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建筑奇观
9748000000102

第102章 故宫紫禁城

在北京市中心有一座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就是古老而又雄伟的故宫——紫禁城。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还环绕着高十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的四角各耸立着一座平面呈十字曲尺形、结构复杂(有72条屋脊)、造型优美的角楼。

紫禁城内现有宫宇9000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代永乐四年(1406年),基本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故宫建筑布局严谨规则,主次有序,空间丰富多变,从天安门开始至景山结束,形成一条贯通紫禁城南北的中轴线,这刚好与北京古城的中轴线相重合。登上景山,远眺故宫,飞檐重叠,琉璃连片,气象万千。

从天安门入端门,过石板御道,便是故宫正门——午门。它高356米,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俗称五凤楼,极巍峨壮观,与楼前封闭而狭长的空间对比,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符合于当年封建皇帝在此举行“班师”、“献俘”典礼和“廷杖”朝臣的功能要求。

进入午门,故宫就分成前后两组:前为外朝、后属内廷。外朝以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场所(文华殿后,即是藏四库全书的文渊阁)。

三大殿原名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名金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方更名为现名。

太和门是三大殿的正门,面积1800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大门。门南广场内有一条金水河,长200多米,上跨有石桥五座。进太和门后就是外朝区了。

外朝最南的太和殿,又叫“金銮殿”,是故宫最大的建筑,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最高的建筑,建于康熙八年(1669年)。殿宽6316米,深3717米,高2692米。殿内设有皇帝宝座及屏风,雕镂得非常精致。座旁有沥粉贴金缠龙金柱六根,每根高127米,直径1米。座顶正中的藻井悬有蟠龙衔珠,天花板、梁、枋绘饰和玺彩画,辉煌炫丽。凡是重大的典礼都在此殿举行。

中间的中和殿呈正方形,纵横各三间。殿内雕有金龙,极精致。此殿是皇帝临朝前的预备室。

后面的保和殿比太和殿略小,重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殿内采取了减柱措施,使空间显得宽畅。大殿全部木构和内檐彩画,均为明代万历年间原物。此殿是供举行酒宴和殿试而用的。

三大殿共同建在一个高达813米的三层汉白玉须弥座上,更显大殿之高大气魄。太和殿前还有一个广场(占地约36公顷左右),两侧有东西廊庑各32间,为外朝区辅助用房。

从保和殿北行,通过一片小广场,便是内廷区。内廷区中心部分也由三座宫殿组成。南面的乾清官是皇帝的寝宫,顺治十二年(1655年)建,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火灾后重建。北面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有东西暖殿。居中的交泰殿是后来建的小殿。

内廷的两侧是嫔妃们的住所,称为东西六宫。东六宫之东为外东宫,有宁寿宫,是乾隆准备退位后当太上皇时居住的地方,建筑独具一格,花园精巧,俗称为乾隆花园。近贞顺门,有珍妃井。西六宫之南的养心殿是清雍正以后历代皇帝处理政务之处。在东西六宫后面,又有五组宫殿,是皇子们的住处。在西六宫西北部有建福宫花园,只是可惜早已毁废了。

内廷建筑无外朝那么宽阔宏伟,但谨严深密而富有生活气息。各宫之间各有门墙,虽自成系统,但又有曲廊、甬道、庭院、广场相连,构成一个完美的建筑整体。

坤宁宫的后面是御花园,园中建筑以钦安殿为中心,点缀着各式亭台楼阁,古树奇石,既具帝苑的雍华气魄,又有民间古典园林的幽雅意境。

古故宫建筑的周围,还设有云龙阶石、镏金宝鼎、铜狮、琉璃照壁、九龙壁(东路宁寿宫南部)以及日晷等建筑小品和陈设品,丰富了故宫的建筑环境。

故宫的建筑装修和彩画亦极其精细绚丽。黄瓦、红墙、朱楹、金扉、白玉雕栏、蓝天彩云,组成了富贵、崇高、雅静的空间。故宫的建筑成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匠师的高超技艺和创造才能。故宫不仅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古建筑宝库中一颗独发异彩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