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战车王国
9747200000027

第27章 拥有多个身体的坦克

研制和生产一种能够在任何战斗环境下,在不同气候与地理条件下,以及在各种军事行动中均可使用的高效能坦克,是各国坦克设计者追求的目标。目前,所有现役坦克均是按照“乘员与系统在一个车体内”的原则设计的,每种坦克在设计时均把火力、机动能力、装甲防护和可维修性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于是,现代主战坦克采用了更为先进的系统,火炮口径越来越大,装甲防护能力越采越强,发动机功率也越来越高;但是,这是在坦克的外形结构尺寸并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实现的。而坦克的内部可用空间减小,影响了乘员的舒适性及工作效率,在保持这种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想要再继续全面提高坦克战斗效能已经基本没有可能性。

出路在哪里呢?只有大胆突破传统思维。俄罗斯装甲学院提出,现代坦克的战斗潜力至多实现了70%,但要想通过进一步改进来实现性能的全面提高已是穷途末路,也就是说,目前的传统坦克设计方法使设计人员无法大大提高坦克的战术技术性能。于是,他们提出了一种构思新颖的铰接式履带装甲战斗车辆。它不再只有一个车体,而是由中央部分和与中央部分前后铰接的输送部分及抢救部分组成。各部分可相互分开,单独使用。由于各部分之间的独立设计,坦克的效能得以提高。在战场上,通过独立使用中央战斗部分、输送部分和抢救部分,坦克的主要战斗特性,即机动性和火力能够被分开发挥。例如,为了获得更高的作战效能并使战术更加适于战斗及作战环境的需要,战场上的部队可改变其战术,独立使用铰接式车辆的各部分,也就是说可以像搭积木一样临时组成不同种类的坦克,以适应不同的需要。标准的输送部分和抢救部分与安装不同作战、支援及辅助装备的中央部分相结合,可保证铰接式车辆的系列化发展,如步兵战车、装甲抢救车、侦察车、供给车及救护车等。

与常规坦克相比,铰接式车辆的中央部分由于没有履带,其车内有较大的空间。这部分空间能够用来布置保障乘员长时间作战的必要设备,如卧具等。因此,在这种车辆上能够实现对人员与系统的最佳结合。

铰接式履带战斗车辆由战斗部分、输送部分和抢救部分组成。战斗部分铰接在输送部分和抢救部分之间。铰接方式能够使输送部分和抢救部分相对独立于战斗部分运动,并能够通过中央部分的液压千斤顶,实现自动连接和分离,战斗部分的炮塔容纳乘员和武器,输送部分和抢救部分安装供其独立使用所需的发动机、传动装置及驾驶员座椅。

俄罗斯装甲学院构想的这种分体结构形式的车辆与传统结构形式的车辆相比,无疑可提高坦克的战斗能力和可维修性。这种结构形式的坦克,在战斗部分单独使用时,通过液压千斤顶,可改变观瞄装置的高度;在输送部分和抢救部分单独使用时,可给其安装武器,以增强火力;直线行驶时,采用后面推前面拖的方法,车辆能够以相同速度前驶和倒驶,而不会发生偏转;车底距地面高度较大,车辆越野机动性能大大提高,提高输送部分和抢救部分的高度不会对整车高度产生任何影响。车辆改变运动方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像坦克一样,靠两侧履带的速度差来实现转向;另一种是像轮式车辆一样,输送部分或抢救部分可相对于中央战斗部分独自转向和两部分同时相对于中央战斗部分实施转向等,这样大大提高了坦克的机动力能。防护性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有装甲防护的输送部分和抢救部分。各部分的装甲防护要求可以有很大不同,这样就能够以合理地减小输送部分和抢救部分的装甲厚度为前提,适当增加中央战斗部分的装甲厚度。

由于铰接式履带装甲车具有较高的可维修性,因此,使用铰接式履带装甲车还能够通过减少损失来提高坦克部队的作战能力。例如,在战场上,由于铰接式车辆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所以完全可以利用两个受损车辆中的完好部分,迅速组装成一辆新的坦克继续投入战斗。同时,这种分体式的结构也更易于实现空运。

总之这种结构新颖的履带式车辆能够全面提高车辆的基本战术技术性能,有助于乘员能力的最佳发挥,并且激励各级指挥官制订出新的陆军坦克部队在未来战场上的作战方法。它还能够使设计人员开发出一个由战斗、支援及辅助车辆组成的新一代装甲车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