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建筑奇观
9748000000004

第4章 福建独特居民:生土楼

在闽西的永定,闽南的南靖、漳浦、平和,以及闽中的闽清等地山区,坐落着数以千计造型独特、构筑精巧、气势非凡的古堡式建筑,它就是福建的独特民居——生土楼。人也称“客家土楼”。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考察后发出这样赞叹:“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生土建筑——神话般的居民住宅,也是世界住宅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生土楼是以竹片、木条为筋骨,以生土、细砂、石灰为主要原料,再拌以糯饭、红糖,经过反复揉、春、压而夯筑成墙的土木结构楼房,有二至五层高,上用火烧瓦盖顶,三四代人或数十户共楼而居。其外观式样主要有圆形、方形、“交椅”形三种,此外也有三角形、曲尺形、扇形、五边形、综合形的。

圆形楼最为典型,当地人称“圆楼”或“圆寨”,是一种呈圆柱状的生土楼,远看宛如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分布在闽西、闽南一带。直径多在30~60米之间,高13~16米,内分3~5层。每层30~50多个房间,中间设庞大天井、环形走廊、水井及各种生活设施。其中,最大的要数平和县芦溪乡芦峰村的叶姓圆楼。该楼建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楼的外径77米,底层墙壁厚近两米。分内外两圈,外圈为平房,内圈为楼房,高15米,有4层。楼内居民最多时达400户,约1800人。该楼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楼户破损较为厉害。

保存较好的圆楼是永定县古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又称天助楼)。它也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整座建筑分内外三圈,外高内低。外圈为圆楼,共4层,每层有房72间,第二圈为二层楼,每层有房40间。第三圈为平房,有房32间。圆圈中心还建有一座四方形大厅,作为全楼族人举办婚丧喜庆典礼的公共活动场所。全楼总面积为537617平方米,共有房400间,最盛时住80多户,六七百人。圆楼是一个大世界,住在里边的人要真正认清楼里的居民可不容易。打个比方:要是你到承启楼里作客,每家作客一天,就要花近3个月时间。邮电部1986年发行的“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该楼为原型绘制的。

方楼雄伟壮观,宛如古代城楼。楼墙与墙内布局和圆楼相近。不同的是,楼前中央开一个大门,楼的东西南北方向都设楼梯。其中,永定县高洋乡上洋村“遗经楼”为世界最大客家万楼,占地10336平方米,建于1806年,高5层,用了70年、经三代人才建成。

福建客家楼的建筑史长达1000余年。晋代永嘉之乱(308)及以后历次战乱中,一批批中原汉族人从黄河流域南迁闽粤赣边区及桂、川、琼、台湾等地,当地人以他们是客籍户口而称为“客家人”。目前总人数4500多万人。客家人所到之处,大都是偏僻山区,为防野兽和盗匪,不得不聚族而居,并就地取料,设计建筑形同要塞的庞大坚固住宅——客家楼。这种生土楼兼有防匪、防盗、防震及冬暖夏凉、日光充足等优点,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甚至战火的洗礼,至今巍然屹立,成为客家人精神风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