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建筑奇观
9748000000035

第35章 园中之园:谐趣园

谐趣园的原形是江南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几代皇帝南巡,都曾多次在该园驻跸。其中乾隆每次南巡几乎都到寄畅园。“辛未一七五一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东麓,名曰惠山园”。1811年,嘉庆重修惠山园时,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之意,将惠山园改名为谐趣园。

谐趣园是颐和园中一个自成一局的小园,它的建筑风格一方面按照清代宫苑的规矩作法,精巧富丽,保持与颐和园其他建筑形式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尽力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处处体现清朴雅洁,追求私家园林所表现的真、幽、雅的境界。它的小青瓦顶,水戗作法,园中曲池、假山、花木等诸多自然景观,都显得小巧玲珑、亲切宜人。

谐趣园景观的布置更注意运用江南私家园林善于在小面积中创造大空间的效果,将自然山水之美提炼浓缩到五亩多地的有限空间之内。首先,它采用了江南园林常见的“占边”方法,园中八座小亭,六处楼阁,尽是贴边布置,而把中央部分让出来布置山池主景,然后在以水面为主体的空间外围,以曲廊、墙、山石围合成一些不大的,但各有特色的小空间。这些小空间,由曲廊和小桥连结,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使个别景致与主体空间之间有开有合、有虚有实地相互穿插、吻合,有次有序、有节奏地串连起来。在变化与曲折中,令游人产生错觉,以达到以小见大,地段小而游路长的效果。其次是造园者成功地运用了借景手段。登霁清轩及八方亭高处,可观园外农田阡陌,西山群峰,东面不远就是与颐和园相毗邻的圆明三园。这无疑增加了小园的范围,突破了本园空间的局限,在“咫尺山林”之间再现了大自然美景中的“山水林泉之乐”。

谐趣园在辍山、理水的技法上,也充分反映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特色。谐趣园的假山比较集中摆设在北部山岗一带。这里与万寿山余脉相连,山石的走向与神韵与主山连贯一致,形神兼备,避免了假山的感觉。整块岩石如斧砍削凿而成,坡度又陡,神态粗犷峭拔。在凿开的一块石峡之中,一股山泉沿着石径层层跌落,形成水瀑、悬淙、曲涧等各种水景。水流常年不断,滴滴如玉琴之声,故取名“玉琴峡”,成为谐趣园一处很有特色的景观。

然而,谐趣园毕竟是属于皇家园林,这座小园采用了明显区别于一般民居的形式,如大门、洗秋瞩新楼等建筑都采用了卷棚歇山屋顶形式。整个园子的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华贵,并饰有大量的苏式彩画,尤其是红漆大门上铜钉灿烂,椽头、梁头沥粉贴金,充分显示出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