尚无定论。

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副处长廖锦汉介绍说,梅花山与两个历史人物有缘,一个是东吴皇帝孙权,另一个则是大汉奸汪精卫。不过抗战胜利后,汪精卫墓即被炸毁,只保留了这座墓前的建筑寿星宫,如今被用于吴帝孙权的历史图片文物展览。廖锦汉说,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期吴帝孙权的墓就在梅花山。

孙权究竟在不在梅花山?为了弄清楚这个疑问,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精密磁测技术,对整个梅花山进行了勘探。勘测结果表明,在博爱阁南侧附近有巨大地下构筑物,呈“甲”字形状分布。据探测,这座墓葬完全属于开山凿石而成,工程非常浩大,不是帝王,不可能发动这么大力量。考古专家推测,这极可能就是东吴帝孙权的墓葬。那么,该墓葬到底是不是孙权的最终归宿?有没有遭到破坏?这些还不得而知。

针对上面的情况,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也说,在南京梅花山博爱阁附近发现有大型人为构筑物,疑与孙权墓有关。贺云翱介绍,在与江苏地震局有关专家合作开展“六朝陵墓”的课题研究时,课题组在现在的梅花山博爱阁下面发现有人为构筑物。博爱阁为台胞张平沼于20世纪90年代出资在梅花山上建的观梅景点。在博爱阁区域进行探测,发现有一处的结构和其前后通道结构有显著区别,类似古时墓穴的封门墙。曾挖深沟,沟中不停冒水,后来发现有喇叭形路口,上层是夯土,下层是黄土,明显是人为构筑物,这种往山里开挖的构造和汉代帝王陵墓的建造方式相似。贺云翱说,现在还不能肯定这就是孙权墓,但博爱阁刚好就建在这个构筑物上面,算得上是历史巧合。

由于目前国家严令禁止发掘帝陵,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孙权墓的秘密将继续在地下埋藏下去。不过,留给世人一些猜测的空间,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孙权,江东霸主,北拒曹操,西抗刘备。其墓地究竟在哪儿虽不为人知,但他的丰功伟绩却一直被史料记载,成为我们景仰的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