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材料世家
9746800000023

第23章 不碎玻璃

玻璃作为大家最熟悉的材料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缺少。但玻璃有一个自古以来就没有改掉的老“毛病”:太脆,一碰就碎,而且玻璃碴子锋利得像刀子,一不小心就会伤人皮肉。要是有一种不碎的玻璃有多好!但这个想法自发明玻璃以来的几千年中,几乎耗尽了玻璃工匠的脑力也没有实现。

脆是玻璃的本性,想让玻璃不碎似乎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世界上有些事还真能心想事成。不碎玻璃最终还是发明成功了。

那是1903年,法国有一位叫别奈迪克的化学家,他酷爱科学研究,经常“泡”在实验室里作试验。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把一只玻璃瓶从实验柜上碰落到地上。这在满处都是玻璃器具的化学实验室是常常遇到的事情,其结果通常都是一样:玻璃碎片崩满一地。但这一次却出现了怪事,这只装满试验用溶液的烧瓶落地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破成碎片。

这使别奈迪克很高兴,因为如果烧瓶破碎,他精心配制的溶液等于前功尽弃。但更让他纳闷的是,这只又薄又脆的玻璃瓶从高高的实验柜掉下来后,怎么竟没有一个碎片出来呢?他仔细观察了一遍烧瓶,里面的溶液依然存在,只是在烧瓶壁上留下了蜘蛛网式的裂纹。作为一个有强烈好奇心的科学家,别奈迪克本想对玻璃瓶不碎的奥秘搞个水落石出,但一时还放不下手中的实验,只好暂时将这只布满了蜘蛛网式裂纹的玻璃瓶贴上一张纸条,记下事情的经过:这是从3米高的地方掉下来的,捡起来就是这个样子,时间是1903年11月。

这件小小的事故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并不算什么。如果不是有心人,早就把这事忘了。但别奈迪克却经常在想这件事,那只烧瓶没有摔碎是偶然的现象吗?几年后,别奈迪克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有一辆汽车因发生车祸,车窗上的玻璃碎成碎片,把司机和一些乘客划伤了。这马上使他联想起自己前几年出的那次小事故:“为什么我的那只烧瓶不碎呢?如果能在所有的汽车上都安上一种不碎的玻璃,司机和乘客一定可以免受划伤之苦。”别奈迪克决心解决这个难题。于是他重新找出那只留有文字记载的没有摔碎的玻璃烧瓶,仔细研究它不碎的奥秘。他发现,这只烧瓶的内壁上有一层透明的薄膜,他试着想把薄膜撕下来,但薄膜粘得非常牢,根本弄不下来。

这层薄膜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但最后他终于回忆起这只烧瓶曾经装过硝酸纤维溶液,有可能是溶液挥发后留下来的一层薄膜。为了验证自己的分析,他立即配制了硝酸纤维溶液进行试验。结果真的不出所料,瓶壁上留下的正是柔韧而透明的硝酸纤维素薄膜。

然后,别奈迪克着手试验,他在两块玻璃之间夹上一层透明的硝酸纤维素薄膜,使它们粘在一起,并进行“自由落体”式的摔打试验。果然,玻璃只出现裂纹而不会四处溅出玻璃碎片。这种玻璃称为安全玻璃,用处很大。

在许多工厂中,例如在强烈震动的金属锻造车间的天窗玻璃,都使用这类安全玻璃,因为如果用普通玻璃,一旦玻璃被震碎就会飞落下来伤人。一些高质量的汽车的车窗玻璃和挡风玻璃,也用不碎的安全玻璃制造。这样在万一发生车祸时,不会发生因玻璃碎片飞出伤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