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你在为谁学习
9692800000038

第38章 坚强的体魄助你成功

在我们国家,许多同学常常以各种理由来拒绝参加或逃避学校组织的体育锻炼。而我们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参加体育训练不仅使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而且还利于增高。西方国家的同学把锻炼当作是一种乐趣,因为一个学生要想在学校里受到欢迎,他必须有一样出众的才能,而这往往需要在崇尚力量和速度的比赛场上展现。成绩出众的文弱书呆子反而是被看成另类的弱势群体。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不变的真理。所以我们要想成功,就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邓亚萍,四项亚洲冠军和三项世界冠军获得者,在1990年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上,曾获得女子团体、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三枚金牌;在1990年举行的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女子团体、女子双打两项世界冠军;在1991年举行的第41届世锦赛中,再获女子单打世界冠军。1991年底,她作为第一个被邀请到国际奥委会做客的运动员访问了洛桑。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她获得女单冠军。

邓亚萍长得矮壮结实,但成年后的身高只有约1.50米,似乎不是搞体育的材料。她的父亲邓大松20岁以前曾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他朝思暮想,让女儿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上世界冠军。他不信天不信地,只信科学训练和勤奋努力。邓亚萍4岁时,邓大松就经常让她坐在自行车大梁上,带她去看自己打球。

开始时,邓亚萍拿的是横拍。后来,父亲看她个子长得慢,胳膊短,从第二年起,便让她改打直拍。那时,邓亚萍每天只练一两项内容——攻对推。父亲推,邓亚萍用正手攻,或者两人对攻。邓亚萍打球像中了邪似的,一上球台就不想下来,常常弄得父亲不知如何是好。

9岁时的邓亚萍球艺日臻精湛,成绩出类拔萃。为了使邓亚萍跨上新的高峰,爸爸向河南省队推荐了女儿。几个月过去,埋头苦干的邓亚萍在省队又冒了尖。在所有集训的新队员中,邓亚萍技压群芳,所向无敌。

然而,命运却向邓亚萍露出了冷冰冰的面孔。其他新队员都留在了省队,惟独球艺超群的邓亚萍落选出队。问问其中的理由,“个子太矮,没有发展前途!”

身高的先天不足对邓亚萍的乒乓道路可能会造成极大的障碍。对于这一点,她的爸爸早有隐忧。今天,隐忧成为现实,但爸爸不甘心向命运低头。他了解自己的女儿,深信女儿在乒乓事业上一定会有所成就。他找到好友李凤朝,他正在新成立的郑州市乒乓球队当教练。李凤朝毫不犹豫地把邓亚萍吸收到自己队里。他非常了解邓亚萍,除了个子矮,邓亚萍的其他条件都优于别人,是个可造之材。

郑州队这一新的天地,为邓亚萍展翅翱翔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邓亚萍打球从来不服输,在命运的挑战面前她也决不服输。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创造出奇迹,用事实证明矮个子也可以成为乒乓王国里的巨人。而实现这个决心,意味着超量的付出。

李凤朝教练素来以严著称。每天早晨,他率队出操跑步。从住地出发,环绕“二七”纪念塔,再跑回住地,有3000多米。李教练手掐秒表计算时间。邓亚萍个头小,腿短,即使拼命追,也往往超过了规定时间。李教练面无表情,手一挥,邓亚萍就得再跑一圈。就这样,别的队员跑一圈,她得跑两圈甚至三圈,直跑得她眼冒金星,腿肚子抽筋,最后,还要被罚款5角。邓亚萍每月只有6元补贴,还不够交罚款的。

邓亚萍没有打退堂鼓。她知道自己个子小,要打好球,就得在台前多跑动。这就要比一般运动员的体力更强,步伐更灵活,而这只有苦练才能实现。她咬着牙,憋着劲,坚持跑步不止。她越跑越快,终于达到了规定的时间,李教练笑了。邓亚萍并没有满足,她又自己加码,穿着砂衣跑,决心要练出一双飞毛腿。

这仅仅是体能训练。专业训练同样艰苦。被队员们背后称为“魔鬼大松博文”的李教练,安排的运动量确实够大的:每天上午3个小时的单球训练,正手、反手,近台、远台,突击弧圈……每个动作都要重复上千次。一汪汪的汗水,浸湿了邓亚萍脚下的地面。下午是两个半小时的多球训练。邓亚萍要连续打完14筐球,每筐都有200多个球。邓亚萍还在腿上绑上砂袋,身上穿件砂衣,在台前来回奔跑,抢救各种险球。每周还有三个晚上,她专门练习发球。

付出总有回报,邓亚萍的刻苦训练在比赛场上开始发挥威力。1983年8月,全国“跃进杯”少年乒乓球大赛在河南洛阳举行。邓亚萍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作为团体主力走上了赛场。虽然她才10岁,但是没有新手的胆怯、犹豫和紧张。她内心充溢着兴奋、激情和自信,就像一只勇敢的海燕,期待着更加猛烈的暴风雨的来临。她的正板抽杀和反板怪球杀得对手纷纷落马,她的下蹲式发球更是大显神威。在一盘对阵中,一名小将竟连吃了她七个发球。邓亚萍一板接一板,重重地把球像冰雹般砸在对方球台上。她仿佛不是在打球,而是在一拍一拍地重重叩击着命运的大门!

