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信息科学(世界科技百科)
9746200000007

第7章 电报的故事(1)

研究密码的弗里德曼

在现代战争中,截获敌方电报和组织专家破译,是电子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往往会关系到一场重大战役的得失成败和士兵的生死存亡,所以各国对电报通信,都严加保密。

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日本海军于1937年便使用了一种为保护最高机密而研制出的“九七式”密码电报机。这种电报机发报时,是采用两本按字母顺序编写的45000组密码。日本军方认为,它保密性极强,其中密码,世人难以破译,有利于军事秘密通信。

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上述日本的密码,还是被人破译了。是谁破译的呢?这人便是美国的密码奇才、破译高级专家——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1912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就从事密码的研究工作。从1938年起,他全力以赴地做破译日本密码和仿制日本密码电报机的工作。经过两年多呕心沥血地钻研,终于在1940年9月,通过一架仿制的“九七式”密码电报机,初步破译了日本的密码。1941年1月20日,又正好有一艘日本商船“日新丸”号驶人美国旧金山,美国海军情报机关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便派出几名士兵,化装成海关人员抢走了“日新丸”商船上用的“电报密码本”。虽说这商船用的密码与日本海军用的密码不一样,但总有一定启发,这就给弗里德曼掌握日本密码规律和精确破译日本密码,提供了一个条件。

此后半年多时间,弗里德曼破译了日本外务省与日本驻美大使馆之间的电报达270多份。此外,还破译了90%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发出的密码电报。由于弗里德曼建立了这样大的功绩,先后荣获美国颁发的“公民特别勋章”、“最高功勋章”、“保障国家安全勋章”,并奖给他10万美元巨款。

1942年5月20日,日本联合舰队总指挥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发给日本各舰的密码电报,又被弗里德曼破译,这就关系重大了。

因为,此时正是日美太平洋战争中一次大规模海战——“中途岛大海战”即将打响的前夕(日军6月4日凌晨发起攻击)。日本海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航空母舰8艘(舰载飞机400多架)以及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共120多艘,决心攻占中途岛,以达到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目的,迫使美军退守夏威夷和西海岸。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从破译的密电码中得知日本海军的作战行动计划,喜出望外。但还有一事不明,就是日军这次军事行动要攻占的目标是哪里?密电码中只多次提到“AF”,这“AF”究竟是何地?这又难坏了尼米兹。尼米兹猜想是中途岛,于是从中途岛给美国国防部拍了一封电报,报文是“中途岛的蒸馏水厂遭到破坏,淡水供应十分困难。”有意让日军“窃收”。果然日本海军上当了:日军“窃收”到电文后,在发往日本东京的急电中说:“AF”淡水奇缺,必须在6月5日以前,把大量淡水运到“AF”。从日本海军这电文中使尼米兹证实了日军要攻占的目标“AF”就是中途岛,还进一步了解发起攻击日期可能是6月4日,因为日本海军自以为兵力强大,狂妄已极,想一天就拿下中途岛。全部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像半年前(1941年12月7日)突袭美国珍珠港那样——炸沉、炸伤美国军舰40多艘、击毁美军飞机260架、炸死炸伤美军47575人,致使美国太平洋舰队丧失战斗力达半年之久。

但是历史的进程并不都是按日本侵略者的意愿前进的。美国尼米兹海军上将,从弗里德曼破译的日军密电中,对日本海军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于是便巧作如下部署。

由山本五十六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的第一机动部队4艘航空母舰,开进距中途岛西北240海里海域,派出第一批飞机180架扑向中途岛,企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此时,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斗群(也称航空母舰编队)已离开中途岛,开进日本第一机动部队4艘航空母舰附近,并派出了200多架飞机,前去轰炸日军的航空母舰。

当日军第一批飞机轰炸中途岛返回、正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日军第二批100多架飞机又挂鱼雷准备起飞的忙乱时刻,美国的两批机群先后扑过来,对日本的4艘航空母舰狂轰滥炸。此时,日本只有寥寥数架飞机拼死迎战,但如飞蛾扑火,已无济于事了。结果,日本联合舰队的第一机动部队4艘航空母舰,都被美军炸沉。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乘胜追击日本的残兵败将,使山本五十六想一举攻下中途岛的美梦彻底粉碎了。

救救我们

如果你看过英国电影《尼罗河惨案》,一定会记得这样一个场面:制造惨案的凶手,为了隐蔽他们的阴谋,施展出“借蛇杀人”之计。比利时的侦探波洛,在房间里突然遇到了可怕眼镜蛇,在十分危险、又无法走脱的情况下,他机警地用手指敲了敲墙壁,隔壁的雷斯上校听到敲墙的声音,急忙拿着剑冲进波洛的房间,刺死了毒蛇,解救了波洛。雷斯上校来得如此之快,他是怎样知道波洛遇到危险了呢?原来,波洛在墙上敲的是“莫尔斯电码”——“SOS”的响声(嘀嘀嘀,啦啦啦,嘀嘀嘀),这是国际上通用的遇险求救的信号,因此雷斯上校听到后,便急忙来援救。波洛巧用“莫尔斯电码”的国际上通用的遇险求救信号,因此雷斯上校听到后,便急忙来援救。波洛巧用“莫尔斯电码“的国际遇险求救信号,便化险为夷了。

那么,这“SOS”的响声(嘀嘀嘀,哒哒哒,嘀嘀嘀)是什么意思呢?又是何时规定下来的呢?

原来,在电报发明以前,航海的人们是以火花、音响和旗帜作为遇险求救信号。有了电报以后,1908年国际上一致同意,船只遇险时都用“SOS”作为呼救信号。这“SOS”是几个英语字的缩写,意思是“救救我们”。最早使用这一遇险求救信号的是美国“阿拉普豪伊”号轮船,那是在1909年8月,这艘轮船航行到哈特拉斯角附近时,机器发生了故障,无法继续航行,船上人员十分焦急。此时轮船不得不发出“SOS”信号,希望得到邻近海岸的救援。

这莫尔斯电码“SOS”信号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例如,1909年,白星轮船公司的“共和国”号船发生重大事故;1912年,“泰坦尼亚”号船的惨剧;1913年,“伏尔托诺”号船的火灾;1914年,“爱尔兰女皇”号船在圣劳伦斯河被撞沉……都是由于这些轮船及时发出“SOS”信号,得到援救,才大大减少了人员的伤亡。莫尔斯电码“SOS”信号,自1908年至今,究竟解救了多少人,这是难以统计的。但电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电报捉凶犯

用电报传送信息,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快;二是准确无误,“报文”一般不会出现差错。

电报为什么快呢?快到什么程度呢?以无线电报来说它是以电波的形式传送的,电波在空间传播的速度和光的速度一样,每秒钟约30万千米。这种速度要比当今3倍音速的飞机(例如美国名叫“黑鸟”的高空侦察飞机)甚至比20倍音速的洲际导弹(洲际导弹落下时速度)都要快许多倍。所以用“电”传“报”,即使地球上两点最远的距离,只需1/15秒就可以传到了,这不能不令人惊异!

1945年1月,英国首都伦敦各家报纸都以大的标题登载了一条追捕逃犯的消息,人们看后都争相传告,说:“这电报可真快!”这里讲的“电报真快”与逃犯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