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广袤绮丽的地理(科普知识大博览)
9750900000009

第9章 奔涌的河流

雨水、大气中的湿气、融化的雪水——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的山泉和小溪提供水源,大量充足的雨水和雪水汇合形成了河流。然后,由地表自然隆起的坡面上流下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水流,汇合后形成了寂静的大河,这些河流又带着水流涌入贯穿大陆的各个水道干线,最终汇集到水形成的根源之处——大海中。始于大海,回归大海,这中间一系列繁复的循环过程灌溉丰饶了陆地。从大海中产生、空气中流通的水汽,经过循环降落到大地再流淌回到海洋,回到它们最初的出发点。就像从心脏出发的血液携带着营养流经全身最终又回到心脏一样,大海就是陆地上如血脉般活跃的流水的起点和终点。

一条小溪的起源具有极大的多样性。有时,它的源头藏在巨大的冰层下面,数以千计的小水道汇集到终端的洞窟中,喷发出布满泡沫的洪流。有时,强大的溪流从谷底的岩石中涌出,这些水流来自距谷底很远的山巅之上融化的冰雪。更有其他例子表明,有些水源从像海绵一样松软的泥土中通过破裂的石头缝一滴一滴地渗出。从这些五花八门的水源中来举两个例子:一种对你来说应该比较熟悉——从冰窟中喷涌而出的泉水;另一个则是法国最著名的喷泉景观——沃克吕兹喷泉。

下面,对这个著名喷泉的描述将让你知道,它的名字由来和喷泉的泉水有关。喷泉的泉水出自一个峡谷的谷底,峡谷被突然升起的巨大的垂直峡壁所切断。峡谷叫做”沃克吕兹“,意思是封闭的峡谷,因为它被横跨的陡壁隔离开来。想象这样一座峡谷,一边是以众多光秃岩石形成的崎岖不平的峡壁,谷底的石块在风暴和水流的冲击下堆砌成金字塔似的锥形,一面微微泛红的石墙矗立在你面前,切断了各个方向的通道。这堵高大微红的谷壁是由岩石形成的,构成了陡峭的山腰。这就是著名的沃克吕兹峡谷的基本构造。

在低水位的季节,泉源几乎没有泉水,只有堆积着的巨大的岩石,上面覆盖着黑色苔藓的绒毛。不难想象,像覆盖着柔软的天鹅绒似的长满苔藓的岩石,其凉爽阴影下,蜷缩蹲伏着成群的水生动物。在这些到处潜伏着生物的水潭中,大量的泉水渐渐涌起,平静而又清澈。但是,主要的源泉还不在这里,它位于直立峡壁的脚下。在那儿,随着迅速下沉的地表,岩石裂开了一个巨大的溶洞。进入溶洞之中,你会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天然石造拱顶之下,粗糙不平的拱顶支撑着整个山体的重量,在你的脚下,是一潭深不见底、平静无波、蔚蓝色的美丽泉水。

在雨季或解冻季节,水位开始上升,将溶洞充满慢慢爬上山坡,巨大的水流以每分钟2400升的速度将整个山谷填满。接着,沃克吕兹喷泉传来如雷鸣般的轰鸣声,泉水奔腾喧嚣不止,从先前干燥平静的布满苔藓的岩石上跃起又落下,落下时形成了比白雪还要白的小瀑布,带着震耳欲聋的响声泛起大量泡沫,溅起巨大的水花喷雾。然后,整个峡谷平静下来。从峡谷走不了多远就是一条重要的河流,即索尔格河,它全部的河水都来自沃克吕兹泉,在灌溉了它流经的地域之后,最终汇入隆河。这大量的水到底是从光秃的山谷底端的哪儿冒出来的呢?更何况在旱季它是如此干旱,看起来就如同一座古老的如碗底一样的火山。它来自相邻的以冯杜山为主要山峰的山脉,那儿终年覆盖着积雪,雨水和融化的雪水从地下水道到达谷底并慢慢渗出。