锻炼的关键是自觉。如果你有改进身体状况的愿望,你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运动。教室,宿舍,家里,上学路上,都是可能的锻炼场所。《头文字》中的周杰伦,就是在帮老爸送货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成了秋明山车神的。

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走向的话,那么健康的身体就如发动机,为我们完成人生提供着绵绵不绝的动力。美国加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在自己的书里说:“要肌肉增长,你必须有无穷的意志力,你必须忍受痛苦。你不能可怜自己、稍痛即止,你要跨越痛苦,甚至爱上痛苦,别人做十下的动作,你要加倍磅数做足二十下。你要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震撼’你的每一组肌肉,令它无法不强壮,无法不结实。不要松懈,不要懒惰,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你无法取得成功!”

埃内斯托·格瓦拉是近代最伟大的传奇革命英雄,最著名的军事家,他出生在阿根廷第三大城市罗萨里奥。他的父亲是阿根廷的著名医师,母亲则是社交名媛。他大学毕业后参加古巴起义军,是古巴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又投身于非洲、南美洲的游击战争。甚至到了今天,他的头像都还被印在青年人的恤上。

格瓦拉非常喜爱读书,尤其喜欢读文学名著。凡事很有主见,而且意志力很强。格瓦拉小时候身体很弱,经常伤风感冒。在格瓦拉两岁生日的前夕,他的哮喘病第一次发作。犯起病来,就喘得透不过气来,非常难受。由于疾病的缘故,格瓦拉没办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他只在学校上了两三年学,他的老师就是他的母亲。

为了使自己的身体强壮起来,格瓦拉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努力战胜疾病。

格瓦拉的父亲培养了儿子对于体育的热爱,并且使他相信,顽强的毅力可以令他战胜病痛带来的种种困难。格瓦拉的父母都热爱体育,喜欢大自然,这种爱好也影响了他们的孩子。在运动时,埃内斯托表现得很吃力,可他总是能坚持到最后,在不断的游泳、登山和骑马中,他的病情稳定了不少。

按照医生的嘱托,哮喘病人是不能做剧烈运动的。可是格瓦拉却每天坚持锻炼,他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他在外出锻炼中随身带上哮喘喷雾器,如果哮喘病发作了,就用哮喘喷雾器治疗一下,再继续锻炼。

格瓦拉练习体操,还练游泳,有时候还练习踢足球。

长期不懈的体育锻炼,终于使格瓦拉强壮起来了。他的胸部、背部、臂部、腿部的肌肉发达起来了,形成了肌肉块,身体也变得匀称健美了。那小小“男子汉”的形象,使许多少男少女们都羡慕不已。

随着健康状况的明显好转,格瓦拉练习踢足球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有些小伙伴劝他多休息,少参加像踢足球这样的剧烈运动。可是格瓦拉却经常信心十足地走进足球场,他像战士一样;中锋陷阵,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苦练技术。很快,格瓦拉就成了一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

说来也奇怪,随着格瓦拉体质的增强,他患伤风感冒越来越少,哮喘病也明显有了好转。

格瓦拉有了强健的体魄,这就为他长大以后投身解放运动和革命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锻炼不难,难的是坚持。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主客观因素让你不能坚持,比如今天太冷或者太热,心情太差或者太好,作业太多,要准备考试……其实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假如你觉得一样东西重要,你无论如何都会选择它,而把其他东西放在另外一边。

有的同学常常以身体有病为由,逃避不喜欢的体育运动,这是不正确的,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站在领奖台上的体育明星是耀眼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他们在成功前的刻苦训练,因为运动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类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是人所特有的。意志总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一个人的意志是坚强还是脆弱,都可在人的行动中观察到。

家长觉得发达的肌肉并没有发达的头脑来得重要,所以孩子球打得好不叫成功,书念得好才叫成功,因此把孩子体育锻炼的时间都交给家庭作业和各种学习班了。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家长要发现运动的乐趣,把锻炼当成习惯,养成我运动我快乐的观念,健康的身体才是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