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关爱生命的探索(科普知识大博览)
9752900000020

第20章 沙漠鸟类如何避荫

很多种禽鸟都能抵受沙漠的酷热,但其中多数为了要喝水,就必须生活在近水的地方。

多数沙漠禽鸟,除了颜色稍淡之外,大致上都跟其他潮湿气候地区的同类没有什么区别。数量最多的沙漠禽鸟都以昆虫为食,但也有吃种子或食肉的。食肉鸟和吃昆虫的鸟,都能从食物吸取相当多水分,但和吃种子的鸟一样,很少会远离水源超过一天飞行路程的地方。

禽鸟体内的水分蒸发比同样大小的哺乳动物快,尤以小雀鸟为甚。鸟没有汗腺,体内水分大都在喘气中散失。它们的体温比哺乳动物高,通常在摄氏40至42度之间,因此呼出的空气较暖,所含的水分也较多。

特别能适应沙漠生活的鸟,是长尾野鸽。它们忍受酷热和脱水的耐力,以及长途飞行而不需喝水的本领,很少有其他禽鸟堪与匹敌。

大多数沙漠禽鸟都属昼行性,即在日间活动。为了躲避正午的酷热,它们会随处利用任何遮隐的地方。簪和欧夜鹰只在夜间活动,白天就藏匿在岩石的隙缝里。它们的尿是一种复杂的晶状体,只含少量水分。

沙漠禽鸟在排泄物中排出很少水分。

有些沙漠中的禽鸟,甚至能以咸水代替淡水,这种本领在陆上禽鸟中,非常罕见。毛腿沙禽以含盐的肉茎植物为食,是其中一例。

另一种能喝咸水的是驼鸟。驼鸟像海鸟一样生来鼻腺很大,能把多余的盐分排出,也能抵受脱水及体温增高。

沙漠并没有多少阴凉的地方,而且天气干燥酷热,足以影响多数禽鸟的繁殖习性。它们所产的卵,尤其是小雀鸟的卵,在烈日直接照射下,可被灼熟。

有些禽鸟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繁殖,例如非洲的灰隼及双环燕行鸟。但也有很多禽鸟每逢旱年便不繁殖,例如红喙织巢鸟。

禽鸟在沙漠上只要找到隐蔽之处,便可在那里筑巢繁殖。云雀筑巢的地方,主要是在灌木及矮树丛下;麦镃在小山洞或石洞中营巢,而甘氏鹌鹑则在名叫霸户树的多刺仙人掌之下营巢。

加利福尼亚州及亚利桑那州的一些沙漠禽鸟,就在仙人杵上现成的洞里居住。这些洞多半是希拉啄木鸟和金翼啄木鸟筑成的。

啄木鸟在仙人杵的干上先啄出8英寸深的通道,然后在通道的末端挖个圆形小室,内壁涂上一层不透水的仙人杵树汁。啄木鸟被掠夺巢洞后,鬼面篧、仓篧、美洲雀鹰等禽鸟,便会进入这现成的居所。

另一种居于此种啄木鸟巢的鸟是奴氏斑羽夜鹰。这种鸟能长时间休眠。冬天睡得极酣,被人搬弄也不会醒。这时它的体温降至摄氏13度,心脏跳动微弱得难以听到。

百多年前,鸟类学家首次从亚利桑那州的印第安人那里听到有种冬眠的鸟时,认为只是另一个有趣的传说。鸟会冬眠是前所未闻的事。直至1950年,这个传说才被证实。

猎鹰在非洲分布很广,是隼科飞得最快的禽鸟之一。刺尾蜥是其主要食物,但也往往捕食弱小的雀鸟。美洲沙漠的北美伯劳鸟把蜥蜴钉在仙人掌尖刺上,除掉蜥蜴那层难以下咽的厚皮后,才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