河床构成河水流动的通道,引导着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注入空阔的河口。随着它所经过的地域地形的变化,河床的水平高度也会发生改变,有时这种变化很突兀,使得河流在某处形成明显的落差,在水流发生垂直跌落的地方形成瀑布。

欧洲最著名的大瀑布莫过于加瓦尔尼大瀑布。紧靠佩尔杜山,在比利牛斯山脉最荒凉的地方,是半圆形的加瓦尔尼高原,也叫加瓦尔尼冰斗。它被一面高达100多米的半圆形的垂直岩石墙所环绕。这个岩缝中巨大的充满着冰的岩石墙,依靠隆起在覆盖着积雪的倾斜坡地上的半圆形山脉支撑着。10条或12条溪流从山上奔流到高原上,水势最大的一条从高410米的悬垂岩石上涌下,在水流下落到2/5高度的时候撞击到山腰上。这种特别的下落方式,使得它看起来如同一条从山顶上飘下来的摇摆的银光闪闪的薄纱。它的水量比一朵漂浮在天空中的薄云稍小,但它的洁白、轻盈和起伏的姿态可以和蓬松的白云媲美。在它半透明的薄雾中,在阳光照映下,形成了轻摆的彩虹,随着水滴的大小变化,彩虹的边缘色彩逐渐暗淡继而又慢慢鲜艳。

最后,这条水质的发光缎带落到地面上,激流撞击到岩石上摔成泡沫,泛起悦目的闪闪发光的飞沫,像温和的波浪,像蔓延着的一簇美丽的羽毛。高耸的岩墙顶端被白云环绕着,这部分的高原地区常年覆盖着积雪,小瀑布破开覆盖的冰雪形成通路,通路上还残留着冰层,叫做冰桥。溪流在一定距离内在凝固的冰雪层下流动,然后与不同的瀑布汇合后从高处落下。它们的水流呈现出深蓝的色调,在没有遮围的高原上随意向前向下奔流。它们冲进山谷形成泡沫汹涌的急流,称为波城的洪流。

北美洲五大著名的湖泊最终汇聚到圣·劳伦斯河中。在五大湖水流汇聚的最后两个湖泊——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流经的隘路中,产生了一个突然的高达50米的落差,形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

落下的瀑布水流绝不比一条河的水量小,几乎像将整个大海倾倒进深渊一样。在瀑布边缘,一座覆盖着青绿草木的小岛将瀑布分为两条支流,一条位于加拿大境内,另一条位于美国境内。位于加拿大境内的形状如同马蹄铁,外围大约有600米;而后者则没有曲线外观,仅仅是平展的水瀑。尼亚加拉大瀑布这两组支流,被印第安人称为”雷鸣之水“,每分钟落下的瀑布水流达到25000立方米。

所有面对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人都会在这令人畏惧的景象面前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水流从岩石边缘落下时,表面呈现泛着幽绿的黑色,奔涌的巨大的水流看起来就像一件斑驳的水晶刺绣品一样徐徐落下,最终在深渊中水崩瓦解。瀑布落下的雷鸣般的巨响连暴风雨来袭之时的电闪雷鸣都无法与之匹敌。汹涌翻滚的水流形成了一层白色的薄雾笼罩着瀑布,如同烈焰散发出来的烟雾。

位于美国境内的瀑布一边建造了通往瀑布脚下的阶梯。在震耳欲聋的巨大水声的伴随下,人们小心翼翼地行走在一边是陡峭的岩壁一边是瀑布宏伟水帘的石阶上。在美国境内的瀑布这边,有一个人口稠密的城镇坐落在此,从瀑布落下的地方到更远处的悬浮的架桥,都体现了人们与大自然作斗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横越溪流的架桥,将两岸连接起来。架桥分为上下两层,层间距8米,上层是火车道,下层是客车、马车和行人通道。

当河床没有表现为垂直的跌落,而仅仅形成陡峭的斜坡,在河床中还散布着大块的岩石,我们将这种地势称为湍滩。湍滩并不是从悬垂的悬崖边缘落下的大型水帘,而是在错综的小岛和岩石中连续形成的小急流。

