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现代交通(世界科技百科)
9746600000037

第37章 不用指挥棒的交通指挥

当你来到交叉路口时,往往可以看到手拿指挥棒的交通警察,站在马路中央指挥交通。但你是否想过,一个大城市究竟有多少交叉路口?如果每个交叉路口都要交通警察,从早到晚站在那里挥舞指挥棒指挥交通,究竟要多少交通警察?更何况这种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或烈日当头,其劳累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交通信号灯便应运而生,它就是被人们称为不用指挥棒的交通指挥。

世界上第一个交通信号灯于1868年出现在英国伦敦。当时的光源是靠煤气点亮的,在灯前用红、绿玻璃变换信号。有一次,煤气突然爆炸,当场炸死几个值班的警察。结果,交通信号灯几乎消声匿迹了半个世纪。

1918年,美国一些城市出现了电气照明的三色信号灯。之后,其他各国也相继采用,并不断改进成为现在这样的红、绿、黄信号灯。

早期的交通信号是由人工操纵的,后来自动化控制逐步代替了人工控制。60年代,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交通信号控制,出现了根据交通拥挤情况变换信号持续时间的装置。此后,又出现了能控制大范围地区的遥控交通信号系统。这不仅为提高道路的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提供了可能,而且为大量减少交通警察创造了条件。

最初的交通信号只指挥车辆的行进和停止,后来又增加了行人交通信号。因为交通事故中约有1/3的受害者是行人。为了保护行人安全过街,世界各国先后采取了各种形式的行人信号灯。一种叫优先式:老人和儿童过马路时,先按一下灯柱上的红灯钮,使过往车辆停车稍候,行人通过后,再按绿灯钮,车辆方可通行;另一种叫提醒式:它富有感情色彩,以关怀的语气告诫行人,当红灯亮时,同时显示文字“请行人稍等”。绿灯亮时,同时显示“过街请小心”。当出现不自觉的违章时,信号灯将发出警告。第三种是盲人式:能给盲人过街提供安全、方便。这种信号灯在绿灯亮时,能听到一阵悦耳的鸟鸣声,示意盲人可以安全过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号灯的功能不断增加。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大街,安装有电视自动信号机,它能统计有多少行人在人行道上等候。当行人够一定数量时,就自动改变信号,让行人通过。罗马尼亚在多雾地区设置会说话的“有声路标”,当车辆驶入多雾地区,道路一侧的有声路标就会大声疾呼:“您已进入多雾地带,能见度很差,注意安全!”西班牙在地势险恶地段,设置了一种别出心裁的路标,当汽车来临时,路标就会嚎啕痛哭起来,声声哀鸣,撕心裂肺,迫使驾驶员小心翼翼地驱车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