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一定要告诉女孩的80个性常识
9684200000071

第71章 你不必掩饰自己对异性的喜爱

正常的异性交往应给予肯定和支持,并加以正确疏导。对异性表示好感是孩子心理成熟的表现,如果一味粗暴地干涉,势必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产生不良后果。

物理学上有同性磁场相斥,异性互相吸引的定理。在人与人之间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对男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或男孩对女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些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父母完全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事实上,“异性效应”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一些集体项目中,如学校大扫除,或是体育竞赛活动,或是辩论会,或是郊游,如果有异性在场,少男少女们通常会有更出色的表现。当然,对异性的喜爱是有限度的,它不能超出友谊的范围,否则,就会走进早恋的误区。

“小枚,你最近几天回家总是闷闷不乐,有心事呀?”

“妈妈,我们班这学期转学来了一位男生,他长得很像周杰伦,成绩又好,更为重要的是,他善良。到我们班后没几天,他就发起了一次为福利院残疾儿童募捐的活动。我觉得自己有点喜欢他了。”

“小枚,你长大了,妈妈为你感到高兴!可是,既然你喜欢他,可为什么你的表现却是忧郁的呢?”

“我……我不敢表现出来。他就坐在我后面。每次我学习上遇到难题时,都没有勇气向他请教;体育课时,他邀请我打乒乓球,我拒绝了。其实,我很想和他对打的。”

“小枚,你不必掩饰自己对异性同学的喜爱,因为这是一份很正常的感情,过分压抑自己反而不好。当然,妈妈相信你仅仅是喜欢对方而已,相信你能把握好分寸的。”

“妈妈,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我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会把握好度的。”

毫无疑问,这位母亲是极其明智的。她在支持女儿的同时,又含蓄地告诉了女儿应当遵守的“规则”,使女儿觉得自己受重视的同时,又受到了教育。

但是,生活中却有一些父母利用自己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对异性的正常喜爱,结果却不尽人意。比如下面事例中母亲对待女儿与异性交往的态度和做法。

“说,今天和你一起去肯德基的那个男生是谁?”

“妈妈,你在跟踪我?”女儿有些反感。

“废话!你都16岁了,人长得又漂亮,妈妈能放心吗?”

“难道你连自己的女儿都不相信,都不放心吗?”

“当然了。不过,我也是为你好,现在社会这么复杂,你可不能上男人的当呀!”

“妈妈,请您尊重我一点好不好。那个男生是我们班长,今天老师公布的代表学校参加市英语比赛的名单中有我们俩的名字,所以我们出去庆祝一下。”

“那也不能孤男寡女的呀!”

“妈妈,到肯德基的人都排长队呢,我们没有单独相处。”

“那你告诉妈妈,你喜欢他吗?”

“当然。我们班长成绩好,体育棒,人品也不错,好多女生都喜欢他呢。”

“别人我管不着,但你不能!下次再让我发现你们在一起,我就要到学校去揭发他诱拐良家女孩。”

“妈妈……”女儿绝望地哭喊着,却换来了母亲的一记耳光。

从那以后,这位母亲跟踪女儿时,再也没有发现女儿和那个男生有接触。但是,这位母亲却没有注意到女儿已逐渐变得消沉,也不爱说话了。半年后,女儿的行为开始出现反常,时笑时哭,疯疯癫癫。无奈之下,这位母亲只好把女儿送到精神病医院。

这虽然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它却一再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生活中,让一个青春年少的孩子不允许表现出对异性的喜爱,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交往。无论如何,这样的决定都是不理性的。虽然父母有责任、有义务教给孩子与异性相处的知识,但绝不能阻碍孩子与异性的正常交往,也不能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正常情感需求,不去喜欢异性也不接受对方的喜爱,这样的过分压抑只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

因此,正常的异性交往应给予肯定和支持,并加以正确疏导。对异性表示好感是孩子心理成熟的表现,如果一味粗暴地干涉,势必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产生不良后果。

专家建议:

告诉孩子不必掩饰自己对异性的喜爱时,父母还应提醒孩子注意以下细节:

1.热情但不失分寸。对异性有好感时,不必掩饰自己的感情,但这种感情一定要纯真,是朋友之间的友好交往。但是,不要过于频繁地只与对方一个人交往,这样容易激起性的冲动,不利于健康成长,也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友谊。

2.保持距离。有距离才会有美感。切忌零距离接触,这样会引起对方的误会,不管对方的态度是好还是坏,都不利于友谊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超出友谊的界限。

3.把对异性的喜爱化为向上的动力。和对方比学习,比谁更有爱心,比谁能更爱护集体,比谁更乐意参加公益活动。这样就能降低情感的热度,从而使自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4.不要把自己的喜爱专注于某一个人身上,可以是一个集体,因为群体交往能带给你更多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广泛的异性交往,能避免双方陷入早恋的误区。