有的时候,河流在流淌过程中会遇到岩石的阻碍。在这种天然屏障下,地球形成了自然的地下水道,河流就会暂时从视野中消失一段距离,然后在其他地方复又出现。例如日内瓦湖附近的隆河。默兹河在流经巴祖利兹附近时消失,而在10千米的远处又重新出现。西班牙的瓜地亚纳河经过一段松软土壤的过滤后,又重新出现在下游的某个地区。这片河流从地下流经的区域被西班牙人称为”宽阔的河桥“,在其上是一片可供10万头牲口放牧的草场。但是,也有的河流永远地消失了,似乎是在地下迷失了道路。沙质土壤似乎吸收了它们的水流,在到达大海之前太阳晒干了它们。在非洲,就有许许多多这样半截河流的例子。

在水道倾斜的趋势很小,河水也相对平静,河流地势较低的地方,河水将它一直携带的矿物质、泥沙或其他物质沉积下来,因此,在河口附近淤积了大量的沙石和其他冲积的废物,这些障碍物阻挡了河流的行进,将水流划分成若干小的支流。河流在进入大海之前,淤积物形成了与溪流共同的河口,河口通常呈三角形,我们称为三角洲(德耳塔),由于它形状像希腊字母表中的第四个字母,因此得名。隆河有它的三角洲,莱茵河也有,同样,尼罗河、恒河、密西西比河和其他大的河流都有属于自己的三角洲。

隆河的三角洲叫做卡马戈岛。位于阿尔勒下面一点,距离大海约35千米,在隆河和地中海之间,形成的三角洲平原大约有1497平方千米。这块三角洲平原叫做卡马戈岛,关于这块不确定的土地,围绕着淡水和海盐、河流的冲积物和海洋淤积的沙石有着不休的争论。在这个平原上,从河岸到三角洲中心被巨大的池塘卡拉卡瑞斯所占据,在这周围有3个地区非常好辨认,这些区域适宜耕种、放牧。

第一个地区,顺着隆河的两个河口延伸,它拥有肥沃富饶的土地,得自每年沉积的丰富的冲积土。大量的庄稼随处可见,河水持续不断地渗透进土壤,而不含一点海盐的成分。在这条耕地的那边,是第二个地区——盐地形成的牧场。在那儿,互相间隔一定距离的骑着马的牧人用三叉戟的刺棒将他们的牧群围拢在一起,牧场上数千头散发着原始兽性的牛漫步在此。纯黑色、体格小但又健壮结实、野性的眼神,这些危险的动物身上没有一点经过驯养退化了的特征。只有一个标志,也只能通过这个特征还能让人们想起这些野兽仍然是人类的奴隶,在人类的屠宰场中被宰杀,满足着人类残忍的天性:在它们的肩上,烙着兽群所有者的烙印——用热铁在动物的皮肤上烧成的标记。

在这同一片牧场上,还飞奔着成群的从阿拉伯人那里遗传下来现在归法国南部牧主所有的野马,它们毫不在意恶劣的天气,由着它们活跃的天性疾驰在此。这些野马体型都非常小,体毛呈白色,精神矍铄,完全未加驯养。它们的嘴里没有马嚼子,蹄子上也没有马蹄铁。在农忙季节,它们被拉到打谷场上给粮食脱粒,等到工作一结束,它们又重归自由。

第三个地区,即池塘周边的地区,无论已标记的还是未标记的都被认做是一块干地,处于河流和大海不断竞争下,前者带来丰饶的土壤而后者则不断地将它们冲走。河流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得更加理想,它的冲积物基本保留住了三角洲内部的土地。沿海的地区被不断地冲向大海,但这种速度之缓慢几乎经历了几个世纪也没有形成明显的结果。在现实当中,水是首要因素,土地是次要因素。

大海贯穿流动的沙子形成了数以千计的通道,几乎可以闯入任何角落。即便是再高再干旱的陆地也无法避免海水的渗透,盐水通过土地下所有的湿材向土壤渗透,被海水侵蚀的物体表面结上了像玻璃一样的盐壳。在种植着稀少的针叶林的沙石地带,西北风摇撼着松树,地面结着霜一般的盐碱外壳,湿地和沼泽里充满腐烂的植物,盐湖、一洼洼废水、肮脏的稀泥伴随着散发出来的恶臭的气体——如此种种的景象,就是卡马戈下游的情形。

而就是这块对人类来说邪恶肮脏的地方,却是水生鸟类的天堂。池塘是野鸭最喜爱的栖居地,在沙丘中能够听到脖颈长有环形羽毛的鴴的叫声,在芦苇中间传来麻鸠深深的鸣叫声。向水面望去,海燕和海鸥不知疲倦地飞行,瞬间就飞一个来回。它们警惕着猎人的同时,也搜索着所飞过的水面,如果哪里的鱼儿刚刚露头,那么这也是露头的鱼儿最后一次现身水面。

那么另一种鸟,身披红色羽毛、用两只长长的高跷行走、腿和身体极其不成比例的鸟是如何生活的呢?这就是火烈鸟,最奇怪的鸟类之一。它的脖子和腿几乎一样长,而且非常细瘦。它的喙弯曲得很难看,世界上再没有一种动物长得如此奇怪。这种动物用它们毫不优美的长嘴在泥土上挖掘,将贝壳收集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打开吸食。它们用泥土将巢建筑成古怪的结构,一个真正的塔状鸟巢,最顶端是一个碗状结构的巢穴,里面藏有火烈鸟的蛋。当它孵化幼雏的时候,就叉开两腿坐在巢上,将两条细长的腿悬荡在外面。它们的本能促使它们建造了如此绝妙的巢穴,如果采用普通的鸟巢,那么拥有两条长腿的火烈鸟妈妈又如何孵化它的孩子呢我们很难估计河流携带并沉积在入海口的淤积物总量到底有多少。每年,恒河沉积在孟加拉湾的淤泥大约有35600万吨。它邻近的雅鲁藏布江沉积物的总量也差不多如此。沉积物数量最多的河流是中国的黄河和长江。前者的河口每25天沉积的物质能够形成一个1平方千米的小岛,而这些巨大的淤泥早晚会将河道填满。而长江携带到海中的冲积物数量大约是恒河的3倍之多。要运输如此之多的淤泥,至少需要一支由2000艘货船所组成的船队,每只货船的载重量在1400吨左右,它们必须每天向海中输送一次淤泥。雨季的亚马孙河波涛汹涌,它混浊的河水至少会污染大西洋从河岸到海中多达1000千米距离的海面。谁能计算出南美洲被各大河流冲走的泥土以及沉积在大海中的泥土总量?波河和阿迪杰河以每年70米的速度蚕食着亚得里亚海。坐落在这些河流河口附近的城镇都是从前的港口城市,但是今天的它们已经距离海岸有一定的距离了。亚得里亚,这个古老的殖民地得名自18世纪之前它所坐落的海岸的名称,但是今天的它已经距离海岸40千米远了。拉文纳曾经同样是一个海港城市,而现在约10千米的陆地将它同大海分开。

有许多例子表明河口向大海灌注的冲积物正日渐衰落,尤其是在潮汐涌动强大的海岸,它们能够将沉积的淤泥清理干净。这种作用将淤泥沉积的地方扩大,在这里,淡水和海水相混合。这样的入海口叫做河口或江口。拉普拉塔河进入巴西河和乌拉圭的河口宽250千米。亚马孙河的河口宽50千米。吉伦河,由加龙河与多尔多涅河汇合而成。这些特别的水道,连通了河流和大海,使巨轮可以由此通往内陆。

通常来说,如果河流的入海口处形成了三角洲,那么它就不会有巨大的潮汐。例如流向地中海的河流。反之,如果河流入海处有畅通无阻的潮汐,那么它就形成了宽阔的河口。例如大部分汇集到大海中的河流。隆河,流向地中海形成了三角洲——卡马戈岛。加龙河与多尔多涅河,流向大西洋,它们的河口是吉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